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3-03-09 | 阅:  转:  |  分享 
  
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37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学校拟开展“锦绣潇湘?大美永州”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完
成问题。1.(15分)清扬同学从《永州最美》一书中摘抄了一段文字,请你仔细阅读,回答下列各题。 永州又名零陵,雅称“潇湘”。这里山
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锦绣潇湘”之美誉。“锦绣潇湘”是一曲岁月(  )叹。时光积攒了历史的厚重,文化则浸染成一种地域灵魂。在这里
,你能_______2000多年前秦始皇建立县制的岁月留痕,能_______到4000多年前上古帝王南巡九嶷的神奇行踪,更能___
____出12000年前玉蟾岩飘出的缕缕稻香。至于舜帝孝德、怀素草韵、柳子文风、濂溪理学,以及纯朴奇特的瑶家民俗、世界唯一的神秘女
书等等,无一是文化中的瑰宝。??【甲】“锦绣潇湘”是一抹自然经典。【乙】九疑北望,五岭南横,无山不胜丹青;三溪清泉,百里平湖,有水
皆成诗文。北宋醉翁欧阳修把酒吟唱:“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丙】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折腰(  )叹:“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
潇湘岂有诗!”【丁】更有唐朝才子柳宗元情倾永州山水,其《永州八记》传颂至今,并被列入中学语文课本。(1)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
范、美观地书写下来。山 清 水 秀 人 杰 地 灵(2)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字形和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泳cuányín概B.泳zǎnyíng慨C.咏zǎnyín慨D.咏cuányíng概(3)依次填入文段中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项是    A.触碰探求品位B.触及追寻品位C.触及追寻品味D.触碰探求品味(4)将“青山绿水,山水交融,定义了永州名片的底色。”
一句放入文段,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5)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
意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将“柳子文风”和“濂溪理学”调换位置B.把“以及”改作“和”C.改“唯一”为“没有”D.在“无一”
后增加“不”2.(3分)名胜古迹与其佳联常能相映成趣。煜鹏同学在游览永州山水美景时,收集了许多名联佳句。请你根据所学对联知识完成问
题。填入下联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花雨鼓天风千里潇湘归眼底 下联:松涛连海气_______A.九州日月在肩头B.杜鹃
花海天下秀C.星辉云灿小阳天D.瑞霭阳光盈九州3.(7分)婉兮同学在永州市零陵区南津渡衡道高山寺社区好人墙上,看到了“中国好人”周
建国的感人事迹,大概内容如下。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 梳子铺乡排龙山村支书周建国自己省吃俭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33年来,
他无怨无悔地照顾岳父母、堂弟等六位残疾亲人,用大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孝老爱亲之歌,先后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中
国好人”等光荣称号。在他的影响下,永州涌现出了一大批“好邻居”“好媳妇”“好婆婆”“好少年”等好人典型。(1)婉兮同学作为学校“蔓
草”报社记者,准备去采访周建国爷爷,请你帮她设计两个采访问题。问题①:   问题②:   (2)婉兮同学的采访报道在校报上发表,同
学们读后,被周爷爷的事迹所感动,纷纷往校报信箱中投递阅读感言。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也写一条感言。(50字左右)我的感言:   。4.(
6分)名著阅读。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①一年,两年,至少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
,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②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1)这段文字摘自  
 (填作家名)创作的长篇小说《   》。(2)请你从内容情感、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个人见解或困惑等角度中任选其一,给文段中画横线的
两处各做一个批注。①处:   ②处:   5.(6分)请将下面表格中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内容与主题古诗文名句出处好景须细赏观游鱼
:潭中鱼可百许头,①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赏月夜:②   ,静影沉璧。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路难亦达观济沧海:③   ,直
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其一)访农家:山重水复疑无路,④   。宋?陆游《游山西村》志当存高远登泰山:⑤   ,⑥   
。唐?杜甫《望岳》二、阅读与理解(共53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6.(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世有伯乐,然
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
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乙】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
。将军宜枉驾③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②屈致:委屈
(他),召(他上门)来。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有千里马B.故/虽有名马C.将军岂/愿见之乎D.不/可屈致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C.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3)下列对【
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B.【
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
证有力,情感鲜明。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由是先主遂诣亮。7.(7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
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
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
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
“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8.(6分)阅读说明性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古剑不锈之谜江伟①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
