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2023-03-08 | 阅:  转:  |  分享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篇一」《奶奶的白发》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要让学生通过有感
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难点是理解奶奶说的一句话“这白发,一半是
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含义。教参中也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积淀语感,增强情感体验。”那么,我想用特级教师高万同老师曾
说过这样一个九字决“读进去记得住 用得出”来分析本课。一、读进去1、融入情境:利用听课文的配乐朗读,首先把孩子带到情境中区,再利用
多媒体幻灯片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图文并茂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样才能读进去。2、多样的形式:从读的形式来看,有老
师师范读,指名读,加动作读,赛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孩子融入情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3、
感悟读:在课文中多处让学生换位思考和联系自己的实际来感悟奶奶的慈爱、辛劳,体验小孙孙的懂事、天真。通过自由发挥想象,更好地理解课文
内容,体验人物情感。二、悟得到通过老师的引导区感悟两种情感。一个是体验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劳苦,及对我们的疼爱,为我们付出了
太多,任劳任怨,为了后辈人能生活得健康、快乐,吃再多的苦都觉得是值得的。第二个是要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在家里帮助
长辈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孝敬长辈的懂事的孩子。读得出在体会了人物的情感后,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情,不
同的动作来读出人物的情感。当然,这三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截然分离的教学环节。而是读中悟、悟中读。读进、读出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互为一
体的过程。动情的朗读本身就是感悟读进的过程。怎样才能知道“读进去悟得到”,这本身也是一个需要读出来体现的过成,让学生“读进去悟得出
”也是一个体现“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的组织、引导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人物的情感体会得很好,在换位思考,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话
时也说得很实在,真正地把课堂学习与家庭生活衔接了起来。但是经过多次讲解、分析,变换形式的读后,效果不佳。回想起,原因在于对孩子读课
文的评价不够。在读奶奶的话时,学生始终读得比较地生硬,其中有个男生读得很棒,无论是表情,语气都恰到好处,应该让她到前面来面对所有孩
子师范读,让其他孩子去模仿读,不仅模仿读的语气还有读的表情、动作。另外读的形式列举出来很多,但是没有很好的交差利用,导致孩子们失去
了读的兴趣,感觉一丝的枯燥。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欠缺,需要不断地磨练。只有吸引了孩子的所有注意,让他们的思维跟着老师转,老师主导,学生
主体,多方位地为读做准备,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更轻松地学习。《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篇二」今天学习《奶奶的白发》这一课。在导
入时,我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在娓娓的叙述中,把孩子们带入了情境:夏天到了,院子里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象闪亮的珍珠,向日葵在阳光下张开
了笑脸.小花猫躲在树荫下,吐着舌头.奶奶和孙子坐在小院里,一边乘凉,一边说着话,他们在说什么呢?想知道吗?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
探究欲望.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接着,让孩子们初步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也是本学期训练的重点,所以,
在孩子们读了课题后,有的孩子问到了:.为什么奶奶的头发是白的呢?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把问题放在哪里,告诉他们下节课解决.今
天学习了《奶奶的白发》,回顾这篇课文,有几点感受:一、情境教学法。用语言描绘情境,有图画再现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以激发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心智,启迪他们的思维。因此,在导入时,我采用了讲故事导入的形式,结合插图,用语言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的
场景,使孩子们有了想迫切了解课文内容的愿望,为后面流利的读课文奠定了基础。二、入境悟情。这篇课文叙述简洁,富有情趣,一一篇朗读的好
材料, 也是一篇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因此,在第二课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男女生比赛读,师生读,生生读,在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
体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情感,同时,让他们借助插图,回忆自己在所熟悉的生活,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把课堂学习与家庭生活衔接了起来,将生活的
经验运用与课堂上, 加深了学生的体验,碰撞了学生的心灵。孩子们纷纷说出了在家庭中长辈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如:生病了还为自己做饭,妈
妈不在家时送自己上幼儿园,爸爸妈妈不在家时陪自己睡觉等等。三、演练结合。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又分角色表演了课文,大家对从表
演者的动作和表情上做了评价,充分发挥了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孩子们在演一演、评一评、说一说中更真切地体会到了长辈对自
己的爱,为后面的实践延伸做了铺垫。四、实践延伸社会是个大课堂,让孩子在生活中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让他们学会做人。孩子们
