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方法刍议(十)怎样用公元纪年?问:公元纪年怎样用才合规范?答:这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了,请注意六点:1、公元前的世纪、年代须加“公元前” 三个字,如“公元前15世纪”、“ 公元前198年”; 公元后的世纪、年代,一般不加“公元”二字,如“15世纪中叶”、“1910~1 949年”;但请注意,对100以内的公元年代,按惯例须加“公元”二字,如“公元5年”、“公元98年”; 对100外的公元年代,如上 所述,无须加“公元”二字,如“115年”、“279年” 、“1910~1949年”等。对起迄年代跨越公元前后的,应写作“公元前×× 年~公元××年”。如公元前305年~公元216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以朝代年号纪年(包括民国纪年),加注相当的公元纪年, 如宣统三年(1911年)、民国5年(19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一律采用公元纪年,如1949年10月1日。3、年份不能简 写,如1980年不能写成“80年”;1959~1969年不能写成“59~69年”。 4、记述时间,用词概念须准确,必须写出具体的年 、月、日、时(必要时还要记分、秒等),如2012年3月15日8时30分52秒。不用模糊、空泛词句,如去年、年初、年底、上月、最近、 目前、本日、今后等等。同样,含混不清或易出现歧义的词语,如“上级指示”“群众反映”“由于种种原因”“据说”等等,均不使用。5、用好 连接线。世纪、年代起迄一般用波线式连接号“~”表示,如“15~20世纪”、“2012~2014年”。也可用直线式“—”连接。但在同 一本书中只能用一种,全书须保持一致;年度、人物生卒年用直线式连接号“—”表示,如“2012—2014年江苏省财政预算”、“鲁迅(1 881.9.25—1936.10.19)”。6、相同的朝代年号不同年份若在同一篇(章)中多次出现,为记述方便和减少字数,应在第一次 出现时括注相应公元纪年,以后则可免,但朝代年号有时仍以不省为好。顺便说一下,用好“年”与“岁”。“年”与“岁”是同义词,但它们的来 历、原意和使用习惯却有不同。“年”的原意为禾谷丰收,古书上有“五谷大熟为大有年”之说,这是“年”的来历和原意;“岁”本意指木星(九 大行星之一),又叫岁星。古人认为岁星是12年绕天(即太阳)一周,每12个月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这是“岁”的来历和原 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习惯上,从今年正月初一到明年正月初一这段时间为“年”。而“岁”则表示从今年某日到明年同一 日期的一段时间。因此在表示年龄时,“年”字放在数目字的前面(如年六十),“岁”则放在后面(如六十岁),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