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86教学大纲
2023-04-02 | 阅:  转:  |  分享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

?

?

(供五年制本科专业使用)

?

?

?

?

?

?

?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

???????????? 编写人员:? 郑? 进?? 杨? 梅 ???何?? 丹?

???????????????????????? 胥筱云 ??鲁法庭??? 韩洪亮

?

?

?

?

?

2005年5月12日

?

?

?

前?????? 言

?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脏腑辨证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病性辨证(辨六淫证候、辨情志证候)及其他辨证方法概要(六经辨证概要、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三焦辨证概要、经络辨证概要);了解诊断综合运用(诊断思路与方法、病历书写与要求)内容;初步训练诊法、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奠定相关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选进性,突出重点。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幻灯片、声像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各类教学手段和仪器设备,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辨证思维、病案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和诊法、辨证的综合运用。

?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

(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3)中医诊断基本原则。

2.熟悉

(1)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了解

(1)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动态。

(3)中医诊断学网络课程的学习方法。

(4)中医诊断学的重要专著。

【重点难点】

重点:

1.中医诊断学基本内容。

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

难点:

1.症、证、病、辨证的含义。

2.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原理的理解。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的区别。

【教学内容】

1.诊断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2.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初步介绍症、病、证的概

念。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含义及应用。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及应用。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论

著及对中医诊断学的重要贡献。

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注意启发式、问题式、互动式教学相结合,部分内容自学,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可配实物资料。

【教学时数】

3学时。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

2.简述病、证、症三者的含义以及关系。

3.简述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以及关系。

4.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各是哪几部?作者是谁?

第一章?? 问??? 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问现在症中的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2.熟悉

(1)问诊的方法及基本内容。

(2)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原理。

(3)问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经带的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3.了解

问诊的注意事项及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问诊的方法。

2.问诊的基本内容。

3.问现在症中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难点:

1.阴虚发热与气虚发热的各自的机理。

2.盗汗与自汗机理及临床意义的辨别。

3.渴不多饮的形成机理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2.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的内容。

3.问现在症:问寒热、汗、疼痛、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睡眠、饮食口味、二便、

经带等的内容(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践性教学。

【教学学时】

8学时

【复习思考题】

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何谓潮热?潮热有那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3.如何以恶寒发热的轻重来辨别表证的性质

4.何谓寒热往来?有何临床意义?

5.何谓壮热?何谓恶寒、畏寒、恶寒发热?各见于何病证?

6.何谓盗汗、自汗?各有何临床意义?

7.如何从头痛部位辨经络。

?

?

第二章?? 望? 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1)得神、失神、假神、常色和病色的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2)五色所主病证。

2.熟悉

(1)望诊的概念、方法、内容、原理及意义。

(2)少神、神乱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3)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局部望诊中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望排出物(痰)、小儿指纹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了解

(1)望诊的注意事项。

(2)望五官、望躯体、排出物(涕、唾、涎、二便)、望二阴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望神的要点。

2.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3.五色主病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4.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难点:

1.假神与疾病好转的辨识。

2.善色、恶色的辨别。

3.五色主病机理。

4.正确理解泽与色的关系,以及两者在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中的价值。

5.目部的五轮学说。

6.理解小儿指纹红色主寒证与面红主热证的不同。

7.精亏神衰之失神与邪盛神乱之失神与神乱的鉴别。

【教学内容】

1.望诊的概述:望诊的概念、方法、原理、意义、注意事项。

2.望神的原理、方法及要点;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的典型表现、识别

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望神的注意事项。

3.望色的原理、方法、要点以及注意事项;色与泽的关系;常色与病色和病色五

色所主的病证。

4.望形体的原理、方法、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强弱、胖瘦、体质等的表现特征及

其临床意义。

5.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望头面与发、望目、望鼻、望耳、望口与唇、望齿龈及望咽喉的

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7.望肢体:望颈项、望胸胁、望腹部、望背部、望腰部、望四肢的基本内容,常

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8.望二阴:望前阴、望后阴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形态变化及其皮肤病症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

其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基本内容,常见异

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1.望小儿指纹的概念、渊源、方法,常见指纹以及异常指纹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

意义。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物、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部分内容自学。

【教学学时】

13学时

【复习思考题】

1.得神、失神、假神各有哪些表现?临床意义如何?

