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熊鹏举《世界名画》九卷(一)
2023-02-22 | 阅:  转:  |  分享 
  
《世界名画》九卷(一)熊鹏举选编 2009年初稿 2017年修订世界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
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也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欣赏、了解一些世界名画,从名画中,我
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进而提升艺术修养;还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世界名画》九卷(一)导读佚名,《手提捕获
物的年轻渔夫》,雅典国立古代文物馆藏。佚名,《贝列突袭西谛斯》,瓶画,伦敦大英博物馆藏。佚名,庞贝壁画,《女诗人像》,那不勒斯国立
古文物陈列馆藏。希腊,《断臂维纳斯》,法国卢浮宫收藏。意大利,《母狼》,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市政博物馆。梵蒂冈群雕,《拉奥孔》。乔托
·迪·邦多纳,《逃亡埃及》,帕多瓦阿雷纳教堂藏。马萨乔,《纳税钱》,佛罗伦萨圣马利亚·德尔·卡敏教堂藏。皮埃罗?弗朗西斯科,《耶稣
受洗》,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藏。乔凡尼·贝利尼,《诸神的盛宴》,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安德烈亚·曼泰尼亚,《巴那斯山》,法国巴黎卢浮宫
收藏。梅洛佐·达·福尔利,《奏乐天使》,梵蒂冈美术馆藏。 桑德罗·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佛罗伦萨乌斐齐美术馆收藏;《春
》,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藏;《维纳斯和战神》,英国伦敦国家画廊收藏。希腊,佚名,《手提捕获物的年轻渔夫》,壁画 ,高134.6厘米
,雅典国立古代文物馆藏。锡拉岛上的阿克罗蒂里遗址中的弥诺斯壁画揭示了海洋对这个岛国文明的重要性,历史上它与希腊大陆、埃及和近东有着
贸易往来。公元前1620 年,一次火山爆发,毁掉了锡拉岛,许多壁画埋没在火山灰中,唯有一条绘有船只的檐饰在遗址中保存下来。画中描绘
一位年轻男子双手提着两串海洋鱼的情景。人体用赤褐色画出,似乎平涂,形体表现准确,近似现代人,是弥诺斯文明的写照。希腊,佚名,《贝列
突袭西谛斯》,瓶画, 高42.5厘米, 伦敦大英博物馆藏。瓶画是古代希腊人在陶瓶上绘制的装饰画,早在荷马时代就已出现。此陶瓶上的图
画是运用古代赤像式技法, 在黑底上画红釉的浮像。画面的内容是描绘英雄贝列向西谛斯仙子求爱的故事:西谛斯是老海神涅柔斯的一个女儿,
她不愿嫁给“人类”贝列,所以常化为海怪等。但贝列毫不死心,趁西谛斯与众姊妹沐浴之际突然袭击。画面边角的海豚,显示所画的是海滩的景色
,而缠绕于贝列脚上的,应是西谛斯准备化身而变的海怪奎多斯。爱神厄洛斯在贝列的头上高举花冠,预告他的追求终将成功。这对伴侣的爱的结晶
,便是日后特洛伊战争中立大功的英雄阿奇里斯。在此瓶上,爱神和西谛斯都被涂成白色,以示区别。爱神的翅膀和冠,以及西谛斯的冠和首饰等都
涂上了金色,华丽高贵。本瓶具有明显的雅典式古典风格。画中的女性的姿态极为优美,显示了荷马时代晚期绘画的特色。意大利,佚名,庞贝壁画
,《女诗人像》,直径,37厘米,约公元前2世纪,那不勒斯国立古文物陈列馆藏。庞贝壁画,《女诗人像》,约公元前2世纪。庞贝是罗马古城
,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南部。庞贝濒临地中海,气候温和、风景旖旎,是当年罗马权贵们建造豪宅、寻欢作乐之地。公元79 年的一天,维苏威
火山突然爆发,巨大的岩浆流和灰尘把整个庞贝城完全吞没,庞贝城毁于一旦。这场灾难出人意料的后果就是相对完整地保存下了古城的文化遗产。
18 世纪中叶,经考古工作者的挖掘,庞贝古城重见天日。人们惊讶地发现,庞贝古城的一切都原样地保存了下来,仿佛是一页凝固的历史。城市
里几乎每一处别墅的墙上都装饰有精美的壁画,简直是一座古罗马壁画的天然博物馆,《女诗人像》是庞贝壁画中的一幅。世界、书本、身体,构成
了阅读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而有趣:世界存在于书本,书本被身体掌握,身体又处在世界的某一处。阅读定格了那些时空的主人和他们
的年代,就像福楼拜说的那样,“阅读是为了活着”。庞贝壁画中这个握笔执书的女孩也许能以诗艺知会将要到来的毁灭,但神的旨意让她暂时做一
位密使,此刻唯有选择守口如瓶。希腊,亚历山德罗斯,《米洛斯的维纳斯》,别名:断臂维纳斯。希腊时期(公元前1世纪),高204厘米 ,
