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贵州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一、给定材料材料1(329006)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处于 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广阔的“乡村土地”蕴含无限的生机与可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以及衡量乡村振兴程度的重要标准。乡村振兴,既要塑形 ,也要铸魂。农村地区的“塑形”与“铸魂”要齐头并进,这意味着既要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又要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村民综合文化素养。“ 塑形”是物质基础,“铸魂”是上层建筑。乡村振兴的灵魂就是文化振兴,文化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分布在我国各个 乡村地区,是乡村振兴中的特色优势资源。新时代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不 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具备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价值,相较于一般的文化资源更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 高质量推进和深度有效发展。乡村是一片红色热土,要有效推进并实现乡村振兴,一定要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红色产业链条,催生新产业新业 态。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体育事业的参与,农村体育的发展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巨大推动力,让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健康丰富。体育 社会组织尤其是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凭借其民间性、非营利性、大众性和喜闻乐见性等特点,在未来群众体育事业乃至社会治理层 面都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乡村地区还面临公共体育服务不足的问题,要加快创新农民体育赛事组织机制,通过体育、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 展,打造一批“农”字号的体育特色赛事、健身活动品牌,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材料2(329007)近代以来,A县涌现出 一大批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红色是这片土地最耀眼的底色。近年来,A县充分挖掘本土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广 泛参与,全面修缮和恢复先烈故居等红色场馆。目前,全县已建成红色纪念场所28处,通过发挥红色场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加强红色旅游资源 与周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整合,做好红色与绿色的融合与对接。随着乡村旅游蓬勃发展,A县逐步形成了“瞻红色,品文 化”“赏美景,游乐园”“住民宿,享美食”等特色品牌。与此同时,该县精心打造了“体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感悟共产党人革命情怀”等红色 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乡村旅游迅速升温。B县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20世纪60年代,B县人民历经数十年奋战,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之间建成了 全长1500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是B县人民集体智慧和力量的 结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光辉典范。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 源,打造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的红色旅游高地,逐步构建特色凸显、底蕴深厚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日前,在C村的孙氏宋祠,一场别开生面的实景 剧本杀“潇湖黎明”正在上演。“潇湖黎明”是以20世纪20年代末的历史为背景,用剧本互动体验的手法,在C村实景打造的红色主题沉浸式项 目。剧本讲述了当地师生追求理想、反抗压迫,为守住党的秘密和革命果实,与反动派斗智斗勇、不畏牺牲的英雄故事。“潇湖在绿色本底上厚植红 色基因。近年来,C村积极通过‘党建+文旅’探索党群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实景沉浸式剧本互动体验的方式,为党群组织提供别样活动场景,为 市民游客带来别致的旅游体验。”C村相关负责人说。D村靠红色旅游闯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红嫂祖秀莲救治八路军伤员的故事就发生在D村。D 村抓住全域旅游发展契机,深挖“一位好红嫂、一名好战士、一个好故事”的精神内涵,建成红嫂祖秀莲纪念馆,在原址修复红嫂故居,开发红色书 屋、红色文化长廊等乡村旅游项目,将D村建设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在吸引了大批游客后,D村借势发展休闲旅游 农业,打造大樱桃、苹果采摘园5处及种植基地400多亩,通过“农文旅”融合实现了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近年来,红色旅游热不断升温 ,吸引了各方游客。许多革命老区地处偏僻山区,经济基础薄弱、生活条件落后,但往往可能拥有自然生态优势、革命历史文化优势以及优秀传统文 化优势等。这些地区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加强对红色遗迹等建筑、设施的管理开发、保护利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 扬助推乡村绿色生态发展,以“红色+民俗”“红色+生态”“红色+美丽乡村”等特色化的建设和发展模式,打造了宜居宜业的红色文化生态特色 村,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材料3(329008)在全运会群众龙舟比赛中,55岁的方某和队友们齐心协力斩获了多枚金牌,站在了全运 会的最高领奖台上。在方某的记忆里,年轻时每天有很多农活要干,种田、种甘蔗、养蚕、养鱼……结婚生子后,又要兼顾孩子,生活变得愈发忙碌 。然而,这种循规蹈矩的生活在她40岁时有了变化。在妹妹的牵线下,方某参加了村里的龙舟运动,还收获了好名次,这大大激发了方某参与比赛 的热情。她不仅成为龙舟队的主力队员,还成了当地有名的“龙舟大妈”。几年来,方某代表省队、国家队参加了多项国内外龙舟赛事,屡夺金牌。 体育赛事为农民朋友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门,为他们提供了在田间地头外,同样能够一展身手的舞台。不仅全运会、全国农运会等大型综合性 运动会,中国各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农味儿”十足的体育活动让千千万万像方某一样的农民朋友感受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参与体育比赛所收 获的成就感、获得感甚至超过大丰收带来的喜悦。E村村委会为本村的妇女秧歌队购置了衣服、扇子、手绢等装备,村里分管文体工作的妇女主任还 时常把网上学来的新动作教给大家。秧歌队的队员们热情满满,不仅固定下来每年举办两次秧歌比赛,还登上了《百姓春晚》的舞台,这些经历都成 了大爷大妈们唠嗑的谈资。除了秧歌,篮球也是村民们喜爱的体育项目。每年七八月份,村委会都和村里的企业一起举办篮球赛。村企还出资请来职 业球员参赛,让村民们高兴坏了,都跑来“开开眼”。“扛上锄头能种地,拿上篮球有绝技,穿上跑鞋来竞技,换上服装能演戏”是村主任口中E村 村民的真实写照。