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熊鹏举编著《名画近现代》(一)
2023-02-22 | 阅:  转:  |  分享 
  
《琴棋书画诗酒茶》



《画篇》(近现代)





熊鹏举编著





2015年初稿

2019年修订





《琴棋书画诗酒茶》



《画篇》(近现代)导读





“笔无常法别出新机”的任颐;《三友图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华祝三多图》,西冷春拍,成交价1.67亿元;《苏武牧羊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五伦图》,嘉德秋拍,成交价3220万元。



开现代画风新面面貌的吴昌硕;《花卉十二屏》,嘉德春拍,成交价1650万元;《牡丹水仙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桃实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花卉四屏》,嘉德春拍,成交价1552万元;《花卉四条屏》,嘉德秋拍,成交价1725万元。



有天真浪漫童心的齐白石;《花卉草虫镜心》,上海恒利秋拍,成交价7280万元;《高立千年》,朵云轩春拍,成交价8050万元;《叶隐闻声》,北京保利秋拍,成交价1.15亿元;《群龙入海图(百虾图)》,深圳文博会拍卖,成交价1.2亿元;《花鸟四屏》,保利春拍,成交价5577.5万元;《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北京保利秋拍,成交价9520万元;《山水册》,嘉德秋拍,成交价1.943亿元;《祖国颂》,保利秋拍,成交价7200万元。



“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黄宾虹;《黄山汤口》,翰海春拍,成交价 4772.5万元;《拟董巨二米大意》,翰海秋拍,成交价2530万元;《烟岚清旷图》,西泠春拍,成交价1495万元;《夜山图 》,上海嘉禾秋拍 ,成交价1092万元;《南高峰小景》,嘉德春拍,成交价6267.5万元;《山川卧游卷》,嘉德秋拍 成交价5290万元;《江山卧游图》,北京匡时秋拍,成交价4830万元。



气韵动人陈师曾;《荷花慈菇图》,中央美术学院藏;《泉声咽危石》,中国美术馆藏。



提倡改革中国绘画的高剑父;《花鸟通景四屏》,九歌秋拍,成交价460万元;《渔港雨意》,中国美术馆藏;《芦雁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尽精微、致广大”的徐悲鸿;《春山驴背图 》,保利5周年春拍,成交价6720万元;《珍妮小姐画像 》,嘉德“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油画”拍卖,成交价5000万元;《八骏图》,美国华盛顿费德(费尔)博物馆藏;《田横五百士》,徐悲鸿纪念馆藏;《九方皋》,徐悲鸿纪念馆馆藏;《九方皋》,上海宝龙春拍,成交价10235万元;《愚公移山图 》,徐悲鸿纪念馆藏 ;《放下你的鞭子》,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价7200万港元;《奴隶与狮》,香港佳士得拍卖,成交价5388万港元;《春山十骏图》,北京保利春拍,成交价10500万元;《巴人汲水图》,瀚海秋拍,成交价1.713亿元;《九州无事乐耕耘》,保利秋拍,成交价2.668亿元;《十二生肖册》北京保利春拍,成交价7280万元;《 十二生肖册》, 匡时秋拍 ,成交价4600万元。



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开拓者刘海粟;《黄山松林》,嘉德秋拍,成交价1150万元;《黄山胜境图 》北京泰和嘉成秋拍 ,成交价1667万元;《黄山散花坞》,1954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黄山云海》,朵云轩春拍,成交价3852.5万元;《斗鸡图》,西泠印社秋拍,成交价1058万元;《上海庙会》,西泠印社秋拍,成交价1322.5万元。《裸女》,北京匡时春拍,成交价1075万元。



“北宗山水第一人”溥儒;《白云溪声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江山无尽图》,北京富比富春拍,成交价1344万元;《山水清晖卷》,上海天衡春拍,成交价1552.5万元。



雍容典雅、意韵酣浓陈之佛;《和平之春》,南京博物院藏;《松龄鹤寿图》,南京博物院藏。



精于指墨画的潘天寿;《梅月图》,杭州潘天寿纪念馆藏;《指画鹰石图》,嘉德春拍,成交价2800万元 ;《鹰石山花图》,嘉德春拍,成交价2.79亿元;《西子湖中所见》,嘉德秋拍,成交价4025万元;《江天新霁》,北京保利秋拍,成交价4100万元;《秃鹰》,北京盛天泰秋拍,成交价5520万元。



花鸟画家李苦禅:《盛夏图》中国美术馆藏;《会英图》,北京盛天秋拍,成交价3910万元;《群英图》,山东天承秋拍,成交价1120万元。



“五百年来一大千”;《长江万里图 》,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嘉耦图》,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价1.91亿港元;《荷堵野趣四屏通景》,香港佳士得春拍,成交价6376万港元;《爱痕湖》,嘉德春拍,成交价1亿80万元;《瑞士雪山图》,成交价1.6445亿元;《红拂女》,嘉德春拍,成交价7130万元;《仿巨然晴峰图》,上海天衡春拍,成交价7280万元;《婴戏图》,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价6242万港元;《天女散花》,北京保利秋拍,成交价7448万元;《夏日山居图》,上海工美春拍,成交价8050万元;《凤箫图》,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价7404万港元;《招隐图》,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价5686万港元;《桃源图》,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价2.7亿港元;《庐山图》,私人收藏;《空行母像》,北京保利春拍,成交价6382.5万元。



中国美术学院创始人林风眠:《少女花鸟(六帧) 册页》,北京鸿正春拍,成交价1430万元;《荷塘夜色》,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价 842万港元;《五美图》,嘉德秋拍,成交价1610万元 ;《火烧赤壁》,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价 1860万港元;《渔获》,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价1634万港元;《伎乐》,上海中国画院藏。



“我行我素,不媚世俗”的常玉;《蓝色辰星(菊花与玻璃瓶)》,香港佳士得春拍,成交价8188万港元;《瓶菊》,山东春秋秋拍,成交价20616万元;《五裸女》,罗芙奥(香港)专场拍卖中,成交价1.28亿港元;《花中君子》,香港苏富比春拍 ,成交价2812万港元;《青花盆与菊》,香港佳士得秋拍,成交价5330万港元;《猫与雀》,香港佳士得春拍,成交价4210万港元。



花鸟画大师王雪涛;《孔雀》成交价586万元;《花鸟四屏》成交价1150万元;《紫藤群鸡》资料不详。



绘“江山如此多娇”的傅抱石;《郑庄公见母》,中国嘉德秋拍,成交价7992.5万元;《夏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待细把江山图画》,中国美术馆藏;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北京人民大会堂;《听瀑图》,歌德春拍,成交价5692.5万元;《毛主席诗意八开册》,嘉德秋拍,成交价2.3亿元;《云中君和大司命》,北京保利春拍, 成交价2.3亿元;《西岳雄姿》,北京歌德春拍 ,成交价6325万元。



用画呼唤仁爱的蒋兆和;《流民图 》,中国美术馆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嘉德秋拍 ,成交价1904万元。

融合中西艺术的拓荒者李可染;《万山红遍》,1964年作,保利春拍 ,成交价2.932亿元;《万山红遍》,北京荣宝斋旧藏,嘉德秋拍,成交价1.84亿元;《韶山》,嘉德春拍,成交价 1.242亿元;《长征》,嘉德秋拍 ,成交价1.075亿元 ;《清漓胜境图 》,北京翰海春拍,成交价1518万元;《漓江胜景图 》,北京保利秋拍,成交价1650万元;《九牛图 》, 嘉德春拍, 成交价2415万元;《井冈山》,中国嘉德春拍,成交价1.265亿元;《 昆仑雪山图》,保利十周年秋拍,成交价 7015万元;《漓江胜景图》,1962年作,北京保利春拍,成交价2070万元。



