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名天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更新要点解读
2023-03-29 | 阅:  转:  |  分享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要点更新解读 讲者:单位:目录1. 指南制定说明
2. 管理基本要求 2.1 组建管理团队 2.2 配置基本设备 2.3 保障基本药物 2.4 服务要求3.
健康管理流程4. 诊疗关键点5. 糖尿病诊断 5.1 诊断标准 5.2 分型 5.3 血糖检测 5.4
筛查 5.5 评估6. 糖尿病治疗 6.1 治疗原则 6.2 治疗目标 6.3 生活方式干预 6.4
药物治疗 6.5 综合干预管理7.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识别与 处理8.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检查9. 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1
0. 转诊11.糖尿病健康管理NEWUPDATEDELETE内容删除内容更新内容新增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著上升基层糖尿病防治任务艰巨
2018 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显示,全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8.0%、34.1%和33.1%对比2013
年数据(全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8.6%、35.6%和33.0%)基层糖尿病防治任务艰巨,防治能力和健康管理的同质
化水平亟待提高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配置的基本设备和药物内容概览管理团队服务团队家庭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有条件基层中医师/中西
医结合医师、健康管理师、体育运动指导员、药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完善激励机制团队中的医生应为经国家统一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团队服务绩效,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NEW配置基本设备必备设备便携式血糖仪生化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血压计身高体重
计测量腰围的软尺128Hz音叉、10g尼龙单丝、叩诊锤、视力表其它应配备设备血常规分析仪心电图机有条件的配备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眼底
镜免散瞳眼底照相机持续葡萄糖监测仪鼓励配备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实时上传的检测设备等NEW配置基本设备应至少配备便携式血糖仪、血压计
、身高体重计、测量腰围的软尺、视力表等。NEW基本药物NEW二、健康管理流程健康管理流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承担糖尿病的健康
教育、筛查、诊断、治疗及健康管理工作,识别出不适合在基层诊治的糖尿病患者并及时 转诊。管理的目标是血糖、血压、血脂综合控制达标,减
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早死率 。NEW健康管理流程NEW三、糖尿病诊断糖尿病诊断标准NEW血糖测量方式及临床应用201
8版2022版NEWUPDATEDELETE血糖测量方式及临床应用(二)检测仪器及方法便携式血糖仪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963
4?2005),并应定期校准。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实验室间质量评价。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时应尽可能2h内分离血浆和送
检,以减少葡萄糖酵解对测定值的影响。葡萄糖检测方法参照卫生行业标准(WS/T350?2011)。HbA1c 分析仪及检测方法应符合
卫生行业标准(WS/T461?2015)NEW筛查高危人群 健康教育 建议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
健康指导。 其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建议其每半年检测一次血糖,每年到医院进行一次糖尿病诊断。筛查方法 空腹血糖筛查:常规的
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 条件允许行OGTT测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 h血糖NEW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定义2018版2022版
评估2018版2022版NEW四、糖尿病治疗内容概览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层目标值建议2018版2022版NEW中国2型糖
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降糖治疗路径2018版2022版UPDATE生活方式干预2018版2022版UPDATE在药物治疗前应根据药
品说明书进行禁忌证审查。不同类型的药物可2种或3种联用。同一类药物应避免同时使用。在使用降糖药物时,应开展低血糖警示教育,特别是对
使用胰岛素促泌剂及胰岛素的患者。降糖药物应用中应进行血糖监测,尤其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药物选择时应考虑患者经济能力和患者依从性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NEWDELETE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禁 忌 症药理作用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是2型糖
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如无禁忌证且能耐受药物者,二甲双胍应贯穿药物治疗全程。1. 二甲双胍胃肠道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乳酸性酸中毒。双
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μmol/L(1.5mg/dl),女性>123.8 μmol/L(1.4mg/
dl)或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45ml/min·1.73]。肝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酗酒
者等。造影检查如使用碘化对比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且多饮水,在检查完至少48h且复查肾功能无恶化后可继续用药。NEW刺激胰岛β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已明确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感染、外
伤、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该类药物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者等。禁 忌 症药理作用不良反应胰岛素促泌剂包括 磺脲类和
格列奈类药物。2. 胰岛素促泌剂NEW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等。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
紊乱患者、患有由于胀气可能恶化的疾患(如严重疝气、肠梗阻和肠溃疡)者、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该类
药物过敏者等。禁 忌 症药理作用不良反应α-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3. α-糖苷酶抑制
剂NEW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体重增加和水肿;增加骨折和心力衰竭发生的风险。有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Ⅱ级(即心
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可引起心悸、气喘、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及Ⅱ级以上]、活动性肝病或转
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及严重骨质疏松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禁 忌 症药理作用不良反应 TZDs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