材料4(329009)露天球场、草根球队、球技业余、没有明星,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的篮球赛就这么“火”了。这 个重重大山中进行的赛事热度超过了火热的三伏天,不仅引得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呼朋引伴、登梯爬墙,更引得26个官方账号同步直播,网络直播累 计观看人数超过1亿人次。国内外媒体频频点赞的同时,网友们给了它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在亚洲,最接近NBA的篮球比 赛,不是CBA,而是‘村BA’。”网友的盛赞毫不吝啬地表达着对这一发端于乡野的体育赛事的偏爱,这也让我们不禁去叩问,究竟是什么力量 让一场乡村篮球赛吸引了城乡共同的关注?这场体育“盛宴”背后的深层逻辑,又能够为我们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怎样的启发?有人说,“村BA”之 火,火在一个“土”字。的确,球场是村里自建的,参赛球员全部是本地村民,独具特色的苗族歌舞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还有一头黄牛、几只香猪 的获胜奖品,以及操着“贵普”的解说员,都彰显出“村BA”浓郁的乡土特色。但“村BA”的出圈,却绝不囿于“乡土”二字。乡村球赛火爆的 背后,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鸣。这共鸣,不仅仅来自于文化产品供给较为短缺的乡村地区,同样来自于文化供给丰富繁荣的城市。在这个火热的 夏日,“村BA”为我们贡献的,既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具有现代元素,能够为广大网友喜见,天然地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国 际与国内的文化盛宴。这样的文化盛宴提醒着我们,只要组织得当,体育不仅可以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点燃乡村活力, 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必要、大有可为。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既要厚筑乡土的文化本体和主体性,凸显乡村文化自信,也要吸纳融合现代文明的分子和要 素,体现新时代乡土文化的公共性和时代性。乡村文化在碰撞和融合中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才是“村BA”破圈背后 的“流量密码”,也是这场“偶然走红”的乡村赛事为我们在乡村文化振兴路径上带来的宝贵启示。二、回答问题【试题一】请根据“给定资料2- 4”归纳总结文化、体育为乡村振兴赋新能的经验。(1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300字。【试题二】“给定材料4”中 提到,“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既要厚筑乡土的文化本体和主体性,凸显乡村文化自信,也要吸纳融合现代文明的分子和要素,体现新时代乡土文化的 公共性和时代性。”请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1-4”,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角度自选,题目自拟;(2 )中心明确,思想深刻;(3)内容充实,有说服力;(4)语言流畅,800-1000字。?【试题一】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厚筑乡土文化 本体和主体性,凸显文化自信,吸纳融合现代文明分子要素,体现新时代乡土文化公共性和时代性。具体表现:一、文化利用优势资源。1.争取财 政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对建筑设施进行管理、开发、保护、利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2.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助推乡村绿色生态发展,结合现代 流行元素,打造特色旅游,创新党群服务,农文旅融合,打造特色产业,形成宜居宜业红色生态特色村,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二、体育政府组织得当 。1.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将乡土和现代元素融合,连接城市乡村,国内外文化,引起人们对美好生活共鸣。2.政府带头定期举办,企业参与, 出资购置装备,聘请人员,培训村民。【试题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大力推进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际国 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承载着跨时代的重要意义。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 然要求。在新征程上,需适应新趋势,把握新机遇,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大力推进新时代的乡村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 灵魂是文化振兴,文化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能够极大地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促进乡 风文明。同时,通过文化“铸魂”,可以激发乡村群众创业创新的自觉意志和行为,为实现乡村振兴而不懈努力。但如今,部分地区乡村文化产业数 字化进程缓慢、新媒体推动力量不足等问题凸显,新时代对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铸魂”成为重要课题。立足文化本体,挖掘红色文化资 源的同时,还要凸显乡村文化的公共性与时代性,借助现代科技,点燃乡村活力。??厚筑乡土文化本体和主体性,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红色产 业链条。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具备浓郁的乡土气息、历史沉淀与地域特色,应当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结合地区特色,打造乡村名片。以遵义地区为 例,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可立足本地实际,推动文旅结合,以“红色+民俗”“红色+生态”“红色+美丽乡村”等特 色化的建设和发展模式,构建特色凸显、底蕴深厚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乡土文化是乡村发展的“魂”,是中国人脚下站立的“根”,只有根植乡村 文化这一本体,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融合现代元素,发展体育事业,体现新时代乡土文化的公共性和时代性。贯彻新理念,创造新模式,融入 新元素,积极发展乡村体育赛事,为乡村振兴赋能。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的“村BA”篮球赛,场地在农村,观众、参赛者为农民,奖品是农产品,解说员说的是农家土话,十足的“农”味背后,蕴藏了当地人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正是凭借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之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利用直播、短视频的新时代新媒介,“村BA”实力“出圈”,贡献了一场全民体育盛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顺应新的潮流,融合时代特点、满足公众需求,乡村文化才能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新时代,新机遇。未来农村有巨大空间,农村可以大有作为。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体育发展,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乡村振兴打造坚实的文化根基,必将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的蓬勃发展,构建全新的发展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