通过前面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了长辈为自己所付出的 辛劳。孩子们都明白白发是不能变黑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他们变的健康、快
乐 、年轻。在课堂上我们共同指定了孝敬长辈行动指南,孩子们积极喳喳说了二十多条,有陪长辈散步,给长辈捶背,帮长辈叠衣服、、、、、有
几个孩子还说到了以前不听长辈的话, 惹他们生气,以后再也不会了。行动指南虽然说的很好,但是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随时督促和矫正
。因此, 本周的日记我就给他们布置的是我为家人、、、、、,本周末将根据收上来的日记和电访进行评比, 评出孝敬之星。《奶奶的白发》教
学反思「篇三」案例:苏教版第二册《奶奶的白发》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些生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一读
?生:指、半、给、怎、吗、玩、抬、让、会师:仔细看这些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生:我会记“吗”,“马”字加上口字旁就是“吗”生:
我也会记“吗”,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妈妈”的“妈”的“妈”去掉女字旁,换上口字旁就是“吗”。生:我会用歌诀法记“跟”:“退”字去
掉“走之底”,换上足字旁,就是“跟”。生:我也会用歌诀法记“怎”:“作”字去掉“人”字旁,下面加上“心”字就是“怎”生:我会记“抬
”因为“抬东西需要手,所以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台”生:我也会记“抬”,电视里经常出现“中央电视台”,只要将这个“台”加上提手
旁就是“抬”。师:小朋友真不错,能用电视中学到的知识来学汉字。生:我猜谜的方法来记住“半”:伙伴的“伴”去掉一人。生:我也是用猜谜
法记“兴”:两点一撇在上方,长长一横在中央,下面“八”字底,一副高兴样。师:小朋友可真聪明,想了这么多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学生们你一
言我一语,繁难的生字被大家的“奇思妙想”化解了,这真出乎我的意外,我不禁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鼓起了掌。[反思]传统的识字教学,往往是
教师出示一课时要学习的生字,然后带领学生逐个分析笔画、笔顺、偏旁、结构、枯燥无味,此时,教师的声音常常是越来越大,而学生参与的声音
常常是越来越小,课堂就象一潭死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
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让学生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本节课,我不是一味的由老师讲解,而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
分析、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学生们有的用猜谜法记生字,有的用歌诀法记生字,有的用部件法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
作变化记生字,有的凭借电视中学到的知识记生字,还有的运用数学课中涉及的知识记生字,满足他们急于实践的心理渴求,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
、动脑,牢固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在识字中表现得那么积极、热情、独立、自主,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识字教学
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久而久而之,学生定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的习惯。看着眼前一双双
跳动的小手,望着眼前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欣慰的呢?《奶奶的白发》一文紧紧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故事情
节,表现了老一辈人为后辈所付出的劳苦、艰辛,也表露了小辈对长辈的尊敬、关心,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问孩子们:“在预习过程
中,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孩子们七嘴八舌,问了很多。但问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这白发一半是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听了奶奶的话
,我低下头,没有吭声。”这两句话不太理解。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这两个问题进行教学。第一个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很快知道奶奶的白发
是自然规律。教学第二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理清前因后果,回顾课文,由黑发、白发的差异带出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又由“我”的情态点示
了不吭声的内涵,体会“难受”、“难过”的心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通过引导学生由人及己发散思维,课文中的“我”理解了自
己因为淘气让奶奶操心以致早生白发,我们自己呢?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联想起让奶奶操心的种种事情,这时我因势利导,回到让奶奶白发变黑
的心愿,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在这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新的方法:读课文,学着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然后自
己试着回答,或者提出后让其他人回答,每个学生都要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激发了读书的兴趣,整堂课,学生争着提,争着回答,气氛热烈。特
别是在讨论:“为了不让奶奶操心,我会怎样做呢?”这一问题时,学生说的很多,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能让长
辈为我们操心的道理。以后我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试着提问,试着回答。又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熟读成诵,效果不
错。奶奶的白发教后记《奶奶的白发》这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从题目入手,板书课题,教学读音“发”,多音字,读好题目后,指出本课的描
写内容围绕“白发”展开的。第一课时,在读准、读顺句子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整个教学目的还是明确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学生能够
