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上学期(必修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1.已知:H2?(g)+F2(g)?=2HF(g)? △H=-? 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在相同条件下,2 mol?氟化氢气体的总能量大于1 mol? 氢气与1 mol?氟气的总能量D.2 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积1mo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属 于化学变化且能量变化符合图示变化的是A.2Cl→Cl2B.NaOH(s)溶解C.水煤气燃烧D.煅烧石灰石3.下列一些诗句、成语、谚 语等包含的反应过程为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低的是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⑥火树银花。A.只有③B.③④⑤C.⑤⑥D.①②④⑥4 .我国利用合成气直接制烯烃获重大突破,其原理是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反应④:?反应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③使用催化 剂,减小B.反应④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C.D.?5.图为卤素单质()和反应的转化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生 成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C.过程中:? ?则D.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时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6.已知:与反应生成1m ol的kJ·mol-1;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kJ·mol-1.则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等于A.+45.2kJ·mol-1B.- 45.2kJ·mol-1C.+69.4kJ·mol-1D.-69.4kJ·mol-17.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 ΔH2的是A.C(s)+O2(g)=CO(g)?ΔH1;C(s)+O2(g)=CO2(g)?ΔH2B.2Al(s)+O2(g)=A l2O3(s)?ΔH1;2Fe(s)+O2(g)=Fe2O3(s)?ΔH2C.2H2S(g)+3O2(g)=2SO2(g)+2H2 O(l)?ΔH1;2H2S(g)+O2(g)=2S(s)+2H2O(l)?ΔH2D.CaO(s)+H2O(l)=Ca(OH)2(s )?ΔH1;NH4HCO3(s)=NH3(g)+CO2(g)+H2O(g)?ΔH28.已知燃烧7.8g乙炔气体生成CO2气体和液态 水,放出390kJ的热量,则下列有关乙炔气体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C2H2(g)+5O2(g)═4CO2(g)+2 H2O(l)?△H═-390kJ·mol-1B.2C2H2(g)+5O2(g)═4CO2(g)+2H2O(g)?△H═-2600k J·mol-1C.C2H2(g)+2.5O2(g)═2CO2(g)+H2O(l)?△H═-1300kJ·mol-1D.2C2H2( g)+5O2(g)═4CO2(g)+2H2O(l)?△H═-1300kJ·mol-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与吸收(放出)的能 量Q的单位均为kJB.当反应放热时,反应吸热时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为“-”D.一个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为“+”10.下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如图不符合的是A.2NH4Cl+Ca (OH)22NH3↑+CaCl2+2H2OB.2Al+Fe2O32Fe+Al2O3C.Mg+2HCl=MgCl2+H2↑D.C+O 2CO211.常温常压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 kJ,用400mL 5mol·L-1 KOH溶液吸收生成的CO2,恰 好完全转变成正盐,则充分燃烧1mol C2H5OH所放出的热量为A.Q kJB.2Q kJC.3Q kJD.4Q kJ12.某反应 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C.反应过程b可能分两步进行 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13.对于反应Fe(s)+H2SO4(aq)=FeSO4(aq)+H2(g),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A.通过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判断该反应过程是否放热B.改变Fe的表面积会改变反应的速率C.通常用H2体积的变化情 况表示该反应的速率D.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正极材料应为铁14.一定条件下,有关有机物生成环己烷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苯分子中不存在3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故B.C.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D.苯与氢气反应过程中有键生成二、填空题 15.已知:?。则的___________。16.(1)已知:2N2O5(g)=2N2O4(g)+O2(g)?ΔH1=-4.4kJ ·mol-12NO2(g)=N2O4(g)?ΔH2=-55.3kJ·mol-1则反应N2O5(g)=2NO2(g)+O2(g)的Δ H=_______kJ·mol-1。(2)已知0.1mol/L的NaHSO4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1/L,请回答下列 问题:①写出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方程式_______。②若将NaHSO4与Ba(OH)2在溶液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 ,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3)实验室现欲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g/mL的浓H2SO4溶液配制450mL浓 度为0.2mol/L的稀H2SO4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浓H2SO4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mL。