2.假神与重病好转如何鉴别?

3.何谓常色、病色?其特征、分类及临床意义如何?

4.白色、黄色、赤色的主病如何?

5.何谓囟填、囟陷、解颅?

6.简述目部分候五脏的理论。

7.如何鉴别斑疹?

8.望痰对于临床诊断有何意义?

9.如何观察小儿指纹?其具体临床意义是什么?

?

第三章????? 舌? 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1)诊舌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意义及生理变异因素。

(2)常见异常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青紫舌)、舌形(老嫩舌、胖

瘦舌、点刺舌、裂纹舌、齿痕舌)、舌态(痿软舌、强硬舌、歪斜舌、颤动舌、

吐弄舌、短缩舌)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常见异常苔质(薄厚苔、润燥苔、腻腐苔、剥落苔、偏全苔、真假苔)、苔色

(白苔、黄苔、灰黑苔)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舌象分析要点。

2.熟悉

(1)舌诊的概念。

(2)舌诊的原理和方法。

(3)舌诊的注意事项。

(4)舌诊的意义。

3.了解

(1)舌的形态结构。

(2)舌诊的源流。

(3)舌诊的现代研究状况。

【重点难点】

重点:

1.舌诊原理。

2.常见异常舌象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舌象的分析要点。

? 难点:

1.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2.绛舌、紫舌、裂纹舌、强硬舌、灰黑苔的主病。

3.对润苔主热证、燥苔主湿证的理解。

4.腻苔与腐苔的鉴别。

5.有神气、有胃气在舌象上的表现。

【教学内容】

舌诊的概念、渊源。

1.舌诊的概说。

(1)舌的形态结构。

(2)舌诊的原理。

(3)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舌诊的内容与正常舌象。

2.望舌质

(1)望舌神:荣舌、枯舌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舌形: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舌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舌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5)舌下络脉的诊察要点与临床意义。

3.望舌苔

(1)苔质:薄厚苔、润燥苔、腻腐苔、剥落苔、偏全苔、真假苔等的舌象特征及

其临床意义。

(2)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1)舌象分析要点:舌象综合分析要点,舌象动态分析。

(2)舌诊的意义。

附:危重证舌象。

【课时要求】

7 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物、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部分内容自学。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舌诊的原理。

2.诊舌包括哪些方面?

3.正常舌象的特征如何?

4.简述病变舌色、舌形的舌象特征与主病。

5.简述病变苔色的舌象特征与主病。

6.何谓腻苔、腐苔?各主何病证?

7.灰黑苔可见于寒证及热证中?如何区别?

8.如何诊察舌的神气和胃气?

?

第四章?? 闻? 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常见病变声音(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熟悉

常见病体及病室气味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3.了解

(1)正常声音的特点及生理变异因素。

(2)心音、肠鸣音等异常声音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3)啰音的特征及各种异常呼吸音的听诊特征。

【重点难点】

? 重点:

??? 1.正常声音的特点。

2.常见病变声音(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异常声音的特

征及临床意义。

3.嗅气味诊病的一般临床意义。

4.嗅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难点:

??? 1.对各种病变声音的辨别。

2.喘与哮的特征及鉴别。

3.谵语和郑声的特征及鉴别。

【教学内容】

闻诊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1.听声音:

(1)声音:正常声音的特点以及生理变异、病变声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语言:异常语言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呼吸:病态呼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各种异常呼吸音的听诊特征及临床意义、啰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4)咳嗽:各种咳嗽声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5)异常心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6)各种胃肠异常声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嗅气味:

(1)各种病体气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各种病室气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践性教学,部分内容自学。

【课时要求】

2 学时

【复习思考题】

??1.“金实不鸣”与“金破不鸣”的闻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有何不同?

??2.谵语与郑声的闻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有何不同?

??3.试述喘与哮的特征及鉴别。

??4.如何通过咳声和痰的量、色、质变化鉴别咳嗽的寒热虚实?

?