根据老师的思路展开想象,课堂气氛不错。按理,对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还是满意的,但为什么整节课下来,感觉特别的疲惫呢?再次打开自己的教
案,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我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来
理解,“好奇”、“雪白雪白”、“黑黑的”,对于“好奇”我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后两个词语的理解,我本意是让学生明白
叠词的作用:加重语气程度(附教学片段)。师:(出示句子):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雪白雪白的呢?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黑黑的”
改成“黑的”,“雪白雪白的”改成“雪白的”行吗?(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说不行)教师急忙提问师:不行,能说明原因吗?生:书的的生:学生站
起来都说了自己的理由,但解释都差不多,(都不是我教案中设想的答案)面对时间的关系,我的心里很着急,况且后面还有家长在听课啊!我使劲
引导学生说出“加重程度”,最后班上李琬琰学生说出:两个字放在一起,说明很白。听到这个答案,我如释重负,赶紧总结叠词的作用:加大说明
程度。并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强化巩固。这个答案的出来,好不容易啊!教师多累啊!而且“程度的加大”这样专业术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
说根本不懂。根据教学效果,我请教了其他老师,并修改了自己的教案:同样,小黑板出示这句话,指名读,并让学生自己评价,对于读得好的(突
出“黑黑的”、“雪白雪白的”)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尝试,反复朗读,自然能读出那种强调的语气。这
种以读代讲的方式,比起自己那种一味跟学生的要答案的方式,效果好多了,而且把主动权发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有利于他们自己更
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为何一定要孩子们按你的意思朗读呢?再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篇四」《奶奶的白
发》是(苏教版)语文课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它篇幅虽短,但意趣横生
,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课文。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使学生在解读交流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议中内化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阅读理解课文,体会老一辈对晚辈的成长付出了心血,要懂得孝敬长辈。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收集长辈关怀晚辈的图片。
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都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怀和呵护之下,尤其是我们的奶奶,更是对我们疼爱有加。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
来学习一篇关于奶奶的文章。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知道奶奶的头发为什么是白色的吗?生1:奶奶老了。生2:人老的时候,细胞死了
,所以会变白。我是从广告中知道的。生3:小孩头发里有黑色素所以是黑的,人老的时候头发里有空气,所以变白,我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师:
对于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说得都很精彩,那奶奶的白发到底是怎样变白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读课文,看看答案和你们说的一样的吗?学生
们投入地读起课文来。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奶奶的白发雪白雪白的,那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白呢?文章的小作者也有同样的疑问,他好奇地问奶
奶――(引读:“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师:奶奶是怎样回答孙儿的问题的呢?生:奶奶笑着说:“这白发
,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师:谁能讲讲奶奶这话是什么意思?生陷入沉思,无人应答。过了有一分钟,胡从正小手举起来了。只听他
说:“奶奶生儿子的时候,头发变白一点,等生孙子的时候又变白一点,所以就雪白雪白的了。”钟文昊:“奶奶生了儿子,变老了些,儿子长大结
婚又生了孩子,奶奶更老了,所以头发变白了。”我忍不住笑了,孩子们也笑了。我说:“你说的有道理,说明你用心思考了,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
孩子。”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是这么回事吗?师启发:同学们,想想平时在家,我们的奶奶都做些什么?(生议论开了。)生1:奶奶每天为我
们做饭,做菜,奶奶做的饭菜可香了。生2:我们家的早餐都是奶奶做的。生4:奶奶也很辛苦,每天要做很多的家务活,不仅要照顾她的儿子,还
要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师:是啊,我们的奶奶每天洗衣服做饭,问暖问寒,关心家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她们为了家人做了很多很多,用一个
词语来讲,就是“操心”。奶奶,她年轻的时候为你爸爸操心,现在年纪大了,还在为自己的孙子 操心,为这个家这样操心,能不老吗?所以头发
变白了。课堂反思:生1:我明白了,奶奶的白发一半是为了我爸爸操心操出来的,一半是为我操心操出来的。生2:我明白了,奶奶的白发是为全
家人操心操出来的,我以后不再让奶奶和妈妈操心了。课后反思: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每个人每天都存在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成长,在生
活中完善。学习也是生活的一个部分,离开生活的学习活动是孤立的,不易被人接受。就如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样,如果教师不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
的事物,大多数孩子肯定不会去关注,因为对于一些常见的事情,孩子们往往是无视的。如果不去关注生活细节,孩子们肯定无法体会到奶奶照顾家
人,为家人而操心的辛劳,更别说去体会“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的含义了。老师即使在课上费心讲解奶奶如何如何
地辛苦,但在孩子们的心理上,还是会因为没有留心而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忽视,也不会去好好体会和思考,所以很难获得真情实感,那样的课堂劳