17.联氨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 列问题:(1)在发射“神舟”七号的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肼(N2H4)和过氧化氢,当两者混合时即产生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N2H4 (l)+2H2O2(l)===N2(g)+4H2O(g) ΔH=-641.6 kJ·mol-1;H2O(l)===H2O(g) Δ H=+44.0 kJ·mol-1,若用6.4 g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则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2)“嫦娥二号”卫星使用液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偏二甲肼(C2H8N2)作推进剂。N2O4与偏二甲肼燃烧产物只有CO2(g)、H2 O(g)、N2(g),并放出大量热,已知10.0 g液态偏二甲肼与液态四氧化二氮完全燃烧可放出425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火箭的常规燃料是液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肼(N2H4),N2O4 作氧化剂,有人认为若用氟气代替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反应释放的能量更大(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氟化氢气体)。已知:①N2H4(l)+O2 (g)===N2(g)+2H2O(g) ΔH=-534.0 kJ·mol-1②H2(g)+F2(g)===HF(g) ΔH=-26 9.0 kJ·mol-1③H2(g)+O2(g)===H2O(g) ΔH=-242.0 kJ·mol-1请写出肼和氟气反应的热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①H2(g)===H2(l) ΔH= -0.92 kJ·mol-1②O2(g)===O2(l) ΔH=-6.84 kJ·mol-1③H2O(l)===H2O(g) ΔH =+44.0 kJ·mol-1④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请写出液氢和液氧生成 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能源危机是当前全球性的问题,“开源 节流”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1)下列做法有助于能源“开源节流”的是___ (填字母)。a.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 为清洁高效的能源b.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c.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d.减少资源消耗 ,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和循环再生(2)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①在通常状况下,___ (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石墨的燃烧热△H为___。②若12g金刚石在2 4g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g,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___。(3)已知: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mol·L-1、4 97mol·L-1,N2(g)+O2(g)=2NO(g)△H=+180.0kJ·mol-1,则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___kJ· mol-1。(4)综合上述有关信息,请写出CO和NO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19.氨热分解法制氢气。相关化学键 的键能数据化学键N≡NH-HN-H键能E/( kJ?mol?1)946436.0390.8在一定温度下,利用催化剂将NH3分解为N 2和H2,反应2NH3(g)N2(g)+3H2(g)?△H=_____ kJ?mol?1。20.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 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物质Cl2Br2I2HClHBrHIH2能量/kJ243193151432366298436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 列问题:(1)下列物质中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_______(填字母)。A.H2?B.Cl2 C.Br2 D.I2(2)下列氢化物 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填字母)。A.HCl?B.HBr?C.HI(3)(X代表Cl、Br、I)的反应是_______(填“吸 热”或“放热”)反应。(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的是_ ______。21.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Cu(s)+2H+(aq)=Cu2+(a q)+H2(g) ΔH=+64.39 kJ·mol-12H2O2(l)=2H2O(l)+O2(g) ΔH=-196.46 kJ·m ol-1H2(g)+ O2(g)=H2O(l) ΔH=-285.84 kJ·mol-1(1)H2的燃烧热ΔH=_________。 (2)一定量的H2完全燃烧生成H2O(l)放出热量Q=1 143.36 kJ,则H2的质量为_________g。(3)在H2SO 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2.研究大气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是SO2和H2 S)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1)工业上采用高温热分解H2S的方法制取H2,在膜反应器中分离H2,发生的反应为:2H2S(g)2H2( g)+S2(g) △H已知:①H2S(g)H2(g)+S(g) △H1;②2S(g)S2(g) △H2。