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基础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X、Y、Z 、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X、Y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且形成的某种二元化合物能形成光化学烟雾,Z为金属元素且Z原子的 L层电子数比其它各层上电子数之和大5,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和其氢化物均为强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单质在Y 单质和W单质中均可燃烧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W>Y> X2.下列事实是由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结果的是( )A.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的酸性强B.氯能置换硫化氢中的硫C.常温下单质硫 为淡黄色固体,而氯气为黄绿色气体D.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3.元素的下列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不是周期性变化的是( )A.相对 原子质量B.化合价C.原子半径D.元素的化学性质4.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 活泼性最弱B.一定条件下,Cl2与H2的反应比I2与H2的反应更剧烈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5.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常用作食品的增味剂,M的 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ZB.熔点:W2Z< R2Z C.由R、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 为共价化合物D.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的W2Z2制备W单质6.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 )A.质量数B.中子数C.质子数D.相对原 子质量7.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与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W的简单氢化物r溶于水完 全电离。m、n是由X、Y、Z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可做制冷剂,无色气体n遇空气变为红棕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Y、Z 、W均处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Y>ZC.第一电离能Y>ZD.r与m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8.下列实验, 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纯碱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 液中溶液变浑浊非金属性:Cl>C>SiB向某溶液中先加入几滴Ba(NO3)2,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酸化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无明显变化原溶液 中一定含有SO42?C在盛有红褐色Fe(OH)3胶体的U形管的两个管口,各插入一个电极,并使两极与直流电源相连阴极附近溶液颜色逐渐 加深Fe(OH)3胶体带有正电荷D向某酸溶液中加入一小段废光纤一段时间后废光纤溶解原酸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氟酸A.AB.BC.CD.D 9.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 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C.该元素位于ⅢA族 D.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 个中子10.下列关于粒子半径大小关系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r(Li+) )②r(F) (H)A.②③④B.①④C.③④D.①②③11.X、Y为同周期元素,如果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若X、Y均为金属元素,则X?失电子的能力强于YB.若X、Y均为金属元素,则X的阳离子氧化性比Y的阳离子氧化性强C.若X、Y ?均为非金属元素,则Y?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若X、Y均为非金属元素,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Y的强于X的12.下图是部 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R的最高化合价相同B.简单离子的半径:X>Y>ZC .Y、Z、R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之间可以发生反应D.电解熔融的X与Z构成的化合物可以得到单质Z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 、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核内只含一个质子且与Z同主族,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r(Z)>r(Y)>r(X)B.X2Y2与Z2Y2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C.W的简单气态氢 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D.Y、Z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碱二、填空题14.根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1)第三周期中, 原子半径(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2)ⅦA族中,原子半径(稀有气体元素 除外)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是_______。(3)钠、硫、硅、锗四种元素的单质中,适合作半导体材料的是_ ______。15.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DE请回答下列问题:(1)A、B、C、D、E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 _______(填元素符号)。(2)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3)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 __________。(4)用电子式表示元素A与E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5)化合物C2B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 型是___________,C2B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6)欲比较D与E的非金属性强弱,以下说法可 作为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___。①比较D、E两种元素单质的沸点高低②比较D、E两种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③比较D、E 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④比较D、E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16.有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 能的转化与存储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I中,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能。( 2)S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_族。(3)下列事实中,能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A.H2S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B.在硫与碳的化合物CS2中S显负价C.硫 的单质的硬度比金刚石低(4)配平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SO2+_________H2O=______H2SO4+__ ____S,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5)通过反应Ⅲ也可以不经过热能转化过程而直接获取电能,化学上将实现这 一直接转化的装置称为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分析】已知X、Y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且形成的某种二元化合物能形成光化 学烟雾,且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推断可得X为N元素,Y为O元素。