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高清作品全集03
2023-02-13 | 阅:  转:  |  分享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高清作品全集临摹西夏回鹘人供养像轴纸本设色165cm×81.5cm四川博物院藏回鹘是维吾尔族的前身,唐朝时期在西北地区建立
过政权。1037年至1068年间,回鹘人在沙州(今甘肃省敦煌市)建立政权,并兴建和重修敦煌。因此,在敦煌壁画中留下了丰富的与回鹘有
关的图像。张大千临摹的原壁画位于安西榆林窟第39窟,始建于唐代,沙州回鹘时期整窟重修,全窟壁画被重新绘制。图中前者为回鹘供养人,头
戴三叉高冠,组缨系颔下,冠后垂结绶。细眉窄目,蓄八字胡,凝视前方。身穿皂色圆领团花纹锦袍,窄袖,腰间束双带,上为红色束腰带,带头垂
于腹前,下为蹀躞带。双手持长颈香炉,站在团云纹地毯上虔诚供养,推测其可能是回鹘高级官员。随后侍从头戴平顶白色便帽,后垂发辫,蓄八字
胡,身穿绿色圆领袍,腰束蹀躞带。双手持仗。画中人物均未点睛。临摹凉国夫人图轴布本设色215.1cm×128.4cm四川博物院藏唐朝
灭亡后,曹议金是沙州地方政权的执掌者,其家族前后统治这一地区一百二十余年。曹议金时代是敦煌供养人像的最盛时期,营造佛窟是曹氏维护统
治、巩固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该画是对榆林第19窟壁画的临摹,该窟是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曹议金第三子)的功德窟。此窟主室甬道南壁第一
身供养人是曹元忠的画像。公元944年至974年,曹元忠担任归义军的节度使,955年被朝廷正式敕封为沙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与
曹元忠像对称的甬道北壁第一身女供养人画像便是凉国夫人翟氏的画像。画中凉国夫人头戴桃形冠,冠上饰以凤纹,两侧插步摇,双鬓作抱脸髻。面
贴花子,细眉丰唇,雍容华贵。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云鬓花颜金步摇。”便是对此妆容的生动描绘。璎珞珠壁环结,叠垒串绕饰于项前。身
穿大袖襦裙,双肩披帛,脚穿绣花云头鞋。双手持盘,跟随身后的是其长女。临摹北魏夜半逾城图轴绢本设色74.8cm×54.2cm四川博物
院藏此图描绘的是“夜半逾城”的佛教故事。释迦牟尼做太子时,有感人世生老病死各种痛苦,为了寻求解脱诸苦的方法,决定舍弃王族生活,于一
日夜间乘马逾越毗罗卫城入山修行。原壁画《夜半逾城》绘于敦煌莫高窟第329窟,画面繁杂,色彩丰富华丽。画中悉达多太子头戴宝冠,骑马握
缰,天神为他托住马蹄,奔腾于空中。马前有骑虎的仙人开道,身后有天女、力士保护。伎乐飞天奏乐散花,流云飘动,天花飞旋。此图与壁画有较
大差别,仅截取悉达多太子与白马为画面主要内容。悉达多太子骑白马背上,左手执缰绳,右手掌心向外,其头光上部有蓝绿色华盖,意喻信念坚定
、勇往直前。整幅画线条飘逸轻快,色彩以蓝、白为主,点缀红色。悉达多的衣着、面部及四周天花均未敷色,采用了意象性描绘,并以白马踌躇不
前的神态与悉达多坚定前行的姿态作对比,突出了悉达多太子的虔诚信念。临摹天王图轴布本设色270cm×200.7cm四川博物院藏临摹原
壁画位于榆林窟15窟前室南壁,为中唐时期所绘。根据壁画方位和手中法器判断所绘为四大天王中的“南方天王像”,又称“南方增长天王”。南
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负责镇守佛国南赡部洲。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佛经里描绘其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该画中天王戴头盔
,头上显现光圈,火焰为廓。头光右侧为飞天,飞天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持长柄香炉。天王身披铠甲,左腕挎弓,双手一前一后持箭,注目前方,天
王像多注重写实,和现实中的将军形象有相似之处。天王右侧身后站一夜叉,人身兽面,右手持抱箭囊,圆目怒睁,牙齿尖利,戴金色项圈。天王坐
于两鬼身上。左侧小鬼坐地,手持一条青蛇咬于嘴中,右侧小鬼屈膝侧跪。通幅画面豪气威仪,天王的儒将风度与厉鬼的狰狞凶恶成鲜明对比。临摹
隋维摩示疾图轴布本设色124cm×89.3cm四川博物院藏此图临摹的是莫高窟203窟西壁龛北侧《维摩诘经变?文殊师利》壁画。隋代的
维摩诘经变主要分布在莫高窟第262、420、423、425、433等窟。《维摩诘经变》是莫高窟中重要的经变图,现在保存下来的有30
多壁。“维摩诘”,意为洁净,没有染污。据《维摩诘经》记载,维摩诘原是一得道菩萨,转世后成为一位颇具神通智慧、非凡辩才的居士。有一次
维摩诘称病在家,佛派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和众大弟子前去探病,维摩诘遂与文殊展开辩论。该幅即为文殊师利前去探望的场景。文殊菩
萨头戴宝冠,束高髻,多重头光晕染,面相丰圆,长眉细目,结跏跌坐于金刚座上,面向维摩诘作说法状,身边菩萨和弟子凝神静听,左侧有飞天散花。画面承袭隋代以“文殊师利问疾品”为主要内容、布局和构图形式,画面增加了“观众生品”中的舍利弗和“香积佛品”中的化菩萨。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