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談《巧對錄》之易卦卦名對
2023-01-29 | 阅:  转:  |  分享 
  
談《巧對錄》之易卦卦名對



上傳書齋名:瀟湘館112 Xiāo Xiāng Guǎn 112

何世強 Ho Sai Keung



提要:清?梁章鉅撰《巧對錄》有“卦名”一門,即以卦名為對,因為要考慮平仄,所以並非所有易卦皆能配成對。本文略談《巧對錄》之“卦名對”。筆者於文末補充其他之易卦對,卦之對法除取易卦義外,亦取卦字之表面或相近義,因此一卦可對多卦。

關鍵詞: 梁章鉅 巧對錄 卦名對



第 1 節 梁章鉅及其著作簡介

清?梁章鉅﹝1775年至1849年﹞,字閎中,晚號退庵。祖籍福建長樂縣。梁章鉅九歲能詩,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舉,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嘉慶十二年﹝1807年﹞掌浦城浦南書院講席。道光二年﹝1822年﹞授湖北荊州知府兼荊宜施道,後調署江蘇按察使。道光五年﹝1825年﹞管理盤運漕糧總局,任山東按察使。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病逝。

梁章鉅著有《樞垣紀略》、《楹聯叢話》十二卷、《楹聯續話》四卷、《楹聯三話》二卷等。著名之作為《歸田瑣記》、《浪跡叢談》、《退庵隨筆》等。

本文取材自其《楹聯叢話》。



第 2 節 《巧對錄》之“卦名”門

梁章鉅撰《楹聯叢話》附《巧對錄》有“卦名”一門,即以卦名為對,因為要考慮平仄,所以並非所有易卦皆能配成對偶。

筆者於文末補充其他之易卦對,雖未盡全錄,但仍可作參考。卦之對法除取易卦義外,亦取卦字之表面或相近義,因此一卦可對多卦。

本文與《周易》之聯繫薄弱,因為主要談對聯之是否工整,而非易卦之內容。

上聯最後一字須仄聲,若為平聲,是為破格,宜避免。故一字對最好為仄對平,若平對仄是為破格,若平對平或仄對仄,是為失粘。

二字對最好為仄仄對平平,平仄對仄平,因第一字之平仄可不論,故仄仄可對仄平,平仄可對平平。若仄仄對仄仄,平仄對仄仄或平仄對平仄,皆為失粘,可參閱本文之例。

《巧對錄?卷一》之“卦名”對,可謂別豎一幟。有時一卦配上其他字亦可成對,亦算作“卦名”對,此乃《巧對錄》之創舉。

以下先介紹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圖見朱熹《周易本義》﹞:



例如“四象”可對“兩儀”,“八卦”可對“兩儀”,“太極”亦可對“兩儀”。若非兩言,宜注意二四六分明之限制。“四象”不可對“八卦”,因四字皆為仄聲,失粘。

若以八卦為對,可編排如下﹝先仄後平﹞:

兌對乾、震對離、巽對坎、艮對坤。

八卦 乾 兌 離 震 巽 坎 艮 坤 平仄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卦序 1 2 3 4 5 6 7 8 對卦 兌 乾 震 離 坎 巽 坤 艮 平仄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卦序 2 1 4 3 6 5 8 7 坎本屬仄聲,但近世粵音可讀成陰平聲,於是八卦剛好形成四平四仄之聲,其對偶依其卦序兩兩一組,見上表。

以下為朱熹《周易本義》之六十四卦表:



以下為《巧對錄》所涉及之卦名對:

“解雨”對“巽風”,“解”與“巽”均為易卦。因解為雷水解,故又以解為雨。

《易彖下傳?解》:“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大矣哉!”