则△H=____(用含△H 1、△H2的式子表示)。(2)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H2S经两步反应氧化成SO,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1molH2S(g)全部 氧化为(aq)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23.纳米金属燃料已应用到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一些原子序数较小的金属、非金属和常用燃料的单 位质量燃烧热的比较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在单位质量燃烧热大于汽油和氢单质的物质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两 种新型燃料可以是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这些物质作为燃料使用,除具有高燃烧热值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 __ (填一项)。(2)金属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将其制成纳米颗粒,使得燃烧更为容易和充分,其原因是__________ _。(3)Be粉和MnO2粉末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反应(类似铝热反应),每消耗1 g Be粉放出a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4)肼(N2H4)是一种用于火箭或燃料电池的原料,已知:①2H2O(g)+O2(g)=2H2O2(l) ΔH1= +108.0 kJ·mol-1②N2H4(l)+O2(g)=N2(g)+2H2O(g) ΔH2= -534.0 kJ· mol-1则③N2H4(l)+2H2O2(l)=N2(g)+4H2O(l) ΔH3=___________kJ·mol-1。24. 请按要求书写化学用语(1)实验室制取氯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2)工业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4)2.3克钠放在100克水中放出aKJ热量的热化 学方程式:___________。(5)用NaClO和Fe2(SO4)3在碱性条件下制备高铁酸纳(Na2FeO4)的离子方程式__ 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1.D【详解】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代表物质的量,不代表分子数,A错误;B.2mol液 态氟化氢所含能量比2mol气态氟化氢所含能量低,故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比生成2mol气态氟化氢放热多,B错误;C.该反应是放热反 应,所以在相同条件下,2 mol?氟化氢气体的总能量小于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总能量,C错误;D.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 ,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时应吸收270kJ的热量,D正确。答案选D。2.C【详解】A.由图示可知: 该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是化学键形成过程,不属于化学反应,故A错误;B.溶解是物理变化过程,故B错误;C.水煤气燃烧是放热的化学反应 ,故C正确;D.煅烧石灰石是吸热的化学反应,故D错误;故选C3.A【分析】若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低,说明物质变化过程中吸收能 量,据此分析判断。【详解】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说物质燃烧反应,物质燃烧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①不符合题意;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蜡炬燃烧会放出大量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②不符合题意;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CaCO3高温煅烧,分 解产生CaO和CO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③符合题意;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涉及炸药的爆炸反应,是剧烈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 量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④不符合题意;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物质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热量,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不是吸收热量的化学反 应,⑤不符合题意;⑥火树银花为天气的变化,涉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吸热反应,⑥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发生 的是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的只有③,故合理选项是A。4.C【详解】A.催化剂不能改变焓变,A错误;B.反应④是放热反应,其中正反应的活 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C.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即得到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所以ΔH1-ΔH2<0, C正确;D.根据盖斯定律:③×3+⑤得3CO(g)+6H2(g)→CH3CH=CH2(g)+3H2O(g)△H=-301.3kJ? mol-1,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5.C【详解】A.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即 ,A项正确;B.依据盖斯定律进行分析,反应的 焓变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H1=△H2+△H3,B项正确;C.