法国卢浮宫收藏,与蒙娜丽莎的微笑、胜利女神的雕像并称为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1820年春天
刨地时掘获的。出土时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抚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
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塑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的应允。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
大使听完汇报后,立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居维尔连夜前往米洛洽购女神像。谁知农民伊奥尔科斯此时已将神像卖给了一位希腊商人,而且已经
装船外运。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派舰艇赶来争夺,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
从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位断臂女神。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尊著名的古希腊大理石雕像,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罗马神话中与
之对应的是维纳斯女神。在希腊文化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塑日渐增多,其中最为著名雕像的就是这尊《https://baike.bai
du.com/item/%E7%B1%B3%E6%B4%9B%E6%96%AF%E7%9A%84%E9%98%BF%E8%8A%9
9%E6%B4%9B%E8%92%82%E5%BF%92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并已经成为赞颂女性人体美的代名词。微微扭转的姿势,使
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
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的庄严崇高而端庄,象一座纪念碑。她又是那样优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
性柔美和妩媚。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
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体现了人体的青春、美
和内心所蕴含的美德。整尊雕像无论从任何角度欣赏,都能发现某种统一而独特的美。意大利,《母狼》,作者不详。青铜,高85厘米,约创作于
公元前500年,地位:罗马城城徽。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市政博物馆。《母狼》雕像取材于罗马建城的传说: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特洛伊王
子逃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阿尔巴城,世代相传。后来,一个名叫努米托耳的国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儿子被杀。但他的女儿为战神所爱,生下一
对双胞胎罗穆路和瑞穆斯,被阿木留斯放入篮子中丢人台伯河。这对兄弟被一只母狼发现并收留抚养。不久,被牧人发现收养。他们长大以后,杀死
仇人,救出外祖父,创建了新的城市。后来罗穆路杀死了瑞穆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这尊雕像所刻划的就是曾经哺育了罗马创始
人的母狼的形象。这尊雕像是埃特鲁斯坎人的艺术杰作,对罗马人来说,它还具有纪念碑意义,人们把它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而给以顶礼膜拜。现在
,雕像《母狼》已成为罗马市的象征。雕像形体结构严谨,是一尊高度写实的艺术作品,体现了外表凶残内心仁慈的性格主题。母狼四肢健壮,神态
凶残,洋溢着野性的生命力。那颈部卷曲的毛,下垂的乳房和消瘦的腹部以及肋部都塑造得极为真实。母狼整体的神情是警觉而威严的,似乎正是罗
马人坚毅冷峻的民族性格的象征。文艺复兴时期有人在它腹下添加了吮吸乳汁的两个婴儿雕像,更完整地表达了罗马建城的传说。梵蒂冈群雕,《拉
奥孔》,大理石雕像,高184厘米。1506年,在挖掘罗马皇帝提图(78--81年)的宫廷时发现了这件作品,米开朗基罗建议教皇尤利乌
斯二世买下这件作品。为了把这件作品搬进梵蒂冈,罗马城钟鼓齐鸣,这件事情成为公众的大事。《拉奥孔》大理石雕像,是古希腊最著名、最经典
