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熊鹏举《上海博物馆》
2023-02-27 | 阅:  转:  |  分享 
  
《上海博物馆里的国宝》熊鹏举选编2015年初稿2022年修订 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清光绪年间陕西扶风县窖藏出土。鼎内有290个
字铭文,鼎的主人是一位西周名叫“克”的宫廷厨师长。延展故事: 1859年,左宗棠受谗言遭朝廷议罪。幸得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援力保宗
棠才获脱免。左宗棠得大盂鼎后遂以相赠,以谢当年搭救之恩。抗战时,潘祖荫后人将三十几箱古董藏于屋子底下,得以在战争中保存。1951年
7月,移居上海的潘达于将大克鼎赠与上海博物馆。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200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价4150万港元。这只粉彩瓶原
来由美国外交大使理事会现任主席奥格登·里德家族收藏。张永珍正在回香港的飞机上,看到拍卖的消息。经过激烈竞争,张永珍女士以4150万
元港币竞拍得到这件瓷瓶。张永珍:花瓶终于又回到了中国人手里,真的好开心。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把这么漂亮的一个瓶子放在保险箱里太可
惜了。张永珍女士将“宝瓶”慷慨捐给上海博物馆。晋侯稣钟,西周时期重要乐器,出土于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第七代晋侯稣的墓中。为海内孤
品。355个字的铭文完整地记录了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稣率兵随周王巡视东土、征讨叛乱部落,并立功受赏的事,填补了史书的空白。《上虞帖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是王羲之写给亲友的一通草书手札,系唐代摹本。为王羲之中年以后的草书风貌。唐,孙位《高逸图》,上海博物馆镇馆
之宝,画名“高逸图”为宋徽宗赵佶所题。画面上描绘的是竹林七贤中的四位高人:山涛、王戎、刘伶和阮籍。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此图中红叶白鹭,绿萍翠鸟,蜻蜓草虫,双鸭游乐,画面生动活泼,色彩富有变化。延展故事:庞莱臣是近代著名的书画收藏家。1952年12月
,庞莱臣嗣子庞秉礼及两个孙子庞增和、庞增祥将一批文物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人朱克柔的缂丝画《莲塘乳鸭图》宋,《淳化阁
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读王著选辑摹刻而成,是迄今所见
最早的官刻丛帖实物,被奉为法帖之祖。《玉神人》,出自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遗址,距今四千多年。是上海博物馆的标识性玉件。晋,王献之《鸭
头丸帖》,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这张只有15个字的小品被列为与与王羲之《上虞帖》和怀素《苦笋帖》齐名的镇馆之宝。这是王献之留存至今唯
一一张真迹。 唐,怀素《苦筍帖》,唐狂草达人怀素的真迹,内容为:“苦筍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为传世稀有的怀素手迹。宋,王
安石《楞严经旨要》卷。王南屏、房淑嫣1985年捐赠上海博物馆。王南屏,1924年出生于今江苏常州市的书香门弟。曾在上海开办“上海民
华染织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宽裕后开始收藏古书画和碑帖。1949年春,王南屏携妻子房淑嫣及三个子女和部分藏品离开上海,有许多重要藏品
由父亲王有林在上海保管。“文革”期间,王氏父子所有藏品均被抄没充公。文革后发还几百件,约有540幅书画不知去向。1986年,王南屏
夫人和子女,完成了他的遗愿,将北宋王安石(1021-1086)书《楞严经旨要》和《王文公文集》(宋刻龙舒本)捐赠与上海博物馆,并将
王南屏旧藏的部分明清书画,陆续捐赠与耶鲁大学美术馆、加州圣塔巴巴拉美术馆、香港中文大学美术馆。唐代,越窑青釉海棠式碗。此碗呈椭圆形
,口部被压出了四个凹楞,形似海棠花,似乎是仿造波斯金银器所制,为海内孤品。此碗通体施青釉,釉色纯正,是唐代越窑青瓷巅峰之作。元,青
花缠枝牡丹纹罐。直口、短颈、鼔腹、浅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纹,六朵怒放的牡丹极为醒目。釉色清亮光洁,滋润细腻
。清,雍正珐琅彩墨竹图碗。胎体极薄却有敦实丰满之感。碗外壁用珐琅彩配成的黑色彩料绘出一幅竹石山石图,画面上修竹数竿,疏落有致,伴以
拳拳巨石,笔力坚挺遒劲,画上角行书题句:“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晋归义氐王”金印。为西晋王朝颁发给归附内郡的氐族首领的官印。