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4. 噻唑烷二酮类(TZDs)NEW5. DPP-4i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Ⅳ
(DPP?4)减少胰高糖素样肽?1(GLP?1)在体内失活,使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
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禁 忌 症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能出现超敏反应、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对该类药物过敏者。
NEW6. SGLT-2i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肾糖阈,从而促进尿糖的排出。禁 忌 症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感
染及与血容量不足相关的不良反应,罕见不良反应包括酮症酸中毒等。对该类药物有严重过敏反应者;重度肾功能损害、终末期肾病或需要透析的患
者等。eGFR<45 ml·min-1·1.73 m-2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建议为改善血糖启用 SGLT?2i, 已用药者需按说明书
减量,eGFR<30 ml·min-1·1.73 m-2者停用NEW7. GLP-1RA通过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
式刺激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同时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葡萄糖摄取,抑制肝脏葡萄糖的生成而发挥降糖作用,并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等
。禁 忌 症药理作用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包括腹泻、恶心、腹胀、呕吐等。对该类产品活性成分或任何其他辅料过敏者、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或
家族史患者、2 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2)患者等。NEW8. 胰岛素NEW综合干预管理降压目标一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降压目标
为应低于130/80 mmHg;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可采取相对宽松的降压目标值;对于伴有缺血性心脏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在强调收缩压达标的同时应关注舒张压,舒张压不宜低于60 mmHg。启动药物治疗时机糖尿病患者的血压≥140/90 mmHg者可考虑
开始药物降压治疗。血压≥160/100mmHg或高于目标20/10mmHg时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并可以采取联合治疗方案。药物选
择五类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均可用
于糖尿病患者,其中ACEI或ARBB在糖尿病合并白蛋白尿或慢性肾脏病时为首选药物NEWNEW1. 降压治疗 调脂目标:推荐降低
LDL-C作为首要目标,非HDL-C作为次要目标。LDL-C目标值:有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病史患者LDL-C
<1.8 mmol/L,无ASCVD病史的糖尿病患者LDL-C<2.6 mmol/L。 药物选择:临床首选他汀类药物。起始
宜应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 况,适当调整剂量,若TC水平不能达标可与其他调脂药物联用;若LDL-C水平不能
达标 ,可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如依折麦布)。为了预防急性胰腺炎,空腹TG≥5.7 mmol/L者首先使用降低TG的药物。 DE
LETEDELETEUPDATE2. 调脂治疗2022版2018版3.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75~100 mg/d)作为一级预防
用于糖尿病的心血管高危患者,包括:年龄≥50岁,而且合并至少1项主要危险因素(早发ASCVD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或蛋白尿
)。糖尿病合并 ASCVD 者需要应用阿司匹林(75~150mg/d)作为二级预防;阿司匹林过敏的ASCVD患者,需要应用氯吡格雷
(75 mg/d)作为二级预防。糖尿病合并 ASCVD 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在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评估出血风险,活动
性胃溃疡或消化道出血、过敏者禁用。阿司匹林过敏的 ASCVD患者,可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推荐剂量为 75~150
mg/d,氯吡格雷的推荐剂量为75 mg/d。NEW五、糖尿病并发症内容概览常见诱因:进食不足;运动量增加;酒精摄入;药物过量;糖
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肝肾功能不全等。低血糖识别:如糖尿病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头晕、手抖、饥饿感等)或中枢神经症
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时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及时监测血糖。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 mmol/L就
属低血糖范畴。预防策略: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自我监测;定时定量进餐;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避免酗酒及空腹饮酒;对有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
血糖或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放宽血糖控制目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应常规随身备用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
。2022版NEW低血糖2022版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eGFR评估肾脏病筛查,包
括尿常规、UACR 和血肌酐(计算 eGFR)测定。没有能力开展UACR检测的,应转至上级医院检测。推荐采用随机尿测 UACR。注
: eGFR:预估肾小球滤过率;a肾脏损伤定义:白蛋白尿(UACR≥30mg/g),或病理、尿液、血液或影像学检查异常NEW糖尿病
肾病2022版 推荐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视网膜病变筛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免散瞳
眼底照相机可由经培训的技术人员使用,拍摄至少2张分别以黄斑及视乳头为中心的 45°角的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EW2
022版(一)筛查 推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所有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周围神经病变筛查,包括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
觉、10g 尼龙单丝压力觉、温度觉,有条件可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EW2022版(二)诊断标准1.具有明确的糖尿
病病史。2.在确诊糖尿病时或确诊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3.出现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如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5项检查(踝反射、震动觉
、压力觉、温度觉、针刺痛觉)任意1项异常;若无临床症状,则5项检查任意2项异常也可诊断。4.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病变,包括具有神
经毒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维生素B12缺乏、颈腰椎疾病(压迫、狭窄、退行性变)、脑梗死、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变、遗传性神经病