的雕塑杰作之一。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中叶,古希腊罗得岛的阿格山德罗斯、波留多罗斯和阿斯诺多罗斯三位雕刻家,通过精雕细刻,用了50年的时
间完成这件艺术佳作。雕塑取材于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中的故事。希腊联军攻打特洛伊城十年,始终未获成功。后来建造了一个大木马,并假装撤退
,希腊将士却暗藏于马腹中。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已走,就把木马当作是献给雅典娜女神的礼物,搬入城中。晚上,希腊将士冲出木马,毁灭了特洛
伊城,这就是著名的木马计。拉奥孔是当时特洛伊城阿波罗神殿的祭司,他识破了希腊人的攻城计,多次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将木马引人城中。这一行
为触怒了站在希腊联军一方的雅典娜女神,雅典娜放出了两条巨蛇将拉奥孔父子三人咬死。因此,拉奥孔被罗马人奉为“祖先之一”,他的预言使特
洛伊王子埃内亚带领一部分幸存者得以逃离特洛伊,辗转来到罗马,建造了罗马城。雕塑家们选择父子三人与紧缠全身的巨蛇作垂死搏斗这一瞬间,
塑造了这件雕塑作品。拉奥孔居中,两个儿子在左右两侧,两条凶残的大蛇把三人连接在一起,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各异,又相互呼应。雕塑着
力刻划人物的内心表情,从这尊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粗壮的巨蛇已经从下至上牢牢地缠住了他左边的小儿子,且正向拉奥孔的胸部袭击,而他
的小儿子则在痛苦中拼命地扭曲身子,一条胳膊向上伸着,试图摆脱这痛苦的煎熬。右边的大儿子暂时还未被缠牢,看着父亲和弟弟在痛苦中挣扎,
他的脸上充满了恐怖的神情,似乎想要逃跑。而位在正中的拉奥孔与蛇无望地搏斗着,头向后仰,脸因痛苦而变形,两眼发出绝望的光,由于紧张恐
惧,肋骨凸显。整幅作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在致命的危险面前所表现出的恐惧和绝望心态,产生巨大的震撼效果,展现了特殊的悲剧美。意大利,乔
托·迪·邦多纳,《逃亡埃及》,湿壁画,1305年创作,纵200厘米,横185厘米,帕多瓦阿雷纳教堂藏。乔托·迪·邦多纳(1266-
-1337年),意大利画家、雕刻家与建筑师,被认定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在英文称呼就如同中文一样
,只称他为乔托。乔托的绘画作品富有立体感,并以自然景物代替中世纪绘画贯用的金色及蓝色背景。1305--1308年,乔托在帕多瓦阿雷
纳教堂创作了一组壁画,在教堂的左、中、右三面墙上一共绘有38幅连环画,其内容是描绘圣母及基督的生平事迹。这些壁画被誉为“14世纪意
大利艺术的重要纪念碑”。所有壁画至今保存完好,成为世界重要艺术宝库之一。壁画中最著名的四幅是:《金门之会》、《逃亡埃及》、《犹大之
吻》和《哀悼基督》。1334年6月,乔托设计了佛罗伦萨大教堂的钟楼,并为此楼设计了部分浮雕。当年,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授予他“艺术大
师”称号。乔托在艺术上开创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写实主义的表现方法为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乔托的绘画影响意大利长达一个世纪之久。《逃亡埃
及》一画是根据《圣经》《旧约》记载:东方三博士得知人类未来的救世主耶稣诞生,即前往耶路撒冷朝拜。以色列希律王得知后甚为恐惧,立即下
令将耶稣诞生地的伯利恒地区所有两岁以下的男婴全部杀死,借以灭掉耶稣根除后患。上帝耶和华托梦于耶稣义父约瑟,赶快将圣母玛利亚和刚出生
的耶稣带往邻国埃及避难。所以圣母玛利亚带着幼小的耶稣逃亡到埃及避难。画中人物有着健壮而结实的身体,母亲抱着孩子骑在驴背上,在丈夫引
导下和同路人在乡间山道上行进,这是一幅活生生的世俗画面,画家把神请到了人间,将神变成人。 意大利,马萨乔,《纳税钱》,壁画,创作于
1426至1428年,纵255厘米,横598厘米,佛罗伦萨圣马利亚·德尔·卡敏教堂藏。马萨乔 ,(1401--1428年),意大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8%89%BA%E5%A4%8D%E5%85%B4
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被称为“现实主义开荒者”。他的壁画是人文主义一个最早的里程碑,是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1422年加入圣ht
tps://baike.baidu.com/item/%E8%B7%AF%E5%8A%A0路加工会(正统的画家行会)。原名http