此方金印重87.5 克,印文凿刻而成,线条犀利明快,布局跌宕起伏,是晋代凿印的代表风格。浑源牺尊。“这个尊的外形是形象逼真的一头牛
,出土于陕西省浑源县,所以被命名为“浑源牺尊”陆机肖像和《平复帖》。陆机(261—303年),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
机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明代,海瑞书法。元,李升 《淀湖送别图卷》(局部)。李升是元末著名画家,山东濠梁人,
晚年移居上海淀山湖畔。《淀湖送别图》是目前传世所见最早描绘青浦淀山湖景物的代表作。明 ,马愈 《畿甸观风图卷》。马愈,上海嘉定人,
晚居苏州,与吴门画派之首沈周祖孙三世交往,诗画倡和极密。近代,吴湖帆,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图轴。吴湖帆,江苏苏州人,建国后任上海
中国画院筹备委员、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近现代,
王震 ,《庞虚斋抱兔图轴》。此图是王震为庞元济所作。画上有吴昌硕题跋,“王画吴题”一时有“海上双璧”之誉。近现代,陆俨少 《勇立潮
头》。这幅作品也是陆俨少捐献给上海博物馆的14幅作品之一。陆俨少(1909--1993年,) 上海嘉定人。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
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画院院长等职。近现代,刘海粟、夏伊乔、吴东迈等创作《万年长春》图轴。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35周年献礼而作。明
代,《十八学士图屏》,是菲律宾庄万里先生家族“两涂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古代书画作品中的一件。人物画法继承唐宋以来工笔重彩的传统,
学士的面部形象饱满丰腴,勾勒细劲柔畅,须眉毕现,人物衣褶的线描流畅劲利。明,文徽明 《半塘烟月图轴》。王一平1998年捐赠给上海博
物馆。王一平(1914--2007年),山东荣成人。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王一平分批将其收藏的书画、瓷器、印章、古籍及
工艺品共计40余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清,纳兰成德 《手札卷》。夏衍1989年捐赠上海博物馆。夏衍(1900--1995年),浙江杭
州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
常委等职。夏衍在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纳兰成德《手札》卷后,又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其收藏的邮票146枚。明,董其昌 《行书诗册》。196
3年,巴金将其收藏的明董其昌《行书诗》册捐给上海博物馆。巴金(1904--2005年),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作家。曾任上海文联主
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学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上海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南宋,马和之 《周颂十篇图卷》。胡厥文
、胡叔常1965年捐赠。胡厥文(1895--1989年),上海嘉定人。曾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副市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主
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理事长。胡叔常(1907--1986年),上海嘉定人。胡厥文胞弟。清 ,乾隆时期,景德镇窑《抹红缠枝莲纹瓶
》,胡惠春捐上海博物馆。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六字楷书款,成交价: 213,850,000港元。胡惠春捐给上海博物馆。胡惠
春,生于上海,是民国金融巨子胡笔江的大公子。胡笔江创办中南银行。胡惠春继承父业,掌管中南银行。早在40年代初,他的收藏已为人所瞩目
,尤以明清官窑瓷器收藏为精华。1950年,他受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将他珍藏的明清官窑瓷器等各类文物268件捐献给上海博物
馆,起到了奠基的作用。1988年,胡惠春将珍藏的数百件瓷器全部捐给了上海博物馆。元末明初,倪瓒《六君子图轴》,刘靖基捐赠上海博物馆