在湖北江陵发掘楚墓时,发现两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其中有一把剑就是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剑身上黑色菱形格子花纹仍清晰可见。a为什么已埋
在地下2000多年的宝剑出土时竟没有一丝锈痕?②1974年,三把剑身乌亮、寒光逼人的宝剑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陶俑坑中出土。同样,这几
把剑也是在五六米深的湖湿土壤中埋了2000多年,出土时不但毫无锈迹,b而且能一下子划破十多张纸,其锋利程度让人咋舌不已。③c古剑不
锈成为人们急于探索的神秘现象。为了不损坏这些宝贵的文物,有关部门采用了多种现代仪器对宝剑的表层化学成分进行检测。④检测分析结果表明
,这些宝剑的金属成分是铜与锡的合金,即商朝时就发明的青铜,正是锡这种抗锈金属使宝剑历经2000多年都不生锈。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
宝剑在当年被打造的时候对其表面都进行了防锈处理。⑤1974年出土的三把剑的表面处理技术,则更为先进,古人用氧化能力非常强的铬盐酸对
剑进行氧化处理,于是剑的表层金属氧化物就紧紧地覆盖在剑的表面,d这层仅厚0.01毫米的金属氧化物性质却非常稳定,因而剑也就不会被锈
蚀了。⑥这种精细的铬盐钝化加工处理技术,国外应用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比我们的祖先晚2000多年,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程度
。古剑不锈之谜就此被揭开。(选自《点亮一生的科学美文》,有改动)(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出土的三把古剑毫无
锈迹,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埋在干燥的土壤中。B.为了检测古剑的表层化学成分,有关部门从剑身上截取了样本进行详细分析。C.古剑由
铜、锡合金打造,其中铜的使用是其历经2000多年不生锈的主要原因。D.我国在古剑表面使用的这种精细的铬盐钝化加工处理技术,领先国外
2000多年。(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加点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a处“竟”字删去之后不会改变句意,并没有影响
语言的表达效果。B.b处“十多张”,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充分地说明了古剑的锋利程度。C.c处“急于”二字生动地表达出了人们对破解古剑不
锈之谜的渴望。D.d处“仅”字突出古剑表层金属氧化物的薄和古人铸剑技术的先进。9.(7分)阅读议论性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背书是写作
的基本功梁衡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己所用。③当然,只有理解
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偶”。因此
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这种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
,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水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
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
这有,点像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④俗话说:“巧妇难
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
比如写鸟的动作,小时作文只需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脑子里记的东西多了,如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等,再遇到写鸟时,就很
少以一“飞”字搪塞了。⑤因此,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选自《梁衡文集》,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章中
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B.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C.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D.我们
应该要提高语文水平。(2)有人认为学习语文强调背和记,却没有深刻理解,会限制文学创新。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结合选文和
已学知识,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说明理由。??【链接材料】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
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10.(18分)阅读记叙性文章,完成下
列各题。第一次吆喝金佩庆①吃过早饭,我们挑起担子走出了长兴县城的一家小吃店,开始了谋生的一天。为了避开行人的目光,我跟在芳相哥的后
面,把头压得很低。②“修雨伞哎—补雨伞,补雨伞哎一修雨伞!”③走到居民区,芳相哥突然用方言吆喝起来。我大吃一惊。这悠悠的吆喝声如同
一个闷雷,顿时使我明白自己此行一个严重的疏忽。④那是1983年暑假,49岁的父亲病故后的第二年,我高考落榜。大病三天之后,母亲含泪
劝我放弃再考,帮她支撑这个濒临绝境的家。说实在的,为赡养年迈的婆婆,供养五个子女读书,母亲拼命在六亩多责任田里劳作,一分钱掰成两半
花,我这个全家唯一的全劳力再任性也没有勇气向她要学费复习了。⑤无奈,在农忙过后,我拜当年父亲的徒弟芳相哥为师,挑起父亲留下的雨伞担
子,登上北去的列车。⑥那时的义乌老家,农闲之际上“三府”(杭嘉湖地区)修补雨伞是成年男子的传统项目之一。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挣到复
习的费用。于是,就有了刚才所说的那一幕。⑦此时此刻,“曲线高考”的如意算盘,似乎一下子被芳相哥的吆喝打碎了。我只想扔掉肩上的担子,
找个地方躲起来。⑧原以为修雨伞不过是风餐露宿、走街串巷辛苦而已,没料到还得满街吆喝。如果事先考虑到这点常识,我绝不会有勇气出来的。
然而后悔已晚,除了硬着头皮往前走,我别无选择。⑨不一会儿,便有几个顾客拿了伞打招呼。简单地讨价还价后,芳相哥便在大腿上铺了块厚布修
理起来。他一面修补一面向我指点要领。过了一会儿,就叫我到附近的居民宿舍招揽生意。⑩毕竟是刚出校门的中学生,脸皮薄。我在居民区转来转
去总也张不开口。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我憋足了气:“修——”后面的声音连自己也听不见了。赶紧落荒而逃。?“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
胆大些喊阿。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芳相哥说。我感到这个世界太残酷了,强忍住委屈的泪水。?然而,委屈也只好委屈。慢慢地,从轻轻地喊到
大声地喊,从无人处喊到有人处喊,我战胜了自己,总算过了修伞的第一关。?三天之后,芳相哥让我独自上路。?后来发现,当我在街头巷尾吆喝
时,并没有人在旁边讥笑我,于是吆喝得越来越带劲,生意自然也源源不断。?雨伞的种类繁多,有的还相当复杂。开始时,顾客送来的伞,本来凑
合着还能用,经我一修理却面目全非了。不过实践中我很快成为行家,最困难的仍是每天出门的第一声吆喝。?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和芳相哥同
宿一个旅店,早散晚聚,跑遍了江浙皖交界处的近十个城镇的大街小巷。在与形形色色的顾客打交道中,我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发了笔小财,
挣了120多元.?丹桂飘香的时候,我向芳相哥吐露了想复习再考的秘密。?“原来如此,那我们还是早些回去吧。”?当母亲终于明白我外出学
