配色: 字号:
卷六 唐(五代)荆楚狱事旧闻
2023-01-19 | 阅:  转:  |  分享 
  
卷六 唐(五代)荆楚狱事旧闻

据《湖北简618年),唐王朝建立以界县年共20州北楚仅二紧五陵大七大督五大都督督政贞观元(672年10个监10道。今湖北境內诸县4个大部山均隋峡等领39县境大堰荆地以此有州15县地部黔2县,辖大以上有山南东今境內最权里制百为里里里正1以坊坊镇县楚地镇鼎镇度岳度观(今镇铝县部北境內上60年升江陵陵尹907年亡国政权的即五指相后后周五即平个小和北太原北个政权在五907一960年54年里荆楚地区分别由几个北为统北大北的域今北地区內荆国占峡

《旧唐书·卷四四·志第二四·职官三》

上州:国家制,户满四万以上为上州。司法一人,并从七品下。典狱十四人,从九品上。

中州:户满二万户已上,为中州。司法一人,并正八品下。典狱十二人,

下州:户不满二万,为下州也。司法一人,从八品下。典狱八人,

法曹、司法掌刑法。下至典狱,各有其职。

诸州上县:令一人,从六品上。司法,二人,典狱十人,

诸州中县:令一人,正七品上。司法,一人,典狱八人,

诸州下县:令一人,从七品下。司法。典狱六人,



《新唐书·卷四十九·志第三十九·百官(四)·外官》

扬、益、并、荆四州为大都督,汴、兖、魏、冀、蒲、绵、秦、洪、润、越十州为中都督,皆正三品,齐、鄜、泾、襄、安、潭、遂、通、梁、夔十州为下都督,从三品。



三都、大都督府有典狱十八人,問事十二人,白直二十四人,典狱以防守囚系,問事以行罚。中府、上州典狱十四人,問事八人,白直二十人,下府、中州典狱十二人,問事六人,白直十六人,下州典狱八人,問事四人,白直十六人。自三都以下,皆有执刀十五人。



法曹、司法参军事掌鞠狱麓法,督盗贼,知脏贿没入。



县令掌导风化,察冤滞,聽狱讼。凡民田收授,县令给之。每岁季冬,行鄉饮酒礼。籍账、传驿、倉庳、盗贼、堤道,虽有專官,皆通知。县丞为之贰。县尉分判众曹,收率课调。



凡县有司功佐、司倉佐、司户佐、司兵佐、司法佐、司士佐、典狱、門事等,畿县减司兵,上县有司户、司法而已。



《新唐书·卷五十六·志第四十六·刑法》;

凡州县皆有狱,

诸狱之长官,五日一虑囚。夏置浆饮,月一沐之。疾病给医药,重者释械,其家一人入侍,职事散官三品以上,妇女子孙二人入侍。天下疑狱谳大理寺不能决,尚书省众议之,录可为法者送秘书省。奏报不驰驿。经覆而决者,刑部岁以正月遣使巡覆。所至,阅狱囚杻、校、粮饷,治不如法者。

杻校钳锁皆有长短广狭之制,量囚轻重用之。囚二十日一讯,三讯而止,数不过二百。



案例

《旧唐书卷七五·列传第二五·苏世长传附子良嗣传》

子良嗣,高宗时迁周王府司马。王时年少,举事不法,良嗣正色匡谏,甚见敬惮。王府官属多非其人,良嗣守文检括,莫敢有犯,深为高宗所称。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高宗使宦者缘江采异竹,将于苑中植之。宦者科舟载竹,所在纵暴。还过荆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制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

大意:苏良嗣,是京兆武功人。祖父苏振,曾任后周宕州刺史,被封为建威县侯。高宗时,(苏良嗣)任周王府司马,周王年少不守法度,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用法律制裁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因此)苏良嗣很被尊重和忌惮。皇帝认为他与众不同,选他为荆州长史。皇帝派遣宦官到江南采买怪竹,将在上苑种植。宦官所经过的地方都骄纵残暴(地对待百姓),返回的途中经过荆州,苏良嗣把宦官囚禁了,接着上奏恳切劝谏,称道:“向远方求取珍贵奇异之物导致沿路百姓疲惫不堪,这不是皇帝抑制自己仁爱他人的主张。又由于小人私下弄权作威作福,而损害皇帝的英明。”言语非常恳切正直。奏章献上后,高宗下诏慰劳勉励他,立即下令把竹子丢弃到江中。



《新唐书卷八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肃宗七女传》:

郜国公主,始封延光。下嫁裴徽,又嫁萧升。升卒,主与彭州司马李万乱,而蜀州别驾萧鼎、澧阳令韦恽、太子詹事李昪皆私侍主家。久之,奸闻。德宗怒,幽主它第,杖杀万,斥鼎、恽、昪岭表。贞元四年,又以猒蛊废。六年薨。子位,坐为蛊祝,囚端州;佩、儒、偲囚房州;前生子驸马都尉裴液囚锦州。主女为皇太子妃,帝畏妃怨望,将杀之,未发,会主薨,太子属疾,乃杀妃以猒灾,谥曰惠。

