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岳阳楼记》说课稿
2023-03-08 | 阅:  转:  |  分享 
  
《岳阳楼记》说课稿《岳阳楼记》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岳阳楼记》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的第一篇。文辞具美、骈散结合。作者范仲淹以
洗练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二、说教学目标本单元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提高学生
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知识,熟读成诵。(2)理解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法。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学生在自主、合作
、探究中展开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根据文言文“文
“”言“并重的教学要求,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教学的重点。鉴于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理解作者感情可能比较困难,据此,我把情感目标
设为教学难点。三、说教法及学法(一)说教法诵读法、引导法(有效地实施教学,本着“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文本特点和学习要求,开展教
学活动。)(二)学法“摘录法”、“质疑合作探究”法。(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四、说教学过程课前
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要,力求“文”“言”并重。)(1)课前预习: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1、认真朗读课
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弄懂大意。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范仲淹,认识岳阳楼。4、熟读背诵,圈点批注
,质疑问难。(以上四步预习法,以“读”贯之,指导学生自主读文,采用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做到了从实际
出发,还养成了搜集整理、质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的预习过程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2)课堂教学:激趣入文——交流知文——吟读品文——赏读悟文——怡情拓文第一步:激趣入文自古以来,多少楼台胜景令人留恋忘返。滕
王阁旁“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黄鹤楼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思,更有那岳阳楼上,范仲淹振聋发聩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洪钟大吕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给我们警醒。(“无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这一激情导入,直奔主题
,让学生感知美景、勾起兴趣,了解主旨,并为下面深入探究文本做好铺垫。)第二步:交流知文1、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成果。2、朗读课文,疏通
文意,积累文言知识。(词义辨析、归纳整理,是对文言文本的“二度开发”。一改过去文言字词教学中教师串讲,学生记录,最后死记硬背的做法
,教给学生梳理重点词句的方法,点拨学法,达到对“言”的落实。)附:学生分类整理字、词、句。举例如下:字音: 属( ) 汤( )重点
实词:①一词多义:或 观②通假字:属 具虚词:以 然则 若夫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重点句子:①衔远
山,吞长江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吾谁与归?(以上从字音
、一词多义、通假字、重要虚词、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和重点句子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加以整理,丰富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
力。)第三步:吟读品文1、教师配乐范读,生悟朗读技巧。2、学生自由吟读,理清文本内容。3、学生小组赛读,探究写景精妙。4、学生回读
品文,提出心中疑问。(通过吟诵涵咏,学生自主、合作中品味文本内容、写法和语言。引领学生知晓作“记”缘由,欣赏岳阳美景,感受“悲喜”
之情,把握“忧乐”之意。指导学生体会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感知本文叙事、写景、抒情为议论的写法。)(此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
水平,教师对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展示交流。在生生互答,组组互助中解决问题,教师
点拨提升。)第四步:赏读悟文1、生齐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文章核心内容?补描写岳阳楼的著名楹联,其上联写道:"一
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每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楹联中的 “两字”是哪两字?(
这一问题的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对文本的解读,得出“忧乐”二字。)2、讨论探究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五段是全文的重心。以“嗟夫”领起,笔锋突转,指出了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
同后,表明以天下为已任、“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假托古人,自写怀抱”,同时也包含了对滕子京的劝勉。自励励人,含蓄委婉。
水到渠成,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怀,突破难点。第五步:怡情拓文活动一:学生展示收集的“忧国忧民”的诗句、格言。活动二:教师展示自己的收
集,与学生分享。投影出示,教师情绪激昂带领学生齐读: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东林党人:风声雨声声
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天下为公。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在诵读中经受优良
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激发学生像作者那样心胸旷达,从小树立远大政治理想,这种德育的渗透可谓“润物无声”。总之,课堂教学各环节立足于读
和诵,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精思悟神,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心灵升华。这充分发挥了文言文教学中“文”的作用。(三)课后学习:任选一题进
行探究性学习。1、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2、课外试着阅读范仲淹的其他文章,理解他“利泽民生”的“
平生之志”。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立足课本,跳出课堂,视野更为开阔。五、说板书设计岳 阳 楼 记范仲淹议论:忧乐抒情:悲喜
写景:阴晴叙事:缘由(这一板书设计,思路清晰,简洁明了,而且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写法,易于学生掌握。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
学生学习思路的精典再现。)小结:本教学设计坚持“以学论教”的原则,凸显文言文教学“文”“言”并重的要求。围绕一个“读”字,突出一个
“动”字,注重一个“导”字,感悟一个“美”字。最大限度上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正所谓,“文”“言”并蒂开,忧乐入情
怀!一、【教材说明】本节课选自“苏教课标版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0课。二、【教学与学习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学习
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
得无”的用法。〖过程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本文所表达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政治抱负的含义。2、培养学生翻译和朗读的能力3、背诵全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
思想光彩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
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四、【本节课设计思路】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
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2、通过配
乐朗读欣赏、学生自读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本文。3、教学时间安排三课时,其中第一课时通过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引入“洞庭湖”、“岳阳
楼”地理位置以及有关资料引入本文,然后通过“配乐朗读”、学生“四读课文”等环节,了解、掌握本文的字词、中心句、课文结构以及“对偶句
”、“多种写作手法综合运用的写作特点”等知识。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PowerPoint)(利用长江简图将“洞庭湖
”的地理位置明确显示出来,配洞庭湖、岳阳楼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解说词)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