s://baike.baidu.com/item/%E6%89%98%E9%A9%AC%E7%B4%A2%C2%B7%E8%BF%
AA%E4%B9%94%E7%93%A6%E5%B0%BC%C2%B7%E8%BF%AA%E8%A5%BF%E8%8E%AB%E5
%86%85%C2%B7%E5%9C%AD%E8%BF%AA托马索·迪乔瓦尼·迪西莫内·圭迪,马萨乔是其绰号。性格放荡不羁,艺术上
很受同行们的器重。 他为圣阿姆布罗丛奥教堂绘制了名为《圣母子和圣安娜在一起》的祭坛画,为比萨的卡明教堂完成了一系列大型的祭坛画,为
佛罗伦萨的教堂创作了一系列的湿壁画,《失乐园》、《纳税钱》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马萨乔根据《新约》故事情节绘制的《纳税钱》,画面以连
环的形式描绘了三个情节:捕鱼、阻拦以及交付丁税。耶稣带门徒布道,路经一个关卡,收税人上前拦住他们的去路,要收他们的丁税,耶稣问彼得
“你说我是谁?”彼得答“你是基督”(即上帝的儿子),耶稣说既然是上帝的儿子就不能交丁税,但不交税是不能过关的,于是吩咐彼得到池塘里
去捕鱼,说鱼口里有一块银币可作税钱,于是彼得入塘捕鱼得银交于收税人。画面的左边 是正在塘中捕鱼的彼得,中央正拦住耶稣和门徒的收税人
。收税人与怒气冲冲的彼得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身穿玫瑰色长泡和蓝色斗篷的耶稣站在门徒中间,以沉着的手势和解着二者之间的争沦。这个宗教故
事完全被描绘成真实的世俗场面,画面中的人物都是与画家同时代的普通百姓形象,他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地位,被恰当地安置在真实的自然
环境中。 意大利,皮埃罗?弗朗西斯科,《耶稣受洗》板上蛋彩,作于1450年,纵167厘米,横116厘米,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藏。皮埃罗
·弗朗西斯科(1420--1492),是15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重要画家之一,在安勃利亚画派中最先创立文艺复兴的崭新样式。他出生在阿莱
奇附近的圣赛波里卡罗一富商之家。1439年到佛罗伦萨,在那里绘制圣像画、祭坛画和湿壁画,声誉日隆。他的重要论著有《绘画透视学》和《
论正确的人体》。 弗朗西斯科的《耶稣受洗》这件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这是一个庄重神圣的时刻,耶稣接受洗礼之后,象征着出去周游传道,拯
救世人的行程就要开始了。弗朗西斯科却为我们安排出了一个圣洁庄重的视觉场景。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约翰知道他
是上帝的儿子,不敢为他施洗。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耶稣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耶稣受了洗,随
既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就看见神的灵,彷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此后,约翰便追随耶
稣,跟耶稣布道,因而得名施洗约翰。这件作品描绘的正是约翰给基督施洗的场景,耶稣双手合十,站在约旦河边的树下,虔诚的接受约翰的施洗,
约翰把从约旦河舀起圣水正给耶稣施洗,耶稣的头上鸽子形状的圣灵已经显现出来,旁边有三位妇女正在认真的观看着这一神圣的场景。意大利,乔
凡尼·贝利尼,《诸神的盛宴》布油彩,1514年创作,纵 170厘米,横188厘米,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乔凡尼·贝利尼,( 143
0--1516年),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贝利尼是威尼斯绘画派的创立人,并使威尼斯成为文艺复兴后期的中心。他创新了许多新的题材、在
绘画形式和配色上带给大众新的感受,将文艺复兴的写实主义提升到另一个新的境界。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风景画画家之一。他的描绘户外光线的能
力是如此高超、熟练,使得观赏者不仅能分辨出是哪个季节,甚至还可看出是哪个时辰。他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其中乔尔乔内和提香甚至比他更
有名。从贝利尼《诸神之宴》这幅晚期作品看,虽然是由提香策划的,但却由贝里尼完成,这证明他在80多岁时还深具灵活和创造力。《诸神的盛
宴》,取材于奥维德的《盛宴》中的诗句。讲统治天下的奥林匹斯山诸神,在夏日的午后聚到了一起。这是一个慵懒的聚会,虽然沐浴着金光,但神
祗们却神性尽收。光明或阴暗的性格以及相互关系的暧昧都暴露无疑。十分有趣的是,在贝利尼描绘的诸神盛宴中同用的都是中国的青花瓷器。 画