第五章 脉?? 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1)脉诊的部位、方法。

(2)正常脉象的特点及生理变异。

(3)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洪、细、濡、弱、微、缓、滑、

涩、弦、紧、结、促、代)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及相关脉象鉴别。能够基

本上辨识临床常见脉象(浮、沉、迟、数、洪、细、弦、滑、弱、促、结、

代等)。

(4)相兼脉的概念与主病规律。

2.熟悉

(1)脉诊的概念、原理及意义。

(2)脉象要素

(3)长、短、芤、革、牢、伏、散、动、疾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及相关脉象

鉴别。

(4)诊妇人脉、诊小儿脉的基本内容。

3.了解

(1)其他脉诊部位的基本内容。

(2)真脏脉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

(3)脉诊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重点难点】

? 重点:

1.寸口脉诊的部位、方法。

2.正常脉象的特点及生理变异。

3.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洪、细、濡、弱、微、缓、滑、涩、

弦、紧、结、促、代)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及相关脉象鉴别。

4.相兼脉的概念与主病规律。

5.脉症顺逆、脉症从舍的含义及应用。

难点:

1.寸口诊脉的原理及脏腑分候。

??2.“平脉”的含义及其脉象特征。

3.对平脉 “胃、神、根”的理解。

4.“四季平脉”的脉象特征。

5.关于“浮脉主表”和“沉脉主里”的理解。

6.脉之迟数与证之寒、热关系的理解。

7.细脉、濡脉、弱脉、微脉脉象特征的鉴别。

8.弦脉与紧脉的脉象特征及鉴别。

9.结脉、代脉、促脉脉象特征及鉴别。

10.相兼脉的主病规律。

11.脉症顺逆、脉症从舍。

12.脉象要素与脉象特征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

脉诊的概念、源流以及学习要求。

1.脉诊概述

(1)脉诊原理。

(2)脉诊的部位。

(3)诊脉方法。

(4)脉象要素。

2.正常脉象

(1)正常脉象的特点。

(2)正常脉象的生理变异。

3.病理脉象

(1)常见病脉:浮、沉、迟、数、虚、实、洪、细、濡、弱、微、缓、滑、涩、

弦、紧、结、促、代、长、短、芤、革、牢、伏、散、动、疾等

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及机理分析。

(2)脉象鉴别:比类、对举法。

(3)相兼脉的概念及主病规律。

(4)真脏脉的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5)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4.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辅以脉象模型、脉诊仪等,进行脉诊方法的实作训练,体会正常脉象及发现异常脉象。

【教学时数】

8学时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脉象、脉诊?

2.简述寸口诊脉的原理、方法及脏腑分候。

3.怎样理解“诊法常以平旦”的意义?

4.脉象要素包括哪些?

5.何谓正常脉象?简述正常脉象的特点。

6.简述脉有胃、有神、有根的表现特点及意义。

7.“四季平脉”各有何脉象特点?

8.简述浮、沉、迟、数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9.简述虚、实、洪、细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10.简述滑、涩、弦、濡脉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11.怎样鉴别结、代、促脉三脉的脉象特征?

12.何谓相兼脉?真脏脉?相兼脉的主病如何?

13.何谓舍脉从症、舍症从脉?

14.小儿诊脉的特点是什么?

?

第六章 按? 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1)按诊的方法。

(2)按脘腹的内容及意义。

2.熟悉

(1)按诊的意义。

(2)按胸胁的内容与意义。

3.了解

(1)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内容与意义。

(2)按诊的研究进展。

【重点难点】

? 重点:

1.按诊的手法。

2.按脘腹的内容及意义。

? 难点:

1.按诊手法的具体操作。

2.按虚里的部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水鼓、气鼓的按诊特征及临床意义。

4.癥瘕、积聚的按诊特征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按诊的方法与意义:按诊的体位、按诊的手法、按诊的注意事项。

2.按诊的内容: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方法、内容与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辅以示范性教学,同学间进行按诊方法实作训练。

【教学时数】

2学时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按诊?按诊时病人和医生常用的体位各有哪些?

2.按诊的手法有哪些?各有何应用特点及意义?

