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社工常用儿童游戏
2023-02-19 | 阅:  转:  |  分享 
  
社工常用儿童游戏





4~6岁游戏

P1 P2

  在 社工教室中,孩子第一个接触到计算的材料是「金黄色珠」-如十进制的认识、银行游戏,经由这些练习,孩子了解加、减、乘、除的概念。再经过如「邮票游戏」等多次的提示与实际的练习,孩子已逐渐由具体的教具操作到记忆演算的能力。换句话说,经由这样的引导过程,最主要的是,提供一个有系统、具体的学习及了解,进而能够接受日后抽象的记忆演算练习。

  然而数学的真相是无法轻易记忆得来,孩子对数学的理解,是经由适当的教材操作中得到的。

  接下来的单元里,我们将着重增加孩子在记忆性四则运算的练习。而且每一种运算练习中,都将有一连串的工作,使孩子在趣味及自我挑战中,更容易记忆与体认。

  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重复相同过程的方式,让孩子练习记忆,但那只有使孩子深感无趣又无聊而已。 社工教具的层次却能深深地抓住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全心投入。

  为了使孩子在练习中,掌握更多的趣味与想象空间,教材的设计及内涵应该以较符合一般社会层面的概念为原则,比如:

?1.可将加、乘法的概念在同一个练习中解说(乘法可视为连续的加法,如:4×3,即4重复三次,亦即4+4+4)。

?2.在所有的运算方式中,应说明总和(积)的组合元素,如:加数、被加数。

?3.在所有的运算中,孩子应被引导能记忆、计算所有的元素。例如:加法计算中,被加数十加数=和,这些元素(名称),可适时地向孩子介绍,有助于未来学习函数(如:X+5Y=120)。

  在本单元中,藉由加法板的制作,让孩子再次将数的学习理解、内化后,在练习中自然流露出记忆演算的能力,同时发现数字1~9在构成10中的交换律,也为日后「蛇的游戏」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一、材料

?厚度0.3cm四开卡纸两张

?红、蓝、黑色油性笔各一枝

?红、蓝色喷漆

?直尺一把

?美工刀一把

?切割

? 二、制作步骤

?1.将厚卡纸切割成长42cm,宽3Ocm纸板一块。

?2.用直尺及蓝色油性笔于上述纸板上画出长宽各2cm的方格,直行12格,横行18格。

?3.于纸板格子顶端用红色笔写出数字1~10,用蓝色笔写出数字11~18,数字10与11之间画红线区隔(帮助孩子了解以10为基础的运算和十进制)。

4.取另一厚卡纸,切割成宽2cm,长lcm~9cm的条尺各一条。 ?5.用喷漆将条尺上色,一套为红色,宽2cm,长1cm~9cm条尺各一条;另一套为蓝色,宽2cm,长1cm~9cm条尺各一条。

 6.用蓝色笔于红色各条尺上,画出长宽各为2cm的格子,并于每一条尺上,按1~9顺序将数字写于末端。

7.用红色笔于蓝色条尺上,按1~9顺序,将数字写于末端。  8.将白色纹彩纸裁成宽2cm~lOcm的纸条数条,做为试题卡。



记忆游戏-减法板 P.1 P.2

  加法板的介绍后,激起了许多父母及名师们对于提升孩子「计数」能力的动力,纷纷积极展开教材的设计以及活动的引导,这当然是个值得鼓励的事情。

  不过,从建立孩子「数概念」的发展方向而言,我们还是希望带领各位父母、老师们再次了解 社工学习数概念的模式。

  我们循序渐近由具体至半具体而到抽象的方式,分享了 社工数的学习方法,因此可以知道这样的学习有其先后顺序:

(1)数量、数名兴数字的结合-如:数棒与砂字板结合。

(2)数算连续量之后,再学数算不连续量-如:数棒先于纺锤棒的学习。

(3)数字0在认识数字1至10之后学习-如:认识数棒1~10后,才呈现纺锤棒O的概念。

(4)数的组合先于分解-先会加法运算,再学减法运算。

(5)先有「成对」的概念,再介绍奇偶数的概念-如:筹码与数字,先了解成对(两个筹码为一对),再学习奇数和偶数。

(6)学习二位数-如:塞根板的学习。

(7)位数的概念-十进制的认识。

  这样的学习顺序为孩子开启了数学心智,从数的认知扎下根基,进而带领孩子踏入数的运算境界。

  在运算的练习里,最主要是希望藉由各项工作的设计,帮助孩子了解数的组合与分解,以及认识数的整体与部分。如「加法板」运算,先让孩子了解十的组合,同时练习加法运算,以及「加法蛇」,学习数的组合;再到「减法板」运算。

