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化学碱金属元素基础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03-21 | 阅:  转:  |  分享 
  
高中化学碱金属元素基础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碱金属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钾元素比钠元素的金属性强B.钾和钠的焰色分别为紫色和黄色C.碱金属都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
物并放出氢气D.碱金属的熔点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升高2.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碱金属元素中,锂
原子活泼性最弱B.一定条件下,Cl2与H2的反应比I2与H2的反应更剧烈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
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3.下列关于Li、Na、K、Rb、Cs的比较,错误的是( )A.它们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B.它们单质的密度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它们单质的还原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D.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随核电荷数的
增加而增强4.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 ~ 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对应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B.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C.
它们对应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D.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均要保存在煤油中5.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锂资源,开发锂的用途是一个重要的科学
课题,关于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锂是较轻的金属B.LiOH的碱性比NaOH弱C.锂的化学性质比钠活泼D.锂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Li2O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奥运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
璃观察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7.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们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指碱金属元素)B
.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C.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它们所形成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D.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的是锂8.下列对于第I
A 族元素叙述错误的是( )A.锂、钠、钾的单质均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C.锂、钠、钾的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D.不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在水溶液中得到单质钾9.对于核电荷数为37的元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其单质
在常温下跟水反应不如钠剧烈B.其碳酸盐易溶于水C.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小D.其氢氧化物不能使Al(OH)3溶解10.下列指定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水蒸气反应:B.加热金属锂:C.焦炭与石英砂反应制粗硅:D.硫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11.
某同学探究金属Na与CO2的反应,实验如下:实验Ⅰ实验Ⅱ操作将点燃的金属钠伸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将实验Ⅰ的集气瓶用水冲洗,过滤。
取黑色滤渣灼烧;取滤液分别滴加酚酞和氯化钡溶液现象①火焰呈黄色②底部有黑色固体,瓶壁上附有白色固体①黑色滤渣可燃②滤液能使酚酞溶液
变红,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黑色固体中含有C B.白色固体是Na2OC.实验说明CO
2具有氧化性 D.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12.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其单质的熔点逐渐降
低,密度逐渐增大B.其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去电子,其还原性越强C.其阳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加,氧化性逐渐减弱而还原性逐渐增强D.其单质
均能在O2里燃烧生成过氧化物二、填空题13.(1)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__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失去_____
个电子;卤族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_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得到_______个电子。(2)①钠有多种化合物,其中俗称“纯碱”的
是_______(填“”或“”)②铁有多种氧化物,其中为黑色且具有磁性的是_______(填“”或“”)。③日常生活中,活泼的铝在
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表层的铝在空气中反应生成了_______[填“”或“”],保护内层金属。14.(1)1807年,英国化学家
戴维在研究中发现:电解条件下可把水分解成H2和O2。他设想用电解的方法从KOH、NaOH中分离出K和Na。最初,戴维用饱和KOH溶
液进行电解,不料还是得到H2和O2。这时,他考虑在无水条件下继续这项实验,但是,实验中产生的金属液珠一接触空气就立即燃烧起来;这时
,他又考虑在________条件下电解熔融的KOH继续实验,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得到了银白色的金属钾。(2)最近,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
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37号元素,质量数是8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Ⅰ.铷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Ⅱ.关于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 ②Rb2O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③Rb2O2与水能剧烈反应并释放出O2④它是极强的还原剂 ⑤RbOH的
碱性比同浓度的NaOH弱Ⅲ.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5g,与足量水反应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L,则另一碱金属可能是
________(填元素符号)。参考答案:1.D【详解】A.依据碱金属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分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增
强,因此钾元素比钠元素的金属性强,A正确;B.钾焰色透过蓝色钴玻璃显紫色,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B正确;C.碱金属是活泼金属,和水
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C正确;D.碱金属熔点随原子序数增加熔点降低,D错误;答案选D。2.D【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金
属性增强,金属的活泼性增强,因此碱金属中锂原子最不活泼,故A正确;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而非金属性越弱与氢气化合反应
就越难以进行,非金属性:氯>碘,因此Cl2与H2的反应比I2与H2的反应更剧烈,故B正确;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金属性增强,而
金属性越强金属与水反应就越剧烈,金属性:K>Na,因此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故C正确;D.氯气常温下为气体,溴单质常温