大意:郜国公主(?—790年),初封延光公主,贞元元年(785年),改封郜国公主。她初嫁裴徽,裴徽是杨贵妃姐姐 虢国夫人的儿子,官做到殿中丞,死于天宝十五年(756年)马嵬坡之变中。郜国后来改嫁萧升,萧升是玄宗女新昌公主和萧衡的儿子,官做到太仆卿。萧升也死在郜国前面。萧升和郜国有个女儿萧氏,嫁德宗太子李诵为正妃。德宗是郜国的侄子,开始对郜国很是尊重,郜国可以入宫不下轿,她常常直接坐着肩舆到东宫去。这种做派,理所当然引起了亲戚们的嫉妒。郜国自己又不检点,萧升死后,她与彭州司马李万、蜀州别驾萧鼎、澧阳令韦恽、太子詹事李升私通。时间长了,有个叫张延赏的知道了,他跟李升有仇,马上悄悄把这事告诉了德宗。德宗本来就对太子李诵不是很满意,老想找茬废掉他。所以,郜国奸情案发后,德宗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奸情案,而是郜国以通奸为名为太子结交党羽。因此,德宗对 李泌说:“郜国已经老了,李升还年轻,两人怎么可能有私情?一定有其他缘故,你仔细调查一下。”李泌竭力为太子辩护,并指出张延赏和李升有仇。于是德宗没有动李诵的太子位,而是把郜国软禁在宫中,没想到郜国居然还不安分,居然在贞元四年(788年)搞起了厌蛊!德宗大怒,废郜国封号,杖杀李万,把萧鼎、韦恽、李升流放到岭南。先后生下了萧位、萧佩、萧儒、萧偲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牵连到此事中,被分别囚于外州。分别囚禁在端州、房州、锦州。最倒霉的是郜国的女儿太子妃萧氏。厌蛊案发的时候,德宗狠狠地责骂了太子一顿,太子不知所对,请与萧氏离婚。德宗怕萧氏怀恨,想干脆杀了她,贞元六年(785年)郜国去世,太子也生病了,德宗就杀了萧氏,说是厌灾。在萧氏死后,赐给她一个谥号:惠。



《新唐书卷一六二·列传第八七·吕元膺传》: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出为蕲州刺史。尝录囚,囚或白:“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因泣,元膺恻然,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如期而至。自是群盗感愧,悉避境去。

明《仁狱类编·纵囚感群盗》、宋《太平御览·刑法部·卷635-652 》 亦有记载

大意: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县人。形貌瑰伟,姿容秀丽,有才能有见识。历任右司员外郎。外调为蕲州刺史,曾审问囚犯,囚犯中有人告诉他说:“父母在堂,明天是大年初一却不能探望,以此为遗憾。”说完伤心落泪,元膺也很伤心,全部打开了刑具放他们回家,并且告诉了他们归还的日期。下属陈述说“不行”,元膺回答说:“我用诚信待人,他们怎么会欺骗我呢?”囚犯们果然如期返回。从此强盗们受到感动,深感愧疚,都离开了蕲州。

江西裴堪查出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赇,不覆讯而贬。元膺曰:“观察使奏部刺史,不加覆,虽當诛,犹不可为天下法。”请遣御史按問,宰相不能夺。

大意:江西裴堪察验出虔州刺史李将顺收受贿赂,朝廷也没有审讯,就要贬逐李将顺。吕元膺说:“观察使上奏说所部属的刺史有罪,朝廷不加审察就贬逐,即使鹰當诛杀,也不可为天下人效法啊。"

请求派遣御史查验审問,宰相对此也不能裁夺。



《新唐书·卷一六二·列传第八七·李建》

遥弟建,字杓直,舆兄俱客荆州。鄉人争門,不诣府而诣建,平决无颇。

大意:李逊的弟弟李建,字杓直,和兄長都一同寄居在荆州。鄉里有人发生争执斗殴,不到官府解决,而是到李建处讨个说法,结果都能得到公平解决,而没有偏颇。



《南楚新闻·尉迟枢·秦匡谋》:

唐太傅汾国公杜悰节度江陵。咸通十四年,黔南廉使秦匡谋以蛮寇大举,兵力不敌来奔。既谒见公,公怒其不趋庭退而使吏让之曰∶"汝凤翔一民也。悰两为凤翔节度使,汝今靡认桑梓也。匡谋报曰:“某虽家世岐下,然少离中土,太傅拥节之日,已忝分符,实不曾趋走台阶。比日况在荆南,若论桑梓,恐非仪也。"悰怒,遣絷之。发函与韦相保衡云∶"秦匡谋擅弃城池,不能死王事,请诛之。"韦以悰国之元臣,兼素有旧恩。遂奏请依悰处置。