  「减法板」是为了让孩子清楚数的分解,或是数的整体中拿走了一部分,剩下的另一部分数算;同时,可以学习减法运算,更能够了解数的组合先于分解,加法运算先于减法运算。

一、材料

1.厚度0.3cm四开卡纸三张。

2.红、蓝、黑色油性笔各一枝。

3.红、蓝色喷漆。

4.直尺一把。

5.美工刀一把。

6.切割板一块。

7.白色纹彩纸A4大小一张。 二、制作步骤

1.将厚卡纸切割成长42cm、宽30cm纸板一块。

2.用直尺及红色油性笔于上述纸板上画出长宽各2cm的方格,直行12格,横行18格。

3.于纸板格子顶端用蓝色笔写出数字1~9,用红笔写出数字1O~18,数字9与10之间画蓝线区隔。(帮助孩子了解以10为基础运算和十进制)

4.取另一厚卡纸,切割成宽2cm、长2~18cm,以2cm为等差的条尺各两条。

5.上述的条尺,用喷漆上色,一套为红色,一套为蓝色。

6.用蓝色笔于红色各条尺上,画出长宽各 为2㎝的格子,并于每一条尺上,按1~9顺序将数字写于末端。

7.用红色笔于蓝色条尺上,按1~9顺序,将数字写于末端。

8.将白色纹彩纸裁成宽4cm、长1Ocm的纸条数张,做为试题卡。

9.取另一厚卡纸切割成宽2cm、长2~36cm,以2cm为等差的白色条尺一套。 三、示范步骤

(一)十的分解

1.取出白色条尺,遮住减法板最上方数字11及之后的所有数字。

2.取出蓝色条尺1,置于较靠近白色条尺的一边,即10~1。



3.请孩子数算白色条尺左方剩下多少方格?

4.孩子数算后,取出9的红色条尺,置于蓝色条尺1的旁边,检视是否与剩下的格子数量吻合,若是,即为答案。

5.继续取出蓝色条尺2、3、4……9练习,以了解10的分解。

?



邮票游戏-位数的练习



  在数概念的建立中,位数的认识以及进位的概念,是许多孩子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透过数算金黄色珠的基础,孩子可以逐渐地进入抽象化的运算。

  经由邮票游戏练习,给予孩子在数概念建立的帮助是:

进位概念的加强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以四则运算的方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从「不进位」的题目到「进位」的题目。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奠定孩子对「进位」的认识。

由具体量进入符号化(抽 象化)

  和旧经验比较,孩子从一个个具体量的数算到不仅数算具体量,同时明了每一个具体量可以以1、10、100或1000来表示,进而了解如何将具体量符号化。经由这样的练习,孩子正朝着未来运算(纸上作业)的路迈进。

熟悉「四则运算」的方法

  为了让孩子更明了 「进位」,在题目的设计上,我们以「四则」作为变化。孩子从操作练习中,知道「加法」就是「合起来」;减法即为「拿走」;「乘法」则为「重复出现」以及「除法」就是「平均分给」。例如:6+3就是6和3合起来,6-3即为6拿走3,6 ×3是6重复出现3次,6 ÷3为6平均分给三个人。

  数概念的建立,「运算」是个很重要的关键,「运」-操作,「算」--数算。也就是说,要孩子数概念清楚,「数算」的练习是绝对不可少的。

一 、材料

压舌板约30根

喷漆,绿、蓝、红各一罐

剪子(剪铁或木片用)一把

黑色签字笔一枝

盒子一个

托盘一个

不织布一块

彩色笔,绿、蓝、红各一枝

卡纸数张(题目卡)

跳棋子数个(绿、蓝、红色)

