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临江仙.阳春三月下扬州
2023-03-11 | 阅:  转:  |  分享 
  
临江仙.阳春三月下扬州
李世瑜
自古扬州多美景,繁华遥指江东。碧帘十里卷春风。花开又花落,红绿几千重。
烟雨茫茫笼翠柳,瘦西幽雅姿容。虹桥白塔露华浓。箫声明月夜,尤是梦魂中。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我只因没有腰缠十万,所以在扬州只逗留了一天。而这弹指一挥的一天,竟也使人魂梦牵绕。挥也挥不去,断也断不了对扬州的那份幽幽的情思。
“夹岸垂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扬州就是这样一个由人工造就的自然景观组建的世界。它没有直冲云天的庞大建筑,也没有那些现代城市的光怪奇离,一切显得精致、小巧,显得纯真、含蓄,如同藏在深闺的小家碧玉,见之无不使人顿生呵护、爱惜之意,并会于那美的平淡中觅到令人砰然心动的内蕴来。
瘦西湖,可以说是扬州的一大景观了。它虽然没有杭州西湖的气魄和辽阔,但决不俗于杭州西湖,单一个“瘦”字便说绝了这一带湖水的风情。这里的花仿佛开得极为得意,草木紧簇着绿水,花又在草木中摇曳着自己的风姿。长堤春柳,柳树和桃树并枝,桃红柳绿的美景使这个带足了江南风韵的江北古城有了美不胜收的妙趣。大虹桥,一个被漆成了朱红色的小桥,于苍苍树林和潺潺流水之间,显得格外耀眼、俏丽,??这种娇媚的打扮,天衣无缝地迎合了瘦西湖的风流。站在大虹桥上放眼望去,倒是另一幅图画:远处的白塔,水中的亭榭,遮遮掩掩、羞羞答答、欲出未出、欲现未现的飞檐和塔顶……,早已游于图画之中了。
走下去,一步一景,移步有景,转目是景,五亭桥、二十四桥、西园曲水、小金山……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交映成趣,一派天真,一片柔情。瘦西湖就是这样,它象是由一个有极高艺术造诣的、心灵手巧的女孩,在走遍了名山大川之后,把几个自己最钟意的风景采撷了过来,并于随意和轻松之中重新组合,美妙,澹远。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这是诗人苏轼的说法。扬州花园的名字也起的非常有个性;个园――因为竹叶的“个”和“个”,而个园的设置更没有辜负这脱俗的名字;用不同的石和石的造型,便把一年四季全写意进去了。石的堆叠成了个园的最大景致。人们形容这象征了四季的石有“皱、瘦、透、漏”的特点。石,成了小小个园中小小的、可爱的精灵。当然,这小精灵也有不可爱的时候,那就是在它引你走完了个园之后,你会陡然觉得,仿佛过了一年,会深深感慨:岁月真得如梭,匆匆,太匆匆。
? ? 扬州的景点决非“各自为政”,即便是遥遥相隔,也从不会淡漠了相互之间的默契。大明寺,一进山门,迎面便是笑弥勒佛,笑口一开,祥和无比。我们有很多寺院供奉弥勒,但如大明寺这般开门见佛,径入“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境界者却不多,它直逼着给人一种豁达和宽宏、一种和睦相处和处事宁人的氛围。因此,欧阳修会在大明寺建平山堂,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老翁于此五物之间,是不为六一乎?” 乐此不疲。他的弟子苏东坡,又曾于平山堂大写“风流宛在”,并把“流”上的一在点放到了“在”的下面,以示昔日苏轼的风流如今都在平山堂了。在这青山碧水,缤纷的花,翠绿的树的环境中,又有谁洒脱不起来呢?故此,连扬州的石狮子:也笑开了大嘴,扬州的琼花也是花外开花,四海再无同类。
? ? “深白浅红宜相间,疏密还需仔细栽。我欲四时携酒往,不叫一时花不开。” 在今天高楼大厦此起彼伏,古建筑争相改头换面之时,扬州以她的清丽和纯然,紧扣着人们的心弦。 扬州有太多的情愫,扬州给我有太多的留恋。“我欲四时携酒往”, 我与那青山、与那绿水、与那斑斓的花、与那青青的草……同饮,同醉。
献花(0)
+1
(本文系杏坛归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