面中主要的诸神角色从左边开始依序是:塞立纳斯:森林之子,他带了一头驴子;巴卡斯:酒神,长相像一个小孩,戴著一顶葡萄叶头冠;佛恩乌斯
:森林和田野之神,戴著一顶松针叶头冠;默丘利:信使之神,他带著一根节杖;朱庇特:天神,万神之王,他带了一只老鹰;一位不知名的女神,
手里拿著一种代表婚姻的果实;潘恩:一个半人半兽的神,戴著一顶葡萄头冠,吹著牧笛;尼普顿:海神,他带著一根三叉戟;洛提丝:农耕女神,
他带了一穗麦子;阿波罗:光明之神,他头戴桂冠,手持文艺复兴时代的乐器;普里阿普斯萨:生殖之神;洛提丝:水泉女神之一,他代表贞洁。意
大利,安德烈亚·曼泰尼亚,《巴那斯山》,蛋彩画,纵159厘米,横192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收藏。安德烈亚·曼特尼亚(约1431--
1506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画家,是意大利北方画家中的突出代表,他的作品庄严有力,是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主要组成部
分之一。他出生在意大利北方的维琴声察附近,意大利著名考古学家斯克瓦尔古涅的养子,在这位学者的影响下,画家对于历史和古代文物自小就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的才智的又一重要方面。曼特尼亚继承了其庄严肃穆的绘画风格,同时他还加入了透视学的理念,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曼泰尼亚的名画《巴那斯山》,出自希腊神话:巴那斯山是阿波罗率领的文艺女神居住的地方。太阳神阿波罗既主宰光明又主
管文艺,他本身也是音乐神。据说神使赫耳墨斯生下来不久,因偷吃了阿波罗的牛被发觉,赫耳墨斯只好将自己做的龟背六弦琴交给阿波罗以偿偷牛
的罪,宙斯发现阿波罗会弹琴,就把自己九个司文艺女神缪斯交给阿波罗领导,他们就住在巴那斯山,终日唱歌跳舞、吟诗作画,巴那斯山也就成了
文艺的发源地。《巴那斯山》画作是油画大师安德烈亚·曼泰尼亚65岁时的作品。作品描绘了众文艺神纵情歌舞的欢乐生活。高居画面上部的是众
神之王宙斯和朱诺,左边手持弓箭的小爱神与山洞边那个冶炼神瓦尔刚相呼应,下角那位怀抱竖琴的是阿波罗,他正在为缪斯女神起舞伴奏,而右边
与飞马相伴的、穿着一双带羽翼的靴子亦称飞毛腿的就是神使赫耳墨斯,他手执和平之杖,来无影去无踪。画中诸神皆为宙斯子女,所以构成一幅以
宙斯为主体的神族。画家借神话题材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然美、人体美与人间的欢乐场面。意大利,梅洛佐·达·福尔利,《奏乐天使》,壁画,
约1480年,纵112.5厘米,横91厘米,梵蒂冈美术馆藏。  梅洛佐·达·福尔利(1438--1494年),是佛罗伦萨画派的
著名画家,是15世纪崇尚研究画法和透视及人体结构理论的画家弗朗西斯科的高足。福尔利力求在二度平面展现古代建筑物的透视雄姿,使壁画显
得宏大开阔,具有一种纪念性意义。所以后人称福尔利是意大利的“界画”能手。在壁画平面上展现有透视深度的室内建筑画法,在15世纪的画家
中,福尔利是独一无二的。 这幅命名为《奏乐天使》的作品,是整幅壁画的一部分,具有早期文艺复兴绘画的特点。色彩明朗,构图简洁,模式化
的人物造型,表现出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潜在的影响。但是,画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个可爱的少女,身体微微前倾,面孔严肃,眼神专注,嘴角微闭,
一副淡然神情,优雅的六弦琴旋律飘荡于画内画外。音乐与少女生命的共振,和谐地产生了令人遐想的诗意,如果不是少女肩上的两个翅膀,有谁会
把她当做远离现实的“天使”呢!意大利,桑德罗·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蛋彩布画,纵175厘米,横287.5 厘米,意大利佛罗伦
萨乌斐齐美术馆收藏。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0年), 是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作品以灵俊秀逸的
风 格、灿烂明丽的色彩、流畅轻灵的线条,以及细润而恬淡的诗意风格著称于世,在文艺复兴艺术中独树一帜,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光辉。波提切
利出生在一个皮革工匠之家。少年时的他非常顽皮,不思学业,父亲只得把他送到一间金银作坊里学艺。不久,他喜欢上了绘画,菲利普·利比收他
为徒。他的绘画天赋很快引起银行家科西莫·美第奇的注意,不久便成为美第奇家族最宠爱的画师。在美第奇家族,他广交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触到
各方面的知识,从而开阔了眼界,并为他的艺术打下精雕细琢、富丽堂皇、华美多采的贵族印记。1477年,波提切利以诗人波利蒂安歌颂爱神维