因以巽為風又以水為雨,故可得“解雨”對“巽風”。

“履正”對“升中”。“履”與“升”均為易卦。“履正”指廉潔之人躬行正道也。《後漢書?劉陶傳》曰:“﹝朱穆、李膺﹞皆履正清平,貞高絶俗。”。

“升中”一詞可見於《禮記》,《禮記?禮器》曰:

“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郊。升中于天,而鳳凰降……。”

“升中”指名山指向天之中央。因此“履正”可對“升中”。

“風渙”對“雷隨”。“渙”與“隨”均為易卦。即“風水渙”與“澤雷隨”,顯然“風水渙”可對“澤雷隨”,略去中央一字即成“風渙”與“雷隨”。

“風水渙”對“澤雷隨”則成三字之對偶易卦。

“履艮”對“升離”。“履”、“艮”、“升”與“離”均為易卦。“履”為“天澤履”,“艮”為山,“履”下卦為兌為澤。“升”為“地風升”,其二、三及四爻互成離卦。

“占巽”對“候離”。“巽”與“離”均為易卦,以“巽為風”及以“離為火”。巽為風之三、四及五爻互成離卦。

“占”與“候”合成“占候”一詞。“占候”指以天象變化以附會人之事,預言吉凶。《後漢書.卷三○下.郎顗傳》:

“郎顗字雅光,北海安丘人也。父宗,字仲綏,學京氏易,善風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氣占候吉凶,常賣卜自奉。”

“益聖”對“革凡”,“益”與“革”均為易卦。“益”為“風雷益”,“革”為“澤火革”。此聯源自“革凡成聖”。

《巧對錄》注曰:“上出《漢書?爰盎傳》,下出隋煬帝〈答智顗書〉。”其意指“益聖”源於《漢書?爰盎傳》,“革凡”源於隋煬帝〈答智顗書〉。

《漢書》有〈爰盎晁錯傳〉,此傳有“益聖”一詞:

“欲以致天下賢英士大夫,日聞所不聞,以益聖。而君自閉箝天下之口,而日益愚。夫以聖主責愚相,君受禍不久矣。”

以上引文指君王宜多聽賢人之見,方可日“益聖”,若閉箝天下人之口,則君王日“益愚”,故為君之道,宜慎之。

南朝?梁武帝〈敕舍道事佛〉文曰:

“老子、周公、孔子等雖是如來弟子,而爲化既邪,止是世間之善,不能革凡成聖。”

“革凡成聖”指革除凡人之陃習,成爲聖哲之人。“益”可釋為“更”,“益聖”可釋為“變得更為聖哲”。

“九坎”對“二咸”﹝皆星名﹞。“坎”與“咸”均為易卦。

“九坎”乃星名。《晉書?天文志》:“九坎九星,在牽牛南。”牽牛即指牛宿,牛宿乃二十八宿之一。

“二咸”﹝“咸”非簡體字,不能寫作“二鹹”﹞乃星名。《初學記?卷一?天部上》引南朝〔宋〕張鏡《觀象賦》曰:

“二咸防奢,七公理獄。”

引文之“七公”亦為星名。

此處之“坎”為仄聲。易卦“坎為水”,“咸”為“澤山咸”﹝非“鹹”﹞,“咸”為平聲字。

“白賁”對“黃離”。“賁”與“離”均為易卦。“賁”為“山火賁”,“離”為“離為火”。

“白賁”見《易?賁》:上九,白賁,無咎。

宋?朱熹《周易本義》注曰:“賁然,光彩之貌也。”

又注曰:“賁極反本,復於無色,善補過矣。故其象占如此。”

王弼注:“以白為飾而无患憂。”

朱熹注曰“賁極反本”指極度過於光彩則返歸於無色,此乃物極必反之義,故曰“白賁”。

“黃離”見《易?離》:“六二:黃離,元吉。”

《周易本義》注“黃離”曰:“黃,中色。柔麗乎中而得其正,故其象占如此

所謂“中色,黃中色柔麗乎中而得其正,bì 。

“蹇蹇”對“師師”。“蹇”與“師”均為易卦,“蹇”為“水山蹇”,“師”為“地水師”。

“蹇蹇”見《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周易本義》注曰:

“蹇,難也;足不能進,行之難也。為卦艮下坎上,見險而止,故為蹇。”

又注“六二”曰:

“柔順中正,正應在上,而在險中,故蹇而又蹇,以求濟之,非以其身之故也。不言吉凶者,占者但當鞠躬盡力而已,至於成敗利鈍,則非所論也。”

《象》曰:“王臣蹇蹇”,終無尤也。事雖不濟,亦無可尤。

“尤”乃責備怪罪之意。以上文意指王臣因遇重重困難令工作無所進展,事雖不成功,但亦無所怨懟也,即事之成敗非所論也。

“師師”莊嚴肅敬貎。漢?賈誼《新書?卷六?容經?志色之經》曰:

“容有四起,朝廷之容,師師然,翼翼然,整以敬。”

“朝廷之容”指“朝廷之禮儀”,必須師師翼翼,必恭必敬也。

又漢?揚雄《法言?孝至?卷第十三》曰:

“麟之儀儀,鳳之師師,其至矣乎!螭虎桓桓,鷹隼??,未至也。”

以上文意指麟與鳳均有其莊嚴肅敬之儀,但螭虎鷹隼則未達也。

故“蹇蹇”可對“師師”。

“謙矩”對“豐規”。“謙”與“豐”均為易卦,“謙”為“地山謙”,“豐”為“雷火豐”。

“謙矩”指謙虛乃正確之態度,“豐規”指崇高之楷模或榜樣。“規矩”一詞見於《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一節》曰: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注意“謙”不能對“豐”,因兩字皆平聲。本條之“謙”有“小”義,“卑”義,“豐”有“大”義。

“鱗萃”對“羽豐”。“萃”與“豐”均為易卦,“萃”為“澤地萃”,“豐”為“雷火豐”,見前條。

“鱗萃”原指魚群聚集,今泛指物之羣集。《文選?賦甲?卷二》張衡〈西京賦〉曰:

“瑰貨方至,鳥集鱗萃。鬻者兼贏,求者不匱。”

現代有成語“鳥集鱗萃”即源自張衡〈西京賦〉。

“羽豐”指鳥有豐盛之羽毛,亦可指羣鳥聚集。

“坎坎”對“離離”。“坎”與“離”均為易卦,以“坎為水”及“離為火”,見前條。注意“坎”為仄聲字。以“坎”對“離”,相反之卦亦互為錯卦。

“坎坎”見《易經?坎》:“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

《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坎坎”乃重險也,事之無功也。朱熹《周易本義》注曰:

“以陰柔不中正,而履重險之間,來往皆險。前險而後枕,其陷益深,不可用也。故其象占如此。”

“離離”指穀物之分披繁盛貎。《詩經?王風?黍離》曰: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彼黍離離,彼稷之穗。…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此處之“離離”義與易卦無涉。

“渙渙”對“臨臨”。“渙”與“臨”均為易卦,“渙”為“風水渙”,“臨”為“地澤臨”。

“渙渙”水勢盛大貎。《詩經?鄭風?溱洧》曰:“溱與洧,方渙渙兮。”

意指溱水與洧水之水勢盛大。

又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廟碑〉銘曰﹝見《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七》﹞:

“畇畇其原,既夷且大。渙渙其流,實環於外。”

以上文意指盛大之水勢在外環繞。

《巧對錄》注“臨臨”曰“柳宗元〈平淮夷雅〉:‘方城臨臨。’”

柳宗元有〈平淮夷雅二篇﹝并序﹞〉四言詩有此句﹝見《柳河東集?卷一》﹞。

《柳河東集》曰:

“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醜,以平淮右。”﹝見上原文﹞

又有注曰:

“方城”,山名,在唐州。元和十一年,以李愬為唐鄧隋節度使,與元濟戰,數有功。明年冬,愬乘大雪,夜馳至蔡城。破其門,取元濟以獻。

四言詩曰:

方城臨臨,王卒峙之。匪徼匪競,皇有正命。

皇命于愬,往舒余仁。踣彼艱頑,柔惠是馴。…

唐朝中期名將李愬雪夜襲蔡州,擒叛將吳元濟,此役李愬大勝。“大醜”,大惡之人也,指吳元濟。

“臨臨”,山之高聳貎。

本條之“渙渙”與“臨臨”義與易卦無涉。

以下為《柳河東集?卷一》原文:



“井井”對“謙謙”。“井”與“謙”均為易卦,“井”為“水風井”,“謙”為“地山謙”。

《易經?井》曰:井,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

《周易本義》注曰:

“改邑不改井,故无喪无得,而往者來者,皆井其井也。”

“改邑不改井”指邑之名稱或範圍可改,但井之位置不可改。“无喪无得”指在一般情況下井之數目無增加亦無減少。“往來井井”指人之往來皆從其相關﹝或其居所附近﹞之井汲水也。第一“井”字乃動詞,汲水也;第二“井”字乃名詞,水井也。

