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二化学(必修二)《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03-18 | 阅:  转:  |  分享 
  
高二化学(必修二)《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12题)1.CO2的应用领域广泛,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基本化工原料,我国提
出力争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化工合成等治理 CO2的手段,使 CO2排放量减少甚至是回收利
用,以此达到 CO2“零排放”的目的。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研究中,催化剂是研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铜基催化剂,有学者提
出了 CO2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态铜电子排布:[Ar]3d94s2B.甲酸乙酯是该过程的催化剂C.步骤④中有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D.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降低了反应的焓变2.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4周期主族元素,其中
X、Y、Z位于同一周期,X与Q位于同一主族,信息如表:元素信息X本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Y位于周期表的第3周期第IIIA族Z最高正化合
价为+7价W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Q>Y>ZB.元素的金属性:X>Y>QC.Z单质能将W从NaW溶液中
置换出来D.Y与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反应3.化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
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B.漂白粉既可作漂白纸张的漂白剂,又可作游泳池的消毒剂C.由生铁铸造的下水井盖的硬度大、抗压,含碳量比钢低
D.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可以有种、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4.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A.氯化氢的电子式:B.反
—2—丁烯的球棍模型:C.的空间填充模型:D.基态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
加而减弱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第ⅡA族C.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ⅠA族金属元素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
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6.W、X、Y、Z、R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的一种离子与Li+具有相同的
电子层排布且半径稍大,X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与Y原子核外M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2,X与Z同主族,Z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B.第一电离能:C.原子半径:D.电负性:7.已知 a、b、c、d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
位置如图,已知化合物中的 b 元素不存在正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离子键B.元素对应形成的简
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d>c>a>bC.b 单质的电子式为:b××bD.c、d 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d >c8.经研究
发现,镭能蜕变为Rn,故将Rn称之为镭射气;钍能蜕变为Rn,故将Rn称之为钍射气;錒能蜕变为Rn,故将Rn称之为锕射气。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 Rn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50B.Rn、Rn、 Rn互为同素异形体C.Rn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其在第VIII族D.镭(R
a)可以通过释放蜕变为Rn9.短周期元素R、X、Y、Z、M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存在关系:,其中元素R、X、Y、M形成
的化合物(结构式)具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B.M在同周期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C.R、X、Y形成的化
合物可能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Z分别与R、Y、M形成的化合物中均只含离子键10.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2周年。图中
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WXYZA.原子半径:B.常温常
压下,Z的单质为固态C.X的氧化物的熔点低于其单质的熔点D.X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1.核废水中常含有一种对
环境有害的放射性核素Sr,关于该核素说法错误是A.与Sr的质量数不同B.与Sr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与Sr互为同位素D.中子数是3
8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四氯化碳的球棍模型:B.次氯酸的电子式:C.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BrD.S
2-的结构示意图:二、非选择题(共10题)13.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1)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
____,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2)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
___。(3)在第4周期元素中,原子的4p轨道半充满的是_______,3d轨道半充满的_______,4s轨道半充满的是____
___,外围电子中s电子数与d电子数相同的是_______。14.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I.用元素符号表示(1)将钠、镁、铝各2g分别投入盛足量0.05mol/L盐酸烧杯中,实验结果: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
_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最多。钠、镁、铝中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2)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出现胶状沉淀,可
证明____元素得电子能力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结论:随原子序数增大,同周期元素失电子能力依次_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下同),得电子能力依次_______。II.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3)仪器A的名
称为_______。(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Br,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
C中加KBr溶液和CCl4反应一段时间后,将C振荡、静置,观察到C中现象是_______,此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1
5.按要求填空:(1)基态K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_。
(2)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_______,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_______(填“相同”
或“相反”)。16.请根据构造原理,按要求写出下列电子排布式或原子结构示意图:(1)16S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2
)26Fe的简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3)某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1,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完成下列各题:①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周期。②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
_________族。③试推测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___区。17.一定质量的某金属X和足量的稀H2SO4反应共有
0.3mol电子发生转移,生成6.02×1022个 Xn+ ,这些阳离子共有1.3×6.02×1023个质子、1.4×6.02×1
023个中子。(1)求Z、n和A的值。(写过程)(2)写出该金属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8.完成下列基本计算:(1)9.