敕既降,惊乃亲临都市监戮。匡谋将就法,谓其子曰∶"今日之死,实冤枉无状,奈申诉非及。但多烧纸墨,当与泉下理之耳。"行刑,观者驾肩接踵。挥刃之际,悰大惊,骤得疾,遂舆而返。俄有旋风暴作,飞卷尘埃,直入府署及散。是夕,狱吏发狂,自呼姓名叱责曰∶"吾已惠若钱帛非少,奚复隐吾受用诸物?"举体自扑而殒。其年六月十三日杀秦匡谋,七月十三日悰乃薨。将归葬洛阳,为束身楸函而即路。

《太平广记·卷一百二十三》《新唐书·卷一六六·列传第九十一·杜悰》亦有记载

大意:秦匡谋,?—873,唐人。懿宗咸通十年,自将军授濠州刺史。旋拜黔中观察使。曾率军援徐,合攻庞勋军。十四年,适逢黔南观察使秦匡谋征讨蛮族打了败仗,奔逃到杜悰处,杜悰把他关押起来,参劾他不能殉节而死。朝廷命令处死他,杜悰没有想到他会获死罪,因惊愕得病死去,享年八十岁,追封为太师。下葬的那天,皇帝命宰相百官去奠祭。赞语说:杜悰当权治理国家,没有什么可以讥讽的。他是个贤才。   



《折狱龟鉴校释·卷五·裴均释夫》:

唐裴均,镇襄阳。部民之妻与其邻通,托疾,谓夫曰:“医者言,食猎犬肉即差。”夫曰:“吾家无犬,奈何?”妻曰:“东邻犬常来,可系而屠之。”夫用其言,以肉饷妻。邻人遂讼于官。收捕鞫问,立承,且云:“妻所欲也。”均曰:“此乃妻有外情,踬夫于祸耳。”追劾之,果然。妻及奸者皆服罪,而释其夫。旧不着出处。

《棠阴比事》亦有记载

大意:裴均,字君齐,唐绛州闻喜人。曾擢荆南节度行军司马,拜荆南节度使,加检校吏部尚书。裴均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唐山南东道节度使治襄州,襄州州治在襄阳,故云镇襄阳。他驻守襄阳时,辖区内的一民人之妻与其邻居通奸,以患病疾为托词,对其夫说:“医生说的,要食用猎犬肉即可病愈。”夫说:“我们家没有犬,怎么办?”妻说:“东边邻家的犬常来,可抓住而杀之。”夫依照其妻说的办法办,以此狗肉给妻吃了。邻居人就告到官府。官府拘捕讯问其夫,他立即承认,并且说:“这是妻治病所想要的。”裴均说:“这是其妻外有奸情,故设陷阱,致夫于祸 。”派人追捕讯问其奸人,果然。妻及奸者都承认通奸罪行,这样就释放了其夫。旧不着出处。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

荆州枝江县主簿夏荣判冥司。县丞张景先宠其婢,厥妻杨氏妒之。景出使不在,妻杀婢,投之于厕。景至,绐之曰婢逃矣。景以妻酷虐,不问也。婢讼之于荣,荣追对之,问景曰:“公夫人病困,说形状。”景疑其有私也,怒之。荣曰:“公夫人枉杀婢,投于厕。今见推勘,公试问之。”景悟,问其妇,妇病甚,具首其事。荣令厕内取其骸骨,香汤浴之,厚加殡葬。婢不肯放,月余而卒。

大意:荆州枝江县发生的一起凶杀案。县丞张景喜欢他的婢女,其妻杨氏趁着张景出差,把婢女杀掉,尸体扔进粪坑里。张景回来,找不到这个婢女,再三询问,杨氏说她逃跑了,张景知道自己的妻子一向酷虐,心知肚明婢女定是被其所害,不再追问。谁知不久,杨氏就一病不起,总梦见那个婢女来向自己索命,恰好张景的同事——县主簿夏荣有“判冥司”的本事,告诉张景说:“你的夫人生病是因为杀害婢女,投尸于厕,现在冤魂找她算账。”张景向杨氏核实,杨氏恐惧到了极点,便把事情的真相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张景从粪坑里把受害婢女的遗骨捞出,“香汤浴之,厚加殡葬”。然而婢女的冤魂恨极了杨氏,绝不肯放过她,几个月后,杨氏病死。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

王湛判冥事。初,叔玄式任荆州富阳令,取部内人吴实钱一百贯,后诬以他事,决杀之以灭口。式带别优,并有上下考,五选不得官,以问湛,白为叔检之。经宿曰:“叔前任富阳令日,合有负心事。其案见在,冥司判云:杀人之罪,身后科罚。取钱一百贯,当折四年禄。”叔曰:“诚有此事,吾之罪也。”