手艺是为了挣学费考大学时,长叹了一声也就没有反对。第二年,我考取了杭州大学。?这段艰苦的谋生生活犹如一次青春的洗礼,改变了我的命运
,也让我终身受益。(选自《开花的课桌——当代散文佳作选读》)(1)请你说说第⑦段加点词“曲线高考”在文中的含义。(2)我的心理随着
“吆喝声”的不同情景而发生变化。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吆喝时的情景“我”的心理感受听到芳相哥的吆喝时①   ②   异常尴尬感觉没
有人讥笑我吆喝时③   (3)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横线的句子。“怎么
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呵。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5)对于第?段,有人主张删除,有人主张不删除。你赞成哪种说法?请说明理
由。三、作文(共60分),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1.(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
选择的路》中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正处在人生盆路口的你,又会怎样选择呢?
请以“我选择的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
不少于600字。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
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正处在人生岔路口的你,又会怎样选择呢? 请以“因为有_______,所以_______”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少
于600字。一、积累与运用(共37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学校拟开展“锦绣潇湘?大美永州”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完成问题。1.
(15分)清扬同学从《永州最美》一书中摘抄了一段文字,请你仔细阅读,回答下列各题。 永州又名零陵,雅称“潇湘”。这里山清水秀,人杰
地灵,素有“锦绣潇湘”之美誉。“锦绣潇湘”是一曲岁月(  )叹。时光积攒了历史的厚重,文化则浸染成一种地域灵魂。在这里,你能___
____2000多年前秦始皇建立县制的岁月留痕,能_______到4000多年前上古帝王南巡九嶷的神奇行踪,更能_______出1
2000年前玉蟾岩飘出的缕缕稻香。至于舜帝孝德、怀素草韵、柳子文风、濂溪理学,以及纯朴奇特的瑶家民俗、世界唯一的神秘女书等等,无一
是文化中的瑰宝。??【甲】“锦绣潇湘”是一抹自然经典。【乙】九疑北望,五岭南横,无山不胜丹青;三溪清泉,百里平湖,有水皆成诗文。北
宋醉翁欧阳修把酒吟唱:“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丙】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折腰(  )叹:“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丁】更有唐朝才子柳宗元情倾永州山水,其《永州八记》传颂至今,并被列入中学语文课本。(1)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
写下来。山 清 水 秀 人 杰 地 灵(2)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字形和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泳cuány
ín概B.泳zǎnyíng慨C.咏zǎnyín慨D.咏cuányíng概(3)依次填入文段中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触碰探求品位B.触及追寻品位C.触及追寻品味D.触碰探求品味(4)将“青山绿水,山水交融,定义了永州名片的底色。”一句放入文段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5)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表述正确
的一项是  D A.将“柳子文风”和“濂溪理学”调换位置B.把“以及”改作“和”C.改“唯一”为“没有”D.在“无一”后增加“不”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用楷体写,书写正确、规范、美观。(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积累作答。咏叹:歌咏;吟咏。“积攒”
的“攒”读作“zǎn”;“吟唱”的“吟”读作“yín”;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故选:C。(3)本题考查词语使用。根据词义,结合语境
分析。触碰:接触,触摸到某物。触及:触动到。由语境可知,第一个横线处用“触及”合适;探求:探索追求。追寻:跟踪寻找。由语境可知,第
二个横线处用“追寻”恰当;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①尝试滋味;品尝。②仔细体会;玩味。③(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由语境
可知,第三个横线处用“品味”恰当。故选:C。(4)本题考查句子补充衔接。“青山绿水,山水交融,定义了永州名片的底色”这句话从句意上
看,应该是一个总括句。放在【乙】处最好。故选:B。(5)本题考查病句分析。画线句否定词误用,在“无一是文化中的瑰宝”一句中“无一”
后加“不”,用双重否定表肯定。修改为:至于舜帝孝德、怀素草韵、柳子文风、濂溪理学,以及纯朴奇特的瑶家民俗、世界唯一的神秘女书等等,
无一不是文化中的瑰宝。据此分析可知D选项正确。故选:D。【解答】答案:(1)山清水秀 人杰地灵(2)C(3)C(4)B(5)D【点
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
,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3分)名胜古迹与其佳联常能相映成趣。煜鹏同学在游览永
州山水美景时,收集了许多名联佳句。请你根据所学对联知识完成问题。填入下联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花雨鼓天风千里潇湘归眼
底 下联:松涛连海气_______A.九州日月在肩头B.杜鹃花海天下秀C.星辉云灿小阳天D.瑞霭阳光盈九州【分析】本题考查对对联的
能力。【解答】根据对联相关知识中的“仄起平落”,可排除B;根据节奏相协的原则,“千里潇湘”是偏正短语,可排除下联同位置是并列短语“
星辉云灿”的C,根据“虚对虚,实对实”的词性相同原则,“千里”是数量词,“瑞霭”是形容词,“九州”是数量词,可排除D,选择A。故选
:A。【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
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
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3.(7分)婉兮同学在永州市零陵区南津渡衡道高山寺社区好人墙上,看到了“中国好人
”周建国的感人事迹,大概内容如下。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 梳子铺乡排龙山村支书周建国自己省吃俭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33年
来,他无怨无悔地照顾岳父母、堂弟等六位残疾亲人,用大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孝老爱亲之歌,先后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
“中国好人”等光荣称号。在他的影响下,永州涌现出了一大批“好邻居”“好媳妇”“好婆婆”“好少年”等好人典型。(1)婉兮同学作为学校
“蔓草”报社记者,准备去采访周建国爷爷,请你帮她设计两个采访问题。问题①: 周爷爷,请问是什么支撑着您行“孝”呢? 问题②: 周爷
爷,您的“大爱”有人不理解,您是怎么认为的? (2)婉兮同学的采访报道在校报上发表,同学们读后,被周爷爷的事迹所感动,纷纷往校报信
