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文版)针灸效应在于调控本能自稳态对内环境的影响
2023-03-13 | 阅:  转:  |  分享 
  
针灸的效应在于调控机体本能对内环境调节的影响(理论篇论文)樊 明 法作者通信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内环南路111号樊氏中医Author''s
address: Fan''s TCM, 111 Huannan Road, Jingzhou District, Jingzho
u City, Hubei Provinc电话:18071288863。微信:2205665336Tel: 18071288863
. Wechat: 2205665336摘要 目的:研究针灸治病机理与机体本能自稳调节的联系;探讨针灸经穴治病效应,其效应基于干
预本能自稳态的调控作用。古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保存生命的生存,形成了本能自稳调节,又称自稳态;由于在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亦会紊
乱;古人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釆用某些物体触击或火熨肌肤及今天用针灸刺灸经穴治病,即是协助激发本能自稳态的调节作用。提示针灸的体表刺激
方法,是在主动治疗病疾的起因;而人类进化的结果是本能医学的实质;医疗的行为,作为一种本能伴随于人类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而一切医学的起
源最初也是本能医学,本能医学行为,源于人类适应生存的需要,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在完善着。针灸的效应,基于调控本能自稳调节——经络、细
胞的作用,诱导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功能。所谓健康就是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关键词:针灸效应 刺灸经络 细胞 本能 内环境稳定【Obj
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chanism of acupu
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eating diseases and the self-stabiliz
ation regulation of the body''s instinct,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
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treating diseases through acu
points, which is actually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intervention o
n the self-stabilization of the body''s instinct. In the long proc
ess of evolution,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survival of life, the
ancients formed the instinctive self-stabilization regulation, al
so known as self-stabilization; due to the effect of pathogeny, s
elf-stabilization regulation would also be disordered; in the str
uggle against disease, the ancients used some objects to touch th
e skin and ironing, and today use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acupoints to treat diseases, that is, to help stimulate the regu
lation of self-stabilization. It shows that the surface stimulati
on method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the origin of ac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the result of human evolution is the e
ssence of instinctive medicine; medical behavior, as an instinct,
accompanies the whole process of human life, and the origin of a
ll medicine is instinctive medicine at first. Instinctive medical
behavior originates from human adaptation to the needs of surviv
al and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The e
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regulation of instinctive self-stabilizing regulation - the role
of meridians and cells, and the induction of the relative balance
function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The so-called health is to
maintain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Key
wor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effect Acupuncture and moxi
bustion of meridians, cells, instincts, internal environment stab
ility针灸治病医学,源于本能医学,渊源于古人类与疾作斗争的产物;今天使用针灸治病亦乃传承祖先治病的法哲,针灸的体表刺灸方式是在
主动治疗疾病的起因,而人类进化的结果是本能或/和医学的实质。作为一种本能伴随于人类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这种本能的形成是在约3亿万年前
后,由海洋水中棘鱼属鲨鱼类进化而成猿人,智人类的结果;在漫长的进化中为保全自已生存繁衍后系,而形成的N多的本能,其中之一“自稳调节