“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的陆俨少;《宋人诗意册》,嘉乐秋拍, 成交价4100万元;《杜甫诗意百开册页》,北京翰海春拍,成交价 6930万元;《杜陵诗意》,南京经典春拍,成交价4485万元;《万里山河图》,河南日信春拍 ,成交价1600万元;《巫峡清秋》,中贸圣佳秋拍,成交价 1980万元。



“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关山月;《绿色长城》,关山月美术馆藏;《山中一夜雨》,广东崇正春拍,成交价943万元;《晨练》,嘉德秋拍,成交价2012.5万元;《油龙出海》,保利春拍,成交价1495万元;《俏不争春》,中国美术馆藏。



创作《开国大典》的董希文;《开国大典》,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千年土地翻了身》,中国美术馆藏。



富有民族特色和抒情意味的吴冠中;《长江万里图》,北京艺融秋拍,成交价1.495亿元;《木槿》,北京保利春拍,成交价6325万元;《狮子林》,保利春拍,成交价1.15亿元;《北国风光》,嘉德秋拍,成交价3024万元;《周庄》,保利香港春拍,成交价2.36亿港元;《江南春景册》,江苏万达秋拍,成交价9936万元;《红梅》,香港苏富比春拍 ,成交价6684万港元;《秋瑾故居》,保利秋拍 ,成交价7475万元。



笔力纵恣雄豪的石鲁;《转战陕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高山仰止》,嘉德春拍,成交价3192万元;《山区修梯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善于绘制新疆风土人物的黄胄;《巡逻图》,北京匡时秋拍,成交价4542.5万元;《驯马图》,嘉德春拍 ,成交价6737.5万元 ;《套马图》,保利春拍,成交价3795万元;《欢腾的草原》,保利秋拍,成交价1.288亿元;《丰收图》,保利秋拍,成交价3752万元;《草原逐戏图》,北京保利秋拍,成交价4140万元。



中西融合绘肖像的靳尚谊;《青年女歌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塔吉克新娘》,嘉德秋拍,成交价8510万元;《塔吉克姑娘》,保利春拍,成交价2875万元。



侯德昌人民大会堂绘《幽燕金秋图》;《松涛深处听泉声》,书法,苏东坡《赤壁怀古》。



个性显明、收放自如的崔如琢;《丹枫白雪》,保利香港春拍,成交价1.84亿港元;《飞雪伴春》局部,保利香港春拍,成交价3.06亿港元 ;《盛世荷风》,佳士得香港秋拍,成交价 1.28亿元。



“视觉艺术家”陈逸飞;《山地风》,中国嘉德春拍,成交价8165万元;《二重奏》,保利春拍,成交价4592万元;《黄河颂》,嘉德春拍,成交价4032万元;《弦乐四重奏》,佳士得春拍,成交价6114万港元;《长笛手》,翰海秋拍,成交价3248万元;《踱步》,北京保利春拍,成交价 4043.2万元。

中国收藏捐献大家张伯驹。





《琴棋书画诗酒茶》



《画篇》(近现代)







“笔无常法别出新机”的任颐:任颐(1840--1896年),字伯年,号小楼等,今杭州市人。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画家,是 “海派四杰”之一。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他用写意法去画工笔画,即有写意的痛快淋漓,又有工笔画的形神兼备,寥寥数笔,便能把人物整个神态表现出来。他的花鸟画,总是把花与鸟连在一起,禽鸟显得很突出,花卉有时只作背景,整个画面充满了诗的意境。任伯年的花鸟画更富有创造,富有巧趣,开创了写意工笔画风,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要作品有《梅鹤图》、《陈小蓬斗梅图》、《三友图》、《五十六岁仲英写像》、《雀屏图》、《牡丹双鸡图》、《渔归图》、《宣和芭蕉图》等。



清,任颐《三友图像》,纸本淡设色,纵64.5厘米,横3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自识:“锦堂、风沂两兄嘱颐写照,更许在坐,谓之三友,幸甚幸甚。”有清钟德祥的两句题跋:“不须对月自三人,自有须眉自写真,脱去头巾衣扫塔,似俞清老段祛尘。”画中的3 人席地而坐,背后左侧有一圆榻一画筒,画筒里竖有书卷画轴。画中间坐着的一人为曾凤寄,左向坐的人为朱锦堂,右向者为任颐自己。三人都穿着僧衣。有书画寄志的深意。画中三人神采自若,志气昂扬,形露于笔端。





清,任颐《华祝三多图》,设色绢本,纵212.5厘米,横106厘米 ,2011年7月西冷春拍,成交价1.67亿元。此图讲:古帝尧出巡至华封古地,华封人向尧三祝,尧三次辞谢的故事。图绘随尧出巡的侍女、武士和马夫,一行七人从透明的阳光里来到茵润蓊郁的丛林里。华封三老从架临飞泉的石梁上迎过来,三个老人,古貌奇伟。尧的随行器宇轩昂,更衬托了尧的帝王之姿。人物衣着五彩缤纷,岸草溪花更点缀得春光融融。全幅诗情荡漾,光感、空间感、色彩感、音乐感交织成美妙的图画。



清,任颐《苏武牧羊图》,纸本设色 ,纵149.5厘米,横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讲苏武奉汉武帝命,以中郎将身分出使匈奴,单于欲降苏武,苏武不屈,被流放北海(今贝尔加湖)长达19年,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旌尽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图中苏武手持汉节,如坚石般站立于画面中心,双目望于画外,似在遥望汉国,目光坚定自信,表现了不屈的精神。



清,任颐《五伦图》,1880年作,纵168.5厘米,横83.5厘米,2011年11月嘉德秋拍,成交价3220万元。此图写凤凰、白鹤、鸳鸯、黄鹂、白头五种瑞鸟,或立石上草间,或飞鸣于玉兰、碧桃花丛之中,画笔工细、形神毕肖、色彩绚丽,而不轻浮甜俗。构图疏密有致,有大家高华气象。五伦意为以五种禽鸟比喻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友朋之序。倡导中华文明之伦常、教化。



开现代画风新面貌的吴昌硕:吴昌硕(1844 --1927年),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缶道人等,浙江安吉人。曾中秀才。赴杭州就学于诂经精舍,从名儒俞樾习小学及辞章。得丁葆元保举,任安东县令,一月即辞职。师学沈周、陈淳、徐渭、朱耷、金农、蒲华、赵之谦等,自成一家。西泠印社成立,任社长。上海书画协会成立任会长。绘画题材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喜作梅、兰、竹、菊。他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使画面有古雅、古艳之气,形成独特的吴派大写意画风。并以石鼓文入画,其画面线条飞舞交错,在劲挺中又蕴涵浑厚之态,尤精于大胆泼墨,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从吴昌硕开始,中国绘画便朝着现代化进程迈进,他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并称为近百年以来中国画坛借古开今的四大名家。吴昌硕传世作品有:《吴昌硕画集》;《牡丹水仙图》、《天竹花卉》、《岁朝清供图》、《桃实图》、《花卉四屏》、《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枇杷图轴》、《花卉屏风十二扇》等。



吴昌硕轶事:吴昌硕继配夫人施氏在上海去世。办完丧事,吴昌硕看奠仪礼单,送丧礼的人大都是并不富裕的左邻右舍,而那些曾向他要过书画的达官权贵一个也没有。吴昌硕决定对世态人情“幽它—默”。吴昌硕亲笔用工楷书写谢唁,并附画作一幅。接到“谢唁帖”的人,个个喜不自禁。因为在当时,吴昌硕的书法和画作已是寸纸寸金。此事传开,一些达官权贵托人捎信想补送“奠仪”,吴昌硕对朋友说:“你去说,这次不必事后补送了,就等以后我死了一起送吧!”