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以“宜昌”为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
,以“湖口”为中游和下游的分解线,西起“各拉丹冬”,东入“东海”。中游有“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进入长江中游后,图中“宜昌
”东侧的大红圆点处就是“洞庭湖水系”流入长江的地方,也是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的“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洞庭湖”承载着长江许多支流的
来水,对长江起着重要的调蓄作用。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自古以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留下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岳阳楼耸立于“洞庭湖”畔,与“洞庭湖”相互辉映,为“洞庭”风光添上了绝妙一笔。今天,咱们共同走进美丽的
“洞庭湖光”,领略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之一岳阳楼的风采。2、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
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
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
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
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其“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胸襟被千古传唱。《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3、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
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
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4、岳阳楼介绍(视频)主要
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历代修建史以及现在岳阳楼风貌。同时介绍了岳阳楼中历代文人墨客所留下的名句,包括本文所要学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等。5、课文配乐朗读欣赏运用Flash课文朗读课件,让学生在优雅的古筝曲中欣赏课文,初步感受本文的“美”。6、【
一读课文】——主要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7、【二读课文】——主要目标“读懂文句”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
,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注意下列词句的读音、意思:字音: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霏(fēi)樯(qiáng)楫(j
í)冥(míng)谗(chán)偕(xié)实词:(名词)赋、大观、迁客、骚人、宠辱(动词)谪、属、衔、把虚词:以、夫、斯、其、微
、则、然则、得无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
、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一想】出示两个问题: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表达作者“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2、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
分(第1段)写作记缘起。着重说滕子京的政绩。第二部分(第2—4段)写洞庭湖之大观及骚人迁客的“览物之情”,是全文主体。第三部分(第
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全文主旨在此提出。通过想一想环节,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知道本文中心通过“想一想”环节,让学生理
清文章思路、知道本文中心。8、【三读课文】——主要目标“对偶句赏析”《岳阳楼记》词藻华丽,音韵铿锵,多用对偶句以写景状物。要求学生
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对偶句”,并体会这些“对偶句”对写景状物所起的作用。对偶句“衔远山,吞长江”赏析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
成。动词“衔”、“吞”相对;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极工。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
气势。从修辞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把一片饼干衔在嘴里一样;万里长江却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动,
气势多么磅礴。六字描绘“横无际涯”的洞庭,堪称绝唱。对偶句欣赏:“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本文所运用的对偶句,不仅对仗工整,含意深刻,且句法变化多样,多姿多彩。这一特色和全文其
他因素共同组成这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佳作。9、【四读课文】——主要目标“写作手法初探”本文虽是状物抒情散文,但在写法上运用了多种
表达方式,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出本文采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本文是作者受朋友之托而写,所以文章有
对朋友政绩的叙述,有对岳阳楼景观的出色描绘,有对谪居感受的抒情,更有对人生处世和政治抱负的议论。而这一切都结合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
使记叙为描写服务,描写又为抒情服务,抒情又为议论服务,达到表白心意的目的。10、课堂小结《岳阳楼记》流传久远,固然是由于作者抒发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臆历来为人们所赞颂,同时也由于作品中表现了一种非凡的辞采魅力,令人一读一叹,百读不厌,引
入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的内容,结束本课的学习和教学任务。附:【板书设计】宋山相关链接:说课稿九年级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说课稿《岳阳楼记
》说课稿「篇二」评委老师:下午好!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此次它被选编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岳阳楼记
》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古文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与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将朗读技巧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文
言文朗读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 加深对文义的理解。教学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实现以下的教学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
实词和虚词;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通过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能够背诵课文; 揣摩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感
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借鉴。根据我的教学安排,接下来我将重点陈述第一课时
的相关内容。教学重点为了巩固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我将:朗读和背诵全文;学习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设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而朗读技巧的训练
也是一个难点;学生体会文章遣词用句的精妙也有一定难度。教法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特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将具体运用以下
教法:①学生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资源在课前查找资料,为课堂学习作好准备。②以古典音乐和岳阳楼的风景图片为背景,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
,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③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对于文章字词句的理解。④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
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以完成高质量的教
学任务。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多形式的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利用合作、讨论的方法
,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课 前 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在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具,PPT展示资料等;同时要
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现在我将具体陈述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在古典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我