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Ox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_
_______;(2)19.2g Cu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NA(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3)元素M的某
种原子,其氯化物(MCl2)11.1g配成溶液后,需用1mol/L的AgNO3溶液200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已知该原子中
:质子数=中子数。① 该原子M的质量数A为_____________。② 写出该原子(核素)符号___________。③ M元素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19.三氯化铬()是常用的媒染剂和催化剂,易潮解,易升华,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实
验室制取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碱性条件下,可将氧化(黄色);酸性条件下,可将(橙色)还原为(绿色)。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Cr原
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2)装置B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导管a中的液面在不断上升,出
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3)对于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甲、乙分别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甲认
为发生的反应是;乙认为发生的反应是。Ⅰ.查阅资料知:(俗称光气)有毒,遇潮湿的空气马上生成两种酸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Ⅱ.设计实验验证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反应结束后,静置,待装置F中溶液分层后,取适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证明
甲的观点正确,(4)测定某样品中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如下:Ⅰ.取5.0g该样品,在强碱性条件下·加入过量30%溶液,小火加热使完全
转化为,再继续加热一段时间。Ⅱ.冷却后,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和浓磷酸(浓磷酸的作用是防止指示剂提前变色),使转化为,再加适量的蒸馏水将
溶液稀释至100mLⅢ.取25.00mL溶液,加入适量浓混合均匀,滴入的3滴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新配制的的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
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即为终点,重复2~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21.00mL(滴定中被还原为)。①步骤Ⅰ中完全转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_______。②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1)甲同学在a、b
、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___
___,烧杯_______(填字母)中的反应最剧烈。(2)乙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回答下列问题:①
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②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C中
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实验时观察到_______,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吸收尾
气。③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若观察到C中的现象为__
_____,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该实验存在缺陷,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目的是_______。21.Ⅰ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1)甲同学在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冷水,再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钠、镁、铝、钾金属块,通过观察现象判断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实验中发现b、c两只烧杯中几乎没有什么现象,要想达到实验
目的,请你帮他选出合适的方法_______(填字母)。A.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B.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盐酸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浓
硝酸Ⅱ.乙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2)实验步骤:连接
仪器、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3)问题探究:①装置E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②试管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③能说明非金属性碳强于硅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④依据试管D中的反应,能否证明
非金属性硫强于碳?_______(填“能”或“否”)。22.现有A、B、C、D、E、F、G、H8种元素,均为前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
于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有关问题。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
多的元素C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p能级电子数比s能级电子数少1个D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p轨道中有两个未成对电子E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的第一
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F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G元素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H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1列(1)的
电子式为_______。(A、C为字母代号,请将字母代号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 (2)B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_______种不同运动
状态的电子,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占据的原子轨道呈_______形。(3)某同学推断E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该同
学所画的电子轨道表示式违背了_______。(4)B、C、D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5)H位于元素周期表
中_______区(按电子排布分区),其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6)写出电解H的硫酸盐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参考答案与解析:1.CA.电子排布为全满或半满时,原子的能量最低,较稳定,所以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4s1,选项A错误;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量是不变的,反应④生成了甲酸乙酯,但在其它步骤中未有甲酸乙酯的参与,即甲酸乙酯只有生
成,没有消耗,所以甲酸乙酯不是催化剂,选项B错误;C.由图可知步骤④中的 C?O 和 H?O 键均发生了断裂,生成了金属羟基化合物
(H?O?M)和甲酸乙酯,选项C正确;D.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历程,但不改变焓变,选项D错误;答案选
C。2.C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4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Y、Z位于同一周期,本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位于周期表的第
3周期第IIIA族,Z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则X是Na,Y是Al,Z是Cl,X与Q位于同一主族,则Q是K,根据W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