《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九》有记载

  大意:王湛能够测算阴间的事,叔玄式任荆州富阳令,拿了衙门内吴实一百贯钱,后来因别的事诬陷他,杀了他灭口。叔玄式还想再升官,经过了上下的考试,五次都没有升官,就问王湛,王湛说为叔玄式验看一下,过了一宿说:你以前当富阳令时,做了亏心事,案底现在还有,冥司判决说:''杀人之罪,身后科罚,取钱一百贯,当折四年禄。''叔玄式说:真有此事,是我的罪过。



乾隆《襄阳府志·卷二十一·名宦》:

罗垧,会稽人。常署曹王皋幕府,累迁副使。皋节度襄阳卒,军乱,劫府库。垧取首恶十余人斩以(狗)[徇],环棘庭中,俾投所劫库物,一日皆满,乃贳余党。

《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二·循吏》有记载

大意:罗珦(生卒年未详),会稽人。唐代宗宝应(762—763)年间赴京师上书,授太常寺太祝。曹王李皋先后任江西、荆襄、山南东道节度使,罗珦历参幕府,累迁至副使。李皋卒,李实为留后,因克扣军士衣食,酿成哗变,焚掠城中。罗珦捕斩为首者十余人,命军士退出所掠物资,免罪不问,事态遂告平息。



乾隆《襄阳府志·卷二十一·名宦》:

柳公绰,字子宽,华原人。长庆中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贼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

《新唐书卷·列传第八十八·柳公绰传》,有记载

大意:柳公绰在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时(唐朝的一个道,属开元十五道之一,治所在襄州即今湖北襄阳),他巡行所辖地来到邓县,有两个县吏各因接受贿赂和玩弄法律条文一起囚禁在狱中。县令因为公绰一向秉公执法,认为一定会杀死贪污的县吏。公绰断案说:“贪污的县吏犯法,法律还在;奸猾的县吏毁法,法律就灭亡了。有人犯法并不可怕,可以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去惩处,可怕的是法律被人玩弄。”就杀死了玩弄法律行奸使诈的县吏。



乾隆《襄阳府志·卷之四十·杂识下》

梁崇义在襄州,未阻兵时,有小将孙咸暴卒,信宿却苏。梦至一处,如王者所居,仪卫甚严,有吏引与一僧对事。僧法号怀秀,亡已经年。在生极犯戒,及入冥,无善可录,乃绐云:"我常嘱孙咸写《法华经》。"故咸被追对。咸初不省,僧故执之,经时不决。忽见沙门曰:"地藏尊者语云:''弟子若招承,亦自获祐。''"咸乃依言,因得无事。又说对勘时,见一戎王,卫者数百,自外来。冥王降阶,齐级升殿。坐未久,乃大风卷去。又见一人被拷覆罪福,此人常持《金刚经》,又好食肉,左边有经数千轴,右边积肉成山,以肉多,将入重论。俄经堆中有火一星,飞向肉山,顷刻销尽,此人遂履空而去。咸问地藏:"向来外国王,风吹何处?"地藏云:"彼王当入无间,向来风即业风也。"因引咸看地狱。及门,烟焰扇赫,声若风雷,惧不敢视。临回,镬汤跳沫,滴落左股,痛入心髓。地藏乃令一吏送归,不许漏泄冥事。及回如梦,妻儿环泣已一日矣。遂破家写经,因请出家。梦中所滴处成疮,终身不差。

《酉阳杂俎·续集卷七·金刚经鸠异》有记载



明《郧阳府志》:

肃宗至德元年,置南阳节度使。以南阳守鲁炅为之将。永王磷拥兵据江淮。上皇在蜀,下诰降为庶人,徙置房陵。命未至,磷败死。

大意: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永王李璘,初名李泽,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异母弟。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让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平定江淮叛乱。李璘未败时,太上皇发出诰文:"降李璘为庶人,谪迁于房陵。"江西采访使皇甫侁追兵赶上他,战于大庾岭,李璘中箭被擒,皇甫侁将他杀死。



嘉靖《汉阳府志·宦迹志·府》:

王忠嗣郑县人,父海滨,与土蕃战死,忠嗣九岁,见玄宗论兵,授尚辇奉御,佩四将印,养之禁中。及长,雄毅有武略,节度朔方及河东,有破贼功。玄宗欲使忠嗣攻土蕃,忠嗣上言:“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亡,不如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上意不快。将军董延光请行。上使分兵助延光。忠嗣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如其所欲。李光弼劝曰:“丈夫何爱数万段帛,不以杜谗口。”忠嗣曰:“以数万众争一城,得之不足以制敌,不得无害于国,故不欲为之。今受责天子,不过以一将军归宿卫,其次不过黔中上佐,岂以数万人命易一官乎!”延光言忠嗣沮挠军法,上怒,李林甫又谗之,征忠嗣入朝鞠之。上闻哥舒翰名,召翰入朝。或劝翰多赍金帛以救忠嗣,翰曰:“若真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其将丧,多赂何为!”三司奏忠嗣当死,翰力陈其冤,贬汉阳太守。罗景纶曰:“汉赵充国、唐王忠嗣、本朝曹彬,有三代将帅气任 ”