箱中投递阅读感言。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也写一条感言。(50字左右)我的感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老敬亲”是中华名
族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孝老敬亲”,从我做起! 。【分析】(1)本题考查采访问题设计。采访问题要围绕采访目的进行,不要节外
生枝,同时问题要合理,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不要让人反感。(2)本题考查表达能力。针对周建国的故事,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言。言简意赅,文
从字顺,有自己的认识感受即可。注意字数要求。【解答】答案:(1)示例:①周爷爷,请问是什么支撑着您行“孝”呢?②周爷爷,您的“大爱
”有人不理解,您是怎么认为的?(2)示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老敬亲”是中华名族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
孝老敬亲”,从我做起!【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
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
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4.(6分)名著阅读。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①一年,两年,至少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
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②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
章。(1)这段文字摘自  老舍 (填作家名)创作的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 》。(2)请你从内容情感、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个人见解或困
惑等角度中任选其一,给文段中画横线的两处各做一个批注。①处: 运用整齐对称的句式,表现祥子奋斗的艰辛和不容易。 ②处: 用比喻的手
法,把“祥子”的车比喻成“武士的徽章”,说明祥子的车来之不易,同时也说明车对祥子的重要性,表现祥子的吃苦耐劳和踏实肯干。 【分析】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
众的代表人物。小说以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为中心,反映了旧中国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
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根据“那辆车”等描写,可知这
个文段选自《骆驼祥子》。《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2)考查拟写名著批注。可从句式、修辞、用词、感情表达等方面进行批注即可。如:①“
才挣出那辆车”一句中的“挣”出是北京的口语,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使文章带有强烈的北京地方色彩,生动而亲切。“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
徽章”把祥子买的车比作徽章,这是比喻的修辞。身经百战的武士才可以得到徽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祥子的车来之不易。徽章是武士的荣誉象征,
非常重要。把车比作徽章,表现了车对于祥子的重要。答案:(1)老舍 骆驼祥子(2)示例:①“一年,两年,至少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
不知道多少万滴汗”,运用整齐对称的句式,表现祥子奋斗的艰辛和不容易。②“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用比喻的手法,把“祥子”的车
比喻成“武士的徽章”,说明祥子的车来之不易,同时也说明车对祥子的重要性,表现祥子的吃苦耐劳和踏实肯干。【点评】句子理解赏析类试题,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语法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子的修饰成分所起的作用;②修辞分析。从修辞的本身特点去赏析;③情感分析。文学作品常
常以情动人,言简意赅,把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理解文学作品中重要句子的关键;④对有些句子的理解,还要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者
的人生经历去领悟含义。5.(6分)请将下面表格中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内容与主题古诗文名句出处好景须细赏观游鱼:潭中鱼可百许头,①
 皆若空游无所依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赏月夜:②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路难亦达观济沧海:③ 长风破浪会
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其一)访农家:山重水复疑无路,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志当存高远登泰
山:⑤ 会当凌绝顶 ,⑥ 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
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注意“依”的书写)②浮光跃
金(注意“跃”的书写)③长风破浪会有时④柳暗花明又一村⑤会当凌绝顶(注意“凌”“绝”的书写)⑥一览众山小(注意“览‘的书写)【点评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阅读与理解(共53分,选择题每小
题15分)6.(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
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将军宜枉驾③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
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A.然/后有千里马B.故/虽有名马C.将军岂/愿见之乎
D.不/可屈致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
枉驾顾之C.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
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
谨慎的性格特点。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
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由是先主遂诣亮。【分析】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
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
,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
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
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其时刘备正驻军新野县。徐庶谒见刘备,刘备对他十分器