动是费力、费心又费时,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回想平时奶奶在家做过的事情,慢慢引导到操心上来,让孩子们自己到生活中
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那就可以把老师上课时空洞的讲解填补了。而且,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语文,让语文学习生活化,
用生活常识来为语文课堂做铺垫,这种做法恰恰符合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事实也证明了:课堂上,我没有过多地讲解,孩子们已经能理解 “白发”
的意义了,这样的教学省力、省心又省时。由此让我认识了,充分挖掘我们的课程资源,必须让课程与生活密切“链接”,课程只有以生活为基础,
才更容易引起共鸣,才能融合儿童对知识的接受,让孩子的理解能力更趋于完美,让生活融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关注生活,把生活与学习有机结合,
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正如我今天的课堂不就证实了这一点吗。《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篇五」《奶奶的白发》一文紧紧围绕“奶奶的白发”
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老一辈人为后辈所付出的劳苦、艰辛,也表露了小辈对长辈的尊敬、关心,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问孩子们:“
在预习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孩子们七嘴八舌,问了很多。但问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这白发一半是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听
了奶奶的话,我低下头,没有吭声。”这两句话不太理解。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这两个问题进行教学。第一个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很快知道
奶奶的白发是自然规律。教学第二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理清前因后果,回顾课文,由黑发、白发的差异带出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又由“我”
的情态点示了不吭声的内涵,体会“难受”、“难过”的心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通过引导学生由人及己发散思维,课文中的“我
”理解了自己因为淘气让奶奶操心以致早生白发,我们自己呢?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联想起让奶奶操心的种种事情,这时我因势利导,回到让奶
奶白发变黑的心愿,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篇六」这篇课文,是一篇亲情文章,一年级的学生读了可以启发
他们关心长辈,懂得长辈的酸甜,不容易。在课文中有几处地方是可以启发学生让他们来说一说,谈一谈的。我原本以为,我们班的孩子应该说还是
比较能说的,估计稍微提一提,大家就能说一说。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先启发学生们想一想自己的奶奶,或者是外婆,外公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
心的,再读课文。结合想象,然后再来说一说。可是好象只有几个人理睬我,和我交谈交谈,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困惑地看着我,时而抓抓头,时而皱
皱眉,时而还咂咂嘴,长叹一声。我看了,更加面部夸张地去讲解引导启发,却还是接受了不愿看到的场景,举手的人数和原来一样。我当时心理有
点急了,心想设计的好好的过程怎么能就这样进行,不行。于是,我临时做了一点调整,课文中奶奶说的一句颇有内涵的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
的,一半是你给的。原本我是让孩子们自己读,读完之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果只有几个能够说一说。于是我接着问;白发是长在奶奶的头上的
,为什么奶奶说,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多了几个举手的人了,因为是奶奶为我们操心的。我接着引导问,奶奶是怎样为你们操心的?课
堂上开始有了一点生气,孩子们开始兴奋起来,奶奶每天给我们烧饭。奶奶每天都送我上学,还接我放学。奶奶每天要为我们做这么多的事,你看奶
奶累吗?学生们还沉浸在刚才的话题中,至此,我问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孩子们终于开始漫漫走入了正轨。由此,我发现,课前虽然进行了精心的
备课,但有时仍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可能问出的问题没有几个人回答,也或者没有任何反映,甚至更难堪的场面,或更悲惨的是,在有人听课时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平静自己的心情,千万不能紧张,其次,渐渐地降低问题的难度,选择一个大家可以回答的高度,漫漫引导到
设想的问题。《奶奶的白发》这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从题目入手,板书课题,教学读音“发”,多音字,读好题目后,指出本课的描写内容围
绕“白发”展开的。第一课时,在读准、读顺句子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整个教学目的还是明确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老师
的思路展开想象,课堂气氛不错。按理,对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还是满意的,但为什么整节课下来,感觉特别的疲惫呢?再次打开自己的教案,又对
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我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
好奇”、“雪白雪白”、“黑黑的”,对于“好奇”我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后两个词语的理解,我本意是让学生明白叠词的作
用:加重语气程度(附教学片段)。师:(出示句子):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雪白雪白的呢?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黑黑的”改成“黑
的”,“雪白雪白的”改成“雪白的”行吗?(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说不行)教师急忙提问师:不行,能说明原因吗?生:书的的生:学生站起来都说
了自己的理由,但解释都差不多,(都不是我教案中设想的答案)面对时间的关系,我的心里很着急,况且后面还有家长在听课啊!我使劲引导学生
