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单元测试卷(带答案)【基础过关】1.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中,静止时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 在乙液体中悬浮、在丙液体中下沉到底部。如果用ρ甲、ρ乙、ρ丙分别表示三种液体的密度,则关于三种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ρ甲>ρ乙=ρ丙B.ρ甲=ρ乙>ρ丙C.ρ甲>ρ乙>ρ丙D.ρ甲< ρ乙< ρ丙2.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小舟做了如下实验 :在两个薄气球中加满温水,扎紧后剪去多余部分,分别浸没于盛有冷水与热水的玻璃杯中(如图)。若不计气球自重,放手后两气球的运动情况是 ( )A.冷水、热水中都下沉B.冷水中下沉,热水中上升C.冷水、热水中都上升D.冷水中上升,热水中下沉3.课外实践活动中,小雨用 橡皮泥造“船”并放入水中,往所造小船中装入豆粒来观察它的承载量,如图。在逐渐装入豆粒的过程中(船未沉底)( )A.小船受的浮力不 变B.小船排开水的质量变大C.小船浸在水中的体积变小D.小船受的浮力大于它和豆粒的总重力4.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 天宫课堂”中展示了“浮力消失实验”。在中国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中,她用吸管把乒乓球轻轻压入水中,取出吸管后,观察到乒乓球悬停在水中,如 图甲所示;在中国科技馆的同学们做了同样的实验,用吸管把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压入水中,取出吸管后,乒乓球会迅速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如图乙 所示。请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乒乓球具有惯性,图乙中的乒乓球不具有惯性B.图甲中的乒乓球 受到水对它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几乎为零C.图乙中的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D.图乙中的乒乓球在水面漂浮时,往 水中加盐,乒乓球会下沉5.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如图所示,“国信1 号”排水量1.3×105吨,它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g取10 N/kg)6.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装满不同液体 的甲、乙相同烧杯中,稳定后如图所示,甲中小球漂浮,乙中小球沉底,甲烧杯溢出的液体质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乙烧杯溢出的液体质量,此时________(选填“甲”或“乙”)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较大。7.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800 c 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将一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木块轻放入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2 cm,液体对容器 底部的压强变化了80 Pa。则该木块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 __P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 __N。8.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 物块、溢水杯、小桶、铁架台等器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细线的质量和体积均忽略不计)(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将指针调在_______ __________位置。(2)实验中所用物块的重力为________N。(3)同学们发现溢水杯中未装满水,如图甲所示,这样实验会 使测得的溢出水的重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4)溢水杯装满 水后,将物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物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大小________ ___。(5)继续实验,将物块浸没在装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如图丙所示,发现F5>F3,说明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 ___有关。换用酒精再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9.小军 同学在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实心金属块,分别在下列四种情况下保持静止(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小军 同学完成以下问题:(1)图乙中金属块所受浮力为________N。(2)比较甲、丙、丁三幅图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 _有关。(3)比较________三幅图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10.洗水果时,发现芒果比油桃大,放入 水中后芒果沉底、油桃漂浮,如图甲所示。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浮芒________F浮桃;用天平正确测量油桃的质量,所放砝码及游 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油桃的质量是_______g;芒果的体积一定________(选填“>”“<”或“=”)82.4 cm3。11 .