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与人讲道理最终会变成争论是怎么回事
2023-03-21 | 阅:  转:  |  分享 
  
与人讲道理最终会变成争论是怎么回事?与人讲道理一定会发生一件事:你们两个人其中一个错了,要吃下“我错了”的挫败感。如果是私聊,会降低和你聊天
的乐趣和频次。如果是群聊甚至公共平台聊天,损失的还有面子和自己的专业度。所以如果要讲道理,要心平气和的讨论,一定是必须保证几个前提
:1.你们的关系很稳固,情绪也很稳定,讨论的东西和你们的个人身家性命都没什么关系,哪怕错了也输得起。2.你们彼此都是渴望通过探讨问
题让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更深入,有更多人愿意参与到这个事情的细节中,而不是其中一方只是来布道被另一方打断施法。想明白这两点,再思考
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满足了事实需求,没有满足情绪需求。事实硬砸在对方脸上时,你赢了对方也不一定会配合你为你鼓掌,反而会有更大
的情绪应激反应。所以一定要先核对对方是否对和你一起知道你知道的事实有兴趣,再进行讨论,不然就沉默。而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在发现对方错
了时都是第一时间只想着按坏自己面前的抢答器去打爆对面的脸。至于对方的情绪反应?败者食尘,有什么资格有反应。这种心态让事情其实不太可
能有好的反馈。另外,前几天看到一段话,很有意思,分享下:之前关注过一个博主,他算是那个领域里非常有趣,而且喜欢深度思考的一个人。某
次他在自己已经确立起了专业人设的领域里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然后被网友一顿教训。后来他发文说自己不会狡辩,错了就错了,以后只能把这
件事尽量做到完善。但从那以后,他的内容风格就彻底变了,他不再去碰那些硬核的,可能会遭受专业审视,却也足够发散思维和脑洞的主题,他变
得保守,更新也开始佛系,你能明显感觉到他和观众的疏远,视频里的他依然还会玩一些梗,但脸上却挂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倦意。其实我挺理解他的
状态,不夸张的说那是一种EP被唤起后的退缩和防御姿态,那时候人的一切行动,都会关联着对于安全感的考虑,而这部分特别能够抑制一个人原
始的活力和热情。好几次我想要发私信鼓励,后来意识到我也说不了什么太特别的话以后,就做罢了。这一两年,听过很多已经有些红,或者特别红
的人,说自己害怕红。其实每一个内容博主都有一个心理收益的发展曲线,早期做内容的时候动机是最纯粹的,也是最没有压力的,能够敞开一切随
意分享的,能够不被任何凝视左右自己表达风格和视角的。但是只要受众足够多,就会形成一种主体间的影响,会反向塑造博主能够表达内容的潜在
范围。看起来好像流量大了,粉丝多了,但其实心理上的收益反而降低了。以前我期待看到那些棱角分明,哪怕立场不同,会犯错,会有缺陷,但也
真实鲜活的人。但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看不到了,ta们在一种完美道德和认知正确的理想化凝视之下,发生了完全的变异,不再能够蠢和天真,
不再能够展示人格的阴影。这就像是一个渲染不完整的世界,没有足够的动态范围,每个人都在情感扁平的状态下保持着高度一致的自我参数。而这
种状态,恰恰反映着ta对这个环境的完美适应。二、仔细回想下你和他人的关系,你大概也会和我一样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别人并没有真的征求你
的意见,哪怕他讲述的事情再蠢,哪怕你的道理非常有道理,你都应该控制住给人家出主意、讲道理的冲动。人家并没有征求你意见,你在那里讲道
理,大概率就是“讲大道理”“指手画脚”“说三道四”“PUA”。他诚心发问,你再站出来讲道理,就变成“高人指点”了。不仅别人这么看待
我们讲道理,我们也是这样看待别人给我们讲道理的。你想想你自己,在你没觉察到自己的问题前,别人给你指出问题,你大概率觉得人家在批评你
,你的第一情绪不是感谢,而是抵触。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主动向信任的人寻求帮助,人家随便说点什么,你都可能从中获得启发,感激涕
零。人性如此,他人和我们自己都如此。所以,忍住好为人师的冲动,关键就是忍住主动指点别人、给人家讲道理的欲望。
献花(0)
+1
(本文系江湖潜规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