Z为金属元素且Z原子的L层电子数比其它 各层上电子数之和大5,推断Z元素为Na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和其氢化物均为强酸,推断W为Cl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为高氯酸,氢化物为HCl,均为强酸。则X、Y、Z、W元素分别为N、O、Na、Cl元素。【详解】A.金属单质Na可以在氧气中燃 烧,也可在氯气中燃烧,故A项正确;B.X最简单氢化物为NH3,Y最简单氢化物为H2O。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 :O>N,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因此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 素化合价分析可得其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可以进行自来水杀菌消毒,故C项正确;D.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 逐渐增大。同周期X>Y,同理Z>W。但是Z、W位于第三周期,比位于第二周期的X、Y的半径大。因此半径大小:Z>W>X>Y,故D项错 误;故答案选D。2.B【分析】根据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等来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以此来解 答。【详解】A、可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来比较非金属性,而不利用无氧酸的酸性来比较,故A错误;B、氯能置换硫化氢中的硫,为置换反应 ,则说明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不能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来比较非金属性,故C错误;D、次氯酸不是Cl的最高价含 氧酸,则不能利用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来比较非金属性,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B。3.A【分析】【详解】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但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及同一元素 的同位素原子在自然界中的物质的量分数,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不呈周期性变化,A选项符合题意;答案选A。4.D【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 下, 金属性增强,金属的活泼性增强,因此碱金属中锂原子最不活泼,故A正确;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而非金属性越弱与氢气 化合反应就越难以进行,非金属性:氯>碘,因此Cl2与H2的反应比I2与H2的反应更剧烈,故B正确;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金属性 增强,而金属性越强金属与水反应就越剧烈,金属性:K>Na,因此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故C正确;D.氯气常温下为气体,溴 单质常温下为液态,碘为固态,由此可知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故D错误;故选:D。5.A【分析】由M的结构式可知 ,W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Na;R只能形成1个共价单键,且原子序数最小,R为H;由原子序数可知X、Y、Z 位于第二周期,X形成4个共价键,X为C,Y形成3个共价键,Y为N,Z形成2个共价键,Z为O。【详解】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 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C>O,即X>Z,故A正确;B. W2Z是Na2O,为离子晶体,R2Z为水,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熔点N a2O>H2O,即W2Z>R2Z,故B错误;C.R、Y、Z分别为H、N、O,H、N、O形成的化合物中NH4NO3、NH4NO2都是 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的NaCl制备Na单质,故D错误;答案选A。6.C【详解】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是其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整数值,故选C。7.D【分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 增大的短周期元素。m、n是由X、Y、Z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可做制冷剂,为氨气;无色气体n遇空气变为红棕色,为一氧化氮,则X、Y、Z 分别为氢、氮、氧;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与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W的简单氢化物r溶于水完全电离,W为氯。r为HCl,m为NH3 ,n为NO。【详解】A.N、O、Cl元素均处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A正确;B.非金属性NH2O ,B正确;C.N的2p能级半充满,第一电离能N>O,C正确;D.HCl与NH3形成NH4Cl,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错误;故选 D。8.D【详解】A、证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若要比较Cl、C、 Si的非金属性强弱,不能看盐酸、碳酸、硅酸的酸性大小,应利用高氯酸与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大小比较,故A错误;B、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的是 SO32-,加入Ba(NO3)2产生白色沉淀BaSO3,再加入足量硝酸,BaSO3被氧化为BaSO4,沉淀不溶,则不能判断原溶液中 是否含有SO42-,故B错误;C、Fe(OH)3胶体属于分散系,呈电中性,阴极附近溶液颜色逐渐加深,说明带电的胶体粒子带正电,不能 说Fe(OH)3胶体带电,故C错误;D、光纤的主要成分为SiO2,向某酸溶液中加入一小段废光纤,一段时间后光纤溶解,与SiO2反应 的酸只有氢氟酸,故原酸中一定含有氢氟酸,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易错选项为C,注意胶体、溶液、浊液都属于分散系,呈电中性。正 确的说法为胶体中可能存在带电的胶体粒子,溶液中可能存在带电的阴阳离子。9.C【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含有的元素种类分别是2、 8、8、18、18、32、32(排满),即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8,所以114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族,A正确;B 、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族,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B正确;C、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族,C错误;D、中子数+质子数= 质量数,则中子数=298-114=184,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4,D正确;答案选C。【点睛】注意掌握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 律:只要记住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He—2、Ne—10、Ar—18、Kr—36、Xe—54、Rn—86),就可由主族元素的原子 序数推出主族元素的位置。例如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多1或2,则应处在下周期的第ⅠA族或第ⅡA族,如88号元素:88-86=2,则应 在第七周期第ⅡA族;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第ⅦA族~第ⅢA族,如84号元素应在第六周期第ⅥA族。10. C【详解】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半径依次增大,①②正确;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 大而逐渐减小,r(Ca2+) 于原子半径 ,④错误。