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人,是‘卧龙’啊!将军想不想见见他?”刘备说:“你陪他一道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拜访他,不可随便
召他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看望他才好。”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停顿。
A.正确停顿“然后/有千里马”;B.正确;C.正确停顿为“将军/岂愿见之乎”;D.正确停顿为“不可/屈致也”。故选:B。(2)本题
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表转折;B.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C.同“现”,显露/拜见;D.用马鞭驱赶/马鞭。故选:A。(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乙文是记叙和描写。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要词语有:一食,吃
一顿;或,有时;尽,吃尽。整句的意思是: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②重要词语有:由是,于是;遂,就;诣,拜访。整句的意思是:于是刘
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答案:(1)B(2)A(3)C(4)①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②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点评】文言文
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
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
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7.(7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秋词(其一)【唐】刘
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首句中的“自古
”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C.第四
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
歌。(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分析】本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
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解答】(
1)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ACD.正确。B.有误,“我言秋日胜春朝”直抒胸臆,态度鲜明,“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这鲜明的对比表现
了表露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本句并没有表达对春朝的厌恶。故选:B。(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首先,明确“排”字的词性特征,“排”是
一个动词。在解释含义时,不要单独分析,要放在句中,这句话说的是“万里睛空,一只鹤凌云而上”,所以“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其
次,动词的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在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万里晴空,一只黄鹤一飞冲天,势要冲破白云”的景象;最后,要注意评价作者情感
,“排”字展现了一种冲破阻隔、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答案:(1)B(2)“排”,在这里
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译文: 自古以来
,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
万里晴空。【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
、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8.(6分)阅读说明性文章,完成
下列各题。古剑不锈之谜江伟①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发掘楚墓时,发现两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其中有一把剑就是著名的“越王勾
践剑”,剑身上黑色菱形格子花纹仍清晰可见。a为什么已埋在地下2000多年的宝剑出土时竟没有一丝锈痕?②1974年,三把剑身乌亮、寒
光逼人的宝剑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陶俑坑中出土。同样,这几把剑也是在五六米深的湖湿土壤中埋了2000多年,出土时不但毫无锈迹,b而且能
一下子划破十多张纸,其锋利程度让人咋舌不已。③c古剑不锈成为人们急于探索的神秘现象。为了不损坏这些宝贵的文物,有关部门采用了多种现
代仪器对宝剑的表层化学成分进行检测。④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宝剑的金属成分是铜与锡的合金,即商朝时就发明的青铜,正是锡这种抗锈金属
使宝剑历经2000多年都不生锈。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宝剑在当年被打造的时候对其表面都进行了防锈处理。⑤1974年出土的三把剑的表
面处理技术,则更为先进,古人用氧化能力非常强的铬盐酸对剑进行氧化处理,于是剑的表层金属氧化物就紧紧地覆盖在剑的表面,d这层仅厚0.
01毫米的金属氧化物性质却非常稳定,因而剑也就不会被锈蚀了。⑥这种精细的铬盐钝化加工处理技术,国外应用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
比我们的祖先晚2000多年,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程度。古剑不锈之谜就此被揭开。(选自《点亮一生的科学美文》,有改动)(1)下列说
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D A.出土的三把古剑毫无锈迹,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埋在干燥的土壤中。B.为了检测古剑的表层化学成
分,有关部门从剑身上截取了样本进行详细分析。C.古剑由铜、锡合金打造,其中铜的使用是其历经2000多年不生锈的主要原因。D.我国在
古剑表面使用的这种精细的铬盐钝化加工处理技术,领先国外2000多年。(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加点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a处“竟”字删去之后不会改变句意,并没有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B.b处“十多张”,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充分地说明了古剑的锋利程
度。C.c处“急于”二字生动地表达出了人们对破解古剑不锈之谜的渴望。D.d处“仅”字突出古剑表层金属氧化物的薄和古人铸剑技术的先进
。【分析】本文①②段写我国出土的几把宝剑虽然在土中埋藏了2000多年却毫无锈迹,锋利依旧,引出了人们对古剑不锈的好奇,第③④⑤⑥写
通过检测,解开了古剑不锈之谜:一是宝剑的金属成分是铜与锡的合金抗锈;二是在当年被打造的时候用氧化能力非常强的铬盐酸对其表面都进行了
防锈处理。【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A.不符,原文没有“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埋在干燥的土壤中”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B.