3.何谓虚里?按虚里有何临床意义?

4.按胁部常见哪些异常表现?各有何临床意义?

5.腹部胀满如何通过按诊辨别虚实?

6.气鼓和水鼓、癥积和瘕聚的按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有哪些?

?

?

第七章? 八纲辨证

?

【目的要求】

1.掌握

八纲各个基本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特点。

2.熟悉

(1)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阴阳辨证的基本概念。

(2)八纲各个基本证候的证候分析及相关证候的鉴别。

(3)八纲证候相兼、错杂、真假、转化等关系。

3.了解

(1)八纲辨证的源流。

(2)八纲辨证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八纲各个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证候特点。

2.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

3.八纲各个基本证候的证候分析及相关证候的鉴别。

4.八纲证候相兼、错杂、真假、转化等关系。

难点:

1.八纲各个基本证候的证候分析及相关证候的鉴别。

2.证候真假的概念、临床特点、病机及临床意义。

3.里邪出表的理解及转化条件的认识。

4.八纲辨证为何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

【教学内容】

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1.八纲基本证候

(1)表里辨证:表证(半表半里证)、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

要点。

(2)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3)虚实辨证:实证、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4)阴阳辨证:阴证、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2.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证候相兼的概念、常见类型、临床意义。

(2)证候错杂的概念、常见类型、临床意义。

(3)证候真假的概念、常见类型、临床特征、病机及临床意义。

(4)证候转化的概念、常见类型、转化条件及临床意义。

3.八纲辨证的意义。

【教学方法】

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结合实践教学,组织病例讨论分析。

【教学学时】

? ??7 学时

【复习题】

1.何谓八纲辨证?有何意义?

2.何谓表证、里证?其病因及鉴别要点是什么?

3.试述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4.何谓实证、虚证?各自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5.何谓真寒假热证、真热假寒证?其病机、临床表现如何?如何鉴别?

6.简述虚实真假的辨别要点。

7.如何理解里邪出表。

?

?

第八章??? 病性辨证

【目的要求】

1.掌握

(1)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

依据。

(2)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

(3)气病证候、血病证候各基本证型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

(4)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

2.熟悉

(1)病性辨证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2)辨六淫证候、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辨情志证候的概念。

(3)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证因分析。

(4)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证因分析。

(5)气病证候、血病证候各基本证型的证因分析。

(6)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证因分析。

(7)病性辨证各基本证候间相关证候的鉴别。

(8)初步学会对临床常见病例进行病性辨证。

3.了解

(1)病性的概念。

(2)情志病证证候特点。

(3)气血津液辨证与脏腑的关系。

(4)气血同病证类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

辨六淫证候、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的基本证型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因分析、辨证依据及相关证的鉴别。

难点:

1.辨六淫证候、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的基本证型的证因分

析及相关证的鉴别。

??? 2.气血津液辨证与脏腑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病性辨证理论对临床病例进行辨证分析的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病性及病性辨证的概念、意义。

1. 辨六淫证候

(1)辨六淫证候的概念。

(2)基本内容: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临床

表现、证候分析、辨证依据及相关证鉴别。

2. 辨阴阳虚损证候

(1)辨阴阳虚损证候的概念。

(2)基本内容: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辨证依据及相关证鉴别。

3. 辨气血证候

(1)辨气血证候的概念。

(2)基本内容:气虚类证(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血虚类证(血

虚证、血脱证)、气滞类证(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血瘀证、

血热证、血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辨证依据及相关证

鉴别、气血同病证类。

4. 辨津液证候

(1)辨津液证候的概念。

(2)基本内容: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辨证依据及相关证鉴别。

5. 辨情志证候

(1)辨情志证候的概念。

(2)基本内容:喜证、怒证、忧思证、悲恐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

依据。

【教学方法】

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结合实践教学,组织病例讨论分析。

【教学学时】

?? ?11 学时

【复习题】

1.简述风淫证的临床表现。

2.怎样理解伤寒证与中寒证?

3.湿淫证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区别内湿和外湿?

4.简述火热证的临床表现。

5.如何鉴别亡阳证与亡阴证?