近现代,吴昌硕《花卉十二屏》,水墨纸本,纵133.5厘米,横52.8厘米×12,2004年5月嘉德春拍,成交价1650万元。此同题材作品曾在北京保利秋拍中,成交价 3852.5万元。



吴昌硕《花卉十二屏》题识(主要内容):(一)白荷花开解禅意,点缀不到红蜻蜓;(二)仙人醉剥青紫皮,东老壁上曾题诗。累累子劈红玛瑙,不须更问鲜荔枝;(三)秋鞠灿然白,入门无点尘。苍黄能不染,骨相本来真。近海生明月,清淡接晋人。漫持酤酒去,看到岁朝春;(四)菜根长咬坚齿牙,脱粟饭胜鲜胡麻。闲庭养得秋树绿,坐拥卷轴根横斜。读书读书仰林屋,面无菜色愿亦足。眼前不少恺与崇,杯铸黄金糜煮肉;(五)平生喜画竹,弄笔春起早。研池水溶溶,窗纸日杲杲(gǎo)。万竹岂云多,一枝不嫌少。竿矗如矢直,叶横若剑扫。风晴兼雨露,滋润杂乾燥。纵横破古法,与可何足道。堂名题墨君,作记笑坡老。天机活泼泼,此意有谁晓。恍惚游潇湘,扁舟傍幽筱。我心比竹虚,岁寒节同抱。世事纷乱麻,何日见羲皞;(六)溪流溅溅石■岈,菖蒲叶枯兰未芽。中有不老神仙花,花开六出玉无暇。孤芳不入王侯家,苎萝浣女归去晚,笑插一支云鬓斜;(七)似发毵毵(sān)绿,如龙点点斑。一株凝黛色,残雪玉华山;(八)倚虬枝,寄遐赏;山荒荒,月初上;(九)不生空谷不当门,漫寄山家老瓦盆。伴读离骚灯影里,一丛香草美人魂。谁识当年王者香,满山荆棘满天霜。孤根欲结无盘石,采撷何人供玉堂;(十)吴下拙政园一古藤,虞山邹巷一古藤,相传皆明初时所植,予曾摄影一过;(十一)晨钟未报楼阁曙,墙头扶出玉兰树。南邻老翁侵晓起,持赠一支带晓雾。卷帘遥望忽却步,疑来蜀后宫中遇。贞白无惭静女资,浓薰乍觉芳兰妒。妻孥指点画不成,明月欲满光难铸。感翁画重索我深,借使春风开绢素。愿从日日花下游,一日看花三白度;(十二)微风细雨娇魂艳,澹月轻云粉魄新。安得青莲吟妙句,一弓菭映赭红春。



清,吴昌硕《牡丹水仙图》,洒金设色,纵174.7厘米,横4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款署:“梅生沈老伯大人德配伯母周夫人七十双寿。俊卿敬画。”在辉煌金色的背景上画着三朵艳红的牡丹,红牡丹旁还有一朵白牡丹陪衬,画的下端佐以岩石,石后有一丛盛开的水仙。这种祝人长寿、平和、高沽的美学性格,在这幅画中抒写得非常生动。生机勃发的牡丹和水仙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成功地表达了作者以此图祝福长辈健康长寿的主题。







近现代,吴昌硕《桃实图》,纸本设色,纵17.7 厘米,横54.3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绘两棵壮实的桃树,树上硕果丰实,树下一块巨石矗立,而树上的一枝连同桃实垂直倒偃在地。枝上大桃累垂,色香扑人。此图构图疏密有致,雄浑恣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空间美感。题款为:灼灼桃之花,赪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行款是坚劲自如的行书,补足了凌空一株桃干的余意,且托起了幅,使疏密更其完美,增加了意蕴上的诗情画意。



近现代,吴昌硕《花卉四屏》,纸本水墨,纵180厘米,横70厘米,嘉德2012年春拍,成交价1552万元。



吴昌硕《花卉四屏》,题识:(一)避炎曾坐芰荷香,竹缚湖楼水绕樯。荷叶今朝摊纸画,纵难生藕定生凉。(二)无酒资,写轴梅花卖。春风入豪端,腕底走百怪,墨池(飞)霹雳,黑龙挂天外,古苔点虬枝,香彻大千界。笑彼煮石农,高名盖当代。勒石在西泠,只如女郎画。(三)两三竿竹媚池影,一二朵云栖石头。寂寞赏心古谁是,苏东坡与文湖州。(四)参天盖地材十抱,一任狂风吹不倒。我欲携锄斸(zhú)茯苓,食之长生后天老。树根独坐静修道,何必采芝学四皓。却笑尘中富贵人,日日九如颂天保。











近现代,吴昌硕《花卉四条屏》,纵244.5厘米,横61.5厘米×4 ,嘉德2011年秋拍,成交价1725万元。



有天真浪漫童心的齐白石:齐白石(1864--1957年),名璜,小名阿芝,字濒生,号白石等。湖南湘潭人。曾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文化部授予齐白石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齐白石国际和平奖金。他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尤以水墨虾、蟹、鱼、蛙为精,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自谓“为万虫写照”。毕加索赞扬他说:“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齐白石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他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沉浸艺术故乡里。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一生留下画作三万余幅。齐白石的弟子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等,戏曲界梅兰芳、新凤霞也是其弟子。



齐白石轶事:齐白石14岁作木匠,25岁兼职卖画,32岁开始学刻印,40岁时开始周游全国,53岁抛家舍业,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独闯京城。汪增祺曾说:齐老先生家里量米的竹升子都是自己保管的,每天吃饭要由他量了米才行。齐白石很节约:客人带了卤肉来,卤肉是用大白菜的叶子包的,齐先生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不舍得扔,吩咐家里人把白菜叶子洗洗,用盐渍上留着早餐吃。白石在湖南老家和第一个夫人生了5个孩子,53岁移居北京后,齐白石57岁时娶了18岁的胡宝珠为妻,和宝珠又生了7个孩子,第七个孩子是在齐白石78岁时所生,没想到白石老人83岁时,宝珠又怀孕了,在生第8个时却因高龄难产逝世。宝珠难产去世后的第二年,84岁的白石老人闹着续弦,后娶协和医院护士长夏文珠为妻。91岁时,夏文珠离世。





近现代,齐白石《花卉草虫镜心》,纵34厘米,横34厘米×12,上海恒利2010年11月秋拍,成交价7280万元。



齐白石《花卉草虫镜心》,十二开,是他晚年绝精的佳作,在齐氏的作品中可称绝品。对于以红花墨叶的风格驰名天下的大家,这套册页可以说是集中了他全部代表风貌和全副精力的绝代佳作。这十二开作品,分别创作了十二种花卉或物品和十二种昆虫,尤其奇特的是,根据老人的题记,册中昆虫都是老人年轻时的作品,而背景的花卉等物则都是他九十五岁时补成的。这恰恰成为一个有趣的对比:壮年时精益求精、状貌写真的精神产物,跨越了几十年的时光之后,成为老人追忆前绪的物化寄托。晚年大笔挥洒的红花墨叶,与早年精细生动、一丝不苟的草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近现代,齐白石《高立千年》,纵296厘米,横70.5厘米,朵云轩2013年春拍,成交价8050万元。此画绘一只雄鹰静立在奇绝孤高的松树上,侧身回眸,远瞩前方,傲视天下,有独立苍茫有所思的英雄孤傲之霸气。全图笔力苍劲雄健,洋溢着拙厚朴茂的生命气息。此图是齐白石1946年客居南京时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慎绘,含有对英雄独立的赞誉。此图流传有个动人故事:张慎到台湾后去世,留下一大家人托付好友袁守谦照顾,并将此图送袁。袁不负临终托孤,把张慎子女抚养成人,并慨然将此图送还张慎子女。