不符,原文表述的是“为了不损坏这些宝贵的文物,有关部门采用了多种现代仪器对宝剑的表层化学成分进行检测”,而不是“从剑身上截取了样本
”;C.不符,原文表述的是“正是锡这种抗锈金属使宝剑历经2000多年都不生锈”,而不是“铜”;D.符合。故选:D。(2)本题考查分
析理解说明文的语言。A.不恰当。“竟”表示出乎意料,让人们对古剑出土时仍然像新的一样感到不可思议,如果删去这个词,就没有这种表达效
果。BCD.恰当。故选:A。答案:(1)D(2)A【点评】回答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类的选择题时,要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它
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9.(7分)阅读议论性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
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
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己所用。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
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偶”。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
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这种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
水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
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
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
、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写鸟的动作,小时作文只需一个“飞”字
,就全部解决。后来脑子里记的东西多了,如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等,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⑤因此,我们应该多
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选自《梁衡文集》,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章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背
书是写作的基本功。B.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C.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D.我们应该要提高语文水平。(2)有人认为学习语
文强调背和记,却没有深刻理解,会限制文学创新。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结合选文和已学知识,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
,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分析】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第
②段指出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要三步走:第一要记住几千个汉字;第二要记住许多精词妙句;第三要记住许多体式、结构。第③到⑤段采用
逐层深入的结构,提出了背书对写作的三种好处。【解答】(1)本题考查提炼议论文的论点。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
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结合题目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之一就是背书”。故选:A。(2)本题考查阅读拓展及个性化表达。作者强调的是“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如果不同意题目中的“有人认为学习
语文强调背和记,却没有深刻理解,会限制文学创新”的观点,可从原文中找到合适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以材料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
观点;如果同意题目中的观点,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来进行说理。要注意先摆出观点,再说明理由。答案:(1)A(2)示例一:我赞同这种观
点。理由:如果对背和记的东西没有深刻的理解,就可能导致基本的表达都不准确,更不说文学创新了。示例二:我赞同这种观点。理由:一味背和
记他人的作品,就可能导致思维僵化,无法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示例三:我反对这种观点。理由: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就要积累足够多的
精词妙句。示例四:我反对这种观点,理由: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精熟,却能为后世留下《诫子书》《出师表》等流传千古的美文。【点评】
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
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
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10.(18分)阅读记叙性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第一次吆喝金佩庆①吃过早饭,我们挑起
担子走出了长兴县城的一家小吃店,开始了谋生的一天。为了避开行人的目光,我跟在芳相哥的后面,把头压得很低。②“修雨伞哎—补雨伞,补雨
伞哎一修雨伞!”③走到居民区,芳相哥突然用方言吆喝起来。我大吃一惊。这悠悠的吆喝声如同一个闷雷,顿时使我明白自己此行一个严重的疏忽
。④那是1983年暑假,49岁的父亲病故后的第二年,我高考落榜。大病三天之后,母亲含泪劝我放弃再考,帮她支撑这个濒临绝境的家。说实
在的,为赡养年迈的婆婆,供养五个子女读书,母亲拼命在六亩多责任田里劳作,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这个全家唯一的全劳力再任性也没有勇气向