。刘靖基(1902--1997年),江苏常州人,从事纺织业,开设安达纱厂,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曾任政协副主席。刘靖基还是著名的
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1980年,刘靖基精心挑选了40件书画珍品,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大理国盛明二年 1163年《大日遍照佛坐像》,孔
绶蘅1999年捐赠。 香港浙江第一银行董事长孔祥勉以其父孔绶蘅先生的名义,将他出资征集到的流失海外多年的大理国鎏金大日如来造像捐
赠给上海博物馆。此尊佛像高48厘米,表情恬静,嘴角含笑,额间饰以红珊瑚。像的内腔铸有盛明二年造像者的发愿文题记。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云
南的地方政权。因这尊佛像有确切纪年和长篇铭文,从而解决了大理国历史编年上的一个难题。明,沈周 《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翁万戈20
19年捐赠。2000年,翁万戈将其收藏的80种,542册宋元明清珍稀古籍善本书,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图书馆。翁万戈,是清
代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状元宰相翁同龢的五世孙,美国的华人社会活动家,曾任华美协进社主席。翁万戈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赴美普渡大学留
学,获工程学学士和硕士。翁万戈参与拍摄和独立制作了数十部教育片和纪录片,向西方介绍中国历史和文化。2018年7月28日,翁万戈百岁
诞辰当天宣布向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捐赠183件文物。2020年12月9日离世,享年102岁。元,华祖立 《玄门十子图卷(局部)》,
沈同樾、顾榴、顾佛、顾笃璋、顾笃瑄、顾笃球1959年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明 ,沈周 《云际停舟图轴》,孙伯渊 1980年捐赠给上海博
物馆。孙伯渊,苏州人,出生于装裱篆刻世家。他继承家业,从事刻石拓碑,名家称他为碑帖鉴定专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将珍藏的书画、文物由苏
州转移来沪。他先后将金石碑文4000余件捐献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碑帖、书画23种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清 ,《纪昀铭旱烟管》陈植
,1961年捐赠上海博物馆。烟管由烟嘴、管身与烟锅三部分组成,烟嘴为象牙质,管身以古藤制,烟锅为铜质,能容烟叶一两许。中部有纪昀铭
:“牙首铜锅,赤于常火。可以疗疾,可以作戈。阅微草堂制。”陈植,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其父陈汉第,杭州人,清朝翰林,曾任民国国务院
秘书长,晚年寓上海。 南宋,魏了翁《行书文向帖卷》,顾公雄夫人沈同樾及子女五人,捐赠上海博物馆。顾公雄(1897--1951),
苏州人。大收藏家顾文彬的曾孙,其家中的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由顾文彬创建,其藏书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
近千种。临终时,谆谆叮嘱其家属,要把祖传书画文物捐献给国家。其夫人沈同樾及子女五人,秉承遗志,将 “过云楼”所藏书画393件捐赠给
上海博物馆。《曼生铭提梁紫砂壶》唐云,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唐云,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副
院长、代院长、名誉院长等职。明,冒襄《行书七言诗轴》, 冒广生捐赠。冒广生,是明末冒襄(字辟疆)后裔,其文物收藏大多来自祖上遗存,
以书画、印章、砚台以及师友手书信札为主。在陈毅市长的亲自关怀促成下,冒氏亲属将明清近代书画、手稿、刻本、拓片,唐代写经,印章,砚台
等文物918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康有为《大同书》手稿。康有为孙女康保庄、康保娥捐赠。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后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在上海,19
61年,康有为的孙女康保庄、康保娥将康有为遗存文物309件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包括康有为家里的书法墨宝,文章手稿,康有为最著名的《
大同书》手稿等。萨珊王朝沙不尔一世银币,杜维善1991年捐赠。杜维善(1933--2020年),出生于上海,加拿大籍华裔著名收藏家
