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3新高考」《左传-子展卒,子皮即位》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答案译文(广州一模)
2023-03-26 | 阅:  转:  |  分享 
  
(2023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襄公二十九年,子展卒,子皮①即位。于是郑饥而未及麦,民
病。子皮以子展之命,饩国人栗,户一钟,是以得郑国之民。宋司城子罕闻之,曰:“邻于善,民之望也。”宋亦饥,请于平公,出公粟以贷。使大
夫皆贷。宋无饥人。叔向闻之,曰:“二者其皆得国乎!民之归也。”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罢
庚子,子皙以驷氏之甲伐而焚之。伯有奔许。子皮曰,“推亡固存,国之利也。罕、驷、丰同生。伯有汰侈,故不免。”驷带伐之。皆召子产②。子
产曰:“兄弟而及此,吾从天所与。”伯有死于羊肆,子产枕之股而哭之,敛而殡。子驷氏欲攻子产,子皮怒之曰:“礼,国之干也,杀有礼,祸莫
大焉。”乃止。三十年,子皮授子产政,辞曰:“国小而逼,族大宠多,不可为也。”子皮曰:“子善相之,国无小,小能事大,国乃宽。”三十一
年,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
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子皮曰:“善
哉!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听子而行。”子产曰:“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昭公十三年,子产闻子皮卒,哭,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唯夫子知我。”(节选自《左传》)[注]①子皮:罕氏,郑国执政的卿大夫;他与
文中的子皙(驷)和伯有(丰)是兄弟关系;子产:复姓公孙,名侨,郑国大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罢/B.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
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罢/C.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
/吾公在壑谷/皆罢/D.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罢/11.下列对文中加
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襄公,指鲁襄公,《左传》以《春秋》为本,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述历史
B.户一钟的“钟”,与《鱼我所欲也》中“万钟于我何加焉”的“钟”都指量器C.庚子,文中指庚子年,我国古代以天干与地支配合记录时间,
包括年月日时D.驷氏之甲的“甲”指军队,与《诗经·无衣》中“修我甲兵”的“甲”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皮在郑国遭遇饥荒的时候,开仓赈济百姓,措施得当,赢得民心;宋国的司城子罕效仿他的做法,帮助百姓顺利的渡过饥荒
。B.伯有失德,子皙带兵攻伐伯有,伯有败逃;子皮认为他和子皙、伯有为兄弟,应顺应天道,子产也这样认为,故没有救援伯有。C.伯有败亡
后,子产悲伤痛哭,敛葬了伯有的尸体;子皙听说后想发兵讨伐子产,子皮对此很生气,认为不合礼制,制止了子皙。D.子皮执政时间虽然不长,
但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干,他在百姓民生、尊崇礼义等方面都做出了正确的决断,并得到了认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叔向闻之,曰:“二者其皆得国乎!民之归也。”(2)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14.为什么子
皮认为子产“忠”?请简要说明。(3分)【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朝至”作主语,“未已”作谓语,中间不断开,排除
BC;“吾公在壑谷”中,“吾公”作主语,“在壑谷”作谓语和宾语成分,句子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故选D。句意:伯有喜欢喝酒,
造了地下室,并在夜里喝酒,奏乐。朝见的人已经到了,他还没有喝完酒。朝见的人说:“主人在哪里?”他的手下人说:“我们的主人在地下室。
”朝见的人都分路回去。“朝至未已”,意思是“朝见的人已经到了,他还没有喝完酒”。【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
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庚子,文中指庚子年”错误,文中为记月日,指“七月十一日”。故选C。【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子皮认为他和子皙、伯有为兄弟,应顺应天道”错误,结合原文“子产曰:‘兄弟而及此,吾从天所与’
”可知,认为“应顺应天道”的是子产,而不是“子皮”。故选B。【13题详解】(1)叔向听说了这件事, 说:“这两家恐怕都要掌握政权吧
!这是因为百姓归向他们。”[4 分。大意 2 分, “得国”“归”各 1 分。]【补充细则】大意部分,2分。此句为叔向对子皮、子罕