变和血管炎、感染(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可以
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EW2022版2018版 所有糖尿病患者每次就诊时应进行足部检查。包括:足外观检查(足有否
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变化等)周围神经评估(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10g尼龙单丝压力觉、温度觉)周围血管评估(足背动脉搏动
) NEW 筛查: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进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的筛查 。伴有 LEAD 发病危险因素(
如合并心脑血管病变 、血脂异常 、高血压 、吸烟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至少筛查一次 。随访糖尿病患者时应询问以
往有否足溃疡、截肢(趾)史。进行双足视、触诊,有否足畸形如胼胝、拇外翻、皲裂和皮肤颜色、温度改变以及霉菌感染等,并进行周围血管评估
(如足背动脉搏动),有条件可进行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index,ABI,即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检查或超声
多普勒等血管检查。糖尿病足病五、糖尿病中医防治2022版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一)协同控糖、改善症状2 型糖尿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辩
证联用津力达颗粒、参芪降糖颗粒、天麦消渴片、消渴丸[为含格列本脲(0.25 mg/粒)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葛根芩连汤、大柴
胡汤加减等。(二)防治并发症防治并发症,可配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黄葵胶囊、渴络欣胶囊等;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芪明颗粒、复方丹参滴丸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木丹颗粒等。(三)其他治疗方法在常
规治疗的基础上可结合针刺疗法,有一定的降糖、改善脂代谢和减重作用。常见方法包括手针、电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对于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病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等中药熏洗足浴和足部穴位按摩,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疼痛评分。但注意合并
感染、溃疡者慎用。六、转诊(一)诊断困难和特殊患者1.初次发现血糖异常,病因和分型不明确者。2.儿童和青少年(年龄<18岁)糖尿病
患者。3.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血糖异常者。(二)治疗困难 1 . 原因不明或经基层医生处理后仍反复发生低血糖者。2 . 血糖、血压、血
脂长期治疗不达标者。3 . 血糖波动较大,基层处理困难,无法平稳控制者。4.出现严重降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处理者。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
院(三)并发症严重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低血糖或高血糖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糖尿病酮症;疑似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
征或乳酸性酸中毒)。2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或周围血管病变)的筛查、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
估在社区处理有困难者。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严重靶器官损害需要紧急救治者[急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脏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eGFR
<60 ml·min-1·1.73m-2)或大量蛋白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严重视力下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和缺
血性疼痛、糖尿病足溃疡或严重足畸形等]。4.糖尿病足出现皮肤颜色的急剧变化;局部疼痛加剧并有红肿等炎症表现;新发生的溃疡;原有的
浅表溃疡恶化并累及软组织和骨组织;播散性的蜂窝组织炎、全身感染象征,骨髓炎等。(四)其他:医生判断患者需上级医院处理的情况或疾病
时。需紧急转诊NEWDELETE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七、糖尿病健康管理健康评估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初诊评估
和年度评估,评估主要内容包括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并发症及并存临床情况、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信息、用药情况、生活方式等,同时进行针对性健
康指导。NEW糖尿病健康管理UPDATEDELETE糖尿病健康管理NEWDELETE优思灵USLIN?R(笔芯)A组中选 28.
77元/支优思灵USLIN?N(笔芯)A组中选 29.37元/支优思灵USLIN?30R(笔芯)B组中选 27.37元/支联邦
优倍灵?UBLIN?(笔芯/预填充)B组中选 41.27元/支联邦优乐灵?USLEN?(笔芯/预填充)A组中选 66.97元/
支全国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中标结果联邦制药7个参选胰岛素产品10个品规全部中选优思灵USLIN?50R(笔芯)B组中选 2
7.37元/支第二代人胰岛素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联邦优倍灵?UBLIN?30(笔芯/预填充)B组中选 41.27元/支注:联邦另有甘
精、门冬和门冬30预填充规格中标,中标价分别在笔芯的价格基础上+3元3期临观结果-优思灵USLIN?与原研等效多中心、随机、开放、
对照临床研究,比较优思灵USLIN?系列和原研胰岛素系列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结论:优思灵USLIN?系列与诺和灵治疗12
周,均能有效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无差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顺应性
。文献已发表至3期临观结果-联邦优乐灵?与原研等效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临床研究,比较联邦优乐灵?系列和原研胰岛素系列治疗糖尿病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结果:治疗16周后,联邦优乐灵?组和来得时组HbAlc 均较基线值显著下降,两组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邦优乐灵?组和来得时组FBG均较基线时显著下降,两组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结论:联邦优乐灵?与来得时控制血糖的总体能力相当,均有良好的安全 性,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文献已发表至3期临观结果-联邦优倍灵?与原研等效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临床研究,比较联邦优倍灵?30和原研胰岛素系列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联邦优倍灵?30组与诺和锐?30组HbA1c、FPG、2hPG较基线显著下降。两组间治疗后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邦优倍灵?30组与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5.6%和43.8%,其他不良发生率分别为0.9%(3/331)和0.9%(3/333)。试验结论:联邦优倍灵?30组与诺和锐?30组控制血糖的总体能力相当,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文献已发表至谢 谢!
献花(0)
+1
(本文系名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