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学设计-经济大危机
2023-02-05 | 阅:  转:  |  分享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繁荣”及其崩溃;2、罗斯福新政

本课内容属于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一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对稳定。但1929年即爆发了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力图以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寻求出路,最终他们挑起了战争,战争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经济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所以本课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认真贯彻以有效教学、有效学习为特征的高效学习。银丰学校的“RQE”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是“尊重规律、问题导学、体验成功”的高效课堂学习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理念就是“尊重规律是根本,问题导学是核心,体验成功是升华”。在师生共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让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是教师高效指导和学生高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机融合。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1929—

—1933年发生了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危机中的痛苦;理解繁荣背后隐含着的危机因素;大危机的特点及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措施及效果。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

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危机原因和罗斯福新政局限性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克服的根源的认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能从积极的角度,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四、本课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它是世界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二是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

本课的难点有二是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概念性较强,初中学生难以理解。二是《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对学生而言,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新知学习

1、产生问题,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3、问题训练,提升能力。































































































归纳小结、形成体系。





















5、评价质疑









三、当堂检测 2分钟











































































27分钟





































































































































































































































1分钟











15分钟









焦点回眸:投影展示1929年美国股票风暴时的图片。





































教师:这场股票抛售风暴就是令人“谈虎色变”的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开端。那么这场大危机是在什么情况下的爆发的呢?它在当时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美国又是如何度过难关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经济大危机”来探个究竟。板书课题



出示并解读目标





A、“繁荣”及其崩溃:首先,针对“繁荣”设计两个问题:“繁荣”时期有何表现?促成“繁荣”的因素又有哪些?(投影展示这两个问题一易一难)

















B、出示研讨问题: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时间及爆发的标志、特点、影响。(投影展示)





在交流原因时,教师要追问根本原因是什么?





(2)交流爆发的标志时,突破“股票”的理解这个个难点











(3)危机的影响

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失业者的求职,1929——1945年美国事业率的动态表,出示对比资料:农民的生活和资本家的做法。然后让学生讨论三个问题:1、画面及材料说明了什么?2、资本家为什么这样做?暴露了他们怎样的本性?3、假如你失业了,你有何想法?







C、 设计“竞选舞台”









































D、罗斯福新政,设计如下探究问题:新政的目的上什么?措施有哪些?其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有何特点?有何成效?

(对于工业的调整,教师要追问:怎样对工业进行调整?其内容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从而理解其中心措施的地位。“新政”的特点)





E、新政是否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呢?为什么?





















“记者访谈”的栏目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学生扮演记者作现场报道。(学生记者:各位观众,大家好!现在上1929年10月24日,灾难笼罩着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市场,每个人都想在价格更下跌之前把股票立即抛售出去。但是没有人想买,这就使价格更加下跌。他们狂吼乱叫,狂奔猛推,为的是要卖出他们的股票。越来越多的警察冲进市场维持秩序。3个小时内,股票损失的价值达110亿美元。这时,一批银行家拿出钱来开始买进,跌风停止下来。有些人认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其实它正方兴未艾。现场报道就到这里,我们还会关注事件的发展。)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