说出“加重程度”,最后班上李琬琰学生说出:两个字放在一起,说明很白。听到这个答案,我如释重负,赶紧总结叠词的作用:加大说明程度。并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强化巩固。这个答案的出来,好不容易啊!教师多累啊!而且“程度的加大”这样专业术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本不
懂。根据教学效果,我请教了其他老师,并修改了自己的教案:同样,小黑板出示这句话,指名读,并让学生自己评价,对于读得好的(突出“黑黑
的”、“雪白雪白的”)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尝试,反复朗读,自然能读出那种强调的语气。这种以读代
讲的方式,比起自己那种一味跟学生的要答案的方式,效果好多了,而且把主动权发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有利于他们自己更好的理解
课文内容,为何一定要孩子们按你的意思朗读呢?再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篇七」《奶奶的白发》这一
课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上完这节课,觉得在教学生字方面还是上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也能够按着老师的
要求认真写字,下面就重点讲讲我对本课生字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
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让学生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本节课中,我并不是只由我一个人一味地讲解,而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
活经验进行联想、分析、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学生们有的用部件法记生字,有的用猜谜法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变
化记生字等,在满足了他们急于实践的心理渴求的基础上,再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牢固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
在识字中表现得积极、热情、独立、自主,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整堂课紧凑、有序。这样的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识字
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我想,久而久而之,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的习惯。另外,在这教学片段中,我着力启发学生想象,
抓住“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启发想象“我”沉默不语的原因,继而想象此时此刻“我”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启发引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懂得长辈为后代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艰苦和劳累,我们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的这一道理。《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篇八」背
景介绍:新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科中,语言文字是工具、是载体、是
躯壳,而它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则是其本质与灵魂。正如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道:“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
读、写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打开教材,股股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着浓浓的人情。《奶
奶的白发》就是其中一篇令人心动情往的好课文,它含蓄尽致地表现了老一辈为后辈人所付出的艰辛、劳苦,也不着痕迹地表露了小辈对长辈的尊重
、理解、关心。篇幅虽短,却给人以寻绎难尽之感,值得我们有表及里地细细品味。教学片段1:“情感的课堂”――走进“奶奶的白发”师:为什
么我们的头发是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寻找答案读一读。(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白发,
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加上一些动作。)师:奶奶说的这句话,你能听懂吗?生
1:奶奶经常为爸爸和我操心,所以头发就慢慢变白了。生2:奶奶年纪大了,还要为我们做事,很辛苦,所以头发就越来越白了。师:在我们的生
活中,你的奶奶为你和爸爸做了哪些事?操了哪些心呢?生1:奶奶把爸爸养大,要工作赚钱给爸爸买吃的、穿的,供爸爸上学,还要教育爸爸。生
2:爸爸小时候生病了,奶奶会很着急,送爸爸去医院,在旁边陪爸爸。生3:奶奶也为我做了很多的事,每天早上给我做早饭,送我上学,中午接
我放学,下午又要送我上学放学。生4:奶奶还给我缝衣服。生5:奶奶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总是给我吃,做什么事都想到我。师:是呀,你们
的一举一动,你们的一言一语,你们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奶奶的心。看!奶奶的这一头黑发就是这样为你、为你们、为你们的父亲变白的。当奶奶说
了这句话后,小孙子可难受了,低下了头,没说一句话,这时我在想什么呢?生1:我一想到奶奶的头发是为我操心才变白的,我就感到很难过。生
2:我想起了以前做的许多让奶奶生气的事,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点评:学生的生活感受对于课文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生活体验
并非一个问题扔下去就会有丰富的生活联想,完全要靠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说出心里话,道出真情。教学片断2:“开
放的课堂”――演绎“奶奶的白发”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奶奶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此时此刻,你想对奶奶说些什么?(开头:我就是小孙子,我
想对奶奶说:――)生1:奶奶操劳了一生,真辛苦啊!生2:都是“我”不听话,让奶奶操够了心,今后我要做个听话的孩子。师:小朋友们说的
真动人。从你们天真的述说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你们已经长大了,相信奶奶听到你们说的话后一定会很高兴的。课文中奶奶和小孙子一老一少的对
话很有趣,让我们再把整篇课文来读一读,看谁的朗读能打动观众。(学生在自由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对同学的朗读进行
