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谈不拢就抢!芬兰10%的领土为什么被俄罗斯吞并了?02
2023-03-08 | 阅:  转:  |  分享 
  
谈不拢就抢!芬兰10%的领土为什么被俄罗斯吞并了?▲芬兰领土损失(橘色)苏联付出了巨大代价,自然不肯轻易放过芬兰。芬兰被迫割让4.2万平方公
里领土,是当初换地面积的15倍。芬兰东南部海岸线曲折,只能依靠塞马运河和维堡港出海,结果维堡和塞马运河下游都被苏联割走,致使芬兰东
南部出海困难。▲出海困难芬兰还须修建一条连接苏联和瑞典铁矿区的铁路。苏军进驻战略位置重要的汉科港,苏联波罗的舰队得以前出到更远的海
域,而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则暴露在苏军威胁之下。在苏芬战争的同时,苏联凭借《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势力范围划定,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与亡
国命运相比,割地保命的芬兰似乎还算是“幸运的”。▲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橘色)斯大林将原属俄罗斯的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升级为卡累利
阿-芬兰加盟共和国,芬兰割让的领土被并入这个苏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芬兰裔苏联政治家库西宁成为该共和国领导人。之所以加入“芬兰”
的国名,就是想让其成为芬兰人的“祖国”,为苏联最终并吞芬兰打下基础。战争让芬兰损失了12%的工业、17%的铁路以及近30%的财富。
被逼签订城下之盟的芬兰人倒向纳粹德国,苏联的国防形势进一步恶化了。▲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三、极地血雨1940年初,纳粹德国也对
西欧发起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就横扫西欧。这刺激了希特勒的胃口,他将苏联定为下一个目标。1941年6月22日,300余万德军对苏联发动
了全面进攻。3天后,芬兰军队也侵入了苏联。苏军在德军的闪击战下节节败退,难以分兵抵御芬兰的入侵,开战2个月后芬兰就夺回了苏芬战争中
的失地。芬兰人将这场战争看做是苏芬战争的延续,称其为“继续战争”。战场上的胜利鼓舞了芬兰民族主义者,他们希望占领原属苏联的东卡累利
阿(该地区的卡累利阿人是芬兰人分支),实现“大芬兰”的设想。▲大芬兰1941年9月,芬兰占领东卡累利阿。苏芬战争中产生的40余万芬
兰难民,在时隔1年后又返回了位于卡累利阿地峡的家乡。10月1日,芬兰军队占领了苏联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首都彼得罗扎沃茨克。此时
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就暴露在南线芬军眼前,北线芬军也逼近了苏联在北冰洋沿岸的唯一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凯歌高奏的芬兰军队却突然停了下来
。▲芬兰的进攻和占领区(橘色)芬兰认为本国的目标是夺回在苏芬战争的失地,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大芬兰”计划。既然目标已经实现,芬兰人
不想扩大战争规模。1941年底,苏联在莫斯科城下挫败德军攻势,德军闪击战计划破产。此后2年间,苏军先后通过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战
役逐步夺回战场主动权,由于德国渐显败像,芬兰自1943年起尝试与苏联议和。苏联坚持以苏芬战争和约为谈判基础,芬兰难以接受,双方战事
继续。1944年6月,苏联集结45万军队,配备1.05万门火炮和1600架飞机,对芬军固守地区发起“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攻势”。芬
兰调动27万人进行抵抗,但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数量都不及苏军。▲极地对决苏军夺占了卡累利阿地峡等地区,芬军主力得以幸免,但这场北欧历
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仍带给芬兰人巨大震撼。为免遭灭顶之灾,芬兰决定尽快达成对苏和约并退出战争。此时德军正遭受苏军的大规模反击,无力援
助芬兰,更无力阻止芬兰与苏联媾和。1944年8月,坚持对苏作战的吕蒂总统辞职,芬军总司令曼纳海姆出任临时总统。9月初,苏芬两国宣布
停火。▲曼纳海姆从苏芬战争到继续战争,苏联凭借体量优势获得胜利,可坚守祖国阵地的芬兰士兵却让苏联人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苏芬战争中芬兰
以7万人的伤亡让苏联付出了32.3万人的伤亡代价。继续战争中,借助早期德军的支援和苏军的混乱。芬兰最终以22万人的伤亡,杀伤、俘获
苏军超过65万人。但作为小国,芬兰终究无法击败苏联,只能选择向强权低头。▲被击毙的苏军,苏联赢得的是苦涩惨胜利芬兰同意:承认苏芬战
争后的边界线、赔偿3亿美元、将通往北冰洋的出海口——佩琴加地区(面积1.04万平方公里)割让给苏联。该地区镍矿储量巨大,而苏联的军
工产业亟需大量优质镍。获得佩琴加也扩大了摩尔曼斯克的战略纵深,苏联实现了与挪威的领土接壤。苏联要求芬兰境内的德军全部撤离,为了不给