”,又称息稳态。所以人体一般相对的健康,依靠本能自稳态来调节自愈,但是,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亦会失用紊乱,而针灸的作用,在
于激发其失用的自稳态,诱导调节紊乱的内环境的相对平衔。实验、临床研究病案,证明了针灸效应在于调控本能经络,细胞自稳调控功能,诱导内
环境功能的相对平衡。一、人类本能形成的过程及替属机体的机制1、本能进化形成的过程及命名:人类本能是指人类从棘鱼属鯊魚衍化成南方古猿
、智人类的进化路上留下的一些生存的行为或功能,也是人类与爬行、哺乳等动物同时进化而来不同具有的天赋。人的天赋,恩格斯说“人类从动物
状态中脱离岀的,根本的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说明人类爱劳动其本能与回时进化其它动物大有不同。其中人类本能形成了
N个,如,自稳调节,又称“自稳态”等;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提出了著名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有五个层次的本能,他
说..“满足了一个层次必然会有高一个层次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本能”;其五个本能,1,生理上的需要;2.安全上的需要:3,感情上的需
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其每个内容减略),这就是马斯洛的五个层次本能提纲。2 ,人类本能自稳态替属机体器官及其功
能究人体皮肤来说,皮肤是机体最大组织的防御本能的自稳调节器官,也是一个具有独特的免疫功能并与全身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的组织器官,它不仅
具有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且有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防御的抗原识别、免疫细胞的激活及免疫应答全过程的功能。其免疫自稳调节作用,主要在于
皮肤内隐居相关的淋巴样组织,淋巴细胞,角肮细胞,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朗格罕斯细胞等免疫球蛋白,补体,神经肽等多种参与免疫
调节的物质;它们共同相互作用保护皮肤,使皮肤能够完成生化屏障和体液等其主要生理功能[1];近中国学者张鹤年等亦发现“碱性组蛋白”又
称“自稳胸腺激素”有自稳调节的功能;美国研究人员对郎格汉斯细胞免疫调节作用说,“发现皮肤中常驻着100~200亿个记忆丅细胞,其中
包括各种辅助性丅细胞、细胞毒素丅细胞和调节性丅细胞。它们随时准备着与抗原发生反应,当未受到外界抗原的刺激时,表皮的朗格汉斯细胞特异
性地选择并激活皮肤中的调节性丅细胞,当受到外界抗原的刺激时,表皮的郎格汉斯细胞限制调节性丅细胞激活,却特异性地激活并诱导记忆性细胞
增值等”;中医认为,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有本能自稳态的作用,经络有十二正经等经络,分手足阴阳各六经等经络,内属五脏六腑,外联络
形体官窍整体;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外邪,反映证候,传导感应,调节虚实等作用,并与机体的细胞同舟共济参与着自稳调节作用。六经自稳
调节功能是,当机体受到疾病侵犯时,六经的太阳经(小肠,膀胱经)与少阴经(心,肾经)在调节平衡功能中共同主表,管割机体皮毛、肌肉、四
肢、营卫等,其中太阳主发汗,少阴则制约发汗过度,二者维持着肌表阴阳相对平衡,一旦平衡被致病邪打破,机体则以汗出的形式袪出病邪,若病
邪过盛超出自稳调节能力,则会出现一系列的外表症状,在表现虚寒重症体征时,除制约太阳出汗过盛同时,阳明经(大肠,胃经)和太阴(肺,脾
经)这一对经络也会负责平衡脏腑之间的阴阳平衡。最关键的一对调节经络少阳和厥阴,少阳经(三焦,胆经)调节太阳和阳明经表里之间的平衡,
厥阴经(心包,肝经)调节少阴和太阴经表里之间的平衡,同时又调节着整个经络之间的大平衡。这就是六经自稳调节阴阳二气偏盛偏衰本能的作用
。所以说针灸干预皮肤就是在调控机体本能自稳态的调控作用。二、内环境在生命活动中地重要性及针灸治病的机理“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机体内
细胞直接所处理的生活环境,又称细胞外液。它是人类多细胞生物在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生/转化及排泄终产物交换的产所,亦是细胞与外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但是,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体外环境直接接触,而是生存侵浴于细胞外液之中,这种外液即为内环境。而内环境的稳定与失恒,
关系着人类多细胞生物生命地安与危。正如,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内环境的恒定是生命物体自由生命的条件"[2]。所谓疾病?就是机体在一
定病因的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失用或紊乱,内环境的物质能量生/转化代谢或气化功能失衡,出现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而针灸治病,主要在于干
预脏腑精气输注于体表皮肤的经穴、细胞自稳调节机制,诱导内环境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功能相对的恒定,而取得的机体功能的平衡/稳。所以说,
针灸治病就是在调控机体本能的自稳调节机制,诱导内环境物质能量生/转化代谢功能的平衡,而取得治病效应的。三、经络功能的新认识与细胞的
联系及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1:经络功能的新认识与细胞功能的联系1981年8月朝鲜金凤汉发现传统经络系统的解剖结构实体;他命名为“凤汉
系统",包括系统中的“凤汉管”和“凤汉小体”;其凤汉系统广泛分布在皮下、血管和淋巴内、血管、淋巴管外、内脏表面和内脏中、外周中枢神
经系统内,其系统都是由各自的管连接小体组成。是前人尚未发现的具有生物效应的新循坏系统。凤汉管(下面减略凤汉)由几个小管束被周围膜包
裹形成的管,所有管都连接着小体,管内并含有嗜碱性物质流动。小管是由具有特殊杆状核的内皮细胞构成。小管内有嗜碱性颗粒。各种管在结构上
相似,相互连接成一个大体系。它们的体系在体内是井然有序而独特广范。内管从特定部位穿过血管壁、淋巴管,到达外面;有的内外管和外管相连
接,有的进入脏器内的管、先经过脏器内的小体、末端小体,然后到达组织细胞。如果切断细胞的小管,细胞就会死亡。其管有周期性纵向、横向运
动的特性,约20一40秒出现一次。金凤汉认为,管构成了经脉系统的线型结构,小体是穴位所处的位置,凤汉液顺着经脉系统循环流注全身,与
各组织器官发生广泛的联系等形态。之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小组,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物理实验室、苏光夑教授研究小组再次通过年余实验验证,
