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曹州一中历史寒假作业(三)(原卷版)
2023-01-28 | 阅:  转:  |  分享 
  
曹州一中历史寒假作业(三)一、单选题1. 西周建立后,为稳固和扩大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史称“封邦建国”。当时周王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A. 血缘
亲疏B. 军功大小C. 财产多寡D. 才能高低2. 青铜铸造技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我国历史上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
是A. 龙山文化时期B. 商周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3.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时期社会
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 诸侯间的战乱纷争B. 铁犁牛耕的使用C. 民族间的交流交融D. 思想领域的争鸣4. 有人在评价秦朝确立的某一
政治制度时说:(它)保持了与远古神祇圣哲强烈联想的称呼,恰当地象征了一个人的成就。该制度是A. 禅让制B. 三公九卿制C. 皇帝制
度D. 郡县制5. 汉武帝时期,政府不仅实行盐铁官营,还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这表明当时A. 统治者具有抑商倾向B. 政府财政入不
敷出C. 社会深受儒学的影响D. 专制统治空前稳固6. 下图为北魏贵族墓葬中考古发现的壁画。作为史料它们可以证明当时牛耕图汉人胡食
图A. 北魏王朝完成了全国统B.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C. 边疆民族与汉族逐步交融D. 经济重心仍在北方7. 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
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实行A. 促进了均田制的发展B. 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 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D. 改变了以
田亩为主的赋税制度8.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修并颁行的药典是A
. 《神农本草经》B. 《千金方》C. 《唐本草》D. 《本草纲目》9.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的上述名言反映了他A. 提倡个性自由B. 致力于阐释经书字句C. 反对君主专制D. 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10. 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是我国政区管理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实行这一制度旨在A. 实现对地方“因俗而治”B. 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融C. 加强中央对
地方的管理D. 缩小内地与边疆的差距11.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
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B.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C.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D.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1
2. 奏折是重要官府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的奏折制度。这一制度A.
约束了君主权力B. 完善了行政体系C. 降低了行政效率D. 强化了官僚控制13. 清道光帝曾颁布《防夷八条》,其主要内容如图所示(
节选)。这表明当时清朝A.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 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 禁绝一切中外交流D. 鼓励民间对外交往14. 在列强发动的某
次侵华战争期间,广州、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抵抗侵略军,恩格斯当年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
争”。这次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
宪,并于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清政府的上述做法意在A. 抵制西方列强侵略B. 顺应时代潮流C
. 激发民众参政热情D. 挽救清朝统治16. 下图是1894年和1913年我国国内机制棉布占全国棉布产量的比重情况。此情况说明A.
机器棉织业成为主流B. 传统棉织业仍占主导C. 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D. 政府压制近代纺织业17. 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规定:“以无
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个纲领A. 符合当时
中国的社会实际B. 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C. 强调开展土地革命的重要性D. 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18. 如图为中
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宣传标语。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是A. 1924-1927年B. 1927-1936年C. 1937-1945年D
. 1946-1949年19. 报刊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发展状况。如表为《中报》使用“民族”一词频率的变化,导
致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时间民族”检索条目数1911年2431925年5021936年15071939年2369A. 武昌起义取得
成功B. 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 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20. 如表是国民政府1
946-1948年财政收支统计表。表格中财政赤字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年度支出(亿元)收入(亿元)财政赤字(亿元)19467574828
7704697819474339391406442932951948(1-7月)655471122090554345656A. 日
军侵略掠夺B. 国民党发动了内战C. 官僚资本压榨D.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21.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银元之战”“米面之战”,并开
展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活动。其共同目的是A. 推翻国民政府B. 驱逐西方列强C. 巩固人民政权D. 建设社会主义22. 1
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A.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 建立
了新中国的法律体系C.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D. 为“三大改造”奠定了基础23.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调整对外战
略,选择以改善中美关系为突破口。这一战略调整的基本出发点是A. 适应经济发展需要B. 联合美国对抗苏联C. 转变国家工作重心D.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24.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号角最先从农村响起,它首先解决的问题是A. 实行联产承包,调动农民生产
积极性B. 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C. 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D. 改变土地所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25. 19
80年,位于广东、福建两省的四个经济特区相继开发建设。这些特区的经济活动以A. 国家计划为主 B. 内地支持为主C. 外商资助为主
D. 市场调节为主二、非选择题26. 下列为中国西汉、唐朝、明朝、清朝疆域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提取历史信息,判断图1、图2、
图3、图4所对应的朝代,并简要说明理由。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代宋代学子出身门第势力正盛,应考者多是门第子弟应考的多数
是寒窗苦读的书生考试形式“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遍送政府中能文章有学问的先进大僚阅看;“通榜”是考后出榜,即据社会及政府先
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糊名”,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故有主考官存心要录取他平日最得意的门生从学,而因是糊名,寻觅不出该人之卷选拔依据
未考以前,早已有许多知名之士获得了客观的地位,不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考试成绩一日之短长——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整理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官员选拔制度与唐代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造成的影响。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近五十年来,
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
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
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
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
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据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梁
启超三期“进化”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简要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
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代表性旧
址。材料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没有工业,便没
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既要实现社会主义,也要完成现代化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且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据罗平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革命旧址所代表的历史时期革命,并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的主要革命任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在经济上进行实践活动。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纪晓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