大小相同的筹码,绿色4个、蓝色2个、红色2个





二 、制作步骤

1.将压舌板剪成长2公分、宽1.7公分,共200片。

2.将剪裁好之木片分成四份,并分别喷上绿、蓝、红色漆。〈如图一〉



〈图一〉



3.分别将50片绿色木片,用黑色签字笔写上1,50片蓝色木片写上10,50片红色木片写上100及50片绿色木片写上1000。 〈如图二〉

4.取出盒子,将盒子内分成六格,分别将上述木片放入,并将筹码及跳棋子放入。



〈图二〉



5.取出卡纸数张。

6.用彩色笔按不同位数分别以绿色、蓝色、红色,写出题目卡(个位用绿色,十位用蓝色,百位用红色,千位用绿色)。

7.制作题目卡,写出欲要求孩子练习的题目,如:235+742(也可以先从二位数开始)〈如图三〉



〈图三〉



三 、示范步骤

(一)加法不进位

1.妈妈取出写好的题目卡。

2.铺开不织布 。

3.按个、十、百位数,将两组定位筹码置于不织布上方。 〈如图四〉



〈图四〉



4.按照题目卡的数字,先从个位开始,取出相等的量 (两组),一组置于上方,另一组置于不织布中间以下。〈如图五〉



〈图五〉



5.妈妈告诉孩子:「加法的定义即是合起来。」

6.将两组数量,由个位数开始合起来。〈如图六〉



〈图六〉



7.数算合起来后的量,即为答案。

8.请孩子用彩色笔写下答案。〈如图七〉



〈图七〉



?

(二)加法进位

1.题目卡(如:78+56,可循序渐近改为二进数或四进数)。

2.铺开不织布。

3.将定位筹码置于上方。

4.按照题目卡上的数字,摆放相等的量(两组)。〈如图八〉



〈图八〉



5.将两组数量,由个位数开始「合起来」。

6.将个位数8和6合起来,超过「10」即「进位」,取十个1换一个10,进到十位,个位数则剩下4。〈如图九〉



〈图九〉



7.再数算十位数,7和6合起来,超过「10」即进位,取十个10换一个1O0,进到百位,十位数则剩下30。 〈如图十〉



〈图十〉



8.数算最后「合起来」的数量为134,即为答案。〈如图十一〉







延伸变化

  在此,我们建议选择代币做为孩子多一层练习的素材,原因是在生活中,经常会因需要而产生用钱币购物的行为,生活原本就是最好的学习机会,藉此,将数概念中的进位与生活结合,盼能收实际的效果。

   为建立孩子学习的信心,可选择1元、10元、100元及1000元的代币(或玩具铁币)。练习的成功与否,在于出题目的技巧,换句话说,在出题时,可先从二位数且不进位的题目开始。当孩子熟悉了每一个代表量的符号后。再将题目增加困难度至三位数及四位数的不进位题目,最后再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增进至二位数、三位数及四位数的进位题。如此由浅入深,由简至繁,才能提供孩子真正思考的空间与时间。

给父母的话

  在邮票游戏练习中,不可忽略的重点是:

1. 如何运用题目的技巧来促使孩子了解「进位」概念。

2. 如何让孩子充分体验由具体量到符号化(抽象性运算)的认知过程。

  换句话说,在练习中,让孩子逐一的数算一片片 「邮票」,实有其必要性。因为在数算中,帮助孩子真正进入对数的理解,倘若孩子都能运算自如,确实理解具体的量是由数个连续的1、10、100或1000所组成(例如:5是由五个1所组成,50是由五个10所组成,500是由五个100所组成,以及5000是由五个1000所组成),之后,即可使用在铁币中的5元、50元及500元为练习题目的素材。透过以四则运算为方法的练习,的确容易帮助孩子建立扎实的「进位」概念,往后进入抽象的符号运算,也就不致出现困难。



邮票游戏-减算的练习 P.1 P.2 P.3 P.4

  在我的经验中,加算的练习,孩子总是较易理解,只要清楚「位数」关系及概念,便可轻易地做更多的运算练习。然而,到了「减算」练习时,尤其是当一个数不够减的时候,孩子则会显得犹豫,且需要较长的思考时间来完成。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将下列各项重点加强说明,以便提供父母较明确的引导方向,来协助孩子的练习:



一 、「位数」的概念

  孩子必须很清楚的认识个位(1)、十位 (10)、百位(100)、千位(1000),不仅如此,还要非常清楚每一位数彼此之间的关系;不但要知道十个1成为一个10,十个10成为一个100,一个100可以换成十个10,一个10可以换成十个1,如此一来在加算时,便可以了解如何 「进位」,到了「减算」便知道不够减时要「借位」。

二 、符号对 「具体量」的代表性

  当孩子在数算着「一块块」的「邮票」时,不仅要理解每一个位数的代表性,例如:个位是一块块绿色写着「1」的邮票,十位是一块块蓝色写着 「10」的邮票等;同时要将所数算的邮票与「数」做结合。例如:64,个位数「4」,就是等于「四个1」,十位数「6」则是「六个10」所组成。

三 、运算的意义

  为了让孩子能够真正理解「位数」的概念,因此,我们应用「四则运算」来达到此一目的,但是,无论应用任何一种运算方法,都要让孩子明了运算的意义,例如:在「加算」时,我们要将两个数或多个数「合起来」,而且要从个位数开始:「减算」就是将一个数「拿走」一部分,也是必须从个位数着手。