如图甲所示,一个边长为10 cm、重为9 N的正方体物块M,水平放置在一个方形容器中,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 ,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t=100 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________(选填“沉底”“悬浮”或“漂浮 ”)状态,图乙中a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cm。(g=10 N/kg)【能力提升】12.甲、乙、丙三个小球的质量 m和体积V如表所示。将它们浸没在水中释放,在其稳定后,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和F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小球甲乙丙 m/g304054V/cm3605020A.F甲>F乙>F丙 B.F乙>F甲>F丙C.F丙>F乙>F甲 D.F甲>F丙>F乙13. 甲、乙两相同的容器中装有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同种材料制作的实心物体A、B分别放入两容器中,静止时液面等高, 如图所示。则( )A.A的重力小于B的重力B.A受到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C.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D.甲杯和乙杯 的底部受到的压强相等14.两个边长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用质量不计的细线连接,轻轻放入某液体中,静止后悬浮,细线处于绷 紧状态,如图所示。则( )A.甲受到的浮力比乙受到的浮力大B.甲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C.如果将细线剪断,甲、乙再次静止后,容器 底部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变D.如果将细线剪断,甲、乙再次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15.潜艇在水舱内无水时应漂浮于海面,可以通 过充入适量海水实现潜入海中。2013年,西班牙刚建成的S-80潜艇,质量为3.3×106 kg。海水密度为1.1×103 kg/m 3,g取10 N/kg。(1)工程师对潜艇进行试验,发现水舱内无水的潜艇居然在海水中沉没,最终静止在水平船坞底部,如图甲所示,已知 船坞底部对潜艇的支持力为6.6×105 N,求潜艇的体积有多大_______________?(2)为了实现水舱内无水时潜艇刚好悬 浮在海水中,工程师先将潜艇切割成两段,然后在这两段之间加入增补舱段,如图乙所示,建成潜艇如图丙所示。已知增补舱段的质量为4.4×1 04 kg,求增补舱段的体积有多大________?(3)在此基础上,工程师将潜艇内的部分原设备更换为更________(选填“轻 ”或“重”)的新设备,即可实现在水舱内无水时潜艇漂浮于海面。16.一个实心金属球密度为3.0×103 kg/m3,体积为10-4 m3,其质量为________kg。把它做成空心球放入底面积为200 cm2的圆柱体水槽中,球漂浮在水面上,浸入水中的体积为其总体 积的,此时水对槽底的压强增大了150 Pa,则球体空心部分的体积为____________cm3。(ρ水=1.0×103 kg/m 3,g取10 N/kg)17.用轻质细线将石块与木块连接后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有的体积浸入水中,如图甲所示。若将石块移到木块上方, 静止时木块刚好全部浸入水中,如图乙所示。若将石块移开,静止时木块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 m3,求:(1)木块的密度;(2)石块的密度。【素养提升】18.《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古代劳动者煮海水制盐的方法,如图甲所示。用于制 盐的海水密度有严格要求,在《西溪丛语》中谈到了用莲子选定海水的方法:采用多粒莲子投入盛有海水的容器中,若所有莲子均浮,则海水含盐重 ;若所有莲子均沉,则这样的海水就毫无制盐价值。后来《熬波图咏》中谈到,将莲子分别浸入不同密度等级的海水中(一等海水密度最大,二、三 、四等依次次之),充分浸泡后制备成不同测定标准的“浮子”。将“浮子”放入盛有待测海水的竹管内,如图乙所示,根据浮起的“浮子”数即可 判断待测海水的密度范围。请回答下列问题:(1)煮海水制盐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2)若一粒浸泡后的莲子质量是 3×10-3 kg,其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取10 N/kg)(3)《西溪丛语》谈到:无制盐价值的海水,莲子放入后会全部沉入水底。 莲子沉入水底的原因是什么?(4)将四粒不同测定标准的“浮子”放入盛有待测海水的竹管内。请根据图乙中“浮子”静止时的情况判断:2号“ 浮子”制备时是浸泡在哪一等级的海水中?写出你判断的理由。(设各“浮子”的体积均相同,其密度与对应等级的海水密度相等)参考答案C 2 .D 3.B 4.B5.1.3×1096.大于 甲 7.640 6.48.(1)零刻度线 (2)4 (3)偏小 (4)1 相等(5 )液体密度(液体种类) 寻找普遍规律9.(1)0.4 (2)液体密度 (3)甲、乙、丙10.> 82.4 >11.漂浮 912. B 13.B 14.C15.(1)2 940 m3 (2)100 m3 (3)轻16.0.3 35017.解:(1)由于木块漂浮, 所以F浮=G,由F浮=ρgV排、G=mg和ρ=可得,ρ水g×(1-)V木=ρ木gV木,则木块的密度:ρ木=ρ水=×103 kg/m 3=0.6×103 kg/m3;(2)由图甲知,木块和石块整体二力平衡,即(m石+m木)g=ρ水g(V石+V木)①,由图乙知,木块 和石块整体二力平衡,即(m石+m木)g=ρ水gV木②,石块的密度:ρ石=③,联立①②③,解得,ρ石=2×103 kg/m3。18. (1)汽化(2)G=mg=3×10-3 kg×10 N/kg=3×10-2 N。(3)莲子沉入水底的原因是莲子的密度大于海水的密度。(4)二等海水;由图乙可知,V排1>V排2>V排3>V排4,待测海水密度一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F1>F2>F3>F4,1号“浮子”沉底,其浮力小于重力,2、3、4号“浮子”漂浮,它们的浮力均等于重力,所以G1>G2>G3>G4,根据G=mg可知,“浮子”的质量m1>m2>m3>m4,又因各“浮子”体积相同,根据ρ=可知,“浮子”的密度ρ1>ρ2>ρ3>ρ4。所以,2号“浮子”制备时是浸泡在二等海水中。第 1 页 共 6 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