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经脉对应的五行人体的十二正经和奇经
2023-02-21 | 阅:  转:  |  分享 
  
经脉对应的五行人体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十二正经对应五行:手太阴肺经辛金,手阳明大肠经庚金。足太阳膀胱经壬水,足少阴肾经癸水。足少阳胆经甲木,足
厥阴肝经乙木。手少阴心经丁火,手太阳小肠经丙火。手厥阴心包经相火,手少阳三焦经相火。足阳明胃经戊土,足太阴脾经己土十二经之中,有井
、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阴井木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br/
]两个不同的理论没有办法混谈!井、俞、经、合:十二经脉是联系着五脏六腑的,各脏腑则是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又互相联系的。每
一条经脉都有井、俞、经、合等五个俞穴。它们的分布是:手的阴经和阳经,是从手到肘排列着;足的阴经和阳经,是从足到膝排列着。这五个俞穴
的排列与分布,显示了一经脏气与其四经脏气的互相联系。阴、阳经脉的井、俞、经、合,在部位上是一致的,如按五行则有区别。所以,手足的阳
经,井为金;手足的阴经,井为木。阳井金,从手到肘、从足到膝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阴井木,从手到肘、从足到膝是: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阳井金与阴井水的排列:和十二经脉总的循行起止是一致的。按肺属金,气血循行出于手太阴肺。按肝属木,气血循行
最后一经为足厥阴肝。这就是井、俞、经、合在每一经,以五行排列的主要理论根据3、五输穴总汇井穴: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
、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荥穴:鱼际
(肺)、二间(大肠)、内庭(胃)、大都(脾)、少府(心)、前谷(小肠)、足通谷(膀胱)、然谷(肾)、劳宫(心包)、液门(三焦)、侠
溪(胆)、行间(肝)。输穴:太渊(肺)、三间(大肠)、陷谷(胃)、太白(脾)、神门(心)、后溪(小肠)、束骨(膀胱)、太溪(肾)、
大陵(心包)、中渚(三焦)、足临泣(胆)、太冲(肝)。经穴:经渠(肺)、阳溪(大肠)、解溪(胃)、商丘(脾)、灵道(心)、阳谷(小
肠)、昆仑(膀胱)、复溜(肾)、间使(心包)、支沟(三焦)、阳辅(胆)、中封(肝)。合穴:尺泽(肺)、曲池(大肠)、足三里(胃)、
阴陵泉(脾)、少海(心)、小海(小肠)、委中(膀胱)、阴谷(肾)、曲泽(心包)、天井(三焦)、阳陵泉(胆)、曲泉(肝)。五行是与身
体内的哪五个器官想对应的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
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
)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
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
,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
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人体的五行怎么分?一)阴阳
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
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
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
关系: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
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
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
,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献花(0)
+1
(本文系沃野新蓝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