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2023-03-07 | 阅:  转:  |  分享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篇一」“认识平面图形”,以往老教材是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而新教材认为是先有“体
”再有“面”,“立体图形”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而平面图形是抽象出来的,所以先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再教学平面图形。这一课时教材的编排
先是学生活动,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描,得到一些平面图形,接着给这些平面图形分类引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描”的活动突出了“
面”在“体”上,但是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去描,似乎为了“描”而“描”,学生不知目的价值何在,思考了一阵竟也想不出合理的让学生去“描”理
由,以前也听到过有教师“给长方体拍照”这样的说法,我觉得也不正确,因为“拍照”不可能只拍一个面的,这样说也未免牵强了些。另外,学生
在幼儿园时就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了,于是我想这节课的目标主要应是两点:一是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二是能进行辨认并能在原有直观
认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这四个平面图形的样子。首先出示上节课认识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回忆旧知。接着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还要了解几个新
朋友,同时出示这四个平面图形,问:认识它们吗?学生大多都认识,分别说出了它们的名称。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些新朋友啊是从我们昨天认
识的老朋友身上跑下来的,猜一猜,长方形是从谁的身上跑下来的?”其实这个问题原来是“想一想,长方形和下面的哪个图形有关系?”当时觉得
这个问题可能指向不够清晰,但一时想不到其他,今天上课前提醒了一下自己本课的两个重点,课中忽然冒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适合刚
入学孩子。学生说:“长方形是从长方体上跑下来!”我说:“是吗?那拿出一个长方体验证一下吧!为了让自己和别人能看清楚,建议小朋友用你
的笔把利用长方体得到的长方形留在你的纸上。”学生很聪明,把长方体放在纸上,描了起来。我收集了几幅作品进行展示,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之
后我又提出疑问:“为什么从同一个长方体上跑下来的长方形却有大、有小,有胖有瘦呢?”这时虽然有的孩子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但还是有部分学
生在思考,一个孩子清楚地说:“因为长方体放得不一样,第一个长方形是横着放得到的,第二个长方形是”我想通过这样一个小环节学生应该或多
或少加深一点有关“体”和“面”的印象,感悟到一点有关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当然有特殊的,但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认识,对于刚入学的
孩子一下子很精确没必要也很难)。接着认识正方形,我同样请学生猜一猜,再象刚才一样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描后我问:刚才从长方体上跑下来
几个不一样的长方形,现在从正方体身上跑下几个不一样的正方形呀?学生说:只有一个!因为画出来的都一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又说出了“正方
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都是一样大的。”但是时间过得太快,没有来得及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的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一环节挺重要
的,在学生的寻找、表述中可以进一步分清“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实在遗憾。“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篇二」“认识图形(一)”这部
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矗“认识图形(一)”所认识的是后面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球。教学本节课时,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数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
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开头便创设了一个机器人送礼物的情境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情境的延续部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维持了课堂纪律。引导学生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不但的发现,不断地获得知识。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
,在设计的时候,让学生亲自去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玩一玩、说一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就应当给予肯
定与鼓励。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再让学生举例子,到生活中去找这些物体的朋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
一个环节中,加入了“如果再让大家搭一幢房子,你比较愿意选择哪些形体的积木?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
物体的美和作用,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认识图形》这一单元新课有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这几个平面图形,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再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我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过
程中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一、是通过创设情景堆积木复习学过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再通过摸一摸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激发学生学
习新知的兴趣,由此引入新课的教学。二、是出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模型的底面,提问:你有什么感觉?促使学生独立发现它的面是平
的、光滑的,同时激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从而体会面在体上;再描一描、画一画、用手比划等实践活动中是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会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并充分体验到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快乐。三、是在生活中找一找这三
种平面图形。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并在区分图形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发现图形的本质特征。四、是动手在钉子板上
围一围。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围,对这三种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钉子板上是围不出圆的。五、是动手在方格纸上画一画。通过画学生体会到画
长方形时上下格数相等,左右格数相等;画正方形时上下左右格数都相等;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
力。五是忆中说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
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数学。“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篇三」1、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
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2、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合作定标准,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
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按大小、形状、颜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
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4、让学生摸自己喜欢的物体,搭自己熟悉的东
西,这些都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给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时间。《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
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已经见过这些立体图形,因此本节课就是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
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
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景中学习,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表象,认识特点,形成概念,再从表象的概念支
持下寻找实物,运用实践,让孩子在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这样的实践中学数学,让孩子们既感到兴趣盎然,在生活中学数学,又让孩子
们经历了数学的思维过程,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其次,良好的课堂常规、倾听习惯是良好的教学效率的保障,孩子都能在课堂中静下心
来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学生发言时其他孩子能认真倾听,这一点很有进步。这堂课下来觉得自己思路清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效果