6.试述气虚类证的临床表现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7.何谓血瘀证?其形成原因及证候特征如何?

8.水停证的辨证依据是什么?水、湿、痰、饮有何区别?

9.简述情志致病的特点。

?

第九章? 脏腑辨证

【目的要求】

1.掌握

(1)各脏腑病的病变范围和常见症状、体征。

(2)各脏腑病、脏腑兼病常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辨证依据。

(3)各类相关证候的鉴别。

(4)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脏腑辨证。

2.熟悉

(1)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意义及运用范围。

(2)脏腑兼病的概念及规律。

(3)脏病、腑病、脏腑兼病常见证候的证候分析。

3.了解

脏腑之间的发病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

1.各脏腑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各脏腑病常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辨证依据。

3.各类相关证候的鉴别。

难点:

1.各脏腑病常见证的证因分析。

2.相关证候的鉴别。

3.培养学生运用脏腑辨证理论对临床病例进行辨证分析的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运用范围和意义。

? ??1.辨心病证候

(1)概述:心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

(2)基本内容: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心火

亢盛证、心脉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瘀阻脑络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3)相关证候鉴别: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痰蒙心神证、

热闭[扰]心神证与痰火扰[闭]神证的鉴别。心火亢盛证临床

表现的几类特点。引起心脉痹阻证的常见原因及其各自的证

候特点。

2.辨肺病证候

(1)概述:肺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

(2)基本内容: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

肺热炽盛证、痰热蕴肺证、寒痰阻肺证、饮停胸胁证、风水相搏

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3)相关证候鉴别:风寒犯肺证与风寒束表证,风寒犯肺证与风热犯肺证,燥邪

犯肺证与肺阴虚证,肺热炽盛证与痰热蕴肺证的鉴别。

3.辨脾病证候

(1)概述:脾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

(2)基本内容: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

湿热蕴脾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3)相关证候鉴别: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与脾不统血证,脾阳虚证

与寒湿困脾证,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

4.辨肝病证候

(1)概述:肝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

???? (2)基本内容: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

肝风内动证、寒滞肝脉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

据。

(3)相关证候鉴别: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

四证的鉴别。

5.辨肾病证候

(1)概述:肾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

(2)基本内容:肾阳虚证、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的

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3)相关证候鉴别:肾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与肾精不足证的鉴别。

6.辨腑病证候

(1)概述:各腑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

(2)基本内容: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阴虚证、胃热炽盛证、寒饮停胃证、寒

滞胃肠证、食滞胃肠证、胃肠气滞证、虫积肠道证、肠热腑实证、

肠燥津亏证、肠道湿热证、膀胱湿热证、胆郁痰扰证的概念、临

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3)相关证候鉴别:胃阳虚证与胃气虚证,胃气虚证与脾气虚证,胃阴虚证与胃

热炽盛证,胃阳虚证与寒滞胃肠证,湿热蕴脾证与肠道湿热

证,心火下移证与膀胱湿热证的鉴别。

7.辨脏腑兼病证候

(1)概述:脏腑兼病的概念、规律及内容。

(2)基本内容: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气血虚证、心肝血

虚证、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肝

胆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

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3)相关证候鉴别:心肾不交证、肺肾阴虚证与肝肾阴虚证,肝胆[经]湿热证与

湿热蕴脾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与肝火犯肺证,脾肾

阳虚证与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与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

证,心脾气血虚证与心肝血虚证的鉴别。

【教学方法】

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结合实践教学,组织病例讨论分析。

【教学学时】

? 22学时

【复习思考】

1. 心血虚证和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2. 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3. 何谓脾虚气陷证?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4. 何谓湿热蕴脾?其临床表现有哪些?

5. 肝风内动证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各自的主症特点是什么?

6. 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7. 肺气虚证、肺阴虚证及肺热壅盛证三证在咯痰、咳喘症状方面有何不同?

8. 试述肾阴虚证和肾精不足证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9. 何谓胃肠气滞证?有哪些临床表现?

10.试鉴别肾阳虚证、肾不纳气证和肾气不固证三证的异同。

11.如何鉴别肺肾气虚证、心肺气虚证和脾肺气虚证三证?