齐白石《叶隐闻声》局部。在这十八开册页中,白石老人以写意笔触描绘了花卉、水稻、草叶、莲蓬、葫芦、灯盏、器物等,又以工细的笔法刻画了蝴蝶、蜜蜂、蜻蜓、蝉、飞蛾、蚂蚱、河虾等。粗中有细,栩栩如生,生动有趣,在似与不似之间游刃有余。该图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分别装裱于镜框中,悬挂在北京荣宝斋贵宾室中。该贵宾室曾接待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领导及丹麦女王玛格丽特等外国贵宾。1994年,该巨册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收藏家霍宗杰先后购藏。传承有序,品相上乘,实乃白石老人不可多得的佳品。







近现代,齐白石《叶隐闻声》,花卉工笔草虫册,设色纸本,纵32厘米,横26厘米×18开,2015年北京保利12月秋拍,成交价1.15亿元。



近现代,齐白石《群龙入海图(百虾图)》492厘米84.5厘米2011年深圳文博会拍1.2亿元



齐白石《群龙入海图(百图)》共计102只虾。

近现代,齐白石《花鸟四屏》,1944年作,设色纸本,纵100厘米,横33.5厘米×4,2011年5月嘉德春拍,成交价9200万元, 未交割。2014年保利春拍,成交价5577.5万元。

1944年齐白石创作《花鸟四屏》时已是84岁,是艺术的成熟期,代表了画家典型的风格面貌。《花鸟四屏》以四季花鸟的形象,分别描绘了“春之牡丹白头翁”“夏之荷花鸳鸯”“秋之多子石榴绶带鸟”“冬之梅花翥雁”通过展现自然界的四时不同,既揭示了自然造化的丰富,又借助于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乐观向上的情感心绪,表达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齐白石《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这套十三开册页创作于齐白石早期,题识于1942年,为齐白石经典工虫花卉王级作品。册页中的工笔草虫情趣盎然,笔墨清雅,工整细致有天真之态白石老人对此册钟爱有加,题名为《可惜无声》,意指画中草虫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形态逼真无以复加,实不输于真实世界的草虫,只可惜无声。虽然都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花鸟草虫,但是齐白石赋予它们一种永恒的美感,以率真老辣的笔墨,鲜艳亮丽的色彩,生动自然的造型,以及他天真童趣的心灵和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一种大自然的律动,一曲无《可惜无声》于1995年10月在北京翰海以198万元成交。



近现代,齐白石《山水册》之(月明人静时候)。



近现代,齐白石《山水册》局部。



近现代,齐白石《山水册》,1931年作,每开纵31.5厘米,横35厘米,嘉德2011年秋拍,成交价1.943亿元。

齐白石《山水册》,此册自署标题者八幅,即《朝阳》、《放牛图》、《苍海烟帆》、《阳羡山水》、《月明人静时候》、《雨后》、《荒山残雪》、《柳浦秋》。未署标题的四幅,根据内容可命名为《古木寒鸦》、《荷塘游鱼》、《沙渚鸬鹚》、《山上人家》。册页的题材,大体源于白石老人的远游印象和家乡记忆,画法则来自在前人图式和写生基础上的创造。这套册页画白石老人目之所见,心之所想,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决不同于缺乏真实感受的摹仿之作。1931年,齐白石已进入创作盛期。所谓盛期,是指老人“衰年变法”后,艺术上全面成熟的时期。他这一时期山水画的突出特点,突出主体,省略琐碎,以勾勒为主,不用复杂的皴法。新奇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点景人物,都奇异不同寻常。他主张“扫除凡格”。他自嘲“咫尺天涯几笔涂,一挥便了忘工粗。”但实际上能做到粗中有细,拙中有味。此册充分了这些特征,堪称齐氏大写意山水的代表。



近现代,齐白石《祖国颂》,1954年作 ,纵218厘米,横72.5厘米,保利2012年秋拍,成交价7200万元。齐白石还画过内容非常相似的《松鹤图》,赠送给毛泽东主席。画面有太阳、青松、仙鹤与水面四种元素。松树、仙鹤、苍鹰等,这些具有吉祥寓意的民间题材,经过齐白石那双妙手之后,冠以“祖国颂”这一响亮画题,借以表达出他对祖国的歌颂。此件作品是齐白石大写意花鸟画中的一幅力作,也是齐白石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齐白石1951年绘赠毛泽东的《松鹤旭日图》,画上题跋“毛主席万岁 九十三岁齐白石”这幅作品在题材、构图上与其《祖国颂》非常一致,或许是在赠送给毛主席画作之时,又抑或是齐白石太热爱祖国,在赠送给毛主席之后,又重新绘制一幅,落款“祖国颂”,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份感情。



齐白石赠毛泽东的国画《鹰》,作于1941年。这次馈赠时,齐白石老人特意加上“毛泽东主席/庚寅十月齐璜”。画的落款为“九九翁齐白石画藏”,很明确地传达出一个含义:此作品当属画家精品中的精品,为自家所密藏。





齐白石等人赠毛主席画题《普天同庆》。恭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并向毛主席致以崇高敬礼。九十二岁齐白石题。款署:徐石雪画双凤。白石画牡丹。于非闇写桐。汪慎生画竹。胡佩衡写水口。溥毅斋画月季。溥雪斋写兰。关松房画石。潘素写坡草。



1952年,由齐白石领衔,组织湖社和松风画社画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创作了国画《普天同庆》。毛泽东非常感动,亲笔为参加创作的湖社和松风画家回信致谢信文如下:



白石先生:承赠‘普天同庆’绘画一轴,业已收到,甚为感谢!并向共同创作者徐石雪、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溥毅斋、溥雪斋、关松房诸先生致谢意。毛泽东一九五二年十月五日。



毛泽东非常感动,亲笔为参加创作的湖社和松风画家回信致谢信。





齐白石赠毛泽东立轴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齐白石赠毛泽东的立轴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作于1937年7月。馈赠毛泽东时,加上了“毛泽东主席/庚寅十月”款识。该字是白石老人的篆书代表作,被誉为“老辣纵横、力能扛鼎”。关于这幅楹联,还有一段趣闻。齐白石送过作品后没几天,著名收藏家、楹联家张伯驹来访。齐白石很高兴地谈起了这幅作品以及《苍鹰图》作品给毛主席的事。当说到《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篆书对联时,张伯驹不由“啊”了一声,原来此联写错了一个字。出自清安徽完白山人邓石如之手的后一联原句为“天是鹤家乡”,而齐白石却写成了“云”。齐白石经张伯驹提醒,马上紧张起来。毛主席是博览群书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我竟然送他一幅错字对联,不但对毛主席不恭敬,传出去岂不贻笑大方!张伯驹忙安慰老人说:“齐先生,你这个‘云’字改得比邓石如的‘ 天’ 字好。他上联如‘地’,那么下联‘天’字不可动;可上联却是‘海’字,恰与你的‘云’字相对,我们不必拘于成格,改动古人成句自古有之,毛主席也许会称赞你改得好呢!”经张伯驹这么一说,齐白石心情才平静下来。之后,书法家们写此联时,皆以“云是鹤家乡”为准,原来的“天”字反倒被人忘了。