、古代钱币研究专家。杜维善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点收藏中国古代钱币,从萨珊王朝、蒙古帝国四大汗国钱币,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古国钱
币,进而涉及东南亚、南亚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钱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序列。杜维善谭端言夫妇,多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古代钱币以及相关研究
资料、拓片,总计四千余件(组)。在杜维善收藏的基础上,上海博物馆建立了完整的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收藏和展示体系。 明万历,景德镇窑黄地
三彩双龙纹鼓凳。仇焱之1984年捐赠。清,周文枢犀角雕赤壁图杯 ,仇大雄2015年捐赠。仇焱之(1910--1980年),江苏太仓
人。1946年在上海开设仇焱记,经营古玩生意。1949年离沪移居香港,迁居瑞士。20世纪80年代,仇焱之之子仇大健、仇大捷以仇焱之
的名义,将保留在上海的167件仇氏旧藏青铜器、陶瓷、漆器、玉器、书画等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庄万里家族捐赠上海博物馆两涂轩书画集
》。庄万里(1899—1965年),福建晋江人。19岁随父往菲律宾习商,后成长为菲律宾首屈一指的侨界企业家,在东南亚侨界享有盛名。
庄万里耗巨资从各国搜集中国书画,在家中建立“两涂轩”中国书画收藏馆,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中国书画私人收藏家。2000年以“庄万里基金
会”的名义,将233件珍贵文物捐赠上海博物馆。 元,张渥的《九歌图》,现有三本,分藏吉林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及美国克利夫美术馆。
清代,象牙雕七层宝塔。荷兰,倪汉克,捐赠上海博物馆。倪汉克先后三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其收藏的中国陶瓷、青铜和牙雕文物等,总计一百五
十余件,年代自商代至明清,跨度近三千年。倪汉克,出生于荷兰的阿登豪特。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倪汉克先生的外祖父、银行家本·范·希
斯就开始购买中国的瓷器。随后,倪汉克先生的父亲也加入到了瓷器的欣赏和收藏中。倪汉克先生通过各种拍卖会,让家族藏品扩充了近40%。清
,项圣谟《看梅图卷》。孙煜峰1965年捐赠。孙煜峰(1901--1967年)在经商上颇有作为,两次赴法国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品国际展览
,影响了他一生的文物收藏。孙煜峰分别在1961年、1965年、1974年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各类珍贵文物574件。1981年孙煜峰夫人
王德封及子女再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书画82件。李叔同《行书华严经句轴》,1940年。夏弘宁1962年捐赠。夏弘宁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
夏丏尊的长孙。李叔同与夏丏尊二人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共事7年。夏弘宁先后捐赠李叔同手迹126件给上海博物馆。张大千1933年《山水图
轴》。魏廷荣1959年捐赠。魏廷荣(1890--1974年),毕业于中法学堂,派往法国留学深造。归国后,任中法银公司经理、法租界商
团司令、公董局首任华人委员。大收藏家。魏廷荣多次向上海博物馆捐献文物,1958年捐赠文物20余件,1959年捐赠书画176件。 子
仲姜盘,叶肇夫捐赠上海博物馆。子仲姜盘,是晋国掌管礼乐的官员为其妻“子仲姜”所作的盥洗盘。内有规则的浅浮雕鱼、蛙和龟,鱼为七条一周
,龟、蛙为相间排列,盘中央铸有带头冠的雄水鸟,边上环有四条鱼,外圈围四只无冠雌水鸟,一旦有水流冲击,就各自原处转动360度。为春秋
早期青铜器极品世所罕见的国之瑰宝。叶肇夫,1950年出生于深圳大鹏镇。在香港创办了“太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任中企基金管理有限公
司董事会主席。多年來,为家乡捐款累计超亿元。五代南唐,董源《夏山图》,上海博物馆收藏。宋,赵佶《柳鸦芦雁图卷》,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南宋,《嵇康养生论》局部。上海博物馆收藏。赵构,南宋开国皇帝,在位35年。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对书法艺术却情有独钟,善真、行、草书