邮票游戏-乘算和除算 P.1 P.2 P.3 P.4

  在学龄前的数学学习里,十进制概念的建立,可以说是未来运算学习的重要关键。我们曾介绍金黄色串珠-十进制的练习,提供孩子具体量的经验之外,也让孩子了解每一个具体量都在符号(数字卡)中明白显示出来。例如:826,个位数是六个1的珠子,十位数是二串10的串珠,百位数则是八块100的串珠。

  当孩子达到了一定阶段的成熟之后,我们则带领孩子进入邮票游戏,以上列的数字为例:826,若由邮票游戏中的「邮票」来呈现,个位数是六块的「邮票」;十位数是二块10,百位数是八块100。此时,孩子必须能够理解具体量符号化的过程,例如:八个100即是800,然后要能将数字用笔写下来,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



教具本身的学习目标及教具在提供孩子学习先后顺序的重要性。

孩子是如何透过这些教具将学习内化。

  这次仍以「邮票游戏」的练习,来强调孩子对十进制的认识,同时了解乘算和除算的过程:

(一)是否真正清楚「十进制」?

  孩子或许已经清楚每一个位数,如: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但是,在实际练习中,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孩子能否清楚「9再多1就进位」。有时候,孩子会记得要进位,但在交换时(如:9再多一个1,则换一个10),忘记将换来的邮票放在进位之后的位数中,或是只记得「交」,而没有「换」,因此,产生计算错误的情形。

(二)能否理解量已符号化

  每一位数代表的符号,孩子是绝对理解,如:1、10、100、1000,但是当每个位数的数量超过1的时候,孩子则需要较多的时间来思考,例如:八个1时,孩子心里要将八个l划上等号=8,八个10=80,八个100=800…等,然后还要将心里理解后的数写出来。这是孩子最需要时间学习的地方,因此,必须提供充分的练习,让孩子获得经验,建立概念。

(三)如何运用「四则」了解「进位」

?  首先,孩子要清楚「四则运算」的意义:

加算-将两个数或多个数「合起来」;

减算-将一个数「拿走」一部份;

乘算-将一个数「重复」出现一定的次数

除算-将一个数「平均分给」或「公平分享」。

?  其次,在不同运算中,「位数」改变的方法和名称,应是孩子要了解的。

加算有「不进位」和「进位」的方法,从个位数算起,9再多l则进位;

减算也有「不借位」和「借位」,个位数不够拿走时;必须向十位数「借」;

乘算同加算;除算则有「不退位」和「退位」,必须由最高位数开始「分给」,分配之后如果有剩下的,则「退」至前一位数再分配。

乘算练习-不进位

教材 告诉孩子,乘算的意思是:将一个数量「重复」出现一定的次数,如题目32x2,将32重复2次后,计算其总数。

放置定位筹码,并将被乘数32排列于桌上。

按题目32x2,即被乘数32,「重复」两次,再排列出一次32。 对孩子说:我们将个位数和个位数「放在一起」,十位数和十位数「放在一起」。 数算邮票的数量,即为答案 64。

检查计算过程,并验算(将得到的积64分为二等份,每一份即为被乘数32)。

请孩子按不同位数,分别以绿色、蓝色彩色笔写下答案。

依孩子意愿,可再多练习。 ?

蛇的游戏-记忆性加法练习 P.1 P.2

 

  这次「蛇的游戏」单元有三个重点:

一、数的「集合」概念

  数棒与彩色珠(金黄色珠),虽然都是连续量的教具,但都具有可计数的个别单位,所以能将「数」视为一一个「整体」,也就是「集合」的概念。

二、学习集合的「组合」

  在了解了每一串串珠所代表的是一个数的「整体」、「集合」之后,在「蛇的游戏」练习中,孩子借着对串珠的旧有经验,学习集合的「组合」(例:4+6,3+7,2+8),以及等量概念(例:2+6=4+4)等新知识。

三、记忆练习

  记忆练习奠基于一开始的具体经验,再经由一连串循序渐进的教材练习,进而建立了记忆演算的能力,在「蛇的游戏」练习中,即可将此能力完全展现,因此,更奠定了日后抽象符号运算(计算)的坚实根基。

材料

木珠235粒

竹签30根

压克力颜料及水彩笔

快干胶(二瓶)

透明喷漆一罐

剪刀、尺各一把

签字笔一枝

托盘一个

题目卡纸

纸盒二个

厚卡纸或压舌板(制成「桥」,做为数算时用工具)