用图片展示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或秀美或壮丽的风景,接着吟诵有关的美文妙句,由此导入《岳阳楼记》。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
的欣赏,音乐的感染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情境美和语言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背景资料展示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由我酌情介绍一些补充资料。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大家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
作者和背景的简单介绍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实现相关的知识目标,有助于进一步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三)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就诵读。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我此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环节。1、首先请学生自读全文,初识美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2、然后听名家诵读课文,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
跟读起来,初步感受不同段落情绪的差异。第三第四部分重点指导节奏和语调:3、指导节奏时,先由我做示范,然后请学生划分第五段节奏并进行
诵读。4、指导语调时,先让学生任选一段自由朗读,再挑选几位同学进行对比诵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品味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设计意
图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四)理解文本,背诵课文①
在之前的朗读基础上,学生再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就不太难了。在此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巡视,帮助解决疑难,如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
的用法。若有共同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当众解决。②接下来让学生动笔在各段的空白处进行批注,归纳段意,然后由我进行最后的明
确,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③最后以第2自然段为例来体会文章遣词用字的精妙,并由此找到快速背诵的捷径。比如“衔”、“吞”连用,使静景富
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气势。,背诵当然还要讲究方法,这堂课我重点采用关键词记忆法,同学们根据这种方法尝试
背诵第二自然段,最后请两位同学当堂背诵。(五)板书设计设计意图我考虑以“事、景、情、理”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板书
。通过板书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并且强化记忆。(六) 布置作业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背诵做了量的规定,我们提倡阅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
要能基本上做到当堂背诵,并且在课后还要不断刺激、强化。在课堂上我们应经做过了快速背诵的训练,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尝试背诵全文。通过
背诵,学生不仅为下节鉴赏课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时他们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以及美文妙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不断提升自我。
教 学 反思1、这篇课文的教学方式以诵读和讨论点拨的方法为主。文言文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朗读背诵始终是重点,一方面大量优秀的词句
确实需要学生牢记,以增加文化的积淀;另一方面反复诵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蕴和丰富的情味。2、合作学习是要相
互促进,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对别人的依赖: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开放教学空间和时间,放松学生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我在教
学《岳阳楼记》的朗读和翻译时,就特意让那些不爱发言的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或者写给大家看,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作用
,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岳阳楼记》说课稿「篇三」一、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2
7课。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
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教学重
难点: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
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二、目标分析:(一)三维
目标确定: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掌握稳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的特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反复朗读,品味意境,读出情感,领会本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情感目标:理解文中的主
旨句,激发爱国热情,胸怀天下,做一个大写的人。(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
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篇文章较浅易,对于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
度,所以还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
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教法学法分析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①朗读法:为了营造氛围,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
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
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③讨论法: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结构及
表达方式上的特点。2、学法①反复“读”。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
博大胸怀,并从中发展自己的朗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②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
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
一)、教学准备阶段。作好课前铺垫,培养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同时,为深入学习文本奠定基础)我要学生:1、利
用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2、分为两组查找资料。:一组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并将它写成《“岳阳楼”导游词》;另一组搜集范仲淹的有关资料
,并整理成《走近范仲淹》。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等。(二)、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学生个体体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第一,
主体参与,设置情境,激趣导入导入新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提问:我国有四大名楼,其中我们湖南就有一座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岳阳楼)同学们想到岳阳楼一游吗?那就请我做大家的导游吧!利用多媒体有关资源介绍岳阳楼。同学的解说,优美的背
景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然后再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出课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理解作者
感情,我再次设问: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重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初步
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播放名家范读,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作者记了岳阳楼的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呢?并找出文章主旨句。声情并茂的
朗读,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第三,选读
