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_fe41aca413ec62758d1d0a8efe785248
2023-01-31 | 阅:  转:  |  分享 
  
李秉霖中医谈:圣医调心,天医调气原本想写《圣君安天下,天医调气脉》,自古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治国也有犹治病养生。古之帝君,用人权
谋,设官分职,料才核能,用人之长,成事之要;巩固统治,改变时弊,挽救时局,拨乱反正;把握规律,创造规则,运用规律;雄才远略,决机无
疑;睿智足以在事前谋划,洞察足以在先机而动,遂后方可立威、匡时、行志。治病养生,不仅法于阴阳,合于数术,匡正去疴之际,选穴用药之时
,又如用人谋权,设官分职,料才核能,各用其长,排兵布阵,旨在匡正。这里重要谈祖国医术,我就中医的起源、起因、发展,以及智圣先贤的圣
医、天医乃至仙之医的认识。古之圣医主要是调心,古有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之说,也即是《内经》中讲的七情、五志等。如民国以来以
王凤义和刘善人为代表的的讲良心、翻良心以达治顽症的圣心大德者。也正如《陆地仙经》曰:“古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致有疾。今医唯知
疗人之疾,而不致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通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难乎?”王凤义和刘善人在中医的七情六欲、致病治病上开悟大
道,形成了一门独到的心法与学说,并行之有效,大布众生。人是由本性、禀性、习性而呈现在生活之中的,人的心性行为结果都是人的欲望而产生
的,情绪也是在欲望得失中千变万化而生的。所以得失欲望、情绪、愚昧冲撞压制粉碎身心,蚕食、污浊、蛊惑灵魂,摧毁、麻痹、消沉精神而丧失
信念意志,进而破坏人的道德底线和规矩、规则、规律乃至大道法则。因得失产生的恨、恼、怨、怒、烦五个毒药丸、五个魔鬼(有了一个就生病,
三个以上就丢掉性命),任情绪冲撞扭曲身心,攻击腑脏,积聚成疾,郁郁命息。这样绞杀内心,纠结痛苦,身心惶惶,犹如地狱!要想打破魔咒,
解除封印,照见真我,解脱生死,宁静自然,就要放下:我执——分别——善恶(是非对错)——取舍——执着——欲望——得失——烦恼,也就是
心灵放空百病不生,不烦不恼身心就好;怒恼烦恨愁,是病都会有。犹如佛经讲的:觉悟到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本自一体,神佛本自我。人体是
个激活机制,负能量是负情绪勾动而聚的阴浊之气,正能量是大爱欢乐激发的阳气。要想拨阴取阳,阳返阴遁,一阳来复,阴浊化散——讲病从心念
入手,这叫翻良心。实际上疾病都是自己招来的,死都是自作的。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错怨他人,嘴里不怨心里怨,有到心里就是病。正人不如
正己,正人不听还生气,审查自己、改变自己、修正自己,不怨人就是成佛的大道根。老天不罪悔过之人,弥天大罪一悔便消——但要发自内心的忏
悔!一旦天良发现,就会痛哭流涕、呕吐成片,说好就好,但守心莫变!明白自身之神后,还要学道修德,修德致道,继圣而行。天医调气。说天医
,是自己无能力自愈,而借助用天然技艺能打开自愈系统开关的医者。在天医之前,我们个人还有个神医,就是《内经》讲的法于阴阳,合以数术,
引颈展翅,吐纳练气而有病自愈,无病强身的自我身体气血、元气、元阳的一种自然调合调养,而使自身气脉畅通,五脏六腑阴阳协调,精气神自然
和谐的自身之神!其实是天医,也就是神医(自己)、天医(调通元阳不用药)、人医(以药攻解,以刀除疴)的称谓而已,其原理是激发元阳,调
补气血,打通滞塞,散阴排浊的天然的一种纯手法技能。主要是打开人体自愈系统的开关,唤醒自身神医的自愈能量,使用药医者不用药,用刀医者
不用刀。人体既是激活机制,又是自愈体系。既然谈天医调气,我们就先了解一下自上古以《黄帝内经》为首的人体气脉总论。我国的中医理论源于
《易经》中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变化和《道德经》中的老子讲的天地一气,互感互应。在古人参日月、仰天地、悟大道而系统总结的天地自然哲
学智慧中,在天地人的人中演化出解决保护我们人类健康成长、生活、发展的一门极有贡献的调治养生学科!一、《天地气成》 二、《人体气脉
》 鸿蒙初开, 互感互应。 精以化气,混沌已成。 消融凝结, 元气阳气。混元之聚, 冲化浊瘴。 周运全身,混元
以形。 激发真气, 以畅以融。元灵以现, 激荡气脉。 不通则滞,识神以生。 (完) 塞则成疾。浑圆真气, 阳足
则生,通天彻地。 阳尽则亡。洪荒之气, 阴凝成结,苍穹之力。 阳化无形。天地一气, 自然万物皆由无到有,由有到无。气聚成形,
形凝成质,质极裂毁,物极还虚,也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万物——反之,物极还虚,太极归无极。阴阳二气相守、相生、相化、相
对、相冲、相合、相克、相融,克制与反克制,对立又统一,运行有定性而无定形。在矛盾对立的运动变化中呈现永恒不变的气化规律。聚而生庶物