按史传载汉阳太守庞参、郑璩、杜纂、张奂、傅燮、盖勋、冯益辈颇多,赵《志》已收参、璩、纂三人。今考唐武德始置汉阳郡于今境,忠嗣贬于玄宗朝,故书汉阳太守自忠嗣始。旧志有任棠与参相关,并除之。唐以前汉阳郡在今陕西秦州。

大意:王忠嗣原名王训,父亲王海宾,为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太谷男,在陇上以骁勇闻名。开元二年(714年)七月,吐蕃进犯陇右,王海宾战死,玄宗怜惜王海宾,追赠他为左金吾大将军。王训时年九岁,授任尚辇奉御。入宫拜见唐玄宗,伏地大哭,唐玄宗安慰他说:"这相当于霍去病的遗孤啊,等到年壮而拜为将。"赐名"忠嗣",收养在宫中。李亨为忠王时,唐玄宗叫他与王忠嗣交往。王忠嗣长大以后,为人勇猛刚毅,寡言少语,富于用兵的谋略,唐玄宗与他谈论兵法,王忠嗣对答如流,唐玄宗很器重他,说:"你今后必然成为良将。"让他试守代州别驾,大姓豪强关闭门户收敛行迹,不敢犯法。王忠嗣经常率轻骑出塞,李亨禀告唐玄宗说:"王忠嗣勇于战斗,恐怕损失了他。"因此朝廷将他召回。多次迁任为左威卫将军、代北都督,封清源县男。与皇甫惟明互争高低,皇甫惟明诬陷他有罪,贬为东阳府左果毅。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以本官又兼代州都督、摄御史大夫、兼充河东节度,又加云麾将军。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替代韦光乘为朔方节度使,多次加权知河东节度使。当月,田仁琬作为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依然为朔方节度使。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兼任灵州都督。这年北伐,与奚怒皆在桑干河作战,三次将他打败,俘获其大量人马,耀武漠北,凯旋而归。此时突厥叶护刚刚发生内乱,王忠嗣率强盛军队以威震慑,乌苏米施可汗害怕请求投降,却变化拖延不到。王忠嗣于是在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个部落之间使用反间计策,攻打米施可汗使之败逃。王忠嗣于是出兵讨伐,夺取其右厢而归,其西叶护及毗伽可敦、男西杀死葛腊哆,率领其部落一千余帐进京朝拜,于是授予左武卫大将军。天宝二年(743年),又击败怒皆及突厥的军队。从此塞外安定,突厥不敢来犯。唐高宗初年在疾陵城设有波斯都督府,唐玄宗为制定在中亚抵制大食东扩的战略,问道群臣西域诸国道里远近,做为鸿臁卿的王忠嗣对唐明皇讲述往大食去的里程甚详。天宝三年(744年),突厥拔悉密等九家姓叶护联合攻打乌苏米施可汗,将其首级传到京师。天宝四年(745年),王忠嗣被授予御史大夫,充任河东节度采访使。五月,被封为清源县公。李林甫看到王忠嗣的功劳和名望越来越盛,担心他入朝当上宰相,于是就妒忌他。安禄山暗中包藏反叛朝廷的志向,就以防御北方的敌人(指东北地区的奚、契丹)为托词,修建雄武城,在城内储藏大量的兵器。他还提出请王忠嗣派人协助修建雄武城,想趁机截留他手下的士兵。王忠嗣早于约定的期限到达了雄武城,没有见到安禄山就率兵返回了。王忠嗣屡次向皇帝控诉安禄山将来肯定会反叛朝廷,李林甫就越来越讨厌他了。王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凭借国家的力量,来捞取个人功名。"唐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王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吐蕃全力守卫它。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之后战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请休兵秣马,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策。"唐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天宝六年(747年),董延光献计请求攻占石堡城,唐玄宗下诏命令王忠嗣分兵接应他。王忠嗣勉强服从,董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告危,跑进来相告,等他来时,王忠嗣问:"李将军有什么事吗?"李光弼上前说:"请商议军情。"王忠嗣说:"为什么?"光弼回答:"大夫以士卒为己心,有拒绝董延光的怒色,虽然接受了诏令,实际上是耽误他的谋略。为什么?大夫以数万兵出战,却不悬以重赏,这怎么能鼓起三军的勇气?大夫财帛装满库房,何必可惜以万段的奖赏来堵住谗言之口呢?这次战斗若不能取胜,将归罪于大夫啊。"王忠嗣说:"李将军,我的决计已定。平生的初愿,难道是追求显贵吗?如今力争一城,得到了它也未能遏制敌人,没有得到它也对国家无害,忠嗣怎么能以数万人的生命去换取一个官职呢?如果陛下责备我,不就是失去一个金吾羽林将军,回朝做侍卫吗!其次,难道失去一个在黔中的辅佐人吗?这些我也心甘情愿了。即使这样,你还是关心我的。"李光弼谢道:"我担心连累大夫,因而向你提出忠告。大夫能遵循古人之事,不是我能达到的。"于是恭敬退出。等到董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却上奏说是王忠嗣延缓出兵,因此导致战事无功。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王忠嗣曾经说:"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唐玄宗大怒,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适逢哥舒翰代替忠嗣为陇右节度,承蒙唐玄宗宠爱,因而上奏说王忠嗣为冤枉,辞语非常恳切,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来替忠嗣赎罪。唐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不过仍将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