1951年,齐白石赠送毛主席《松鹤旭日图》后,同年,他还送去一幅《菊花图》,并在上面用篆书写了“益寿延年/毛主席教正”的题款。

齐白石赠送给周恩来的作品《松帆图》



齐白石赠送给李宗仁的作品 《花实各三千年》。



齐白石赠送给李宗仁夫妇的作品 《双寿》齐白石赠送给李宗仁的作品《花实各三千年》。

齐白石赠送给李宗仁夫妇的作品,是齐白石与李宗仁之间一段君子之交的见证。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一片混乱,粮煤奇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齐白石在北平甚至无法维持生活,李宗仁主动上门看望这位木匠出身的老画家,指定专人定期送去大米、面粉、煤炭等,并邀请齐白石到家中作客。齐白石对这位素昧平生的李宗仁“礼贤下士”非常感激,特地绘一幅寿桃横幅赠给李宗仁伉俪。李宗仁回敬他本人抗战初期在台儿庄车站拍摄的一帧照片。在2013年秋拍上,这幅作品以3450万元成交,创造了齐白石寿桃题材单件作品最高记录。



齐白石赠送给李宗仁夫妇的作品《双寿》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为国民党副总统。他到南京就职时,齐白石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赶画了20幅画赠给李宗仁,并情深意重地对李宗仁说:“这些画留给你,一旦在政治失意时可以派作用场,可使你日後拍卖方便。”李宗仁深受感动,他誓言:“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变卖这些画。”1949年,李宗仁虽匆忙离开祖国却没有忘记这批画,将其随身带到海外,一直没有变卖。



“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黄宾虹:黄宾虹(1865 --1955 年),名质,字朴存,号黄山山中人等。出生于浙江金华,曾居上海30年,在报社、书局任职,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后转做教育工作,先后任上海、北平、杭州等艺术学校的教授。曾主编《美术周刊》、《中国名画集》、《烂漫社同人画集》、《画学月刊》等报刊杂志。解放后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他被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画家”称号。他是近现代山水画一代宗师。他绘画多学黄山、新安诸家,并潜心学术,深研画史、画理。擅画山水,力主古人与天然并师,冥心玄化,他将笔墨的“浑厚华滋”转化成“山川浑厚、草木华滋”,将干笔、润笔,转化成“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所写山水浑厚华滋,得山川天地真趣,画作已达化境,格调高,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齐白石,而“南黄”就是黄宾虹。其绘画方面的著作有:《画学编》、《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黄宾虹画语录》等。知名画作有:《霜林晚眺》、《秋林图、《富春江图轴》、《峨眉龙门峡》、《松雪诗意图》、《花卉四屏条》、《设色山水图》等。去世后,家属遵照遗愿,将收藏与自作书画悉数捐献国家。



黄宾虹轶事:黄宾虹与傅雷的忘年交。画家黄宾虹追求“士大夫画”、“逸品”、“浑厚华滋民族性”,使画面“黑密厚重”,不为时人所识。比黄宾虹小43岁的傅雷,早年留学法国,专攻文艺批评,回国后成了颇有名气的外国文学翻译家和文艺批评家。但由于他性格刚直,嫉恶如仇,朋友不多。让黄宾虹与傅雷相识相知的牵线搭桥者是刘海粟,他主持的上海艺专同时聘请黄宾虹与傅雷在校执教,他俩还曾一起到刘海粟的家中做客,从而相识。二是黄宾虹在上海的女弟子顾飞,顾飞是傅雷的表妹,使傅雷得有机会在顾飞家看到黄宾虹的作品。黄宾虹在给顾飞信中阐述的画学理论和他送给顾飞的画作中的笔墨、线条、气韵、精神,都使傅雷钦佩不已。傅雷与黄宾虹直接书信往来、互赠作品从1943年到1955年十三年间,傅雷得到黄宾虹作品并作收藏的共有60多幅,一个画家将自己的作品如此大量地馈赠于一位友人,这在画史上并不多见。就是这13年,傅雷给黄宾虹写了121封信(现保存于浙江博物馆),是除了给儿子傅聪的信外,没有比他更多的通信了。黄宾虹从不举办个人的画展,直到1943年黄宾虹晚年时,在上海的好友与弟子筹划下为黄宾虹举办个人画展,但困难重重。傅雷得知后,日以继夜地为黄宾虹的画展辛劳奔走,从拓裱字画、落实场地、发送请柬、选定时日,甚至到邮局取黄宾虹寄来的画作邮包等体力活也亲自承担。他还刊印了《黄宾虹先生山水画册》、《黄宾虹书画展特刊》,精心撰写了《观画答客问》,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全面深透地介绍黄宾虹画作的特点和超越历史、超越他人的地方,并对看不懂的地方甚至非议等作出引导、解释。傅雷在黄宾虹逝世后,建纪念室、出《黄宾虹画集》等。黄宾虹与傅雷的忘年之交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俗民之交,傅雷在黄宾虹身上看到了中国画的希望与生路,黄宾虹在傅雷身上找到了知音和激励。





近现代 ,黄宾虹《黄山汤口》,1955年作,纵171厘米,横96厘米,2011年5月翰海春拍,成交价4772.5万元。作者移动云壑、搬迁山林、下端似桃花溪。左侧长松高植、老藤缠绕,有屋一楹,长松下两幽人晤谈。有水流三道下泻,应为人字瀑和百丈泉。上为紫云峰。主峰突出,小峰簇拥,宛若一朵初放的荷花——莲花峰。整座莲花峰画得苍莽雄伟,郁郁葱葱;却在流泉和溪涧婉转流动,淡荡空灵,用来衬托莲花峰的实体。



近现代,黄宾虹《拟董巨二米大意》,1944年作,设色纸本,纵173.5厘米,横91.5厘米,2011年11月翰海秋拍,成交价2530万元。画面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江水环绕、山径曲折,坡岸、树石、岩壁、近峰、远岫、院宇,相互穿插,楼宇亭台,一一可辨。浅绛浓墨,互隐互显,体现出“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气象。款识: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拟董巨二米大意。锦文先生属。宾虹甲申年八十又一。



近现代,黄宾虹《烟岚清旷图》,1925年作,设色纸本 ,纵176.5厘米,横94厘米,2011年西泠春拍,成交价1495万元。黄宾虹此图開始由“白賓虹”逐漸向“黑宾虹”过渡時期的力作。整幅构图仍保留著“白宾虹”時期的“麓台体”章法,樹木屋舍皆以淡墨勾勒;而萬壑千峰則是筆酣墨飽、由疏而密、层层叠染。其中,无论是简筆刻画或墨漬层叠,皆笔笔分明、言之有物,真可謂“煙嵐深邃谷,林薄兩三家”,黑里透白、实中寓虛、渾厚华滋、清雅幽絕。



近现代,黄宾虹《夜山图 》,设色纸本,纵 76厘米, 横35厘米,上海嘉禾2013年秋拍,成交价1092万元。《夜山图》运用泼墨、焦墨、宿墨,并施以石绿与淡赭,画面浑厚华滋,韵味无穷。傍晚的山色,夕阳余辉隐约可见,近山厚黑,远岫淡远,充满诗意。题识是:元明人多学范宽,黝黑如夜山,不仅柴丈人渔山子然也。宾虹。



近现代,黄宾虹《南高峰小景》,纵177.5厘米,横74厘米,2014年5月嘉德春拍,成交价6267.5万元。图绘西湖南高峰盛景,描摹幽谷、密林、陡壑、隐舍、悬瀑、山径,云岚、青山、古树、幽居,积墨、破墨、渍墨、铺水,在纸上任意纵横氤氲,呈现湿润浓重、干处发白的审美效果,而笔墨攒簇、层层深厚,入眼皆是水墨淋漓,云烟幻灭,一派活生生自然胜景。笔墨秀润、结构精严,层次颇多、清妍秀润而意趣生动。此图画家纪游西湖,舟中观友人藏画,归后作此画馈赠章伯钧先生。