苏军进驻的借口,芬军武力驱逐了领土上的德军。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冷战新格局。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地理上与苏联接壤的芬兰开始摸索自己的
生存之道。▲芬军将德军驱逐出境四、摇摆的“中间人”二战后,芬兰一方面坚持与西方国家保持密切的经贸联系,同时又在东西方两大阵营间保持
平衡。即便国内因战争千疮百孔,芬兰还是拒绝了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和苏联的“莫洛托夫计划”,不想因为经济援助而被某一阵营绑架。为避免
苏联再度入侵,战后出任芬兰总理(1946-1950年又出任总统)的巴锡基维制定了一系列亲苏政策。▲巴锡基维1947年,苏联提出以7
亿芬兰马克(约合1.2亿美元)购买一块面积为176平方公里的芬兰领土。该地紧邻芬兰割让给苏联的佩琴加地区,拥有一座大型水电站,可以
为佩琴加的苏联镍矿厂提供电力。芬兰没敢计较旧怨,痛快地与苏联达成购地协议。次年,苏芬两国签署友好合作条约。芬兰置身大国博弈的希望得
到苏联认可,但条约中一些模糊的表述为苏联干涉芬兰内政埋下伏笔,芬兰被要求国内刊物不得出现反苏内容。芬兰还采购了少量苏联武器,成为少
有的配发苏式装备的西方国家。▲1947年出售的土地(粉色)1950年,吉科宁出任芬兰总理,他延续了巴锡基维的亲苏政策。芬兰的“顺从
”换来了苏联的认可,1955年苏联同意将汉科港归还芬兰。1956年苏联一改过去的反对态度,芬兰得以加入联合国。同年,苏联彻底放弃了
合并芬兰的想法,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被降级,重新并入俄罗斯加盟共和国。虽名为卡累利阿共和国,但当地卡累利阿人口规模不足10万且
大都俄罗斯化,当地9成居民为俄族(自70年代后当地人口呈下降趋势,如今约65万)。▲如今俄军中的卡累利阿人苏联的“善意”不是免费的
,1958年秋,由于苏联不信任当时由社民党领导的芬兰政府,采取召回大使、冻结贸易谈判等一系列针对芬兰的制裁。迫使这届政府执政不到5
个月就垮台,直到1966年,社民党改变对苏态度才结束了在野身份。该事件在芬兰史上被称为“寒夜事件”,在芬兰政治中首开“得不到苏联信
任的政党不得入阁”的先例。1961年,苏联以“柏林危机”为由照会芬兰,实际上是不满亲西方的总统候选人洪卡,最终洪卡退出竞选,吉科宁
当选。吉科宁一方面延续中立政策,同时积极向苏联示好,终于在1963年从苏联手中租借了塞马运河南段使用权。年租金30万美元,租期50
年,解决了因苏芬战争造成的芬兰东南部出海困难的问题。▲吉科宁(右)会晤美国总统(左)吉科宁的总统任期一直持续到1982年,成为迄今
在任时间最长的芬兰总统。巴锡基维奠定的政策基础被吉科宁严格执行了30余年,这也被称为巴锡基维-吉科宁路线,即“芬兰化”。有人认为“
芬兰化”是向苏联出卖芬兰的主权利益,诚然冷战期间芬兰为该政策付出了不少代价,但也赢得了稳定的发展环境。“芬兰化”并不意味着芬兰一味
听从苏联,“芬兰化”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小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成功和平相处的典范,使芬兰逃脱了其他波罗的海国家的命运,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波罗的海三国成为苏联的一部分到上世纪70年代,凭借良好的外部环境,芬兰的工业生产增长5倍,形成以森林工业和金属工业为经济支柱的现代
化国民经济结构。1991年底,苏联的红色大厦在寒冬中倒塌,芬兰的邻居从苏联变成了在经济泥淖中苦苦挣扎的俄罗斯。芬兰旋即在1995年
与瑞典、奥地利一道加入欧盟。芬兰在经济上强化了与西方的联系,在军事领域仍恪守中立。为缓解经济危机,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曾非正式的提
出想把苏联割占的领土出售给芬兰,但俄芬两国最终并未就此展开对话。如今的芬兰民众有近7成不支持收回被割占领土,因为当地的经济落后,融
入芬兰需要花费约3000亿欧元,芬兰人不想为此买单。而且此地的居民已换成俄族人,如果人随地走,那么俄裔人口将占到芬兰人口的15%左
右,将会带来不少的政治问题。▲芬兰依赖俄罗斯的能源21世纪前20年,俄芬之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双边关系,两国能源合作尤为密切。截至2
021年,芬兰每年总能源消耗的34%进口自俄罗斯,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短时间内无法消除。俄芬两国在2010年续签了塞马运河租借协议,
租期延长50年,但年租金上涨到130万美元。▲维堡(原芬兰第四大城市,今属俄罗斯)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芬兰再度感受到威胁。俄军在战场上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也打消了芬兰的芥蒂。芬兰认清如今的俄罗斯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红色巨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不能再对芬兰指手画脚,芬兰在5月份正式提出了加入北约的申请。虽然土耳其、克罗地亚等北约成员国出于各自利益宣布反对,但芬兰仍得到了美英等国的鼎力支持。芬兰与邻国的瑞典放弃了悠久的中立政策,彻底倒向西方,给欧洲地缘格局带来了新的变数。▲北约秘书长与芬兰总理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