,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宋高宗《嵇康养生论》是国内拍卖场上出现的年代最早的皇帝书法手卷,由民间送拍,最终于2000
年11月6日在嘉德秋拍中以990万元成交,并入藏上海博物馆,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藏品之一。?明,董其昌《苏轼重九诗轴》,上海博物馆
藏。董其昌(1555--1636年),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
宋,米芾《苏太简参政帖》,上海博物馆藏。该帖是作者为苏太简参政家鉴定书画的记录,虽仅有三行,但写得十分精到,结体紧密,笔法内敛,趋
于丰肥,转折处以流便的圆转笔法取代方折笔,其姿媚处颇得二王的笔韵。明,王绂《偃竹图》,上海博物馆藏。王绂(1362--1416年)
,江苏无锡人,曾隐居九龙(今惠山),永乐初供事文渊阁,官中书舍人。以墨竹名天下,笔致纵横洒落,能於运劲中见姿媚,得文同、吴镇遗法。
此图写倒竹一枝,姿态秀妍,颇有临风弄月的风致。明,林良《山茶白羽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山茶白羽图》写山野一隅,屹岸上伫立着一双神
态俊逸的雄白雉,雌白雉在崖下过步。一对喜鹊在树斡上跳跃喳叫。洋溢着观腾的气氛。林良(1416--1480年),今广州人。弘治拜工部
营善所丞,直仁智殿改锦衣卫百户,与四明吕纪先后供奉内廷。为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开创者。明 ,董其昌《秋
兴八景图册》,上海博物馆藏。《秋兴八景图》描绘“秀峰如簇,川原苍莽”的江南秋景,缀以秀逸典雅的诗文题跋。落笔簇簇如行蚕,平添虚实交
错的美感,诗书画的文人逸致更为浓郁。董其昌(1555--1636年),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历
任湖广提学副使、福建提学副使、河南参政、礼部尚书等。董其昌擅于山水画,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
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清,《黄海松石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图取黄山一景,悬崖峭壁之上,几株古松斜欹而出,其主
干虬劲有力,枝条简疏,松叶苍涧。新颖而大胆,表现了黄山松石奇绝天下的景色。弘仁(1610--1664),安徽歙县人。清画家。俗姓江
,名韬。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安徽歙县人。为清初四画僧之一。尤好绘黄山松石,为“新安画派”创始人。 清,吴历 《湖天春色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湖天春色图》是吴历典型风格的作品,表现的是明媚的江南湖畔堤边初春的风光。画面上,春风拂柳, 绿草如茵,燕雀跃于
湖面柳枝之间, 远处青山一抹。这是一件十分抒情的作品。吴历(1632—1718年)江苏常熟人。清初书画家。天主教传教士。先入天主教
,后进耶稣会,在嘉定、上海等处传教三十年。清,石涛《游华阳山图》,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华阳山,山体较大,岩石雄峻,重山复岭,曲水飞流
,古松苍劲,植被茂密,云飘雾漫,一派仙山气象。石涛一连十数日流连往返于群山峻岭之中,饱览奇峰、飞瀑、雾海、虬松之美景。石涛(1642--1718),清代画家。俗姓朱,明王室后裔。广西全州人。明亡后出家为僧。早年漫游浙、皖一带名山;中年住在南京,两次在扬州接驾,并奉上作品;晚年居扬州,与上层士人交往甚密。他的绘画风格及艺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既广又深。清,李鱓 《松石紫藤图》,上海博物馆藏。《松石紫藤图》中苍松高大挺拔,枝干虬劲盘旋。紫藤碎玉珠花,松下一丛牡丹,国色天姿,明艳动人,自有清雅秀润的韵味。李鱓[shàn](1686--1756年),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遭忌离职。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得罪上司罢官。后居扬州,卖画为生。清,金农《采菱图》上海博物馆藏。作品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秋日采菱之景。如镜的湖面上,几只小舟在簇簇碧绿的青萍间竞相划动。作品的顶端有作者的题跋:“吴兴众山如青螺,山下树比牛毛多。采菱复采菱,隔舟闻笑歌。王孙老去伤迟暮,画出玉湖湖上路。两头纤纤曲有情,我思红袖斜阳渡。金农,(1687--1763年),浙江杭州人。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好游历,晚寓扬州,以卖书画自给,创扁笔书体,时称“漆书”。
献花(0)
+1
(本文系天山老熊40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