,散而归太虚,聚散一气尔,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气贯通天地万物之中,具有可入性、渗透性、感应性和共振性,未聚之气稀微而无形体,弥
满充流与间隙。下面探讨一下古人对人体气的认识。《难经》曰:“气者,人之根本”。《四诊抉微》曰:“神者,正气也”。《景岳全书·传忠录
·虚实篇》曰:“神气者,元气也。元气完固,则精神昌盛无待言也。若元气微虚,则神气微去;元气大虚,则神气全去,神去则机息矣。”《脾胃
论·省言箴》曰:“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讲了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金匮钓玄·卷一·六郁》曰:“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景岳全书·论气》曰:“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病变,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足以尽之
。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之处也”。《灵枢·脉废》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日月之行”。《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气血以流,
腠理以密”。《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情志郁结之气,阴浊闭塞之气
),生生百病,变化万千”。可见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又归统于气的一元论。老子所讲的:返本归源,回归自
性,天地一气,万法归一。由天地自然融合于人体,把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气机的生成和运行失常有关。生命起始于气之聚合,终于离散,形
是生命之房屋,神是生命之主宰,气是形神之能量。天地交泰一瞬间,宇宙变化妙无穷!导致病的气可通称为阴浊之邪气。除了环境风寒燥热湿外之
邪气,人的情志变化、气机失常、气血紊乱、气脉阻塞、筋骨不利也常有;情绪积累、气血不足、阳气不振、筋肌脉络受邪入而气滞浊生,经脉胀痛
或阴浊寒湿入血脉脏腑而生积聚致病也常有。《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二气)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着反治”。调畅
气机,以达平复。古人讲气,主要讲元气和阳气,又同称为正气。也可说元气先天就有,阳气是推动元气运行的勃勃动力。《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说明天地阳气是万物之源,万气之力。《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
,精(充盈)则养神,柔(温和)则养筋”。说明人的精神筋骨像万物离不开阳光一样。然而古人在两千多年前也同样知道气虚血瘀,阳虚寒滞的道
理。如《内经》中《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切循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也指出了经络凝涩,摸诊
寻穴的特征。再如《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泣”同“沍”,又同“涩”,寒凝闭塞之意),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
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热气(阳气发热)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指出了阴凝成结,阳化无形;寒滞脉虚,温补元阳,温通气血以治病之要诀
。李念莪在《内经知要》中亦解说:“天之运行,唯日为本,天无此日,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暝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者,亦唯此阳气为要
,苟无阳气,孰分清浊,孰布三焦,孰为运行,血何由生?食何由化?与天之无日等,矣欲保天年,其何得乎?”所以说:人得阳者生,阳尽者亡。
人一怕冷就有病,人一亡就冰凉渗骨。人在气绝之际大多用人参(补元)附子(补阳)汤。在针灸点穴时,古人就讲火烧山之法,激活阳气,就能启
动能量,化阴寒凝塞而春意盎然。多年寒湿顽邪就冰消融化,无影无踪!说到这里,我们看古人如何治疗。《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论》:“