品评,说说同学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地方不足)师:同学们读得真动听,如果能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就更感人了。文中有两幅插图再现了课
文中一部分内容,图上还有什么没画,如果你是一个小画家,你要画一个怎样的画面?先仔细地想一想,然后把你所要画的画面,用你的表演展示给
大家看。(注意文本的完整性、扩展性。第一次表演后,可以联系课文内容,从人物说话的语气、动作、脸部表情的变化、内心的感情变化等方面来
评论,然后进行第二次表演。)点评: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注意了文本的完整性、
扩展性,利用好文中的插图,图文对照,创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课文的语言,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教学片断3:“交流的课堂”―
―感激“家人的付出”师:除了奶奶,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在关爱着我们,时时为我们操心,你能感受得到吗?(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
友,但他们的回答远远超乎我的想象)生1:我妈妈整天为我操心,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妈妈每天都要耐心地把我作业本上写得不好的字擦掉,让
我重写,经常会陪我很长时间。生2:我在学校生病不舒服的时候,爸爸不管在哪里,只要一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很快地赶到学校,接我去看病。生
3:我的爷爷很关心我,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但是每天都来接我放学,风雨无阻。生4:我妈妈很为我操心,因为我成绩不好,妈妈把工作
辞了,一心来照顾我,辅导我的学习。生5:我们只要双休日到爷爷奶奶家,他们一定会做很多好吃的来招待我们。点评:孩子们人小心不小,他们
用自己灵动的心去纪录下生活中感动他们的点点滴滴,也许他们说的,现在还做不到,还会继续让很多人为他们操心,但只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去
对待生活,他们也会让周围的人像课文中的奶奶一样,“操心并快乐着”。简要评析:学生情感素养的丰富,思想和情感的发展,需要用同样的思想
与情感来滋养与陶冶。阅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语言文字的过程,更是学生领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着的情感的心历过程。(一)读读、评评,
悟亲情这篇课文的难点是体会老一辈为后辈付出的操劳,懂得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这种体会与感悟是无法通过讲授与灌输获得的。“
新大纲”提出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使自己与文中人物心灵相通,相互融合。所以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通过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奶奶是
怎样为爸爸和我操心的”来激起学生的生活经历,感受奶奶抚养爸爸的艰辛和对我的疼爱,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感悟和内化这份祖孙亲情。本
课所蕴含的朴实真切的祖孙之情是需要在不断地朗读中感悟、品评与体会,从而融入于学生的生活之中的。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学生边听边评,
说说同学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地方不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被评价者转换为评价者,调动学生参与课文教学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在相互
评价中更加完善、丰富彼此的情感。例如: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一句话虽然说出了奶奶的白发是因为长期
为儿孙操劳的结果,但却没有丝毫责备之意,语句满含风趣,慈祥与宽容。在朗读中,就不能把这句话读成责怪与抱怨的语气。又如,奶奶见我不吭声,又说道:“怎么啦,不高兴了吗?傻孩子,奶奶跟你说着玩呢。”这里的“傻孩子”饱含了奶奶对小孙子的疼爱、理解之情,并不是真的说自己的孙子很傻,这种感情的体会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感悟到。读读、评能使情感得到相互补充,从而促使其情感的相互生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把课文给读活了:读出了奶奶对小孙子的疼爱,读出了小孙子知道奶奶的白发是为自己和爸爸操心而来时萌发出的愧疚,最后由愧疚转为对奶奶的关怀,并且希望通过不让奶奶操心,让奶奶的白发变回黑发的美好心愿,文中的形象也随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此时,浓浓的祖孙亲情已溢满文中的字里行间。(二)演演、说说,道真情新课程推崇“整合”,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强调“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强调“听、说、读、写”的整合。编演课本剧则可以将这些“整合”得到整合。在这一独特的演绎过程中,学生必须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从而将陶冶人情与社会交往的工具性,完美而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学生充分感悟体会奶奶与小孙子浓浓的祖孙情之后,让学生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学生兴趣高涨,把奶奶慈祥的笑容,痛惜的抚摸以及小孙子天真可爱、懂事乖巧表现得活灵活现。在一句句“奶奶,您辛苦了”,“奶奶,谢谢您”的真挚童言中,我已能感受到学生已把文中的祖孙之情已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最后,在回忆家人对自己的操心后,更加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孩子们一颗颗感恩的心也油然而生。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来接送自己的爷爷奶奶表现得更有情有义了,不再像过去一样,把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好认为是理所当然而视若无睹,也不再对爷爷奶奶随意地发脾气了,浓浓的祖孙亲情溢满了学生的生活。语文教学不仅要育人以知,更要育人以情、育人以魂。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过程,更是感悟语言文字所饱蕴着的真情与美丽的过程,从而在学习语文中,学习做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
献花(0)
+1
(本文系文来文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