制作步骤

将木珠依1~9的顺序,分别穿入竹签,穿成

〈1)九串由1~9粒珠子构成的串珠,共二套

〈2)10的串珠(10粒珠子一串)穿十串

用快干胶固定木珠。

将每串串珠两端各留1公分,并用剪刀修齐竹签。

将串珠,依照蒙氏彩色串珠1~10的颜色,用水彩笔沾压克力颜料,分别涂上颜色。

另穿1~9的木珠一套,制成「黑白珠」。即1~5的串珠,皆涂上黑色;6的串珠前5粒涂黑色,后1粒涂白色;7的串珠前5粒涂黑色,后2粒涂白色,8的串珠前5粒涂黑色,后3粒涂白色;9的串珠前5粒涂黑色,后4粒涂白色。

将制作好的串珠,分别放入纸盒内。



裁剪一块约5公分长,1.5公分宽的厚卡纸(可用压舌板裁制),于长1公分处剪一缺口,做成桥,做为数算用工具。

设计一蛇形图案于题目卡纸,以增加对孩子的吸引力。



操作步骤

(一)合成十

取出教具,置于桌上。

取出题目卡(家长可用签字笔,当着孩子的面写出题目。此阶段所出的题目,以每二数相加和为10的设计为主,例:6+4+2+8+3+7。

按照题目卡,取出彩色串珠,排列成蛇形。



取「桥」,开始数算。

数至10时,移走原来的彩色串珠6和4,换上一串10的金黄色珠。



移走的彩色串珠,放置在题目卡下方,以做核对验算之用。

继续数算,数到10时,即换一串10的金黄色珠。

数算换上的三串10的金黄色珠,即为答案30。

验算:先检查题目卡数字与下方的彩色串珠是否相符,再将彩色串珠以十的合成方式验算。如果可以合成三个十,即30,则与数算答案相符,表示答案正确。



将答案写于题目的最后方,或写于题目卡的背面,此题目卡可让孩子重复练习。

(二)使用「黑白珠」

取出题目卡(家长可以任意出题,以个位数两数相加或个位数多数相加为主),例如:3+9+4+8+5+5+8。

按照题目卡,取出彩色串珠,排列成蛇形。

取「桥」数算,数到10时,取一串10的金黄色珠,并移走彩色串珠3及9,但串珠9仍剩2粒未数完,此时,取同等量的黑色串珠2代替,然后再接续数。即黑色串珠2+彩色串珠4+彩色串珠8…‥。同样的,数到10时,换上一串10的金黄色珠,移走黑色甲珠2(放入黑白珠盒内)、彩色串珠4及8,再取同等量的黑色串珠4,代替剩下来未数到的4粒珠子。

同步骤2、3的方法,接下去数算。当原来的「彩色蛇」,转换为「金黄色蛇」,即得到答案。以10的倍数加数,答案即为42。(四串10的金黄色珠及一串2的黑色珠)



验算(同上述步骤9)。

写答案(同上述步骤10)。

延伸变化



直式题目卡

横式题目卡   资源回收日,家长带了许多「废弃」的玩具,其中我发现了一袋长方体状的积木(类似迭迭乐玩具),心想,这的确是可再利用的「资源」。于是,我请了一位具专业木匠技能的家长,代为将这些积木锯成1.5公分正方的立方体积木。再将积木上色以及用双面胶将积木黏合后,就成为孩子学习数算的最佳素材。

  图中题目卡纸的设计,亦别有新意,可供两种出题法的使用,格子的大小以孩子便于书写为原则,不宜过大或过小。例如,以1.5公分长宽,横格5格,直格15格画出(如图)。

  使用方法:

   1.直式-使用「个位数两数的加法」。

   2.横式-使用于「个位数的连加法」。

给父母的话

  透过一个「蛇形图案」的设计,并延续孩子对彩色串珠的经验,最主要的目的,是再次增加孩子对具体量数算的练习,以做好日后对抽象符号运算的准备。

  本期的单元里,除了上述谈到的目的之外,亦提供下列两点,做为您思考方向的引导:

(1)题目的设计

  在出题时,必须把握出题的原则,例如:是以合十,还是黑白珠的使用为方向。

  在孩子面前当场出题,为的是希望刺激孩子「写」的欲望及「出题」的欲望,日后孩子自已便可以随时出题目练习。

(2)数算的过程

  经过长时间对于具体量的认识,孩子应该建构了相当程度的数概念,此时,数算的过程即可加强孩子对数的记忆练习或心算练习。因此,初期练习时,尚可依赖使用「桥」来数算串珠,一些时日之后,则可用目测心算来练习。



献花(0)
+1
(本文系沉稳社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