11.B【详解】X、Y是同周期元素,X的半径大于Y,则X的原子序数小于Y;若X、Y均为金属元素,同周期从左到 右,元素的金属性从强到弱,则X失电子的能力强于Y,A正确; 若X、Y均为金属元素,金属性强的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弱,则X的阳离子氧化 性比Y形成的阳离子弱,B错误;若X、Y均为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从弱到强,气态氢化物越来越稳定,C正确;若X、Y均为 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来越强,D正确;正确选项B。点睛:金属性越强,失电子的能力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 化性越弱;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从强到弱,气态氢化物越来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来 越强。12.A【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关系图可知X是F,Y是Na,Z是Al,R是氯于是。则A.F没有正价,A错误;B.核外电子排布相 同的微粒,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简单离子的半径:X>Y>Z,B正确;C.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钠是强碱,高氯 酸是强酸,因此Y、Z、R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之间可以发生反应,C正确;D.氟化铝是离子化合物,则电解熔融的X与Z构成的化 合物氟化铝可以得到单质Al,D正确,答案选A。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3.D【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 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核内只含一个质子且与Z同主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H元素、Z为Na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3倍,Y有2个电子层,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则Y为O元素;Y、W同主族,W为S元素;据此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元素、 Y为O元素、Z为Na元素、W为S元素,A.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a元素、S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Na<S,原子 半径r(Na)>r(S),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H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O元素有两个电子层,Na元素和S元素有三个电子层,则原子半 径为r(Na)>r(S)>r(O)>r(H),故A错误;B.化合物X2Y2为H2O2,只含共价键,而Z2Y2为Na2O2,含有共价 键、离子键,二者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故B错误;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稳定,Y为O元素,W为S元素,二者 属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原子序数O<S,非金属性O>S,因此S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O的弱,故C错误; D.Y为O元素、Z为Na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和Na2O2,Na2O与Na2O2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碱NaOH,故D正确;答 案为D。14.(1)???? Cl???? Cl(2)???? Ts???? Ts(3)硅、锗【详解】(1)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 素除外)自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元素;同周期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所以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l元 素;(2)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所以ⅦA族中,原子半径(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最大的元素是Ts;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 弱,所以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是Ts;(3)硅、锗两种元素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适合作半导体材料。15.(1)Na(2)第三周期Ⅵ A(3)HClO4(4)(5)????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6)②③【分析】由表知,A为H、B为O、C为Na、D为S、E为C l、据此回答;(1)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递减,同主族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则A、B、C、D、E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 大的是Na。(2)D为S,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分3层排布、依次排2、8、6个电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ⅥA。(3)E为 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4。(4)A与E的化合物为HCl,是共价化合物,分子内氢氯原子之间共用1对电子对,用 电子式表示元素A与E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5)化合物C2B2为过氧化钠,Na2O2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过氧根内氧 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则过氧化钠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C2B2与CO2的反应,即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6)比较D(S)与E(Cl)的非金属性强弱:①D、E两种元素单质为分子晶体、沸点高低由分子间的作用力 决定,与非金属性无关,不选;②非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比较D、E两种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可以比较D、E两种元 素的非金属,选;③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比较D、E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可以比较D、E两种元素的非金属,选;④非金 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比较D、E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没有比较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故不能比较D 、E两种元素的非金属,不选;选②③。16.???? 热???? 化学???? 三???? VIA???? B???? 3???? 2???? 2???? 1???? SO2 化学电池【详解】(1)由图示转化可知,反应I中,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热能转化为化学能;(2)硫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因此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位于周期表的第VIA族;(3)A. 由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时,应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去比较,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应为H2SO4,不能用H2SO3,A错误;B. CS2中S显负价,说明S得电子能力比C强,因此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C强,B正确;C. 无法通过单质的硬度来比较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答案选B;(4)在该反应中,SO2的S由+4价升高到+6价,由+4价降低到0价,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配平后的系数为3、2、2、1,该反应中S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其为氧化剂;(5)不经过热能转化过程而直接获取电能,化学上将实现这一直接转化的装置称为化学电池。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