、美读,把握作者感情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先说说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后让学生美读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选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读。选择相同段落的可组合成学习小组。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对比美读
(探究第三段的同学读第三段,写景句男生读,抒情句女生读;探究第四段的同学读第四段,写景句女生读,抒情句男生读;第五段全体学生读,男
生读问句,女生读答句)。第一、二段的理解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是:1、剩下一、二段写了什么?它们与主旨
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2、你认为该怎么朗读?学生分组探究朗读。学生汇报朗读,师生点评。第四,齐读、美读,读出感
情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我用抒情的语调激发学生朗读激情:同学们,想象我们
登上岳阳楼,眼望浩浩汤汤的洞庭湖,一起来表达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心声吧!打开多媒体“背景资料”中的“背景音乐”,学生一起配
乐美读全文。第五,联系生活,畅谈忧乐观。为了让学生实现与自我的对话,完成自我价值观的提升。于是,我说:同学们,父母不理解时你痛苦过
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请以“ 时,我想对自己说”说一段话。第六,拓展思维,丰富知识为了拓
展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我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每一组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分别探究:(1)、我
国四大文化名楼特征;(2)、与四大名楼相关的诗文;(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观;(4)、与岳阳楼洞庭湖名胜比较,谈谈如何开发与利用
东江湖的旅游资源。然后安排学生在第二课时交流,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能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从而产生
民族自豪感。对东江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的探讨,开发了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树立从建设好家乡到建设好祖国的崇高
理想。板书设计:我考虑以“事、景、情、理”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板书,对应整齐,一目了然。岳 阳楼记范仲淹事滕子
京谪守阴 ———— 悲景 ? ? 情晴 ———— 喜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五、效果分析本次教学使我认识到:多媒体为教学提
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的合理运用,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活力四射。它能创设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创生灵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养素同时受到熏陶,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
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面对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大胆尝试利用、挖掘、拓展并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使用简捷方便的多媒体,优化教育过程,激活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今
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针对这篇课文,我说课的提纲分为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
个部分。首先,请允许我带领大家进入第一部分教材与学情分析,在此部分中,我将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两个方面展开。在教材分析方面,我将具
体分析本篇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均出自名家之手,
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在学习上一篇游记《小石潭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
又对日后文言文的深入学习大有裨益。作者范仲淹在本篇文章中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熏陶和教育的好教材。说完教材,下面就来说说我的学生。在学情
分析方面,我主要从知识能力状况,心理特点和情感认知特点三点进行分析。第一点:知识能力状况,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将近
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并不存在太大障碍。而从心理特点来说,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以上两点是八年级学生的普遍特征,而针对本节课来言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情感认知特点。这个
时期的学生情感非常丰富,但理性分析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还不够成熟,对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通过上述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结
合教学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方面,①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②过程与方
法:通过启发诱导法,分析课文内容,揣摩文章特色;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对历史的借鉴。根据以上分析及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放在翻译课文,了解大意。体会文中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情感,掌握本文写作特色上。而教
学难点的设定则主要根据学生理性分析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还不够成熟的特点,我将教学的难点放在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上。为了达成教学目
标,有效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下述教法学法。在此部分中,我将从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教法方面,我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法,情景教学法
和直观演示法。在学法方面,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作者,写作背景以及生字词等相关信息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此外,还注重同学们在课
文分析的过程中,学会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与他人合作。有了上述分析,我将展开我对教学过程的安排,
在此部分中,我将从导入新课,预习检测,阅读探究,拓展延伸和作业布置五个环节展开介绍。首先进入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我会以这样的引导语
来引导学生:同学们,我国的许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楼——蓬莱阁、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
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蓬莱有仙山,飘渺云海间”的蓬莱阁让人难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令人神往;“晴川历历汉阳
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黄鹤楼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仍传唱不衰。今天,我们就跟随范
仲淹看看他在《岳阳楼记》中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采用名楼导入,创造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以更好的进入本文的
学习。学习一篇文言文对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了解是基础,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最快的把握文章主旨。而对生字词的疏通则可以有效
地扫清阅读障碍。在课堂上我会使用预习检测卡,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采用知识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上述两个环节的准备,下
面就进入本节课讲解的重头戏,第三环节——阅读探究。在此环节中我又将其细化为整体感知和深入探究两个步骤。第一步骤,整体感知。我会开展
读一读,译一译,理一理活动,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自由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式翻译课文。想一想本文分为哪几个层次?分别运用了
哪种表达方式?在同学们读过课文之后,我会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将不懂的字、词以及句子记下来和小组内同