W是Br元素,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Na,Y是Al,Z是Cl,Q是K,W是Br元素。A.Y
是Al,Z是Cl,Q是K,W是Br元素。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则原子半径:Q>W>Y>Z,A错误;B.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则元素的金属性:X(Na)>Y(Al);同
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多,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Q(K)>X(Na),因此元素的金属性:Q(K)>X(Na)>Y(Al
),B错误;C.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Cl、Br是同一主族元素,Cl2的氧化性比Br2强,Cl2通入Na
Br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Cl2+2NaBr=2NaCl+Br2,C正确;溶D.Y是Al,Q是K,Y与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
为Al(OH)3和KOH,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强碱KOH反应产生KAlO2和H2O,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3.C
A.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均生成氧气,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故A正确;B.漂白粉的有效成
分是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同时漂白粉在空气中会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所以漂白粉既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故B正确;C.生铁中的含碳量为2%~4.3%,钢中的含碳量
为0.03%~2%,生铁含碳量高,生铁硬度大、抗压,性脆、可以铸造成型,是制造机座、管道的重要材料,故C错误;D.放射性同位素可以
用于透视和放疗,因此可以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故D正确;答案选C。4.BA.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B.反—
2—丁烯中甲基位于碳碳双键平面的两侧,球棍模型为,故B正确;C.二氧化碳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空间填充模型为,故C错误;D.氮元素的
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轨道表示式为,故D错误;故选B。5.CA.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不是
最高价含氧酸则不一定,故A错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不一定处于周期表第ⅡA族,如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它处于周期表的0
族,故B错误;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第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C正确;D.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
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能作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位于副族和第VⅢ族,故D错误;答案选C。6.CW、X、Y、Z、R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的一种离子与Li+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且半径稍大,则W为H;Z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 Z为S;X与
Z同主族,X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与Y原子核外M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2,X为O,Y为Si,R为Cl。A.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
物越稳定,非金属性:S>Si,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SiH4,A正确;B.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因此第一电离
能:Cl>S>Si,B正确;C.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则原子半径:S>Cl>O,C错误;D.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元
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电负性:S 在正价,则b为F元素,则a为O元素,c为S元素,d为Cl元素。A.a为O元素,c为S元素,二者可以形成化合物SO2、SO3,均为只
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离子所含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多,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S2->Cl
->O2->F-,即c>d>a>b,故B错误;C.b单质为F2,电子式为,故C错误;D.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所以非
金属性Cl>S,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d >c,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8.AA.Rn的中子数为136,质子数为86,所以
中子数比质子数多50,A项正确;B.Rn、Rn、Rn属于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项错误;C.Rn的最外层
电子数为8,故其在元素周期表的0族,C项错误;D.镭(Ra)释放蜕变为Rn时,不满足质子守恒和质量守恒,D项错误;故答案选A。9.
C短周期元素R、X、Y、Z、M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元素R、X、Y、M形成的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X形成4个共价键,Y形成2个共价键
,R形成1个共价键,M形成1个共价键,X、Y、M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4、6、7,最外层电子数3Z+M=X+Y,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4+6-7)=1,结合原子序数可知Z为Na元素,R为H,X为C,Y为O,Z为Na,M为Cl元素,以此分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
R为H,X为C,Y为O,Z为Na,则原子半径:,A错误;B.由分析可知,M为Cl,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I
IA与IIIA、VA与VIA反常,故M在同周期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不最大,Ar是最大的,B错误;C.由分析可知,R为H,X为C,Y
为O,则R、X、Y形成的化合物如醛类物质CH3CHO等,醇类物质如CH3CH2OH等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D.由分析
可知,R为H,Y为O,Z为Na,M为Cl, Z分别与R、Y、M形成的化合物中不一定均只含离子键,如Na2O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错误;故答案为:C。10.C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W是氮元素,X是铝元素,Y是硅元素,Z是磷元素,据此回答问题。A.同周
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少,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 ,故A不选;B.常温常压下,Z的单质是磷,磷为固态,故B
不选;C.X的氧化物是氧化铝,其熔点高于其单质铝的熔点,故C选;D.X的单质是铝,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不选;
故选:C。11.DA.的质量数是90,的质量数是84,质量数不同,A不符合题意;B.与为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几乎
相同,B不符合题意;C.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故与互为同位素,C不符合题意;D.的中子数是90-3
8=52,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12.CA.四氯化碳分子中,Cl原子的半径大于C原子,其球棍模型为,A错误;B.次氯酸分子
中O为中心原子,其电子式为:,B错误;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可表示为:Br,C正确;D
.S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S2-,S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答案选C。13.(1)???? Na????
