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山西省临汾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02-24 | 阅:  转:  |  分享 
  
山西省临汾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
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分)1. 在相同条件下,由于塑料的热胀冷缩程度
比玻璃的大,因此用同一把塑料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夏天和冬天的测量结果比较是(????)A. 冬天测得的数据大些B. 一样
大C. 夏天测得的数据大些D. 夏天用拉伸的塑料刻度尺测量时会使结果偏大2. 测量物理课本长度,结果分别为28.14cm、28.
15cm、28.16cm。测量结果应记录为(????)A. 28.2cmB. 28.14cmC. 28.15cmD. 28.16c
m3. 一位跳伞运动员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时,看到地面向他扑来,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地面B. 直升飞机C. 自己D.
无法判断4. 关于“温度”、“温度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B. 使用温
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C. 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是相同的D.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使用前都要用力甩一
下,把水银甩下去5. 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
示数分别是(????)A. 37.5℃和38.5℃B. 37.5℃和38℃C. 38℃和38℃D. 38℃和38.5℃6. 下列
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A. 熔化、汽化、升华B. 熔化、液化、凝华C. 汽化、液化、升华D. 凝固、液化、凝华7.
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A. 凝固B. 升华C. 凝华D. 先升华后凝华8. 如下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杯
中水的温度的4种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 9. 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
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
音无法传播D. 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10. 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A. 人呼出的水蒸气B. 人呼出的水蒸气
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11.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 在噪声声源外加个外罩B. 砍掉马路和住宅之间的树C. 带耳塞D. 使装有噪声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第II卷(非选择题)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3分)12. 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______ ,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______
传播的.13. 人的发声频率范围为85Hz~110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若一只蝴蝶每秒拍翅10次,
我们______(能,不能)听见蝴蝶拍翅的声音。我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______。14. 如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
_,分度值为:______,示数是______。15. 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__
____时______热,从而保护发射台。16. 月亮躲进云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17.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__
____,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______。18. 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___现象;钢水浇铸成
钢球是______现象;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现象;早晨有浓雾是______现象。冬天下雪______;冰消雪融____
__。19. 牛的叫声比蚊子大是指______大,蚊子的声音比牛的声音高是指______高。20. “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
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三、实验
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21.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
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_____;③若操作正确
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
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①______;②______。22. 在“探究固体熔化的实验
”中,(1)把装着海波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是为了使海波______。(2)下表是一位同学探究某固体熔
化,测量的数据和观察的现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熔化用了______分钟。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
温度/℃72747677787980808080818283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液态(3)在方格纸上画出熔化的图象。四、计算题(本大
题共3小题,共22分)23. 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图中显示了小车到达A、B、C三处秒表的时
间,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
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3)据图中信息vAB=______m/s,vBC=______m/s,由此可以看出
小车下滑的过程中速度______。(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______(“大”或“小”)。24.
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五分之二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6min,如果小明上
坡行走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上坡行走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三分之二,求:(1)小明上学过程与放学过程平均速度之比;(2)
小明放学回家所需的时间。25. 某科考队员利用声呐向海底发出信号,4秒后接收到回声,则此处海深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1500m/s)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26. 节日的舞台上常用喷洒干冰烘托舞台氛围,请解释此时所看到的“白雾”是如
何形成的?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BC、根据题意可知,塑料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膨胀塑料尺
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玻璃的实际值偏小;冬天由于塑料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因此对于同一块玻璃的测量,其
冬天的读数比夏天大,所以A正确,BC错误。D、夏天用拉伸的塑料刻度尺测量时会使塑料尺的长度变大,导致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故选:A
。塑料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由于塑料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偏小;冬天由于塑料尺的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偏大;夏天用拉伸的塑
料刻度尺测量时会使塑料尺的长度变大,导致测量值偏小。本题主要考查对物体热胀冷缩后微小长度变化的判断比较能力,解题关键是以玻璃的长度
为参照物,依据塑料尺的热胀冷缩特性,判断测量值与正常值之间的微小变化。2.【答案】C?【解析】解: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测量结果相差不大,说明没有错误数据;物理课本的长度:L=28.14cm+28.15cm+28.16cm3=28.15cm。故选:
C。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求平均值要先观察,如果存在错误数据,要把错误数据去掉,然后再对正确测量数据
求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要注意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
要先观察数据有无错误,还要注意得到的平均值也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答案】C?【解析】解: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员和伞一起向下
运动,现在运动员看到地面在运动,是把自己当做参照物。因为地面和运动员或伞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选: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
物体与所选的标准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运动
和静止的相对性。考查了有关参照物的选择,在选择参照物时,关键是看要描述哪个物体的运动。4.【答案】D?【解析】解:A、常用的液体温
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A正确;B、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正确;C、0℃的冰和
0℃的水温度相同,冷热程度是相同的,故C正确;D、体温计使用前都要用力甩一下,把水银甩下去,而常用温度计则不需要,故D错误。故选:
D。(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3)摄氏温度规定了两个温度:把一标
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4)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体
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使用前,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本题考查对温度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温度计、体温计
使用方法的掌握,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5.【答案】D?【解析】解:用示数是38℃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7.5℃的病人体温时,由于缩口
的作用,示数不会下降,所以仍保持38℃;用示数是38℃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8.5℃的病人时,水银会从液泡内膨胀上升,使示数增加到38
.5℃。故选:D。体温计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就是在它靠近液泡的上方有一个小的缩口,它的作用是使上方的水银无法自行回到液泡中,从而使
体温计的示数不经过甩动不会下降。因此,示数为38℃的体温计,如果不甩,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了解体温计缩口的作用,是判断该题
的关键,正是因为有了缩口才使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也正是因为有了缩口,才千万不要忘记用完甩一甩。6.【答案】A?【解析】【分析】
由物态变化分析条件可知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熟知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是解题关键。【解答】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有:熔化、汽
化、升华。故A正确。故选A。?7.【答案】D?【解析】解:家用电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灯丝中的钨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冷
灯泡内壁,在灯的内壁上又凝华,即物态变化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故选:D。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
过程是升华。掌握六种物态变化。能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8.【答案】C?【解析】解:A、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视线没有与液柱最高
处相平。此方法错误;B、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此方法错误;C、温度计放置位置、读数方法规范。此方法正确;D、视线没有与液柱最高处相平
。此方法错误。故选:C。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
相平。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9.【答案】C?【解析】解:
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不会听到流星撞击月球的声音;故选:C。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
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10.【
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结合特殊的液态物体考查学生对液化现象的理解与认识,需要认真分析解答。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白气”是细
小的小水珠,属于液态,结合三种物质状态及液化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人呼出的水蒸气是气体,而“白气”是液体,故A不符合题意
;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B符合题意;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是气
体,而“白气”是液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答案】B?【解析】解:A、在噪声声源外加个外罩,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
可以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当砍掉马路和住宅之间的树,可以使是住宅区的噪声更大,因此不能减弱噪声,
符合题意;C、带耳塞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使装有噪声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
不符合题意;故选B.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知道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
治,根据选项判断是否符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12.【答案】琴弦的振动;空气
?【解析】解: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听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即空气传到很远的地方.故答案为:琴弦的振动,空气.要解答
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能传播声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的了解和掌握.13.【答案】不能 次声波
?【解析】解:人的听觉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每秒拍翅10次,即振动的频率是1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
听不见;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故答案为:不能;次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
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属
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14.【答案】35℃~42℃ 0.1℃ 37.6℃?【解析】解:即便是生病,人的体温一般也不会超过35~4
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明确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读数时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故本题的答案为:3
5~42℃,0.1℃,37.6℃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的体温一般也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以及体
温计的分度值是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的构造以及读数方法的了解和掌握。15.【答案】汽化 吸?【解析】解:在发射火箭时,在
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汽化时吸热,从而保护发射台。故本题答案为:汽化,吸热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汽化是物