较好。但是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因此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模糊了孩子们的认知进程。原因主要是备课还不够充分,所以以后课前一定要充分
备课,先看教材、教参和作业本,再弄好教案和课件等教具,然后再将教案定稿,再看课件默想教学预设,这样上课定会思路更清晰,语言更简洁,
应变更灵活,当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篇四」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突出体现在:1、注
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各种感官认知物体。认识物体一课的学习,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过程性目标。因此不能把这节课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点,
让学生根据“标准答案”去识别,而应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逐渐认识物体,体会各种物体之间的区别
。本节课从开始的“分类”活动,到“命名”活动,再到“神奇的袋子”游戏,都是建立在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的,这样的活动能够较好地体
现地“三维目标”,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2、鼓励学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各种物体的形状。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
程,过去的教学往往追求精确程度等,因而教师说得多,学生模仿得多。而本节课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描述对物体的认识,这是学生积累发
展空间必须经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3、注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一点一滴地培养,本
节课设计的活动大多是在5人左右的小组中完成,这对帮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达成共同遵守的规则是很有益的。本节课教学导入采取如何
记住学生最喜欢的小猫、小狗的样子来进行的,利用多媒体课件,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记忆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接着以小猫和小狗
的问题为线索认识物体。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
、动脑、动口的机会,做到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情促动、以动激趣、以趣求知,做到思考与实践、讨论与交流相结合。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
间,让学生积极的动手摸一摸,开口数一数,用眼睛观察物体的样子,猜一猜物体的形状,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
,在区别中记忆。同时教学的最后安排小建筑师的游戏,目的在于让学生有空间的感觉,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建立自细心,对数
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突出体现在:1、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各种感官认知物体。认识物体一
课的学习,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过程性目标。因此不能把这节课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根据“标准答案”去识别,而应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逐渐认识物体,体会各种物体之间的区别。本节课从开始的“分类”活动,到“命名”活动,再到“神
奇的袋子”游戏,都是建立在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的,这样的活动能够较好地体现地“三维目标”,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
的快乐。2、鼓励学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各种物体的形状。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过去的教学往往追求精确程度等,因而教师说得多,学生
模仿得多。而本节课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描述对物体的认识,这是学生积累发展空间必须经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3、注重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一点一滴地培养,本节课设计的活动大多是在5人左右的小组中完成,这对帮助学
生建立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达成共同遵守的规则是很有益的。本节课教学导入采取如何记住学生最喜欢的小猫、小狗的样子来进行的,利用多媒体课
件,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记忆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接着以小猫和小狗的问题为线索认识物体。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
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做到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情促动、以
动激趣、以趣求知,做到思考与实践、讨论与交流相结合。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的动手摸一摸,开口数一数,用眼睛观察物体
的样子,猜一猜物体的形状,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区别中记忆。同时教学的最后安排小建筑师的游戏,目的
在于让学生有空间的感觉,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建立自细心,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篇五」认识
平面图形这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对于一年级学生,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图形,但不要求学生准确的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基于学生在学习以前,已经对这些立体图形有了初步认识,所以在教学
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摸一摸使学生从中感觉每个图形的形状,通过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这节课的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动手分类、小组合作、概括总结出四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
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在设计情境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生活中经常
见到的物体动手操作等经常见到的物体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另外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抽象概括出了球、圆柱、正方体、
长方体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实物素材,例如:粉笔盒、乒乓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等实物,使学生感受
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
察分类后每种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每种立体的名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 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
,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
密的联系起来。从作业反馈情况看,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分辨出各个图形,但也有少数学生会因为图形不是正面摆放而判断错误,比如会把倾斜的长
方形看成平行四边形,而把四边长短较接近的平行四边形看成其他图形等,还有些会认为球体可以印画出圆形等,总之,在认识图形上,应该让孩子
更多的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图形,并通过摸一摸、印印、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教材把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
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些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
生用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注重了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体会“面”在“体”上,并初步感知它们的特征。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在“找一找”这一环节上,学生通过找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对图形进行了分类,并且初步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尽管课前我认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但课后感觉还是有很多不足。1、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的形式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鼓励形式要多样化,努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语速偏快。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让自己语速放慢,让自己讲得清楚,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认真。3、课前准备还不足。一些自制的图形卡片颜色不够鲜明,不够丰富、拼图样式太过简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献花(0)
+1
(本文系文来文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