Ar(2)???? F???? Fr(3)???? As???? Cr、Mn???? K、Cr、Cu???? Ti(1)同周期元
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第Ⅱ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ⅢA族,第ⅤA族大于第ⅥA族,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第一电
离能最大;故在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Na,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r;(2)除了稀有气体以外,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
增大而增大,同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故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是F,电负性最小的是Fr;(3)在第四周期元
素中,原子的4p轨道半充满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为As元素;原子的3d轨道半充满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为Cr、Mn;原子
的4s轨道半充满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为K、Cr、Cu的元素;外围电子数中s电子数与d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外围电子式为:,为T
i元素。故答案为:Cr、Mn;K、Cr、Cu;Ti。14.(1)???? 钠???? 铝???? Na C 减弱???? 增强(3)分液漏斗(4)????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橙红色???? 无尾气处理装置,污染空气【解析】
(1)三种物质中钠的金属活动性最强,与盐酸反应最剧烈,1molNa与盐酸反应转移1mol电子,1molMg与盐酸反应转移2mol电
子,1mol铝与盐酸反应转移3mol电子,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是相同物质的量时转移电子的数目差别较大,因此铝与盐
酸反应转移电子最多。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是镁的3s轨道全满,3p轨道全空,较为稳定,因此第一电离能大于Al,
故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顺序为Na 氧化碳,产生胶状沉淀,可知碳酸酸性强于硅酸,反应方程式为,可证明碳元素得电子能力大于Si。Na、Mg、Al是同周期主族元素,金属性
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弱,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同周期元素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3)从图中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
液漏斗。(4)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C中氯气和KBr反应生成Br2,Br2易溶于CCl4发生分层现象,则观察到C中溶液分层
,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橙红色。整套装置无氯气的尾气处理装置,易造成环境污染。15.(1)???? N???? 球形(2)????
Mg???? 相反【解析】(1)基态K原子核外有4个能层:K、L、M、N,能量依次升高,处于N层上的1个电子位于s轨道,s电子的电
子云轮廓图形状为球形;(2)根据对角线规则,与Mg的化学性质最相似。基态时Mg原子的两个M层电子处于轨道上,且自旋状态相反。16.
(1)1s22s22p63s23p4(2)[Ar]3d64s2(3)???? 4???? ⅢA???? p【解析】(1)16S核外
有16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2)26Fe核外有26个电子,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64s2。(3
)①根据电子排布式 [Ar]3d104s24p1,可知该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周期。②根据电子排布式 [
Ar]3d104s24p1,可知该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ⅢA族。③该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1,该元素
处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17.(1)Z、n、A的值分别为13、3、27(2)(1)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子的物质的量为1.
3mol,中子的物质的量为1.4mol,所以每个离子中的质子数为1.3/0.1=13,每个离子中的中子数为1.4/0.1=14,所
以质子数Z为13,质量数A为13+14=27,离子的电荷数为0.3/0.1=3,所以n为3;(2)该金属为铝,铝和氢氧化钠和水反应
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18.(1)???? 46g/mol???? 4.48L(2)0.6(3)???? 4040Ca???? 第
四周期第ⅡA族(1)9.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Ox的物质的量是0.2mol,所以摩尔质量为9.
2g÷0.2mol=46g/mol;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0.2mol×22.4L/mol=4.48L;(2)19.