纳斯的长诗为主题,为罗伦左新购置的别墅绘制了著名的《春》。1485年,他又创作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巨作,《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同时
还接受教会的定单,为教堂作壁画;也曾为《神曲》作了一套出色的钢笔画插画。在《诽谤》这幅画中,表达了他的愤怒和抗议。 波提切利以他那
富有诗意的、充满优美曲线的、别具一格的和不可思议的天才作品,成为那个时期佛罗伦萨最伟大的艺术家。然而,由于他挥霍无度,晚年穷困潦倒
,靠救济度日,死于贫困和寂寞之中,葬于佛罗伦萨“全体圣徒”教堂的墓地里。《维纳斯的涎生》,这幅传世之作展现了艺术家画面表现的精致明
快,线条的优雅柔美以及韵律的和谐。维纳斯的诞生,春天来了,女神们轻盈地起舞,如烟似实般的霓裳,优雅的身影,将维纳斯、女神都现得如此
妩媚只有波提切利。在希腊神活中,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诞生》即表现了爱与美的女神诞生时的情景,宁静的海面上,碧波微荡,身
躯赤裸的维纳斯刚刚浮出水面,踩在一 扇巨大的贝壳上,身体修长舒展,姿态婀娜万分,蓬松浓密的长发与凝脂一般的肌肤形成了鲜明对比,风神
在她的左边吹着和煦的微风,缓缓地把她送上岸边,果树之神早已为她准备好了缀满花朵的新装,飘落的鲜花、和煦的微风、宁静的海面、辽阔的蓝
天,多么温馨、祥和的气氛,一个如此美好的生命诞生了!传说中,维纳斯没有经历过婴儿之身,生来就是完美无缺的。画面中,波提切利表现的也
正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意大利,桑德罗·波提切利,《春》,木板蛋彩画,1476--1478年创作,纵203厘米,横314厘米,佛罗
伦萨乌菲齐博物馆藏。波提切利的《春》,是古希腊与罗马神话题材,肯定了人的价值,是一种反封建的艺术思想反映。《春》比《维纳斯的诞生》
画中人物要多些,中间也是维纳斯有更多的欢乐情绪。左边美慧三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攸美罗西尼)描绘得富有生气,三位女神沐浴在阳光里
,正相互携手翩翩起舞。右边的一个象征青春,中间一个象征美丽,左边一个象征欢乐。她们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画的右边,分别是花神、春
神与风神(自左至右)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画面右边的风神抓住了森林女神克洛丽斯,克洛丽斯化身成了花神
芙萝拉。所以画面中的两位女性实际上是一个人。画面最左边那个好象在采摘树上果子的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实际上这位众神的使者
是在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云,他是众神的信徒,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维纳斯的头上,还飞翔着小爱神丘比特,他正朝着左边的人准备把金箭射
去,熊熊燃烧的爱神之箭似乎要射中在画面中间的美慧三女神。这一切,都是波提切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写照。画面中的人物站在一片丰饶的土地上,上面长满了鲜花,500多朵花分属170个品种,草地上融合了不同季节的花。画得最好的德国的菖蒲花。画家把菖蒲花花瓣的半透明感画的极其到位,位置抢眼,表现完美,每朵花都有她们特殊的寓意。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4%8F%E5%A4%A7%E5%88%A9/148336意大利,桑德罗·波提切利,《维纳斯和战神》蛋彩,1485年创作,纵 69.2 厘米,横173.4厘米,英国伦敦国家画廊收藏。希腊神话故事说:维纳斯的美无与伦比,引得众神个个爱慕不已,意乱情迷,连主神宙斯也动了情,加入美神的追求者行列,不料竟遭拒绝。宙斯恼怒之下,就强令维纳斯嫁给了又丑又瘸的火神乌尔坎。维纳斯对于这样的包办婚姻当然不满意,她私自与英俊的战神马尔斯相爱了,还共同生下了儿女,其中包括著名小爱神丘比特。《维纳斯和战神》这幅画,描绘维纳斯凝神专注地看着沉睡中的战神,代表了新柏拉图派的观念:爱与和睦战胜了战争与冲突。维纳斯似乎主宰和安抚了战神,她变成了大自然和人类之母,而不是充满情欲的爱的女神。画中的她穿着朴实无华的洁白长袍,长袍绣着金边,和她浓密的金发相互辉映。战神不像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征战之神,倒像是被午后暖洋洋的气候所征服的少年。为了加强这种平和的气氛,森林之神农牧神则在他身旁嬉戏,玩弄着他丢在一旁的甲胄,整个画面充满一种安宁。这幅作品色泽纯洁鲜明,人物形态完美,笼罩着一片和谐气氛,是波提且利最优美的作品之一。
献花(0)
+1
(本文系天山老熊40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