非金属性:Cl>Br,非金属性越强,和氢气化合放热越大,而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放热反应的焓变为负值,则,C项错误;D.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形成时要放出能量,即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答案选C。6.A【分析】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但是弱碱的电离吸热,根据题干信息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然后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出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详解】NH3 ?H2O(aq)+H+=NH4+(aq)+H2O(l)△H=-12.1kJ/moL?(1)H+(aq)+OH-(aq)=H2O?( l)△H=-57.3kJ/mol (2)(1)-(2)可得:NH3?H2O(aq)=NH4+(aq)+OH-(aq),△H=+45 .2kJ/mol,所以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为+45.2kJ/mol,故选A。7.A【详解】A.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 出热量更多,其焓更小,即ΔH1<ΔH2,A正确;B.将B中的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可得:2Al(s)+F e2O3(s)=2Fe(s)+Al2O3(s) △H=△H1-△H2,已知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H<0,即△H1<△H2,B错 误;C.将C中的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③④,根据盖斯定律,由③-④可得:2S(s)+2O2(g)=2SO2(g) △H=△H1-△H 2,即△H1<△H2,C错误;D.氧化钙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H1<0,碳酸氢钠分解是吸热反应,△H2>0,即△H1<△H2,D错 误;故答案为:A。【点睛】使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时,要先对几个反应进行观察,然后合理重组得到目标反应。重组技巧是:同向用加, 异向用减,倍数用乘,焓变同变。即条件方程式中的各种物质与目标方程式同向的(如同在左边或同在右边)用加法,异向的用减法,化学计量数与 目标存在倍数关系的用乘法,扩大一定倍数后(或缩小为几分之一)与目标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相同,各条件方程式中的焓变看作生成物作同样变 化。8.C【详解】已知燃烧7.8g乙炔物质的量为:=0.3mo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390 kJ热量。则1mol 乙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体水放出热量为:,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2.5O2(g)═2CO2(g)+H2O (l)?△H═-1300kJ·mol-1,故C正确。故选C。9.C【详解】A.焓变单位kJ?mol?1,吸收(放出)的能量Q的单位 均为kJ,选项A错误;B.反应放热后会使体系能量降低,所以放热反应的ΔH为“-”,反应吸热后会使体系能量升高,所以吸热反应的ΔH为 “+”,选项B错误;C.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由能量高的反应物生成能量低的生成物时,会释放能量,所以反应放热,ΔH 为“?”,选项C正确;D.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时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时要放出能量,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 物的总键能时,反应放热,ΔH为“—”,选项D错误;答案选C。10.A【分析】图示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详解】A.2NH4Cl+Ca(OH)22NH3↑+CaCl2+2H2O,铵盐与碱反应吸热,故选A;B.2Al+Fe2O32Fe+ Al2O3,铝热反应放热,故不选B;C.Mg+2HCl=MgCl2+H2↑,金属与酸反应放热,故不选C;D.C+O2CO2,燃烧反 应放热,故不选D;选A。11.B【详解】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为2mol,与二氧化碳反应转化为正盐,需要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根据乙醇燃烧方程式分析,乙醇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Q kJ。故选B。12.C【详解】A.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则b中使用了催化剂,A说法错误;B.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为放热反应,?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B说 法错误;C.根据图象可知,反应过程b可能分两步进行,C说法正确;D.E1、E2表示反应过程中不同步反应的活化能,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为 能量较高的E1,D说法错误;故选C。13.D【详解】A.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溶液的温度会升高;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溶液的温度会降低 ,因此可通过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判断该反应过程是否放热,A正确;B.Fe是固体物质,改变Fe的表面积,会改变Fe与硫酸的接触面积 ,因而会改变反应的速率,B正确;C.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可通过H2体积的变化情况表示该反应的速率,C正确 ;D.在该反应中Fe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负极材料应为铁,正极材料是活动性比Fe弱的金属或能够导电的非金属 ,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14.D【详解】A.