2g Cu的物质的量是19.2g÷64g/mol=0.3mol,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铜,铜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转移
电子总数是0.6NA;(3)由可知,n (Cl-)=n(Ag+)=0.2L×1mol/L=0.2mol,所以MCl2的物质的量是0
.1mol,则M(MCl2)=11.1g÷0.1mol=111g/mol,由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
数,则M=111-35.5×2=40,又因为质子数=中子数,所以Z=20,则M是Ca;①该原子M的质量数A=40;②该原子(核素)
符号为;③C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ⅡA族。19.(1)##(2)???? 加快的挥发???? 导管有堵塞???? 将装
置C、D之间的导管改成粗导管(3) 滴加足量的硝酸使溶液量酸性,再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4) 88.76%实验室制取CrC13
的反为 ,CrC13易潮解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所以要防止装置内在高温条件下不能存在空气,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氮气,让在氮气氛
围中冷却,防止空气进入使CrC13氧化;A中装浓H2SO4可以干燥N2并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置,无水CaCl2防止G中水蒸气进入E
及C装置;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将COCl2排入G 中并被充分吸收,回收尾气,据此分析解题。(1)Cr为第24号元素,基
态C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或);(2)由装置可知是由与反应制得,故装置B中热水的作用是加快的挥发;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导
管a中的液面在不断上升,易升华,进入D中冷凝时将C与D之间导管堵塞;改进的措施是将装置C、D之间的导管改成粗导管;(3)Ⅰ.(俗称
光气)有毒,遇潮湿的空气马上生成两种酸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Ⅱ. ,若假设成立则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滴加足量的硝酸使溶液呈
酸性,再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4)①步骤Ⅰ中完全转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由原子守恒可知 ,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根
据电子守恒可知 ,则总关系为: , , ×g,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88.76%。20.(1)???? 探究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 c(2)???? 分液漏斗???? 防止倒吸???? 溶液变蓝???? 饱和NaOH溶液???? Na2SiO3 溶液变
浑浊???? 饱和NaHCO3溶液???? 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解析】(1)实验目的是验证元素周期律,元素的金属性越
强,和水反应置换出氢气就越容易。锂、钠、钾是同主族元素,甲同学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强弱,金属性:K>Na>Li,则K
和水反应最剧烈,故填c。(2)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根据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单质
的氧化性的强弱)来判断。①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球部膨大,可以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②浓盐酸和KMnO4反
应生成氯气,氯气和KI反应生成I2,I2遇淀粉变蓝。若氯气能将碘从KI中置换出来,则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则Cl的非金属性比I强。氯
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氯气能和NaOH溶液反应,可以用饱和NaOH溶液吸收氯气。③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
,盐酸也能和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硅酸,若要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除去杂质的二氧
化碳和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硅酸白色胶状沉淀,根据强酸制弱酸规律,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即可证明C的非金属性比Si强。21.
(1)AB(2)检查装置气密性(3)???? 除去过量的SO2 CO2+H2O+SiO=H2SiO3↓+CO(或2CO2+2H2O
+SiO=H2SiO3↓+2HCO)???? E试管中的溶液褪色不完全,F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否II.铜与浓硫酸共热生成二
氧化硫,二氧化硫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过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
。(1)A.镁和热水能缓慢反应,铝和热水不反应,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可判断Mg、Al的活泼性,故选A;B.镁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比铝剧烈,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盐酸,可判断Mg、Al的活泼性,故选B;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浓硝酸,铝在浓硝酸中钝化,且镁和硝酸反应
放出二氧化氮气体,污染空气,故不选C;选AB。(2)本实验涉及气体反应,连接仪器后要检验装置气密性。(3)①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氧化,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能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装置E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干扰。②试管
F中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SiO=H2SiO3↓+CO(或2CO2+2H
2O+SiO=H2SiO3↓+2HCO)。③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CO2+H2O+SiO=H2SiO3↓+CO反
应发生说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能说明非金属性碳强于硅的实验现象是E试管中的溶液褪色不完全,F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④二氧化硫和水反应
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不是硫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依据试管D中的反应,不能证明非金属性硫强于碳。22.(1)(2)???? 6???? 哑铃(3)泡利(不相容)原理(4)O>N>C(5)???? ds(6)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该元素为H;B元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该元素为C;C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p能级电子数比s能级电子数少1个,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即C元素为N;D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p轨道中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或1s22s22p2,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因此D为O;G元素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根据电负性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G为K;根据第一电离能,推出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应为2,推出E为Mg;F应是第三周期,F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则F的主族序数为ⅦA族,即F为Cl;H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1列,即H为Cu;据此分析;(1)根据上述分析,C2A4为N2H4,名称为肼,又称联氨,因此N2H4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核外有多少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B元素为C,基态核外有6个电子,即核外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占据的原子轨道为p能级,p能级呈哑铃形或纺锤形;故答案为6;哑铃形或纺锤形;(3)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反,因此该同学所推断的轨道式,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故答案为泡利(不相容)原理;(4)B、C、D分别为C、N、O,同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因此电负性大小顺序是O>N>C,故答案为O>N>C;(5)H为Cu,Cu位于ds区,属于过渡元素,过渡元素的价层电子对数包括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的d能级电子,因此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故答案为ds;3d104s1;(6)H的硫酸盐为CuSO4,根据电解原理,电解CuSO4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20 页
献花(0)
+1
(本文系夏哥在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