近现代,黄宾虹《山川卧游图卷》,1952年作,纵40.5厘米,横305厘米,2011年11月嘉德秋拍,成交价5290万元。



黄宾虹《山川卧游图卷》,是1952年送给澳门好友吴鸣医生的作品。(吴鸣,字仲鸣,别署挹翠阁主人,业医,能诗善画。民国初年黄居素任广东中山县县长时,吴鸣即为中山县卫生局局长)。款识:细而不纤,粗而不犷。气在笔力,韵在墨采。北宋人画,浑厚华滋,立法兼备,层层点染,常积数十百遍而成。此卷或作或止,今有年矣。挹翠阁主人绘事已臻妙境,因捡而足成之,以博一笑。壬辰八十九叟,宾虹呵冻题。展卷细视黄宾虹《山川卧游图卷》,满幅“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不齐之齐”(黄宾虹语)的点和线,满幅树不树、山不山、水不水,几乎全是活泼泼的、有生命有呼吸的书法线条,这些书法线条通过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焦墨、宿墨、渍墨、积墨诸法的交互,组合成一幅天趣横生的宇宙图像。退远看,树木房舍山石,历历在目,画面上的书法线条融合成一幅天然图画。



近现代,黄宾虹 《江山卧游图》,纸本设色 ,纵88厘米,横31厘米×4屏,2014年12月北京匡时秋拍,成交价4830万元。



黄宾虹《江山卧游图》赏析:黄宾虹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承前启后的大家。他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泰山、又登五岭、雁荡、畅游巴蜀,足迹半天下。“卧游”一词出自《宋书·宗炳传》,宗炳好山水,“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中国山水画历来追求的可游可居之境界,身处一室之内,心游万山之中,是传统文人理想中的乐境。这种“卧游”思想,使黄宾虹的创作即注重在山川自然中吸取灵感,同时又能将其融化、提炼至“道”的境界。其意境清远而深邃,去尽斧凿雕琢之迹,以笔为骨,诸墨荟萃。这四幅作品在统一中又有区别。蜀中嘉陵江山水一幅苍秀幽舌,青城山一幅则丰润广博,漓水桂林山水奇峭灵动,临安入歙山水幽静洒脱,四处山光,各有不同,又处处透出黄宾虹的匠心独运。云壑危崖、林峦幽径、湖山帆影、重山复水,平稳透逸之中,又见潇洒酣畅,墨色多变,苍浑淋漓。“黑密厚重、浑厚华滋”的审美理念,在这四幅作品中得到了多方位深入探究与践行。



近现代,陈师曾《荷花慈菇图》,纸本设色,纵89.5厘米,横46.5厘米,中央美术学院藏。



气韵动人陈师曾:陈师曾(1876--1923年),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江西义宁人。国学宗师陈寅恪之兄。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是一个国学功底深厚的文人画家,诗、书、画、印兼长。书法、大写意花卉和篆刻都师事吴昌硕,上追沈周、石涛、髡残,自成一家。是杰出的美术理论家,发表了《文人画之价值》。陈衡恪画蔬果花卉常结合写生,有浓厚金石气。荷花荷叶都仔细地勾了筋脉,用笔凝重。形成自己含蓄秀逸、古朴而不粗野、以气韵动人绘画风格。



近现代,陈师曾《泉声咽危石》,1920 年作,纸本设色,纵 135厘米,横65厘米,中国美术馆藏。此画出自诗人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颇能代表陈师曾山水画风。把山泉在流淌过程中受山石阻挡用“咽”字来形容,恰当地用画题传达了诗中未尽之意。哗啦啦的泉水流向观者面前的小潭,危石似乎要阻挡泉水流过,而泉水亦见缝就流,要争个高低,潭中水面也因而晃荡。这种独树一帜的画法使静止的画面产生动的感觉,使人心有共鸣,别有一番意境。





近现代,高剑父《花鸟通景四屏》局部,纵121厘米,横56厘米×4 ,九歌2015年秋拍,成交价460万元。



近现代,高剑父《渔港雨意》,1935年作,纵44厘米,横68.5厘米,中国美术馆藏。《渔港雨色》讲究空间透视关系,吸收了日本画新派的渲染技法,营造了寒雨凄迷的意境。画中一渔翁身着蓑衣,独行于栈桥之上,画右题诗一则,增添了中国文人画的意味。



近现代,高剑父《芦雁图》,设色纸本,纵100厘米,横5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绘两只芦雁在苇丛水边低飞,意态悠闲,颇有野趣。远处芦苇只有两三片苇叶用墨较重,其余叶片皆是淡墨。水滨用大笔画出,墨色也较清淡。背景的处理,吸收了日本画的一些表现方法。在简淡笔墨的对比下,两只芦雁越显精细、精神。笔墨苍劲奔放、充满激情。

提倡改革中国绘画的高剑父:高剑父(1879--1951年),字爵廷,广东番禺人。14岁随岭南画家居廉学画,17岁在澳门格致书院,从法国传教士麦拉学习素描。游学日本,毕业于东京艺术学校。加入孙中山同盟会,任广东同盟会会长,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及光复广州战役。在上海创立审美书馆,进行革命宣传。弃政从艺,创办春睡画院、南中美术专科学校、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并担任中央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培养了一大批“岭南画派”骨干。他与高奇峰、陈树人有“岭南画派三杰”之称。高剑父擅画山水、花鸟、偶作人物、动物。他的画情景交融、水墨淋漓,出版有《高剑父画集》、《三高遗画合集》等。



“尽精微、致广大”的徐悲鸿: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他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他是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20岁时到上海,考入震旦大学。后获得资助赴日本研究美术。1919年携夫人蒋碧薇赴法留学,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拜法国著名画家达仰为师,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长达8年的旅欧生涯,塑就了他绘画意匠过程中“尽精微、致广大”的审美意趣、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他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动物等。提倡现实主义,倡导中国画革新,他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主张,改变了中国画的格局和面貌。他以画艺精湛、画品卓绝、注意培养推介美术人才名播海内外。他以画马最负盛名,并将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格注入作品中。他的代表作油画有:《田横五百士》、《放下你的鞭子》、《九方皋》、《奴隶与狮》、《春山十骏图》、《巴人汲水图》、《愚公移山》、《九洲无事乐耕耘》等。他英年早逝后,按照他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



徐悲鸿轶事:徐悲鸿17岁时父母为他娶亲,但他不满这门婚事离家出走。到上海学画,认识老师兼同乡蒋梅笙教授,同时认识他二女儿蒋碧薇。蒋碧薇原已安排好许配给苏州查家,在徐悲鸿到法国前与他私奔,28年后分手做了张道藩的情人。廖静文是徐悲鸿的学生,徐悲鸿身体不好的时候照顾他,后嫁给比自己大28岁的老师,一直陪伴徐悲鸿到他去世。徐悲鸿长女徐静斐极爱戴仅比她大6岁的继母廖静文,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她与这位感情丰富、心地善良、深明大义的继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敬佩她敬重父亲的人品和画品,为父亲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近现代 ,徐悲鸿 《春山驴背图 》,1932年作,纵36.5厘米, 横455厘米 ,2010年6月保利5周年春拍,成交价6720万元。



