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为提高公司全员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技术、职业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提高,有效控制工伤事故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及相关方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
职责
3.1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
3.1.1 制定公司年度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在每年12月下旬公布,并协助做好安全生
产及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
3.1.2 监督、检查、指导各部门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的执行情况;
3.1.3 建立相应的员工培训教育档案包括教育台帐、培训记录(签到表、教育大纲、考试考核情况、
效果评定)等。
3.2其他部门
3.3.1 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并在在每年11月底前提交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
3.3.2 负责经公司批准、由本部门实施的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并建立安全教育档案。
3.3.3 对本部门员工的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负责。
4.主要培训内容
4.1 新进公司员工三级安全教育
4.1.1 新进公司人员,指新进公司的员工、劳务输入人员以及来公司实习的人员。
4.1.2 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指公司级、部门(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安
全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4.1.3 三级安全教育实施
⑴公司级安全教育,由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负责组织实施;
⑵部门(车间)级安全教育,由部门(车间)负责人按照培训要求组织实施;
⑶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负责具体实施。
4.1.4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⑴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安全和职业卫生生产方针、政策;安全、消防、职业卫生、劳动保护等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知识;本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管理规定;本公司的危险源及作业场所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事故应急处理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
⑵部门(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本部门安全生产特点;本公司、本部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防范措施;典型事故
案例及事故应急措施等。
⑶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岗位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岗位安全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安全装置、防护设施、消防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岗位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措施;事故案例等。
4.1.5 培训学时:不得少于24学时,其中公司级不得少于4个学时,部门(车间)级不得少于8个学
时,班组级不得少于12个学时。
4.1.6 新员工进行公司三级安全教育时,应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每一级必须有受教育者和
教育者签名。合格后才能发放领取防护用品进入工作岗位。【三级安全教育卡】由安全管
理员负责制作发放,班组级培训完成后部门交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统一存档。
4.2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复训教育
4.2.1 公司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电梯管理员等。
4.2.2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殊工种作业操作证后方能独立上岗操作;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相应的复训年审。
4.2.3 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训作出统一的教育计划并且负责组织实施,各部门认真组织、积极配合参加培训,做到培训、复训率达100%。
4.3 管理人员安全教育
4.3.1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应接受由政府部门组织的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并按规定每年进行再培训。
4.3.2 其他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一般每年进行一次,由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按照规定的学时统一下达教育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培训率应为100%。
4.3.4 培训内容:
⑴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和规范;
⑵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专业知识;
⑶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⑷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经验;
⑸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
4.4 班组长安全教育
4.4.1 培训对象为各部门的班组长
4.4.2 班组长安全教育每年进行一次,由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按照规定的学时统一下达教育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培训率应为100%。
4.4.3 班组长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
法》等)、公司的主要安全规章制度、班组安全管理知识、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知识和安全技术
基础知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应急处置和救援等。
4.5 转岗人员安全教育
4.5.1 转岗人员指调换工种(现工种不同于原工种)的人员。转岗人员,须事先进行部门(车间)
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后,才能安排上岗。
4.5.2 转岗教育应由部门(车间)、班组负责实施,部门(车间)根椐人事专员下发的转岗通知单
对转岗的员工进行部门(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率应为100%。
4.5.3 培训内容与新进公司员工部门(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相同
4.5.4 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应对车间、班组转岗安全教育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4.6 复工人员安全教育
4.6.1 复工人员安全教育是指工伤复工教育和离岗复工教育。因工负伤痊愈之后复工,必须接受复工
教育,熟悉岗位工作情况,进一步吸取事故教训,稳定思想情绪,安全上岗。因请假等原因较
长时间离开工作岗位,由于工作环境可能改变,或操作技术生疏,需要进行一定的复工教育。
4.6.2 离岗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复工,要重新进行班组级安全教育;离岗六个月以上者,需要重新
进行部门(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
4.6.3 复工教育由部门(车间)、班组负责实施,培训率应为100%。
4.6.4 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时间:分别与“新进厂人员安全教育”的部门(车间)级、班组级的教育的主
要内容、教育时间相同。
4.6.5 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应对车间、班组复工安全教育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4.7 “四新”教育
4.7.1 在实施新技术、新工艺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涉及的有关生产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有
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四新”教育由相关部门负责技术的负责人提出,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下达教育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技术负责人协助施教,培训率应为100%。
4.7.2 “四新”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确定,需经相关领导签字审核。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技术、新工
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特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其防范措施、应急处置方法,操作要领等。
4.8 职业健康教育
4.8.1 教育对象: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以及有关部门(车间)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
人员。
4.8.2 职业健康教育每年进行一次。每次教育不得少于4学时。由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统一下达教育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培训率应为100%。
4.8.3 教育的主要内容:
⑴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应掌握其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危害机理、预防方法以及自救、互救的
常识。
⑵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要重点了解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掌握本企业职业危害的分布
情况和危害程度。
⑶工程技术人员应掌握预防职业危害的工程技术措施,以及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
应具备的相关职业健康知识。
4.9 全员安全教育
4.9.1 全员安全教育为一年一次,目标值不得低于95%。由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负责制定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4.9.2 全员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
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4.9.3 全员安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要做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喜闻乐见等,可采用
授课、辅导考试、电化教育等方式进行。主要形式为安全考试、参观事故案例图片、观看安全
教育影视片、安全讲座等。
4.10 外来人员(相关方)的安全教育
4.10.1 相关方指来公司的下述人员:参观、学习、中介咨询、检查指导工作的人员、临时用工人员、
外协单位人员短期、临时性的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人员、施工人员、租赁承包方、供应商
等。
4.10.2 对来公司施工的、承包工程项目的作业人员,其安全教育内容和时间根据其工程项目内容确
定。
4.10.3 相关方的安全教育由对口管理、接待部门负责按相关要求落实,并做好相关安全协议、培训、
告知相关记录资料的存档。
4.11 日常性安全培训教育
4.11.1 各部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在岗的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和成绩记入员工安全教育档
案中。
4.11.2 各部门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各工种规程考试,不及格者待岗学习,合格后方可上岗。
4.11.3 在进行设备大修和危险性作业之前,检修和施工单位必须事先制定好书面安全技术措施,并上
报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同时要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监护制度。
4.11.4 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每年根据安全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组织教育培训。
5.记录
5.1 三级安全教育卡
5.2 培训教育签到表
5.3 转岗(复工)安全教育卡
5.4 安全培训教育需求识别表
5.5 安全培训教育计划
5.6 厂级安全培训试卷
5.7 外来人员(相关方)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5.8 培训效果评价表 编制 审核 批准
文 件 编 号: 版 本 号: 生 效 日 期: 标 题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页 码 编 号: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