她要学费复习了。⑤无奈,在农忙过后,我拜当年父亲的徒弟芳相哥为师,挑起父亲留下的雨伞担子,登上北去的列车。⑥那时的义乌老家,农闲之
际上“三府”(杭嘉湖地区)修补雨伞是成年男子的传统项目之一。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挣到复习的费用。于是,就有了刚才所说的那一幕。⑦此
时此刻,“曲线高考”的如意算盘,似乎一下子被芳相哥的吆喝打碎了。我只想扔掉肩上的担子,找个地方躲起来。⑧原以为修雨伞不过是风餐露宿
、走街串巷辛苦而已,没料到还得满街吆喝。如果事先考虑到这点常识,我绝不会有勇气出来的。然而后悔已晚,除了硬着头皮往前走,我别无选择
。⑨不一会儿,便有几个顾客拿了伞打招呼。简单地讨价还价后,芳相哥便在大腿上铺了块厚布修理起来。他一面修补一面向我指点要领。过了一会
儿,就叫我到附近的居民宿舍招揽生意。⑩毕竟是刚出校门的中学生,脸皮薄。我在居民区转来转去总也张不开口。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我憋足了气
:“修——”后面的声音连自己也听不见了。赶紧落荒而逃。?“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阿。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芳相哥说。
我感到这个世界太残酷了,强忍住委屈的泪水。?然而,委屈也只好委屈。慢慢地,从轻轻地喊到大声地喊,从无人处喊到有人处喊,我战胜了自己
,总算过了修伞的第一关。?三天之后,芳相哥让我独自上路。?后来发现,当我在街头巷尾吆喝时,并没有人在旁边讥笑我,于是吆喝得越来越带
劲,生意自然也源源不断。?雨伞的种类繁多,有的还相当复杂。开始时,顾客送来的伞,本来凑合着还能用,经我一修理却面目全非了。不过实践
中我很快成为行家,最困难的仍是每天出门的第一声吆喝。?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和芳相哥同宿一个旅店,早散晚聚,跑遍了江浙皖交界处的近
十个城镇的大街小巷。在与形形色色的顾客打交道中,我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发了笔小财,挣了120多元.?丹桂飘香的时候,我向芳相哥
吐露了想复习再考的秘密。?“原来如此,那我们还是早些回去吧。”?当母亲终于明白我外出学手艺是为了挣学费考大学时,长叹了一声也就没有
反对。第二年,我考取了杭州大学。?这段艰苦的谋生生活犹如一次青春的洗礼,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终身受益。(选自《开花的课桌——当代
散文佳作选读》)(1)请你说说第⑦段加点词“曲线高考”在文中的含义。(2)我的心理随着“吆喝声”的不同情景而发生变化。请根据下面的
提示填空。吆喝时的情景“我”的心理感受听到芳相哥的吆喝时① 大吃一惊 ② 自己在第一次吆喝时 异常尴尬感觉没有人讥笑我吆喝时③ 越
来越带劲 (3)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横线的句子。“怎么没有?生意从口
中出,你要胆大些喊呵。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5)对于第?段,有人主张删除,有人主张不删除。你赞成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分析】本
文写自己想通过修雨伞挣钱复习,但是一开始放不下脸面吆喝,后来慢慢地熟悉并且开始吆喝得越来越带劲,表达了对这段岁月的感激。【解答】(
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挣到复习的费用。于是,就有了刚才所说的那一幕”,可知“曲线高考”在文中是指通过
修伞挣钱复习参加高考。(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结合“走到居民区,芳相哥突然用方言吆喝起来。我大吃一惊。这悠悠的吆喝声如同一
个闷雷,顿时使我明白自己此行一个严重的疏忽”,可知①:大吃一惊;结合“毕竟是刚出校门的中学生,脸皮薄。我在居民区转来转去总也张不开
口。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我憋足了气:‘修——’后面的声音连自己也听不见了。赶紧落荒而逃”可知②:自己在第一次吆喝时;结合“后来发现,
当我在街头巷尾吆喝时,并没有人在旁边讥笑我,于是吆喝得越来越带劲,生意自然也源源不断”可知③:越来越带劲。(3)本题考查对记叙顺序
的分析。结合“那是1983年暑假,49岁的父亲病故后的第二年,我高考落榜。大病三天之后,母亲含泪劝我放弃再考,帮她支撑这个濒临绝境
的家”,可知本段采用了插叙,插叙了父亲病故的内容,交代了家境困难,因此不得不放弃高考的原因。(4)本题考查描写手法。“怎么没有?生
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呵。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是芳相哥对“我”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写出了芳相哥对“我”的鼓励,对下文“我”能开
口吆喝作了铺垫。(5)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首先表明观点,不删除。再阐述理由,结尾段“这段艰苦的谋生生活犹如一次青春的洗礼,改变
了我的命运,也让我终身受益”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那段艰苦岁月的感激之情。答案:(1)通过修伞挣钱复习参加高考。(2)①大吃一
惊;②自己在第一次吆喝时;③越来越带劲。(3)插叙,交代了家境困难,因此不得不放弃高考的原因。(4)语言描写,写出了芳相哥对“我”
的鼓励。(5)不删除,第?段总结全文,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那段艰苦岁月的感激之情。【点评】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
想内容。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
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
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4
.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
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三、作文(共60分),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1.(60分)阅读
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