下为液态,碘为固态,由此可知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故D错误;故选:D。3.B【详解】A.第一主族元素Li、N
a、K、Rb、Cs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A正确,不符合题意;B.它们单质的密度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但Na的密度大于
K,B错误,符合题意;C.单质的还原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C正确,不符合题意;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
而增强,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4.A【详解】A. 随原子序数的增大,碱金属元素对应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故A正确;B. 随
原子序数的增大,碱金属元素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故B错误;C. 随原子序数的增大,碱金属元素对应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故C错误D
. 随原子序数的增大,碱金属元素对应单质的密度呈增大趋势(其中钾的密度反常),锂的密度比煤油的小,保存于石蜡中;故D错误。综上所述
,答案为A。5.C【详解】A.锂是碱金属,碱金属单质密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Na、K反常),则锂是较轻的金属,故A正确;B.元素的金
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Li,则LiOH的碱性比NaOH弱,故B正确;C.钠和锂为同主族元素,
最外层都为一个电子,钠原子的半径比锂原子的大,更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则钠的化学性质比锂活泼,故C错误;D.锂在空气中只生成Li2O,
故D正确;答案选C。6.B【详解】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有的有颜色,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故A错误;B.NaCl和
Na2CO3都含有钠元素,灼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故B正确;C.观察灼烧含钾元素的物质时,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故C错误;D.部分
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有颜色,故D错误;答案选B。7.A【详解】A. 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K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超氧化钾
,故A项错误;B. 碱金属与水反应的产物均是碱和氢气,只是剧烈程度不一样,故B正确;C.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所形成阳离
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故C正确;D.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碱金属的密度呈增大趋势(K反常),密度最小的是锂,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
为A。8.A【详解】A.保存碱金属单质时,必须隔绝空气和水。钠、钾、铷、铯单质保存在煤油中,而金属锂须保存在液体石蜡中(锂比重小于
煤油),故A错误;B.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故IA族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故B正确;C.锂、钠、钾位于同一主
族,同主族元素同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故C正确;D.钾的金属性强于钠,都不能和水发生置换反应置
换出金属单质,它们会置换出水中的氢气,故D正确;答案选A。9.B【分析】核电荷数为37的元素为Rb,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各层容纳
电子数分别为2、8、18、1,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ⅠA族。【详解】A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常温下跟水反应的剧烈
程度增大,则铷在常温下跟水反应比钠剧烈,故A错误;B项、同主族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碳酸钠和碳酸钾均易溶于水,则碳酸铷易溶于水,故B
正确;C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铷的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故C错误;D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
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则氢氧化铷为强碱,其溶液能溶解Al(OH)3,故D错误;故选B。10.B【详解】A.铁和水蒸
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故A错误;B.锂和氧气反应生成Li2O,故化学方程式
为4Li+O22Li2O,故B正确;C.焦炭与石英砂反应制粗硅时生成CO,故化学方程式为2C+SiO2Si+2CO↑,故C错误;D
.S和Cu反应后铜变为+1价,生成Cu2S,故化学方程式为2Cu+SCu2S,故D错误;故选B。11.B【分析】由实验Ⅰ可知钠能够
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含有钠元素、氧元素、碳元素;由实验Ⅱ中黑色滤渣可燃可知,集气瓶底部的黑色固体为碳,由滤
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瓶壁上附有的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则钠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单质,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4Na+3CO2 2Na2CO3+C【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生成的黑色固体中含有碳(C) ,故A正确;B.由上述
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为碳酸钠,不是Na2O,故B错误;C.钠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单质,反应中钠为还原剂,二氧化碳为氧化
剂,实验说明CO2具有氧化性,故C正确;D.实验Ⅰ可知钠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着火不能用 灭火,应用干燥的沙土覆盖灭火,故D
正确;故选B。12.B【详解】A.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其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整体逐渐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是个特例,故A错
误;B. 其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去电子,其还原性越强,符合碱金属的递变规律,故B正确;C.碱金属的阳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加,得电子能力
逐渐减弱,即氧化性逐渐减弱,但它们不能再失去电子,所以没有还原性,故C错误;D.锂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1
3.???? 1???? 1???? 7???? 1 【详解】(1)碱金属元素都位于第ⅠA族,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1个;在化学反
应中它们容易失去1个电子;卤族即第ⅦA族,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7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得到1个电子;(2)①钠有多种化合物,其中俗称
“纯碱”的;②铁有多种氧化物,其中为黑色且具有磁性的是;③日常生活中,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表层的铝在空气中反应生成了
,保护内层金。14.???? 隔绝O2 五???? ⅠA???? .①②③④???? Na或Li【详解】(1)有水或氧气存在的条件
下,钾会被氧化,需要隔绝氧气;(2)Ⅰ.Rb是碱金属的37号元素,位于K的下面,核电荷数为19,有四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它位于第五周期ⅠA族;Ⅱ.Rb的结构性质与Na相似,且更活泼,对应的Rb2O、Rb2O2、RbOH的性质分别与Na2O、Na2O2、NaOH相似,其金属性强于钠,所以碱性:RbOH大于NaOH,所以选①②③④;Ⅲ.从碱金属与水反应通式2R+2H2O=2ROH+H2↑可知,生成0.1 mol H2,碱金属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所以合金的平均摩尔质量M==25 g·mol-1,而M(Rb)>25 g·mol-1,则另一碱金属的M必小于25 g·mol-1,所以可能是Na或Li。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