徐悲鸿《春山驴背图》,是徐悲鸿唯一一幅手卷作品。是年徐悲鸿仍在中大任教,由于日本军舰炮击南京,中大停课,徐悲鸿便抵北京,寓胡适家中,他恰好住在徐志摩的故室。此时,对故去友人的缅怀、对外面战事的焦虑,再加上对胡适病情的担心,可以想象他的情绪有多低落。他在寄给吴稚晖的一封信函中说:“日日寒天,共话国难,幸得偷安于旦夕也……彼既不觊觎高位,又不计薪金,惟愿与危亡之际,有所图报于国。”在面对看似悲观的前景时,徐悲鸿仿佛从中生出一股力量,或者是与国家同存亡的勇气,这股力量激励着他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此图画面描绘精致,保存完美,格调明快,绘高士书童、山林飞瀑,是罕见的徐悲鸿早期文人气质作品,卷后有齐白石数百字的题跋。这件作品曾伴随徐悲鸿之子徐庆平长大,后被藏家购得,漂流海外至今,此次能够回流国内,实属难得。



近现代,徐悲鸿《珍妮小姐画像 》,布面油彩,纵136厘米,横98厘米 ,嘉德“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油画”拍卖,成交价5000万元。此图是徐悲鸿在南洋之作。成功地将珍妮小姐塑造成坐在摇椅之中而翘起右腿、体态微侧、双手放置于腿部的含蓄而丰富的“东方女子”形象美感。画像环境中的书架、书籍、骑狮人物塑像,是某种文化性的暗示;窗口更像苏州园林中“借景”的花窗,是走向画室之外斑斓多彩的空间的某种暗示,是东方式诗情想象的某种传达。



近现代,徐悲鸿《八骏图》,纸本设色,纵178厘米,横92.5厘米,美国华盛顿费德(费尔)博物馆藏。



徐悲鸿《八骏图》,讲的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个故事,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逾轮、盗骊、山子。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唐代,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写了有关《八骏图》的诗文。著名的有白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图》、元稹的五言古诗《八骏图》、李观的《周穆王八骏图序》等等。徐悲鸿的《八骏图》有多幅。有一幅是徐悲鸿送给支援中国抗日的陈纳德将军的一幅巨作。后来陈纳德将军到美国,这幅画也伴随着陈纳德将军到了美国,一直到他去世后,将军的夫人陈香梅,将这幅画捐赠给了华盛顿的费德(费尔)博物馆。



近现代,徐悲鸿《田横五百士》,1928--1930年间作,布面油画,纵198厘米,横355厘米,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作于1928年,成于1930年。所描绘的是《史记·田丹列传》中的农民起义领袖田横,在刘邦称帝后将到洛阳受招安,他手下忠心的500名战士为他送行的情景。徐悲鸿在创作这幅杰作时,任务相当艰苦,画面上的每个人物都有模特儿,他先画了精确的素描稿,然后画到画布上。作品画面选取了田横面容肃穆地拱手向岛上的壮士们告别,在那双炯炯的眼睛里没有凄惋、悲伤,而是闪着凝重、坚毅、自信的光芒。壮士中有人沉默,有人忧伤,也有人表示愤怒和反对他离去,那个瘸了腿的人正在急急向前,好像要阻止田横去洛阳,整鞍待发的马站在一旁,不安地扭动着头颈,浓重的白云沉郁地低垂着。整个画面呈现了强烈的悲剧气氛,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人群右下角有一老妪和少妇拥着幼小的女孩仰视田横,眼神满含哀婉凄凉,其雕塑般的体积,金字塔般的构架,突出了田横与青年壮士之间的对答交流。背影衬以明朗素净的天空,给人以澄澈肃穆的感觉。





近现代,徐悲鸿《九方皋》,国画,纵351厘米,横139厘米,徐悲鸿纪念馆馆藏。徐悲鸿《九方皋》,代表了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可以与蒋兆和的《流民图》相媲美。九方皋故事记载于《列子》:伯乐暮年向秦穆公推荐九方皋找千里马的故事。作品是一件非常完整和精彩的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和描绘方式的优秀的中国画作品。极其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画中人物和马匹都采用的是饱满宏大、庄严稳定的构图,笔墨上也表现出了徐悲鸿高超的技巧,其中在九方皋身上的用笔特点突出,而在骏马身上则用墨更为彰显,一张一弛,极具特色,特别是在九方皋的眼睛以及骏马的眼睛的表达上,更是传神。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不带缰绳、追求自由的野马、奔马,而唯有这匹黑缎似的骏马心甘情愿被红缰所制。对此,徐悲鸿解释说:“马也如人,愿为知己者所用,不愿为昏庸者所制。”

近现代 ,徐悲鸿 《九方皋》,布面油画,1931年作,纵91厘米 ,横65.5厘米 ,2012年6月上海宝龙春拍,成交价10235万元。注:此幅《九方皋》画是真还是仿专家有争议。



近现代,徐悲鸿《愚公移山图》,1940年作,纵143厘米,横424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愚公移山图 》,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愚公因太行、王屋两山阻碍出入,想把山铲平。有人因此取笑他,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结果终于感动上天,两座山被天神搬走了。1940年,徐悲鸿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在喜马拉雅山下的大吉岭开始创作《愚公移山》。徐悲鸿深入喜马拉雅山区,骑马盘旋于万丈悬崖峭壁的山路,作诗咏怀,并作草稿30余幅。画了许多精确的人物素描稿,并曾考虑过用油画或壁画的形式表现。该画在构图和笔墨色彩技法上,利用了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又融汇了素描的造型准确,以前无古人的独创形式表现了主题。在印度,他创作了3幅《愚公移山》,借以表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





近现代,徐悲鸿,油画《放下你的鞭子》,纵144厘米,横90厘米,2007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价7200万港元。1939年10月,徐悲鸿在南洋看到当时知名女星王莹为宣传抗战演出田汉编的《放下你的鞭子》,深受感动,随后用了约10天时间创作了同名画作。王莹身穿白底蓝纹的服饰,服饰上有祥麟瑞凤的图案,手持红绸,翩翩起舞。画中扶老携少的观众,有人衣衫褴褛,有人着军服持抢,双手交叉,神情陶醉,徐悲鸿大师将抗战时的生活状态及群众心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作完此画后就送给了南洋好友黄孟圭。《放下你的鞭子》是徐悲鸿为中国抗日筹集资金的众多作品之一。



近现代,徐悲鸿《奴隶与狮》布面油彩 ,1924年作,纵123厘米,横153厘米,2006年11月香港佳士得秋拍,成交价5388万港元。

徐悲鸿《奴隶与狮》落款在画面左下方,以灰白色油彩书“甲子初秋悲鸿”六字。甲子为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徐悲鸿时年30岁,而其于法国巴黎苦学油画也时逾5年。《奴隶与狮》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两个仅有的主要形象--狮子和奴隶,被安排在一个幽暗的山洞中,它们一左一右对视着,使得画面极具张力和内在的紧张性。光从居于画面正中的洞口射进来,洞外的阳光、白云与洞内的黑暗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剧了人与狮的紧张关系,用来遮盖奴隶下体的围布为暗红色,似乎显示着奴隶的生命渴望。两个形象都强调力量感,肌肉强健,笔触阔大。此画描绘的题材是最早由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记录的一个虚构的故事:不堪虐待而逃跑的非洲奴隶安得罗克勒,被主人捉住后押送到罗马,准备喂给马戏团的狮子,就在他被扔进狮笼,眼看就要被狮子吃时,被狮子认了出来,原来几年前在非洲,安得罗克勒曾为它取出过爪子上扎的一根刺。狮子知恩图报,没有伤害他。这个前所未见的场面感动了奴隶主,安得罗克勒的死刑得以赦免,并获得了自由。