质由液态变为气态,以及汽化吸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汽化吸热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6.【答案】云层?【解析】解:月亮
躲进云层研究的是月亮的运动状态,它的运动情况是相对于云层而言的,所以参照物是云层。故答案为:云层。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一
般有两种考查思路: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②已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此题考查的是第一种类型。参照物
要选取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物体为参照物。同样一种运动场面,人们描述的方式不同,主要在于所选参照物的不同。我们说哪个物体运动了,都是选择
了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17.【答案】m/s;km/h?【解析】解: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是m/s,交通
运输中常用单位是km/h。故答案为:m/s;km/h。速度的国际单位和日常用单位是识记的内容。此题考查速度的国际单位和日常用单位,
并要求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m/s=3.6km/h。18.【答案】升华 凝固 凝华 液化 凝华 熔化?【解析】【分析】物体由固态
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
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根据物体状态的变化来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解答】卫
生球变小,实质上是变为了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钢水浇铸成钢球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霜是固体,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由气
态变为固态,叫凝华;雾是液态,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雪是固体,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
华;冰消雪融,是固态的冰和雪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故答案为:升华;凝固;凝华;液化;凝华;熔化。?19.【答案】响度 音调?【解析
】解:牛的叫声比蚊子大是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蚊子的声音比牛的叫声音调高。故答案为:响度;音调。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
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
,音调就越高。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20.【答案】响度;音调;音色?【解析】解:“震耳欲聋“反映
了声音的响度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音色.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
音调就越高;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21.【答案】(1)①温
度计的液泡接触到了烧杯的底部;②温度计的液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水中;③48;(2)①水的初温太低;②水的质量较大或酒精灯的火焰较小?【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读数。其中要求指出错误,很多学生可能会误认为改正错误,所以很容易在此处出错。并且考查了影
响水沸腾加热时间的因素。要正确做此题,一定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读数时一定要认清分度值有效纠错。水的质量过多、水的初温过低、未加
盖、酒精的火焰过小,都会造成加热时间过长。【解答】(1)①从A图看,温度计的液泡碰到烧杯的底部了,这样测量结果不准确。②读数时,温
度计的液泡未停留在水中,则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③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示数为48℃。(2)水的质量过多、水的初温过低、未加盖、
酒精的火焰过小,都会造成加热时间过长。从图中看,有盖,所以可能是水的质量过多,或酒精灯火焰小或水的初温过低。?22.【答案】缓慢均
匀受热 80℃ 3?【解析】解:(1)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会导致海波受热不均,有的地方熔化,有的地方还没有达到熔点。为了使海波均
匀受热,采用水浴法。(2)海波在0?6分钟时,固态吸热温度升高,在6?9分钟吸热完成熔化,温度保持不变。在10?12分钟液态的海波
吸热温度升高。(3)用数学的描点法描出(0,72)(1,74)(2,76)(3,77)(4,78)(5,79)(6,80)(7,8
0)(8,80)(9,80)(10,81)(11,82)(12,83)各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故答案为:(1)缓慢均匀受热。(2
)80℃;3.(3)如图(1)物质的导热能力不同,如果从物质的底部并且用猛火加热,会使物质受热不均匀,不同地方的温度差很大,给实验
带来麻烦。(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有物质固态的升温过程,有物质的熔化过程,有物质的液态升温过程。(3)利用数学的描点法描出时间
和温度的对应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操作过程,状态变化,温度变化,会描绘图象。23.【答案】v
=st 刻度尺 停表 小 0.018 0.048 变大 大?【解析】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
式为v=st,故该实验原理是v=st,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计
时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3)由图知:AB段的距离为sAB=9.30cm?5.70cm=3.60cm,BC段的
距离为sBC=5.70cm?0.90cm=4.80cm,tBC=15:35:23s?15:35:22s=1s,tAB=15:35:
22s?15:35:20s=2s,vAB=sABtAB=3.60cm2s=1.80cm/s=0.018m/s;vBC=sBCtBC
=4.80cm1s=4.80cm/s=0.048m/s;(4)过了A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时,根据公式v=st可知,AC段的路程不
变的情况下,测量的时间偏小,测量的速度就会偏大。故答案为:(1)v=st;刻度尺;停表;(2)小;(3)0.018;0.048;变
大;(4)大。(1)公式v=st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根据速度的定义公式可知,要测量速度就需
要测量路程和时间,从而确定测量工具;(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些;(3)由图可读出sAB、sBC,由秒表直接读出tA
B、tBC;用公式v=st计算速度;比较两次的速度大小关系总结小车下滑的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4)过了A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利
用速度公式可分析出速度的变化情况。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求出平均
速度。24.【答案】解:(1)设学校与家的路程为s,则上学时上坡路为s1=25s,下坡路为s2=35s;又设上坡路的速度为v,则下
坡路的速度为32v,由速度公式v=st可得:上学时的平均速度v1=s25sv+35s32v=s2s5v+2s5v=54v;放学时的
平均速度v2=s35sv+25s32v=s3s5v+4s15v=1513v;所以v1v2=54v1513v=1312=13:12;
(2)又他从家到学校要走36min,即sv1=s54v=45×sv=36min;解得:sv=36min×54=45min;则他回家
所用的时间为t=sv2=s1513v=1315sv=1315×45min=39min。答:(1)小明上学过程与放学过程平均速度之比为13:12;(2)小明放学回家所需的时间为39min。?【解析】(1)设学校到家的路程为s,依据题意,上学时的上坡路和下坡路,刚好是放学回家的下坡路和上坡路,又设上坡速度为v,可推知下坡速度为32v,进而推知上坡时间为上坡路程与上坡速度之比,下坡时间为下坡路程与下坡速度之比;(2)计算上学时的平均速度和放学时的平均速度,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的知识,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明确上坡时间和下坡时间是解答本题的难点。25.【答案】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12×4s=2s,由v=st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答:此处海水的深度是3000m。?【解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26.【答案】答: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即我们看到的“白雾”。?【解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升华、液化现象,属于基础题目。第11页,共1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