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3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故A错误;B. 由图可知,苯与氢气反应转化 为环己二烯的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吸热反应,反应的焓变>0,故B错误;C.由图可知,环己烯与氢气反应转化为环己烷的反 应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故C错误;D.由图可知,苯与氢气反应过程中有碳氢键的生成,故D正确;故选D。15.【详 解】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 ,可得,系数变为原来的一半,焓变也减少一半,故。16.???? +53.1???? NaHSO4=Na+ +H++ H+++Ba2++OH-=H2O+BaSO4 5.6【详解】(1)①2N2O5(g)=2N2O4(g)+O2(g) ΔH 1=-4.4kJ·mol-1;②2NO2(g)=N2O4(g) ΔH2=-55.3kJ·mol-1;由盖斯定理可知,①-②即可得到 目标方程式N2O5(g)=2NO2(g)+O2(g),ΔH=ΔH1-ΔH2=-4.4kJ·mol-1+55.3kJ·mol-1=+ 53.1kJ·mol-1,故答案为:+53.1;(2)①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电离方程式为:NaHS O4=Na++H++,故答案为:NaHSO4=Na++H++;②若将NaHSO4与Ba(OH)2在溶液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 ,则生成水和硫酸钡,离子方程式为:H+++Ba2++OH-=H2O+BaSO4,故答案为:H+++Ba2++OH-=H2O+BaS O4;(3)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g/mL的浓H2SO4溶液浓度为=mol/L=18mol/L,配制450mL浓度为0.2 mol/L的稀H2SO4溶液需要用到500mL的容量瓶,用量筒量取所需浓H2SO4溶液的体积是=5.6mL,故答案为:5.6。17 .163.52 kJ C2H8N2(l)+2N2O4(l)===2CO2(g)+4H2O(g)+3N2(g) ΔH=-2 550. 0 kJ·mol-1 N2H4(l)+2F2(g)===N2(g)+4HF(g) ΔH=-1 126.0 kJ·mol-1 H2( l)+1/2O2(l)===H2O(g) ΔH=-237.46 kJ·mol-1【详解】(1)6.4 g液态肼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由盖斯定律可知,液态肼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 2O(l) ΔH=-(641.6+4×44)kJ·mol-1=-817.6 kJ·mol-1,故0.2 mol液态肼放出的热量为0 .2 mol×817.6 kJ·mol-1=163.52 kJ。(2)四氧化二氮与偏二甲肼反应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氮气和水;根据10 .0 g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完全燃烧可放出425 kJ热量计算。根据C2H8N2(l)+2N2O4(l)===2CO2(g)+4H 2O(g)+3N2(g) ΔH,得ΔH=-425 kJ·mol-1÷=-2 550.0 kJ·mol-1。热化学方程式为C2H8N 2(l)+2N2O4(l)===2CO2(g)+4H2O(g)+3N2(g) ΔH=-2550.0 kJ·mol-1。(3)将①+ ②×4-③×2得:N2H4(l)+2F2(g)===N2(g)+4HF(g) ΔH=-1126.0 kJ·mol-1。(4)将④+ ③-①-②×得:H2(l)+O2(l)===H2O(g) ΔH=-237.46 kJ·mol-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热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等,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18.???? acd???? 石墨? ??? -393.5kJ?mol-1 253.9kJ???? 631.5???? 2NO(g)+2CO(g)=N2(g)+2CO2 (g)?△H=-746.0kJ?mol-1【详解】(1)只要能减少化石燃料等资源的运用都属于“开源节流”a.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可以 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等资源的运用,故a符合题意;b.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不能减少化石燃料的运用,故 b错误;c.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等资源的运用,故c符合题意;d.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和循环再生, 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化石燃料等资源的运用,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是:acd。(2)①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图象可知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 ,所以说明石墨稳定。根据图象可知1mol石墨完全燃烧生成1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为393.5kJ,则石墨的燃烧热为ΔH=-393 .5kJ·mol-1;故答案:石墨;-393.5kJ·mol-1。②12g金刚石物质的量为1mol,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依据元素守 恒,若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其质量为44g,若生成的是一氧化碳,其质量为28g,实际生成气体为36g,28g<36g<44g,所以生成 的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设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则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1-x)mol,28x+44(1-x)=36g ,x=0.5m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图象可知生成1molCO2放出的热量为395.4kJ,生成1molCO放出 的热量为112.4 kJ,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放出热量=395.4kJ?mol-1×0.5mol+112.4 kJ?mo l-1×0.5mol=253.9kJ;故答案:253.9kJ。