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熊鹏举选编世界遗产《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2023-02-22 | 阅:  转:  |  分享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熊鹏举选编2006年初稿2020年修订 秦始皇帝陵出土国宝金骆驼。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秦始皇(前259--前21
0年),嬴政,又称赵政、祖龙等 。他是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
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
,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 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
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嬴政统一中国之后,认为自己功过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
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
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秦始皇到了
晚年,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
制度基本格局 ,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
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少府令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
人。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
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宏伟壮观的门阙和寝殿建筑群,以及六百多座陪葬墓、陪葬坑
,一起构成地面上秦始皇陵的完整形态。秦始皇陵出土的国宝青铜剑。长86厘米,剑身上有8个棱面,极为对称均衡。历经2,000年,从地下
出土,却无蚀无锈,光洁如新。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测分析,这些青铜剑表面竟涂有一层厚约10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铬2%。这一发现立即震动了
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是近代才掌握的先进工艺。秦始皇陵出土国宝袖手俑。通高184厘米,肩宽44厘米,头戴长冠,身穿长襦,右侧腰
带上悬挂着帖塑的削和砥石,袖手而立一派文官风度。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陵出土国宝秦铜甬钟,通高27.10厘米,甬长8.7
厘米,直径3.95厘米,甬钟是将帅掌握金、鼓用来指挥作战的。秦始皇陵园的核心是地宫。秦陵地宫位于内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当于秦始皇
生前的“宫城”。陵室有严密的防盗系统。秦始皇陵的地宫中有防盗机关,其中暗弩有明确记载。与暗弩配合的机关还有陷阱等等。盗墓者即使不被
射死,也会掉入陷阱中摔死。秦陵地宫中有大量的水银,水银蒸发的气体中含剧毒,无孔不入防不胜防。 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外城廓有高
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秦始皇陵的一切建筑都是以地宫为中心。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地宫
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根据探测,发现墓室内没有进水,而且整个墓室也没有坍塌。秦始皇陵墓出土国宝青铜鼎,该
铜鼎通高61厘米,内口径65.5厘米,外口径71厘米,腹深34厘米,壁厚2厘米,两耳间宽94厘米,耳宽18厘米,高22.5厘米,足
高24.6厘米,重达212公斤。号称“秦陵第一鼎”。根据考古考察,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佣坑
;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
。 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秦陵铜车马,
1978年6月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约20米的地方勘探出土,共两辆,逼真再现了秦始皇御用马车的全貌,反映了秦代工匠运用高超的铸造技术
,对中国古代车马文化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称为“青铜之冠”。秦陵铜车马邮票秦陵铜车马一号车“立车”,通长2.25米,高1.52
米,重1061公斤,每件马个体重230公斤,配件3064个;舆为横长方形,进深48.5厘米,舆广74厘米,舆中部竖一独杆圆形伞盖,
盖径1.22米,既能遮阳避雨,又可使乘车者远望四方。伞顶呈圆形,车厢为横向长方形,这与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有关;每个车轮有三十根辐条
,当时以三十天为一个月,车轮滚动象征日月轮转。一部车子,巧妙地将古人“天圆地方”、日月轮回的宇宙观念蕴含其中。御官俑立于伞下偏右处
,手执六辔,身佩长剑。此外,在车舆左前阑板上有承放弓弩的承弓器一付,同时在舆内前阑板内侧还置有一个彩绘铜质箭箙,箙内尚存50支三棱
带羽铜镞和4支平头带羽铜镞,身旁车厢内侧放置有铜盾,这些都是为了应对出行途中的意外情况。秦陵铜车马二号车“安车”,通长3.17米,
通高1.06米。车马总重量为1241公斤,其中马个体重约230公斤,御官俑重51.95公斤。车总共由3462个零部件组成,其中青铜
制件1742个,金质制件737个,银质制件983个。分为前后两室,前室较小,广35厘米,进深36.2厘米,仅供御手一人乘坐,后室舆
广78厘米,进深88厘米,上罩一个穹窿式的篷盖,盖长178厘米,宽129.5厘米,状如龟甲,前后室均罩于篷盖之下,具有防风避雨、防
尘防晒的实效。车厢呈凸字形,分前室和后室两个部分。前室较窄小,是御手乘坐;后室宽敞,是车主乘坐。 前室跽坐着一个半米多高的御官铜俑
,头戴冠,身穿长袍,手中握着辔索,身佩“青锋短剑”,面庞丰满,神态恭谨,活灵活现。后室有篷盖,四周严实。车后有一尾门。车舆后室的正
前和左右两侧各有一窗户,前窗为刻有菱形花纹的镂空固定窗,左右两边的车窗互相对称,窗子可以开合,既利于通风采光,又利于密护,还有一个
重要作用是可调节室内温度。“开之则凉,闭之则温。”当时把这种车叫做辒辌车,体现了豪华、舒适的特点,据说秦始皇出巡天下时乘坐的就是这