“謙謙”見《易經?謙》: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周易本義》注曰:

“以柔處下,謙之至也,君子之行也,以此涉難,何往不濟?故占者如是,則利以涉川也。”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謙”必柔,柔則處下,君子行事以謙,以柔克剛,縱使事涉困難,亦可濟也。以“謙”行事則有利於涉艱險之川也。

“謙謙君子”指態度謙虛之君子,下句“卑以自牧”指以謙卑之態度自我約束也。

“謙謙”亦可依“井井”之法而釋之,“謙謙”之第一“謙”字為動詞,行謙虛之事;第二“謙”字為名詞,謙虛之事也。

“履素”對“頤真”。“履”與“頤”均為易卦,“履”為“天澤履”,“頤”為“山雷頤”。

“履素”與“素履”同義,“素履”見《易經?履》:初九,素履,往无咎。

《周易本義》注曰:

以陽在下,居履之初,未為物遷,率其素履者也。占者如是,則往而无咎也。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有人將《卦序》之“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之句說成“履”即 “禮”,此說有誤,此乃斷章取義之錯誤,正確之說法為因小畜而有物畜,物畜然後有禮,故以履卦承之,即小畜之下一卦為履,並非“禮”即“履”。“履卦”之“履”應為“踏”、“履行”或“就位”之意,與“禮”無關。

《東坡易傳》曰:

“所履不同,故所以履之者亦異。初九獨無所履,則其所以為履之道者,行其素所願而已。君子之道,所以多變而不同者,以物至之不齊也。如不與物遇,則君子行願而已矣。”

故“素履”之義指無踐踏任何物,自然毫無差錯,無差錯可勇往直前,故曰“往无咎”。在不踐踏任何物體之情況下,君子獨行,所到之處乃其所願也,故曰“獨行願也”。

“頤真”謂修養真性。晉?郭元祖《列仙傳贊?赤斧》曰:

“赤斧頤真,發秀戎巴。寓跡神祠,澒煉丹砂

又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卷二》曰:

“是以古之學者,握玄筌以藏領,匿穎鏡於紛務

意指古之學者,

故“履素”對“頤真”。

“八方大有”對“六合同人”。

《巧對錄》注曰:“王勃〈序〉。”

“大有”與“同人”均為易卦,“大有”為“火天大有”,“同人”為“天火同人”。

王勃有〈滕王閣序〉,但未見其關聯。王勃有〈送白七序〉一篇提及“同人”一詞,但未見“六合”。王勃有〈序〉文多篇,未知指何篇。

“八方”指四方加四角之方位,共八方。“大有”取其字面義,即各物皆有。“八方大有”意指八方各物皆有也。

“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莊子?齊物論》曰:“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成玄英疏曰:“六合,天地四方。”

“同人”亦取其字面義,即“同他人”也。“六合同人”指天地乃己身與他人所居之處也。

八方大有可對六合同人,但難作更有系統之解釋。

“物與无妄”對“政貴有恒”。

“无妄”與“恒”均為易卦,“无妄”為“天雷无妄”,“恒”為“雷風恒”。

此兩句疑有舛錯,因第二字“與”與“貴”同為仄聲,失粘。

“无妄”之義《東坡易傳》曰:

“‘無妄’者,天下相從於‘正’也。‘正’者,我也;天下從之者,天也。聖人能必正,不能使天下必從,故以‘无妄’為天命也。”

“物與无妄”可能指萬物皆有其天命,不可強求也。

“恒”,長久也。“政貴有恒”指為政之道貴於不變,不變者必須為利國利民之策也。



今補充如下之易卦對:

困對屯,遯對屯,節對需,比對師,旅對師,益對謙,訟對謙,豫對隨,困對隨,困對頤,井對屯,歸妹對同人,小過對中孚,姤對離,蠱對頤,漸對恒,困對蒙,泰對豐,晉對升,解對蒙,損對恒。

以上之卦名均以仄對平,若為二字卦則上聯第二字為仄聲。以上之對法除取易卦義外,亦取卦字之表面或相近義,因此一卦可對多卦。

以下為《巧對錄》原文:



















-1-







献花(0)
+1
(本文系瀟湘館11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