生的道路。”正处在人生盆路口的你,又会怎样选择呢? 请以“我选择的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我选择的路”为题,写一篇文章。审
题可知,材料的中心是“选择”。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选择,联系生活实际,长于记叙、抒情的同学可以就平日学习生活中某一件面临选择的事情展开
来叙述自己的选择。记叙时,一定要把你面临选择时矛盾的心理状态渲染出来。语言要生动、形象,另外要挖掘出选择背后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要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设置悬念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叙述事件要完整、情节要有曲折性,心理描写要细腻、丰富。【解答】我选择的路 军训是
很辛苦的,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坚强面对?我是选择了坚强面对炎炎烈日,笔直地站在那里。 刚开学,同学们的心仿佛还是那挣脱了缰绳的野
马,无法收回。校长看到此景,可能想收回我们这些小野马暑假跑野了的心,于是就向全体师生宣布军训三天。 军训首先学习的就是站军姿。整个
身体只能有两个姿态:站如松,坐如钟。而对如此严格的要求,我有些担忧。因为我最受不了太阳的烘烤。每天我们都必须得站两个小时的军姿。时
值夏末,太阳光极强。因此我刚站不一会儿,脸上那不争气的小水珠就受不了了,一个个都溜了出来,在我脸上爬来爬去。而教官,他冷酷的表情时
而在我的面前闪过,我连手指都不敢动一下,又岂敢用手去擦小汗珠呢。小汗珠就更是肆无忌惮地在脸上爬了,我咬牙坚持着。时间过了快一半了,
其他班的个别同学有的实在受不了,就出列休息,休息一会后入列。 看到此情此景,谁能不为这心动呢。是选择打报告休息一会儿,还是选择坚强
地坚持下去?此时,我已大汗淋漓,于是就想打报告,但是当我看到同样烈日炎炎下的同学们纹丝不动,老师和教官也站在阳光下注视着我们,这种
想法又收回了。我选择了坚强,我忍耐着、坚持着、等待着,等待着时间快快流逝。终于教官吹了一下哨子,并示意我们可以活动一会儿了。我庆幸
自己坚持下来了。我想只要自己肯坚强地去面对,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哨声过后,同学们又是揉胳膊又是捏腿的,老师见状也会来安慰我
们。事后想一想,只要坚强面对,多么大的困难都迎刃而解。 汗擦净了,我们依然是往日那种英姿飒爽,只不过是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我坚
信,我选择的路是对的。【点评】本文写了“我”在一次军训时矛盾的心理状态,军训艰苦,是选择坚持还是选择放弃,“我”在纠结,在思考。最终还是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自我,“我”选择了坚持。文章叙述事件完整,心理描写丰富、细腻,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开篇点题,文末扣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正处在人生岔路口的你,又会怎样选择呢? 请以“因为有_______,所以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根据材料和题目可知,题目中两个空白处所填的词语应有某种因果关系。比如,因为有你,所以我更加优秀;因为有绿草,所以春天有了生机;因为有亲近,所以美好;因为有挫折,所以坚强等等。本文的写作重点应放在表现两者的因果关系。文章的主旨应话在后一个空上。从生活中取材,写出真情实感,力求以情动人。本文的写作重点应放在两者两个空的词语之间的因果关系上,可从生活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小事,表现因为有了XX,所以“我”产生了怎样的积极的变化,宜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最后一段以题目收束全文,表达自己对前者的某种感情。【解答】因为有她,所以我不再害怕 我有一个善良的伙伴,她陪我度过了一个个精彩而美丽的日子。她的身影我从来不会忘记,因为她是我的“良师益友”。 她教会我勇敢地面对困难。一个凛冽的寒冬,我没精打采地背着书包去上学。双脚无力地走在雪花覆满的路上,一不小心,我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扑通”一声趴在雪地里。屋漏偏逢连绵雨啊!正前方又迎来一只大黄狗对我乱吠,吓得我魂飞魄散。这时,我形影不离的同伴正好经过这儿,看到这场景,她只是注视着我,又视而不见地离开了。她是想让我知道,要想坚强,就得自己面对困难,勇敢地战胜困难。于是我奋力地爬起来,一声怒吼,把大黄狗给吓跑了。她站在那个角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顿时不再恐惧。 我的学习成绩也是在她的帮助下进步的。有一次,我生病了,烧得很严重,因此没有去上学。她知道我生病了之后,不顾风吹雨打,坚持跑到我家,为我辅导学习,我没听懂的题目她也耐心地讲解。第二天,我去上课正好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幸亏有她的辅导,我才能流利地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老师点点头,满意地笑了。我笑了,她也笑了。 不仅如此,她还教会了我做人要诚实。一个星期三,因为嘴馋,我偷偷带了零食到学校。我的同桌发现后,告诉了老师,然后我被叫到办公室去。我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心里觉得很委屈。来到老师面前,我埋怨同桌黄子诬陷我,还“做贼心虚”地反咬一口:“如果我带了零食,黄子怎么会知道呢?一定是他带了零食,把责任推给我!”黄子眼睛瞪得圆圆的,气得说不出话来。这时,我最好的伙伴来送作业,不时还对我眨眼睛。原来她暗示我认错,免得吃大亏。我不理睬她,如果我现在认错,不就明摆着不打自招了吗?我还倔强得不肯承认。一直到老师闻到了我身上的零食味,就知道是我偷吃了零食。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还另外布置了作业,不管我怎么做都做不完。她在我奋力作业的时候轻劝了我一句:“不诚实是要付出代价的,”我默默地低下了头。 这就是她,我最好的朋友——杜千宜。因为她,我拥有了勇气;因为她,我变得不再孤单;因为她,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她带我迈过了一个个困难的坎,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害怕。【点评】本文写了一个同学对“我”的帮助,从不同的角度并列展开叙述,使得文章中心突出,层次清晰,条理清楚。文中记叙完整、描写生动,文末用一组排比句进行总结,最后一句感悟深刻,升华主题。zxxk.com1
献花(0)
+1
(本文系教育启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