先查其经络之虚实。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结聚)盛加于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这也是两千年前祖先们就认识
到的,有病就有对应痛结点,并且提出应用“解结”的方法和思路。其实这些结点都是气血因滞涩而积聚所在之穴位上。现在不少人用西医的认识叫
什么“疼痛点松懈疗法”,或“钩解解结疗法”等等,不知真身也!在这里要注重讲古人的点穴施法与心法。《黄帝内经?太素》曰:“摇筋骨,动
肢节,抑按皮肉,捷举手足……吾之辈师传导引,系宇宙无形于气,于气之系;按跷形实乃觅其体”。其中的“抑按皮肉”、“形实乃觅其体”,说
明点按皮肉间凝涩闭塞之结聚处,以有形动有形,使有形化无形的按摩推拿术。而“宙宇无形于气,于气之系”,说明是以气聚神,以神行气,大有
六根大定使洪荒之气、苍穹之力、天地雷火之意味;又有真仙采集天地乾坤之精华,运转玄功,以元神中至纯至真之力炼化,修成萦绕元神的鸿蒙紫
气。识神带动元神,元神带动真元真阳之气,激荡气脉,运行周身,以无形化有形之浊瘴以达内心宁静,身心空明一般。遂之,郁闷之气,雍聚之结
,冰消融化,无影无踪,康泰通明。古人《按摩经》也早提到:推、拿、按、摩,自愈之神药,天然之技艺。至高至尚,从简而适。推拿皮肉,触动
筋骨;按摩以肌腠,内动以气血;搓揉皮穴,激荡真气,至纯至阳之真气,可令人上排浊瘴,下排毒瘀。元气动,阳气起,温热升腾,寒湿除,使阴
阳失调之气,化合归一,通融和谐,百脉畅而体魄泰。从而阴阳相融、相化,不对立。可见引导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玄奥,也就是在病灶特定
处,以“内心宁静,方定乾坤”的静定下来,用手(掌指均可)轻松自然(要保持温暖)地放在那里,或静定,或左右用心轻柔,体会手下感觉,因
人而异有快有慢,就会有各种神奇玄妙的感觉和现象出现,奇妙无穷。与徐州彭老师发现的纬脉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像我们小时候大人搓热手贴
肚脐止腹痛类似。在我的实践中,先点按郁闷雍结之处,再保温轻柔或手掌放患处,人体的气脉就会能量传导、聚集、融化、膨胀、鼓动、运行。最
初以本形易本气,中间以本气易本形,最后是以本气化本源。其中有以神领气,本神化彼形,彼形从本气,以气赋其体,以体觅气,互感互应,同频
共振。这就是古人没详解的引导之术。也可称之谓天医之术的“系宇宙无形于气,于气之系”的妙用。下面再浅谈一下,真人修炼与至人修持。在古
医术之外,有另一类以打坐和采天地精华而修炼的以《黄庭经》为首的真人学说。应当发源于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其要旨是:内以养己,
安静虚无。念头空灵清净到极点,“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无念为宗”。“缓体处空房”,“心专不纵横”。“心委致其至,虚以待之”。
六根大定,一念不生,方得相应,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真一之炁,杳冥恍惚,春意盎然不染尘,真空晶透生妙有。凝神聚气,得“先天真水”,
至纯至洁,妄念不生。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一阳来复,希微隐约。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一股阳气,真空妙有。若有若无,潫然上升。一点真阳虚
中来,蒸汽濛濛,元阳发动。空静至极点,虚极静笃,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复命。凝神入穴则气血暖而真火旺,真火旺关辟无魔。实质即是由
有意而守到无心而照,知止而定到由定而忘的过程。如此修持则丹道有望,五胎有室,婴儿得养也。阴无阳则滞,阳无阴则飞,二项相须自然之妙!
静极而动,以神入动中,久之辟阴自化。这样阴无滞留之弊,阳无神飞之患,阳伏阳附,阳待阴养,阴须阳伏也。虚我气机,冥其闻见,心存海底,
不起一念,专守下极。神入肾水以纯心,平庸无奇能利魔;凝神入穴真火旺,端坐习定化阴阳;阴跷种阳还童少,愠愠蒸蒸妙无穷。筑基阶段可生精
补亏,炼精化气阶段采药处,接命添油是。神入气穴暖火旺,身暖心安久有禅。阴阳交媾磁吸铁,神气相恋秒凝合。真气内蓄神水溢,真息悠扬丹田
旋。上冲泥丸下达渊,天根月窟往来春。修炼之境妙无穷,谁入道中谁成圣。以上是远古真人留下来的修真之法,但是人们常说:神人无己,真人无为,至人无名,圣人无功。其实他们都是平常人,后来专心致学,历尽沧桑,矢志不渝,把艰局绝境当成超凡入圣的道场,担当使命继续前行中对人生万物事态的洞悉,把握、创造、开悟,与天地一样达到“长而不宰,为而不持”,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的境界而已。明天道,知人性后便克制欲望,不违背自然规律、规则,存天理定人性。宇宙万物五行生克变化规律同自身变化规律一起认识,成竹在胸,就可施行与天道规则共识共振。宇宙虽大,如在心中;万化虽多,不出三界五行之中。探索其奥秘,知之修为,神明出,智慧现,圣贤真人生也!李秉霖写于郑州康平苑七号楼二单元802工作室2023年1月30日
献花(0)
+1
(本文系 平凡的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