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好美的山水画 ! 这才是体现祖国大好山河的大巨作!50年代的新山水画出现了前无古人的时代新貌02
2023-02-08 | 阅:  转:  |  分享 
  
好美的山水画 ! 这才是体现祖国大好山河的大巨作!50年代的新山水画出现了前无古人的时代新貌梅园长春宋文治50年代以来的山水画创作,和这一时
期相继出现的关山月的《新开发的公路》(1954)、潘天寿的《灵岩涧一角》(1955)、谢瑞阶的《三门峡地质勘探》(1955)、钱松
喦的《瘦西湖》(1956)、赵望云的《终南春晓》(1956)刘子久的《为祖国寻长资源》(1956)、张文俊的《梅山水库》(1958
)、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1959)、石鲁的《秋收》(1961)、钱松喦的《常熟田》(1963年)、李可染的《万山红遍
》(1964)等,共同表现出了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整体面貌。宋文治正是在这一系列创作成就的基础上而崭露头角。1983年 江南春晓在20
世纪山水画的发展史上,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的山水画成就是最突出的。这一历史的高峰是经过一批画家的努力而造就的,正如历史上某一时代
的某几家或某几派,所表现出来的群体力量代表了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一样。而与历史上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这一群体的范围更大,面更广。因为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个别画家的努力或成就是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整体要求,也不能完全反映山水画的整体发展。1983年 江南清晓?从美术
史的角度来看宋文治在20世纪山水画发展史上的地位,除了他在山水画创作方面的成就之外,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确认:?一、以“四王”的
浅绛画法写时代新意,使这一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宋文治生于娄东(太仓),和“四王”之首的王时敏为同乡,因此,他和“娄东画派”有着天
然的血缘关系,加上他后来所师的张石园、吴湖帆都是“四王”的传人,表明了宋文治具有画史上所强调的文人画家的“胎性”。宋文治在继承了“
四王”浅绛画法的同时,还将“四王”之冠的黄公望山水中的“逸迈”(1)品格得到了现时的弘扬,并以其“峰峦浑厚,草木华滋”表现了山水画
发展的正脉。1983年 春雨江南虽然,50年代的山水画创作,比以往更注重题材所反映的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也更注重题材所表现的社会意义
,但是,在这一新旧的过渡时期,如何用旧法表现新的内容,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标准。尽管晚清、民国以来激进的思想家都把“四王”作为保
守势力的代表,而推崇像石涛和“扬州八怪”那样的反叛精神,可是如果以石涛和“扬州八怪”这样的笔墨表现新的时代,那种狂怪与时代的距离更
遥远。相反,“四王”绘画的细密和严谨,淡雅与平和,正迎合了多数人的审美习惯,也比较能够契合时代主题的表现。江南早春图所以,50年代
的新山水画的主流样式,实际上是在“四王”一派山水画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宋文治正是适逢其时地运用了他所掌握的传统笔墨,以“四王”
的浅绛法巧妙地表现了时代的新题材,推陈出新。1983年 水乡三月二、以传统的笔墨抒一己胸臆,创造了独特的“宋家山水”面貌。宋文治的
山水画在“四王”的基础上,又受到朱屺瞻、傅抱石、钱松喦、李可染的影响,反映出转益多师的特点。从画家的个性特点上来看,宋文治属于亦步
亦趋的儒者,规矩法度不仅反映在他的画面中,也表现在他其曲中规的品性中。因此,他的绘画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他的画内敛而不事张狂,具
有了传统文人画的从容雅逸的品格,也反映了发展过程中的传统方式。1986年 山村晴雪直到1981年,宋文治开始了以泼彩法入画,在严谨
的法度中融入了许多偶发性的生动效果,画面从此氤氲弥漫,色彩斑斓,其个人风格亦即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宋文治晚年的创作,在个人风格中增
加了丰富性的笔墨语言,使“宋家山水”的面貌进一步得到确立。宋文治山水画历经50年的发展,在当代山水画的格局中,是南方一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从而在20世纪山水画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