近现代,徐悲鸿《春山十骏图》,纵51.5厘米,横302厘米, 2012年7月北京保利春拍,成交价10500万元。



近现代,徐悲鸿《春山十骏图》局部。





近现代,徐悲鸿《春山十骏图》局部。

徐悲鸿 《春山十骏图》,是1944年徐悲鸿为现代著名金石篆刻家简经伦所作。徐悲鸿平生酷爱金石篆刻,简琴斋则是当时金石篆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简年长徐8岁,徐以师友视之,二人情谊甚深,抗战前即为至交。徐悲鸿每到香港,必要到琴斋书画社会友,与简琴斋、赵少昂、杨善深、郑子展等人交流篆刻绘画心得。1938年一次聚会上,简琴斋以自藏的一幅张大千“黄山龙潭图”换徐悲鸿所藏张大千“黄山图”,二人各在画上作长跋以志友情,当时张大千也在场,成为画坛佳话。1944年简经伦以徐悲鸿1931年所刻“尊德性……”十八字抒怀印为本,特制一方同样文字的印郑重相赠,悲鸿先生十分珍爱,精心为简琴斋绘制此巨幅长卷,并在卷尾钤琴斋所赠之印以为志谢。全卷处处精审,笔笔传神,堪为徐氏骏马图中之佼佼者。简琴斋奉若至宝,每与三五知己展卷共赏。期间,简之好友,曾在国民党军界任高官的许江先生,对此画尤为推重,数次请以重金易之。琴斋不忍拂好友之面,遂割爱转让于许。许江得此画后,百般珍爱,曾分别专邀蒋碧薇和徐悲鸿的得意弟子陈晓南共同欣赏。蒋陈二人亦为此卷神逸所震撼。1998年许老年届94岁高龄,恐死后此画无识者收存,遂提出欲为其觅一新知音。消息被现在收藏者知悉,经友人介绍,专程赶赴香港拜访许老,二人一见如故。许先生欣然将此卷转让于现藏家,珍重收存至今。







近现代,徐悲鸿《巴人汲水图》,1938年作,纵300厘米,横62厘米,2010年12月瀚海秋拍, 成交价1.713亿元。

徐悲鸿此幅《巴人汲水图》,与现存徐悲鸿纪念馆的同名作品为姐妹篇。第一幅《巴人汲水图》,徐悲鸿后来补题“静文爱妻保存”,现存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第二幅《巴人汲水图》是由于徐悲鸿在重庆期间创作了第一幅《巴人汲水图》并举办画展,当时的印度驻华公使看上这幅画,希望重金购得。画象以其高度概括的手法,将巴人传统汲水的宏大场面,分解为舀水、让路、登高前行3个段落,描绘了男女老幼不同动作的7个人物。舀水,描绘一健壮的男子,仅穿着一条黑色的短裤,头发虽已秃顶,但其身体强壮,匍匐着前身,右手紧握着一只巨大的木桶提梁,从湍急的嘉陵江水中,迅捷而熟练的舀水。旁边又一衣着褴缕的赤足妇女,低头用力,正把舀满的水桶,吃力地提到岸边。让路,描绘一头缠汗巾,赤臂裸腿的男子,弓矩着身体,肩负着重担,吃力地攀登着陡立而漫漫的石梯。旁边应接石上,谦恭地站立着一位身穿长衫,把前摆挽在腰间,肩挑空担的青年男子让路,他身体微侧,以同情与怜悯目光凝视着吃力攀登的挑夫。图画的上方,绘制了3位登高攀至江岸顶端的挑夫,他们爬完了艰险的陡梯,开始迈开大步,比较轻松地急行。画面段落之间,用江岸的岩石和层层的石阶融汇贯通,石阶和岩岸先用颜色加水墨,染出大的体面关系,再以墨线勾勒,顿现层层的整齐排列的岩石阶梯,之字形排开,错落有致。为了突出江岸的高与陡,画家拉大了第二个画面与第三个画面的距离。背景的画法比较突出,画面中间留白更显出石级的曲折,上半部画一丛翠竹和几枝怒放的梅花,翠竹用青绿一挥而就,梅花则先用尽情挥洒的浓墨在宣纸上绘出枝干,再以白粉点出花瓣,清丽典雅,一尘不染,既映衬出江岸的陡峭,更使画面色彩丰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言志,画传神之说。此画画毕,画家略加思忖,信手题加七言律诗一首:“忍看巴人惯挑担,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熬。”此画的成功,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 1938年在香港展出时,即被誉为“五百年来罕见之作”。



近现代,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1951年作,纵150厘米, 横250厘米,保利2011年秋拍,成交价2.668亿元。

《九州无事乐耕耘》,是徐悲鸿1951年创作一幅农耕题材的作品。1951年郭沫若出席“第三次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并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被授予“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金质奖章”。徐悲鸿闻讯欣喜万分,抱病为郭沫若绘制了这件宏幅巨制。此画一方面是徐悲鸿对郭沫若获此殊荣的庆贺,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和平的渴望。这件作品完成后,徐悲鸿便立刻送给了郭沫若,此后曾藏于郭沫若纪念馆,后流入民间,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此画在1996年中国嘉德春拍,成交价192.5万元。这种人与动物相结合的宏幅巨制在徐悲鸿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画中牛与三个人依次渐远,渐小,乃取用西画中焦点透视的原则,进而使视觉焦点仍集中在农耕场景上。整幅将西画中的造型方法和中国画的笔墨相结合,既有准确生动的造型,又有灵活多变的笔墨,为一幅结合中西画法精髓的写实主义佳作。一些细节的设置十分巧妙,比如农民腰间的烟袋、新式的双铧犁等,一方面增加了画面的趣味,一方面使此作具有时代感。画中的耕牛瘦骨嶙峋,与徐悲鸿其它牛的造型差别甚大,每笔的浓淡和干湿皆表现了牛毛的质感,画出了牛身各部分的向背凹凸,而牛腿,看上去则酷似徐悲鸿擅长的奔马的双腿,形成了“牛身马腿”的独特造型。柳树的主干以重墨写出,既表现出了树干的粗糙质感和沧桑效果,亦与淡墨细笔写成的轻柔柳条和藤黄渲染出的柳叶形成对比。







近现代,徐悲鸿离婚前送交蒋碧薇《 十二生肖册》,1945年作,纵33厘米,横35厘米12开,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成交价7280万元 。





近现代,徐悲鸿送爱徒张蒨英《 十二生肖册》,1946年作,纸本,纵 28厘米 ,横37厘米12开, 匡时2014年秋拍,成交价4600万元。



徐悲鸿《 十二生肖册》,创作于1945年,是徐悲鸿离婚前送交蒋碧薇的作品之一。这套册页的最早藏家就是直接购自于蒋碧薇,后经赵少昂在台湾时得到,并且带回到大陆。蒋版是卧牛、昂首嘶鸣马、护院柴犬,每图有字有印,有著名画家赵少昂题跋。但画中动物有一丝眷恋、哀伤和歉疚的感觉,是同徐悲鸿的感情生活有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徐悲鸿同妻子蒋碧薇的婚姻生活充满了纠葛和矛盾,最后两人于1945年离婚,之后徐悲鸿同廖静文结婚。



徐悲鸿送张蒨英《十二生肖册》,创作于1946年。当年,徐悲鸿以中英庚子赔款董事名义多次交涉,得以让四位门生张蒨英、费成武、张安治、陈晓南赴英研究美术。应张蒨英之邀,徐悲鸿作《十二生肖册》以示留念。“雾明楼”版,是牛站立,马吃草,长毛犬,动物活泼温馨。这件《十二生肖册》曾于2006年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秋拍的“雾明楼珍藏二十世纪书画”专场中,以549.6万港元成交。“雾明楼”的主人即是张蒨英、费成武夫妇,均为徐悲鸿的爱徒。



献花(0)
+1
(本文系天山老熊40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