按历史传记载汉阳太守庞参、郑璩、杜纂、张奂、傅燮、盖勋、冯益辈颇多,赵《志》已收录了庞参、郑璩、杜纂三人。今考证,唐以前汉阳郡在今陕西秦州管辖,唐武德时开始设置汉阳郡于今境,王忠嗣贬于玄宗朝,所以记载汉阳太守自王忠嗣开始。



明·张九德辑《折狱要编·齐澣宽连坐》

齐澣,调蒲州司法。有父子连坐 论死者,澣曰,條落则木枯,柰何俱死? 卒贷其父。

《新唐书·列传·卷五十三》有记载。

大意:齐澣,圣历初年,考中进士,因特别优秀,调任蒲州司法参军。有父子两人被牵连都判了死罪,齐澣说:“枝条都砍了,树根也就枯死了,怎么可以父子都判死呢?”建议宽恕父亲。太守不听,齐澣反复争论,终于赦免了父亲。



明·张九德辑《折狱要编·徐的功不杖一人》:

徐的功补蒲州司法参军,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相约曰: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代不辱一人。

《新唐书·徐有功传》有记载。

大意:徐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补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县令。徐有功在蒲州司法参军任上官声好,得民心。徐有功意识到"杖罚"不符合"仁道"精神,在任期间没有对一个犯人进行过体罚。老百姓感激他的恩德,纷纷奔走相告:"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



乾隆《襄阳府志·卷之三十八·纪事》

中宗嗣圣元年二月,皇太后废皇帝为庐陵王。四月,迁于房州,又迁于均州。<唐书.武后纪>。

大意:中宗嗣圣元年(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是唐中宗第一次在位时所改的唯一的年号,该年号才使用1个月又6天。684年2月26日(嗣圣元年二月初六),唐中宗因一句戏言被武则天废黜,第二天唐睿宗继位,改元文明。二月,皇太后废皇帝为庐陵王。四月,迁于房州,又迁于均州。



明《郧阳府志》:

则天光宅元年[夏四月癸酉],徙庐陵王于房州,丁丑,又迁于均州故濮王宅。垂拱三年秋九月[己卯],虢州人杨初成诈称郎将,矫制于都市,募人迎庐陵王于房州。事觉伏诛。圣

历元年正月,狄仁杰劝太后还召庐陵王,太后意乃定。三月己巳,托言庐陵王有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于房州召庐陵王及其妃、诸子诣行在[疗疾]。

中宗神龙元年大赦,给复房州。

大意: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五日,李显生于长安, 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 他的两位皇兄李弘与李贤一死一废之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死,李显于同月甲子日继承皇帝位。嗣圣元年(684年)改年号为嗣圣。由于李显庸弱无能,即皇帝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职),裴炎立马表示不可。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二月,继皇帝位才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被贬出长安。 事后,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也就是睿宗。

李显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十四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他被囚禁后不久,李旦上表逊位,母后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一代女皇,李唐宗室子弟被杀戮者不可胜数。中宗闻听后也是心惊胆颤。这期间,扬州发生了徐敬业等人的兵变。不久,宗室琅玡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也相继起兵。他们都打出了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的旗号。这一形势,不仅没有让被废的中宗皇帝看到多少希望之光,相反,更加剧了内心的忧惧。中宗多年来一直惶惶不安,常常晚上睡下不久,就被噩梦惊醒。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在房陵忐忑度日,一度惶恐异常想要自杀,韦氏劝慰他说:"祸福倚伏,这是没有常理的,人哪能没有死呢,何必现在就去。"此后,李显与韦氏多年同甘共苦,情义非常深厚。李显向韦氏许愿,如果有一天重见天日,绝不会辜负她。

武则天称帝后,由谁来继承帝位,一直困扰着她。她在立子还是立侄上犹豫不决。此时,狄仁杰进言:"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刀枪箭镞,平定天下;高宗将二子托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让位他族,有违天意。且姑侄与母子谁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庙的。"武则天顿时感悟。当日,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朕梦见鹦鹉两翼折断,是何征兆?"狄仁杰借题发挥:"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飞。"至此,武则天主意就定下来了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武则天假托李显有病需到洛阳治疗,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秘密召回李显及家人。李显结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阳。九月,武则天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 。