称,“找到了金凤汉的经络系统”,认为,哺乳动物新线结构(NTSe),是细、半透明的、能自如移动的细丝,在NTSe上面有小体样结构(
CISe)它连接着NTSe的两端,在胃、肝脏、小肠和大肠、膀胱表面都观察到了NTSe与CISe,NTSe具有分支。从解剖结构看NT
Se与神经、血管、毛细血管、淋巴管系统极其不同;它能自由移动、与内脏表面相分离;与神经及其不同,因为有液体从CISe流出来;亦容易
与血管、毛细血管区别开来,因为它没有红细胞,而呈半透明乳白色样物;它不进入淋巴结;最大区别,它由小管束集合构成,而淋巴管是单管结构
。NTSe结构能被詹纳斯绿B方法染色,它亦是免疫系统;它含有大量的线粒体或有类神经特性等作用[3]。表明,“经络是人体中具有自动调
控功能的巨系统,在生命的每ー瞬间,都有千万个信息变化发生,但无论这些信息的变换过程如何复杂,而信息的变换和传递始终是以经络系统及其
运行全身气血为载体而实现的;它在感受来自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时,并按其性质、特点和量度等传递至相应的脏腑组织、五官九窍包括脑、
四肢百骸,反映或调节其功能状态”[4]。说明,经络与细胞俩者之间依附无隙,经络管内有细胞,细胞间隙有经络的穿梭,自脏腑组织到肌肤有
细胞驻居的逢隙,就有经络的循行隧道,便道出俩者的生理功能也有类似之处;这证明,针灸干预某经络穴位,同样干于着细胞信号转导等机制的功
能。2:针灸干预机体自稳态所产生实验临床研究结果有报道,针刺入机体产生的刺激,可使细胞膜上静电位发生攺变,从而引起动作电位定向传播
,最终使细胞产生反应;在行针过程中,穴位区产生结缔组织的缠绕,针和相关组织间产生紧密的机械耦合,行针的相关手法通过此耦合向组织传递
机械信号,启动蛋白复合物的ー系列磷酸化,将机械信号转换为生物信号等作用[5];发现,皮肤中包括血管壁有气行的客观途径,接受针刺有传
递信息的作用,皮肤纵行方向上可分为两种类型相交替的多条致密带,其带上分布有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及特殊的末梢神经网络,
针刺可以使皮肤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及毛囊释放多糖物质等[6]。实验研究,艾炷灸足三里、悬钟和百会、关元两组穴位,都具有培补先后天益精填
髓之功,比尼莫平优势;能提高D—半乳糖衰老小鼠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c―fos―Prb蛋白表达,抑制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p16蛋白表达
,从基因水平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的增值蛋白的表达,抑制D―半乳糖小鼠的大脑组织神经元细胞的衰老,延缓脑老化[7}。针刺和电针
可激发诱导脏腑机制的气化效应和调节物质生化代谢作用,能促进面神经核中的神经元(BDNF―mRNA)表达的幅度,合成一些促进神经再生
因子,增加、再生神经的血管密度和数量,以满足神经再生时物质代谢的需要,在生理情况下,周围靶分泌和旁分泌产生的脑神经营养因子(BDN
F)起激活一系列细胞内信号的传递系统,以维持神经元正常生理活动及其结构,促进神经生長与修复等作用[8],;针刺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大
鼠的水沟、内关穴,发现大鼠脑,心组织及血液中升高的环磷酸腺苷(cAMP)及环磷酸鸟苷(cAMP/cGMp)显著下降而接近正常;表明
该针刺对脑,心组织及血液中升高的cAMP,cGMP有快速稳定的调节效应[9];针刺再生神经的靶,可诱导促进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可塑性变
化、运动神元树突的定向性伸展重建作用,在提高再生神经协调性和支配能力、恢复臂丛前索运动功能指数(BPFl)、均比人工补给神经生长因
子(NGF)要显著;能提高缺血后脑内脂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N)的合成和释放,还能提高BDNF和NGF在缺血皮质的表达,;其BD
NF又能通过诱导钙结合蛋白的表达,而稳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保护神经元免受攻击,促进神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等作用[10]。从上述结
论,指出针灸干预机体皮肤后,其有序的起效步骤,是在一步一步的启动激活本能自稳态——经络、细胞的机制,进行调节内环境生物物质转/生化
平衡或稳定内环境功能的相对衡定性,修复赃腑器官组织的正常活力。这就是针灸治病的效应或机理。参考文献[1] 张学军,安徽学学报[j]
1999,34,1[2] 宜昌医学专学校,主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11,[3] 1999朱兵主编,系统针
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一版二次,563~567[4] 童瑶,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
99,284—286[5] 徐甜,李忠仁,针刺调节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及思考(j),针刺研究2011,33(2);150—151[6
]刘里远,王菲菲,张亚茹,等,皮肤PAS阳性带和毛囊受体分布及组化特征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5,18(5),434,[7]
杜艳,赵利华,吴海标,等,艾柱灸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视网膜母细胞瘤抑制蛋白及c―fos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35(4)250―254,[8]樊明法,樊蓉,樊娒,蟒针刺筋络和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最佳适针时间及疗效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09,4(6),330―333,[9]孟智宏,杜元灏,针刺对实验性脑梗死大鼠脑心组织及血液cAMP,cGMP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959~990[10]樊明法,何川,樊蓉,蟒针刺经络对脑中后受损神经功能不同病程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1).962简介:樊明法,男,汉族 中医副主任医师 1966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医疗专业,多次进修西医。1956年参加卫生工作,1993年退休于湖北潜江熊口医院,本年12月受深圳福田人民医院专家门诊聘用至1997年回荆州建立“樊世国医馆”,组织特针法研究会,研究蟒针等针法结合中药攻克疑难固疾顽症。如,小儿脑瘫,中风后遗症等,撰文在《中国针灸》《中医杂志》《世界中医药》等十余种杂志上发表。1
献花(0)
+1
(本文系樊氏中医h5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