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唐朝“海子”元宵诗比肩苏轼11
2023-02-09 | 阅:  转:  |  分享 
  
唐朝“海子”的元宵诗比肩苏轼11世祖蔡宏伟武则天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的元宵节过得有点铺张。长安城通宵自由游走,士民观灯娱乐。诗人们也争相
赋诗描绘、赞美这一盛况。点检佳作,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的作品推为上品。 三人中,苏味道是苏轼的11世祖,当时是武周政权的重臣。
崔液是唐朝五姓之一的崔门俊杰,考中过状元。崔液的小名叫“海子”,这位唐朝“海子”的元宵诗比肩苏味道,成为当年上元夜的杰作。经历岁月
的淘洗,郭利贞的《上元》诗渐为后世遗忘。而崔液的《上元夜六首》与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则永远活在有汉人的每一年的上元佳节。 苏味道
的《正月十五夜》是一首五言律诗: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崔液的《上元夜六首》是一首组诗,由6首七言诗组成。 其一云: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其六
云:星移汉转月将微,露洒烟飘灯渐稀。犹惜道旁歌舞处,踌蹰相顾不能归。 苏、崔两人的诗中都有“铁锁”“铁关金锁”的字面以及“金吾不禁
夜”“踌蹰相顾不能归”的表述。这些信息告诉后人,唐朝的长安城是实行宵禁的,“六街鼓绝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一年中,唯有正月十四
、十五、十六这三天解除宵禁。所以每年的上元节是长安市民罕遇的大唐不夜城记忆。苏、崔的诗中都传达了人在歆享快乐时与时间的矛盾以及渴望
摆脱时间约束的自由意志。苏说“玉漏莫相催”,崔云“玉漏银壶且莫催”,这种心态能跨越种族和时空,契合正常人性。缘此,这样的诗歌就有了
非凡的生命力。而郭利贞的《上元》诗只是单纯描绘上元夜的绚丽热闹,并未涉及参与者的心理状况,故而如同那一夜的一盏灯,“露洒烟飘”之后
,沦为陈迹。 追求快乐是人类的本性,而走得最快的时光,就是快乐的时光。所以身处快乐中,我们都会喊出“请停一停”的心声。 这不是浮士
德博士一个人的弱处,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弱项。 那一年的元宵节,唐朝“海子”崔液和苏轼11世祖苏味道都曾坦诚地喊出过这种心声!
献花(0)
+1
(本文系枫泾蔡宏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