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发动神龙政变,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在迎仙宫杀张易之、张昌宗。这一天,相王李旦也率南衙禁兵加强警备,配合行动。武则天无奈,先令太子监国,次日传位,隔了一天,中宗复位称帝,大赦天下。对房州免除徭役。二月,复国号为唐,一应典制,悉复唐永淳前旧,唐朝规复。



《新唐书卷·卷七十八·列传第三·梁郡公李孝逸》

孝逸,少好婴,颇属文。始封梁郡公。高宗时,四遇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武后擅国,入为左卫将军,规遇之。

武承嗣等忌之,以谗下迁施州刺史。又使人腾恶语闻上,武后信之,以嘗有功,贷死,流儋州,薨。

大意:李孝逸,年少好学不倦,很擅長写寓文章。始封梁郡公。高宗时代,四次升任做到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武后临朝後,召入任左卫将军,受到重用。

武承嗣等人忌恨他,受到谗毁贬任施州刺史。武承嗣等又指使人告李孝逸想要谋反,武后相信他们的话,因为李孝逸曾建立战功,免除死刑,流放到儋州,去世。



《新唐书卷·卷九十九·列传第二十四·崔湜》

湜阴附主,时人危之,为寒毛。門下客献《海鸥赋》以讽,湜称善而不自俊。帝将诛萧至忠等,召湜示腹心。及見,对問失旨。至忠等诛,湜徒岭外。时雍州长史李晋亦坐诛,叹曰:“此本湜谋,今我死而湜生,何也?”又宫人元称嘗舆湜谋鸩於帝。追及荆州赐死,年四十三。

大意:崔湜暗中依附太平公主,當时人认为他是个危险人物,非常害怕他。門客献《海鸥赋》劝他,崔湜称好却不自觉悔改。皇帝打算诛杀肖至忠等人,召見崔湜说出自己的心事。等到召見时,就会违背皇帝的旨意。萧至忠等人被杀後,崔湜被流放到岭外。當时雍州長史李晋也获罪被杀,叹息着说:“追本是崔湜的阴谋,如今我要死了而崔湜却活着,为什么?又有宫人元说曾经与崔湜谋划给皇帝进献毒酒。追到荆州赐死,终年四十三岁。



《新唐书卷·卷一百二·列传第二十七·岑文本》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後梁吏部尚书,更家江陵。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聚属目,命作《莲華赋》,文成,合台嗟赏,遂得直。

大意: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父岑善方,在後梁任吏部尚书,也把家迁到了江陵。父亲岑之象,在隋做官而任邯郸令,因某事被人告了一状,结果没有能够申诉。岑文本十四崴那年,到司隶官处申理冤屈,辩论和对答的言辞悲伤通畅而且无所屈服,为众人所注目,有人叫他作《莲華赋》,作成之後,在场的人都赞叹不已,於是他父的冤屈得以洗雪。



《新唐书卷·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九·路巖》

始,为相时,委事亲吏边咸。會至德令陈蟠叟奏书愿请间言财利,帝召見,则曰:“臣在愿破边咸家,可佐军興。"帝問∶"咸何人?"对曰∶"宰相巖亲吏也。”帝怒,斥蟠叟,自是人无敢言。咸乃与郭筹者相依倚为奸,巖不甚制,军中惟边将军、郭司馬尔,妄给与以结士心。嘗阅武都场,咸、筹莅之,其议事以书相示则焚之,军中惊,以有异图,恟恟,遂闻京师。巖坐是徙荆南節度使,道贬新州刺史,至江陵,免官,流儋州,籍入其家。巖貌,美须髯,至江陵两昔皆白。捕诛咸、筹等。巖至新州,诏赐死,剔取喉,上有司。或言巖嘗密请“三品以上得罪诛殛,剔取喉验其已死"。俄而自及。

大意:當初,路巖担任宰相时,将事移交给亲信下官边咸辦理。这时至德令陈蟠叟上奏书希望私下谈论财利之事,皇帝召見他,而他说:“臣希望破毁边咸之家,可以资助军用。"皇帝問他:"边咸是什麽人?”他答道:“是宰相路巖的亲近从官。”皇帝发怒,贬斥陈蟠叟,从此无人再敢说话。边咸便与一个叫郭筹的人狼狈为奸,路巖也不太过問,军中只对边将军、郭司馬惟命是从,他们随意颁赏来笼赂士人之心。曾有一次在大廣场上演练军队,边咸、郭筹出席,二人商量事情互相传看字纸然後烧掉,军中惊慌不安,以为他们有反叛的图谋,人心惶惶,於是传到了京城。路巖因此获罪而移任荆南節度使,在就任的路上,被贬为新州刺史,到达江陵,被免去官职,流放到儋州,将家产查抄没收。路巖体格魁伟容貌英俊,胡须漂亮,到达江陵两夜以後全都变白。边咸、郭筹等人被拘捕处死。路巖到达新州,朝廷下诏赐死,挖出喉部,呈送有关部門。有人说路巖曾秘密奏请“三品以上官员犯罪处死以後,要挖出喉部证明已死"。不久这一做法用给了自己。