学一起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本段大意,其他组的同学进行品评,最后我将进行总结。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分析2-5自然段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利用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巩固文言文知识积累,激发学生自主翻译的兴趣。突出了第一个重点翻译课文,了解大意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在第一段记叙了背景及写作缘由,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岳阳楼外景,抒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而在第五
自然段议论古仁人之心和自己的胸怀抱负,从而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此步骤的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边读边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为接下
来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有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接下来就进入第二个步骤,深入探究,根据本文写景抒情言志特点,紧扣教学重难点,我将
引导学生从巴陵胜景,迁客骚人与古仁人览物之情到探究本文的主旨作者远大的志向,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特色,感受这片千古名篇的魅力所在。在
探究景情着一环节,我会首先引导学生质疑,作者写巴陵胜景,首先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景色呢?借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第二自然段,由于本
段主要写岳阳楼外景,所以我会以岳阳楼地理位置图做辅助,让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从总体,时间和空间上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然后细细
品味。在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之后,我会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这些动词,形容词所表达的效果,感受洞庭景色湖气势浩大的特点。体味洞庭湖浩瀚无边,
变化万千的景象。在学生欣赏洞庭湖景色时,可能会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洞庭湖景色呢?这个时候我会让学生从思考最后一句的感慨和下文的联系
中明白作者写洞庭湖景色,为了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引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疑问和感慨。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好奇,迁客骚人
观览了什么不同景物?抒发了怎样不同的情感?借此,我会引导学生从三四自然段体会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我运用有效信息提取法让学生抓关键词
语来体会迁客骚人所览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阴雨天气萧条凄凉特点,感受迁客骚人感极而悲的情感。而通过体会春和景明天气明媚幽静的特点
,想象体会感受迁客骚人面对此景喜气洋洋之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与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迁客骚人面对阴、情两种景色,迁客骚人抒发了悲喜两种情
感。说明他们因景阴睛而或喜或悲。而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让作者有了这样一个疑问。那么古仁人之心与这二者究竟“异”在哪里呢?带着
此问题我会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出答案。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皆因景物的变化和自己的得失;而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其民,或忧其
君。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作者也在不断追寻古仁人的旷达胸襟。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问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把握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巴陵胜景
,体会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览物之情,从而突出了第二个重点。而古仁人进也忧,退也忧,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接着就进入而探主旨的环节。带着
此疑问我会让同学们继续精读第五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在学生找出这句话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结合作者为
官敢于直谏,不畏惧保守派反对,依然进行改革的背景和虽历次被贬谪但仍不让其自己理想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抱负。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不
为个人进退与荣辱,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想。此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在感受作者远大志向的同时得到精神熏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把
握文章的主旨。经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不难感受到这篇《岳阳楼记》的魅力所在,这个时候我会引导学生质疑这被无数人传诵的千古名篇究竟有那些
独到之处呢?带着此问题我将和学生一起对课文进行总结。本文从叙事缘由到写岳阳楼外景想到迁客骚人面对阴晴二景产生的悲喜之情,感慨他们以
物喜以己悲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文因楼写,言从楼起,意在楼外,作
者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作者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抒发了自己让人敬佩又让人感动的政治抱负,充分体现了本课的思想美。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质疑,本课的魅力仅仅是因为他的思想美吗?借此,我会引导学生从艺术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并说出本组找出的句子,之后我会对这些语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带领感受骈散结合和对偶句式的艺术手法,体会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本课语言的节奏美。然后通过体会分析巧妙运用借代,拟人,比喻的句子,感受其有效渲染气氛,形象生动的修辞美。感受到正是本文的思想美和艺术美成就了这被无数人传诵的千古名篇。此环节我旨在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读,体会本文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入探究是阅读探究的主体,此步骤我引导学生跟随作者从巴陵胜景,览物之情到文章的主旨,作者远大的志向,一步步走进《岳阳楼记》,使学生感受到《岳阳楼记》的魅力所在,从思想到艺术手法对岳阳楼记有一个理性认识。,是教学有序展开,突出教学重点,一步步化解难点。为了巩固课文,进一步升华感情,拓展延伸环节我会以这样的话继续启发学生:在《岳阳楼记》中我们感受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面对人生的挫折与不幸他始终没有改变以天下为己任的准则。纵观历史,多少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杜甫贫困交加却仍大声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告诉自己,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勉励自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为了国家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因为他们有着一颗高尚的心,心中承载着整个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才有了今天我们整个民族的繁荣。成长的征程中,充满着艰辛与坎坷。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像那些古仁人一样练就一颗坚强的心,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世界强林之中。此环节意在通过音乐,图片和语言渲染气氛,以具有代表性的名人事例使学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的借鉴,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我通过“辩论会”的作业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由书本向现实生活拓展,有助于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外阅读活动的设立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阅读量,以课文为原点形成阅读辐射,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最后向大家介绍我的板书设计,我本节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采用演绎式板书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思想,突出教学内容,给学生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献花(0)
+1
(本文系爱文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