种车。这种高贵的马车,在古代只有皇帝、皇后、太子可以乘坐。四马拉车,轻快稳当,所以叫“驷马安车”。兵马俑,即https://bai
ke.baidu.com/item/%E7%A7%A6%E5%A7%8B%E7%9A%87/6164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
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
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
A%E6%AE%89/1492468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https://baike.baidu.com/item/%E
5%A5%B4%E9%9A%B6%E4%B8%BB/9611106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
战马、士兵)形状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E%89%E8%91%AC%E5%93%81
/2086814殉葬品。兵马俑,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
稀世珍宝之一。?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
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
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
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
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兵马俑坑一号坑兵马俑坑一号坑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
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
军队的主体。 2009年至2019年,又对一号坑进行发掘,发掘陶俑220余件,陶马12匹,车迹2乘以及大量的兵器、建筑遗迹。根据陶
俑的冠式和铠甲、服饰的不同,将陶俑可分为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下级军吏俑、一般武士俑等。考古人员还发现秦盾遗迹,此盾与一号铜车上
所发现的盾形制一样,尺寸为它的2倍。这是在秦陵考古中首次发现秦盾遗迹。此外,还出土了青铜长剑和弓弩,第一次明确了檠木的定名和和弓弩
的保存方法。 兵马俑坑二号坑。二号坑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
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
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
,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
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每列8
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第三单元
,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
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
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
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
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鞍马骑兵俑,头戴圆形小帽,上衣短小,下着长裤,脚蹬短靴,身
披短小的铠甲站在马的左前方,手握缰绳。秦代挑选骑兵,要求年龄40岁以下,身高1.73米以上,健壮机敏,骑射技艺娴熟,秦俑坑中的骑兵
俑形象完全符合这些要求。马头配备的络头,马口中含的衔镳以及牵引的缰绳都是真实的控马器具。秦时已经有了简易的马鞍但没有马蹬。立射武士
俑,左脚向左前方跨出半步,左腿向前躬,右腿朝后绷,成弓箭步。左臂向左侧半举,右臂曲于胸前,头和身体微微向左侧转,是持弩发射的动作,
他的姿态与古代文献记载是基本吻合的,这说明秦代已经有了一整套弩兵射击的规范动作。秦代工匠在塑造立射俑的形象时,抓住了战士单兵操练中
拉弓的瞬间动作,引发人们产生将要射击的联想。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已出土9件,是目前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级别最高的陶俑。这件将军俑身高
1.96米,他身穿两层长袍,外披彩色鱼鳞甲,双肩及前后胸甲上坠有彩色缨,体态容颜显现出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时代风貌与精神。将军
俑的共同特点是头戴烀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秦始皇兵马俑将军俑中级军吏俑,头戴双板长冠,身穿长襦),外披铠甲
,脚穿方口齐头履。其铠甲有两种形制:一是带彩色图案花纹边饰的护胸甲,背部没有护甲,二是铠甲的前后摆齐平的带彩色图案边饰的鱼鳞甲。秦
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三号坑的发现,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
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
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三号秦
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车兵俑,即战车上除驾车者之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他们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在战车上,还发现有指挥作战的军吏俑。秦始皇兵马俑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绾一发髻,左腿曲蹲,右膝着地,双手置于身体右侧作握弓弩待发状。跪射武士俑是保存十分完好的兵马俑之一。真实表现了秦军作战的情景。 铠甲武士俑,出土于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高175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武士俑
献花(0)
+1
(本文系天山老熊40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