12.心肾不交证、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的共见证候是什么?怎样区别?

13.心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风水相搏证在水肿特征上有何不同?

? ???14.试述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四证的联系和区别。

?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简介

【目的要求】

1.熟悉

(1)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概念。

(2)六经病证、卫气营血病证各基本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

2.了解

(1)三焦病证基本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

(2)六经病证、卫气营血病证、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

(3)经络辨证的概念,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的病证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

难点:六经病证、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规律。

【教学内容】

1.六经辨证概要

(1)六经辨证的概念、病变特点、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太阳病证、太阳经证(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腑证,阳明病证、阳

明经证、阳明腑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

证,厥阴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3)六经病证传经、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直中、合病、并病等概念及传变

规律。

2.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1)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

(2)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

(3)卫气营血证的顺传、逆传等概念及规律。

3.三焦辨证概要

(1)三焦辨证的概念、临床实际运用。

(2)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3)三焦病证传变的顺传、逆传等概念及传变。

4.经络辨证概要

(1)经络辨证的概念。

(2)十二经脉的病证特点。

(3)奇经八脉各自的病证特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部分内容自学。

【教学学时】

? 4学时

【复习思考】

1.太阳病证、阳明病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2.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3.直中、传经、并病、合病的概念各是什么?

?

第十一章? 诊断思路与方法

【目的要求】

1.熟悉

辨病位、辨病性的主要内容;常用诊断思维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2.了解

(1)病情资料的含义、性质及属性分类,病情资料综合处理的概念、意义。

(2)诊断思维线索的把握及应用。

(3)主症诊断思路的意义及运用。

(4)各种辨证方法的主要特点、相互关系和综合运用、证候诊断的要求。

(5)疾病诊断的意义、一般途径、分类、命名的诊断意义及常见病类知识。

【教学内容】

1.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1)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及一致性。

(2)病情资料属性的分类。

2.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

(1)常用的诊断思维方法。

(2)诊断的思维线索。

3.主症诊断思路,意义、围绕主症进行询查、诊病、辨证的思维方法。

4.证候诊断思路,辨证诸法各自的特点、相互关系和综合运用;辨证统一体系的概

念,其实质是辨病位与病性,辨证基本内容,证名诊断的具体要求。

5.疾病诊断思路,“病”的概念,病、证、症的关系,疾病诊断的意义,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疾病分类方法及其诊断意义,常见病类知识。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部分内容自学。

【课时要求】

1 学时

【复习思考】

1.如何才能使病情资料准确与客观?

2.辨证诸法在临证时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用?

3.症、证、征有何区别与联系?

4.举例说明“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

5.怎样才能正确运用中医病名?

6.中医学对疾病通常有哪几种分类方法?

?

?

?

第十二章?? 病案书写与要求

【目的要求】

1.掌握

主诉、现病史、病证诊断的书写;中医病案书写通则。

2.熟悉

中医病案书写的基本要求,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

3.了解

病案的含义、意义;病案的沿革。门诊和住院病案的书写方法。

【教学内容】

1.病案的含义、意义与沿革。

2.中医病案内容和要求。

(1)中医病案书写通则

(2)中医病案书写的重点内容

3.门(急)诊病历、住院病案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结合临床病例资料,练习病案书写。

【课时要求】

2 学时

【复习思考】

1.病案有何意义?

2.如何理解主诉?

3.试述门诊病案的书写内容有哪些?

?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时数(学时) 见习时数(学时) 备注 绪??? 论 3 ? ? 第一章? 问? 诊 8 ? ? 第二章? 望? 诊 11 2 ? 第三章? 舌? 诊 6 1 ? 第四章? 闻? 诊 2 ? ? 第五章? 脉? 诊 6 2 ? 第六章? 按? 诊 2 ? ? 第七章? 八纲辨证 7 ? ? 第八章? 病性辨证 10 1 ? 第九章? 脏腑辨证 20 2 ?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4 ? ? 第十一章 诊断思路与方法 1 ? ? 第十二章 病历书写与要求 1 1 ? 合???? 计 81 9 90

献花(0)
+1
(本文系虚极静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