(3)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设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x ,根据N2(g)+O2(g)=2NO(g)△H=+180.0kJ·mol-1反应可知:946kJ?mol-1+497kJ?mol- 1-2x=180kJ?mol-1,解得:x=631.5kJ?mol-1;故答案:631.5。(4)已知①C(石墨,s)+O2(g) =CO2(g)??△H=-393.5 kJ?mol-1?;②C(石墨,s)+O2(g)=CO(g)??△H=-110.5 kJ?m ol-1;③N2(g)+O2(g)=2NO(g)△H=+180kJ?mol-1;由盖斯定律:方程式①×2-②×2-③得?2NO(g )+2CO(g)=N2(g)+2CO2(g)△H=-746.0kJ?mol-1。故答案:2NO(g)+2CO(g)=N2(g)+2 CO2(g)?△H=-746.0kJ?mol-1。19.+90.8【详解】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2NH3(g )N2(g)+3H2(g)的;故答案为:+90.8。20.???? A???? A???? 放热???? Cl2【分析】(1)和( 2)根据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本身能量越低进行判断。(3)和(4)根据焓变公式,焓变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之和进行判 断焓变大小,从而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详解】(1)、(2)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越高,则该物质越稳定,其本身具 有的能量越低。故答案(1)选A,(2)选A。(3)、(4)断开1mol Cl—Cl键和1mol H—H键需吸收能量:,而形成2mo l H—Cl键放出的能量为,所以在反应中每生成2mol HCl放出的热量,同理可计算出、反应中每生成2mol HBr、2mol H I分别放出103kJ、9kJ的热量。故(3)答案:放热,(4)答案:Cl2。【点睛】根据键能的含义及与反应能量变化关系进行判断反应 类型。21.???? -285.84 kJ·mol-1 8???? Cu(s)+H2O2(l)+2H+(aq)=Cu2+(aq)+ 2H2O(l) ΔH=-319.68 kJ·mol-1【详解】(1)H2的燃烧热H2(g)+ O2(g)=H2O(l) ΔH=-2 85.84 kJ·mol-1;(2)一定量的H2完全燃烧生成H2O(l)放出热量Q=1143.36 kJ,则H2的物质的量为114 3.36 kJ÷285.84 kJ·mol-1=4mol,质量为4mol×2g/mol=8g;(3)①Cu(s)+2H+(aq)= Cu2+(aq)+H2(g) ΔH=+64.39 kJ·mol-1②2H2O2(l)=2H2O(l)+O2(g) ΔH=-196. 46 kJ·mol-1 ③ H2(g)+ O2(g)=H2O(l) ΔH=-285.8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 ③可得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H2O2(l)+2H+(aq)=Cu2 +(aq)+2H2O(l) ΔH=-319.68 kJ·mol-1。22.(1)2△H1+△H2(2)H2S(g)+2O2(g)= SO(aq)+2H+(aq)?△H=-806.39kJ·mol-1【详解】(1)已知反应①:H2S(g)H2(g)+S(g) △H 1;反应②2S(g)S2(g) △H2;根据盖斯定律,可得。(2)由题图可知,第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式为①;第二步反应的热化学 方程式为②;依据盖斯定律,得:。23.(1)???? Al、Si???? 原料充足、可再生,燃烧产物几乎无污染(答对一点即可)(2 )块状金属制成纳米颗粒,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3)2Be(s)+MnO2(s)=2BeO(s)+Mn(s) ΔH = -18a kJ·mol-1(4)-642.0【解析】(1)Al、Si在地壳中含量较高,可再生,燃烧的产物几乎无污染,所以最具发 展潜力的两种新型燃料为Al、Si,故答案为:Al、Si;原料充足、可再生,燃烧产物几乎无污染(答对一点即可);(2)将金属制成纳米颗粒,增大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块状金属制成纳米颗粒,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3)Be的摩尔质量为9g/mol,由于1molMnO2需消耗2molBe,所以2molBe与1molMnO2反应放出的热量为,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Be(s)+MnO2(s)=2BeO(s)+Mn(s) ΔH= -18a kJ·mol-1,故答案为:2Be(s)+MnO2(s)=2BeO(s)+Mn(s) ΔH= -18a kJ·mol-1;(4)由加合法可知方程③=方程②-方程①,则,故答案为:-642.0。24.(1)MnO2+4H++2Cl-Mn2++2H2O+Cl2 ↑(2)2Cl2+2Ca(OH)2= Ca(ClO)2+CaCl2+2H2O(3)(4)2Na(s)+2H2O(l)=2NaOH(aq)+H2(g)??H=-20akJ/mol(5)2Fe3++3ClO-+ 10OH-=2+3Cl-+5H2O【详解】(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氯化锰、水:MnO2+4H++2Cl-Mn2++2H2O+Cl2 ↑;(2)工业制漂白粉反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次氯酸根、水,2Cl2+2Ca(OH)2= Ca(ClO)2+CaCl2+2H2O;(3)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氢氧根离子、钙离子完全反应生成水、碳酸钙,碳酸氢根离子过量,反应为;(4)2.3克钠(0.1mol)放在100克水中,钠完全反应放出akJ热量,则2mol钠完全反应放出20akJ热量,2Na(s)+2H2O(l)=2NaOH(aq)+H2(g)??H=-20akJ/mol;(5)NaClO和Fe2(SO4)3在碱性条件下制备高铁酸纳(Na2FeO4),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氯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氯离子,根据电子守恒、质量守恒可知,反应为2Fe3++3ClO-+ 10OH-=2+3Cl-+5H2O。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19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