《新唐书卷·卷一百七十四·列传九十九·李逢吉》

初,門下史田伾依逢吉亲信,顾财利,进婢,嬖之。伾坐事匿逢吉家,名捕弗获。及出镇,表随军,满岁不敢集,使人伪过門下省,调房州司馬。为有司所发,即襄州捕之,诡谰不遣。御史劾奏,诏夺一季俸,因是贬续为涪州刺史,又新汀州刺史。

大意:當初,門下省小吏田伾依仗李逢吉亲近信任自己,贪图财利,进献女婢,受到宠爱。田伾因某事受牵边藏在李逢吉家,通辑逮捕没有捉到。後来李逢吉出任節度使时,上表请他跟随自己到军镇去,满一年还不敢进京朝集,派人弄虚作假地通过門下省备档,调任房州司馬。受到有关部門的揭发,在襄州将他逮捕,李逢吉欺骗抵赖不肯遣送。御史检举弹劾,下诏扣除李逢吉一个季度的俸禄,因此贬李续为涪州刺史。









五代十国时期



明《郧阳府志校注·杂记》:

慕容彦超,吐谷浑部人,后汉高祖同产弟也。事后唐明宗为军校,累迁刺史,历磁、单、濮、棣四州。坐濮州造鼬受赇,法当死,汉高祖自太原上章论救,得减死,流于房州。汉慕容彦超坐濮州造麴受赇,法当死。帝特原之,流于房州。

《新五代史 · 卷五十三 · 杂传第四十一》有记载。

大意:慕容彦超,吐谷浑部人,是五代时期将领,后汉高祖刘知远同母异父弟,曾冒姓阎,因体黑又麻脸,号阎昆仑。早年担任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军校,多次升迁做到刺史。唐、晋之间,历磁、单、濮、棣四州刺史,因在濮州私造酒舢接受贿赂被治罪,依法应当处死,后汉高祖从太原上章论救,为其辩解,得以免死,流放到房州。



《新五代史·世家·南平世家第九》

保融性迂缓,无材能,而事无大小,皆委其弟保勖。其从叔从义谋为乱,为其徒高知训所告,徙之松滋而杀之。

大意:高保融性格迂腐迟缓,没有才能,而事情无论大小,都交给他的弟弟高保勖。他的堂叔高从义谋划作乱,被他的同党高知训告发,把他流放到松滋杀掉。



《新五代史·世家·楚世家第六》

希声字若讷,殷次子也。殷建国,以希声判内外诸军事。荆南高季昌闻殷将高郁素教殷以计策而楚以强,患之,尝使谍者行间于殷,殷不听。希声用事,谍者语 希声曰:“季昌闻楚用高郁,大喜,以为亡马氏者必郁也。”希声素愚,以为然, 遽夺郁兵职,郁怒曰:“吾事君王久矣,亟营西山,将老焉,犬子渐大,能咋人矣!” 希声闻之,矫殷令杀郁。殷老不复省事,莫知郁死,是日大雾四塞,殷怪之,语左 右曰:“吾尝从孙儒,儒每杀不辜,天必大雾,岂马步狱有冤死乎?”明日,吏以 状白,殷拊膺大哭曰:“吾荒耄如此,而杀吾勋旧!”顾左右曰:“吾亦不久于此 矣!”明年殷薨。

马希声字若讷,是马殷的次子。马殷(南楚武穆王)建国,任命马希声判内外诸军事。荆南高季昌(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开国君主)听说马殷的将领高郁(五代十国楚国谋臣),历来为马殷献计而楚因此强大,担忧高郁,曾派人向马殷挑拨离间,马殷不听从。马希声专权,挑拨的人对马希声说:“高季昌听说楚重用高郁,十分高兴,认为使马氏灭亡的必定是高郁。”马希声素来愚蠢,信以为然,急忙削夺高郁的军职,高郁发怒说:“我事奉君王很久了,屡次经营西山,将要老死在那里,犬子逐渐长大,能对人吼叫了!”马希声听说后,假托马殷的命令杀了高郁(929年)。马殷年老不再管事,不知道高郁死了,这天大雾弥漫四方,马殷感到奇怪,对手下人说:“我曾跟随孙儒,孙儒每次杀害无辜,天必大雾,难道马步军狱有冤死的人吗?”第二天,官吏把情况告诉他,马殷拍着胸口大哭说:“我如此昏老,而杀死我的功臣!”望着手下人说:“我也不久于人世了!”第二年马殷死去。

献花(0)
+1
(本文系hbwhcym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