分别解决郑国、宋国百姓饥荒问题从而收获民心, 进而可以掌握政权的推断。大意理解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推断的结果, 要求准
确翻译出固定句式“其……乎”的推测语气,可翻译为“恐怕”“大概”“应该”“可能”等;另一方面是推断的原因,即子皮、子罕两家收获了民
心,可以译作“因为百姓归顺”“民心所向”“民心所归”等。写出这两方面大意则得2分,如与文意相反或者不合,则不得分。关键词部分,2分
。(1)“得国”,可译作“掌握政权”“ 获得国家政权”“执政”“治理国家”“统治国家”等,“得到国家”“得到国家的民心”“使国家富
强”等,不得分。(2)“归”, 可译作 “归向”“归顺”“归附”等,“回归”“服从”“听从”“归宿”“归属之地”等,不得分。(2)
我听说学习以后才能从政,没有听说用从政来学习的。如果真是这么办,一定有所伤害。[4分。大意2分,“入政”“果”各 1 分。]【补充
细则】大意分2分。第一处大意是子产对学习与入政关系的理解,分正反两方面表述。首先,需明确主语,可表述为“我”“侨”“子产”“公孙侨
”等;其次,正反两方面意思均需正确,其中“以政学”未译对的情况较多,“以政学”可译为“用从政来学习的”“入朝为官后才学习”“从政事
中学习的”等,意思相近即可。第二处大意是这样做的后果,需答出假设关系,且句意正确。关键词 2 分。“入政”,译为“从政”“为政”“
治理政事”“入朝为官”“做官”“进入官场”“进 入朝廷”等,可得1分;译为“学政治”“统治天下”“进入政堂”等或不译,不得分。“果
”,译为“真的”“果真”“实在”“确实”等,得1分;译为“执意”“一定”等或不译,不得分。【14题详解】①为国家的利益尽力,忠于职
守;②对子皮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补充
细则】1.题干问“为什么子皮认为子产‘忠’”,作答时需要从两个层面说明原因:第一是“忠于国家”的层面,第二是“忠于子皮”的层面。每
点2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满分3分,给满即止。2.第①点从“忠于国家”的层面说明原因,2分。其中, 答出“从国家利益
着想”“为 国家尽力 (出力) ”的意思给1分;结合文本说明“忠”的表现1分,可概括为“忠于职 守”,也可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如
“顺从上天的旨意,不参与兄弟之争”“从国家处境 出发,拒绝接受子皮的授政”等。3.第②点从“忠于子皮”的层面说明原因,2分。其中,
答出“为子皮着想”“向子皮 提建议”的意思给1分;结合文本说明“忠”的表现1分,可概括为“开诚布公”“推心置 腹”“直言进谏”“忠
言进谏”等,也可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如“制止子皮让尹何为邑的行为”等。4.完全照抄原文,没有进行简要说明,不得分。参考译文:襄公
二十九年,郑国的子展去世,子皮即位。当时郑国有饥荒而还没有到麦收,百姓很困乏。子皮用子展的遗命,把粮食赠给国内的人们,每户一钟,因
此得到郑国百姓的拥护。宋国的司城子罕听到了,说:“接近于善,这是百姓的期望。”宋国也发生了饥荒,司城子罕向宋平公请求,拿出公家的粮
食借给百姓,让大夫也都出借粮食。宋国没有挨饿的人。叔向听说这些事后,说:“这两个人恐怕都能获得国家的执政权,这是民心所归向的啊。”
郑国的伯有喜欢喝酒,造了地下室,并在夜里喝酒,奏乐。朝见的人来到,他还没有喝完酒。朝见的人说:“主人在哪里?”他的手下人说:“我们
的主人在地下室。”朝见的人都分路回去。七月十一日,子皙带者驷氏的甲士攻打并且放火烧了他的家。伯有逃亡到许国。子皮说:“摧毁灭亡的而
巩固存在的,这是国家的利益。罕氏、驷氏、丰氏本来是同胞兄弟,伯有骄傲奢侈,所以不免于祸难。”驷带攻打伯有。两家都召请子产。子产说:
“兄弟之间到达这地步,我服从上天所要帮助的一家。”伯有死在买卖羊的街市上,子产给伯有的尸体穿上衣服,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为他号哭,
收尸并埋葬。驷氏想要攻打子产。子皮为这发怒,说:“礼仪,是国家的支柱。杀死有礼的人,没有比这再大的祸患了。”于是就停止了。三十年,
郑国的子皮把政权交给子产,子产辞谢说:“国家小而逼近大国,家族庞大而受宠的人又多,我不能治理好。”子皮说:“您好好地辅助国政吧。国
家不在于小,小国能够事奉大国,国家就可以不受逼迫了。”三十一年子皮想让尹何治理一个城邑。子产说:“尹何年轻,不知能否胜任。”子皮说
:“这个人忠厚谨慎,我喜爱他,他一定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到那里学习一下,就会更加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子产说:“不行。你如果喜爱一个
人,总是希望对他好,做对他有利的事情。现在您喜爱别人,就想让他来管理政事,这就如同让一个还不会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样,多半会割伤自己。我只听说过学好了然后才去管理政事,没听说过就用治理政事的方式来让他学习的。如果真这么做,一定会受到危害。”子皮说:“太好了!没有您的话,我还不了解这些。从现在起才知道,这样做还是不够的。从今以后要听您的意见行事。”子产说:“不过我心里认为危险的事情,还是要奉告的。”子皮认为子产非常忠实,所以就把郑国的政事委托给他。子产因此才能治理郑国。昭公十三年,子产听说子皮死了,号哭,说:“我完了!没有人帮我做好事了,只有他老人家了解我。”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窗悦读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