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2023-04-03 | 阅:  转:  |  分享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
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
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  ) 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
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⑵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⑶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⑷
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
时读数为﹣3℃;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现测得气温为17℃,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  ) A.18℃B.20℃C
.17℃D.25℃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
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  ) 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
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
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B.C.D.8.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
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B.先下
降,后上升到26℃C.低于26℃D.等于26℃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银温度计的
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
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
析图像可知该物质(  )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
℃的冰和0℃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  )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
,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
到一定温度时(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
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
程中A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 ,A的密度 (选填“增大”“减少”“不变”). 14.某种物质熔化
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中 热量(填
“吸收”或“放出”)。15.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
,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 (选填“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或“用酒精灯加热”)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 现象.在碘锤的上方
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 .16.冬天当你的手较冷时常向手背呵气,手背会变得 (选“潮湿”或者“干燥”);同时手背会感到 (选“热”或
者“冷”),这是主要是因为口腔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手背发生 放热的缘故。17.研究表明,珠穆朗玛峰每年上升高度约为10mm,合
  m.2005年5月22日11时8分,我国珠峰测量登上了峰顶,当时的气温为零下二十九点六摄氏度,记作 .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用该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气温. 18.北极和南极是冰雪的世界,虽然降水量很小,但那里的空气比北京的空
气还要湿润,因为冰雪可以 (填物态变化过程)成水蒸气;北极的冰山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内能. 三、实验探究题19.在探究
水沸腾的规律时,当水温超过90℃时开始计时,每隔30s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t/s3060901201501
80210240温度t/℃9293949595959595温度t/℃9292939394949595(1)如图所示,A,B,C 三
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3)由表中数据
可推测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4)从表格中可知两次实验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导致这种现象出
现的原因可能是: 。20.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所示图线。由图可知:水加热的初温度是 ℃, (选填
“AB”或“BC”)段图线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热。(
选填“吸”或“放”),沸腾时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四、综合题21.有些物理量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关
,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的关系,小伟通过查阅资料,得到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乙>ρ丙,及其
内部粒子排列的模型如图所示. (1)根据以上信息,关于物质的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的关系,小伟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小张从其他资料中查到了与上述情况不符的实例,与小伟一起思考分析并查找原因,合理的选项是: . A.物理量都与物质的微观结构
无关B.物理的密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C.由少数研究对象归纳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22.生活中处处有物理:(1)煮鸡蛋用水,炸油条
用菜油,这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2)妈妈从商场买来的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保鲜膜可以减少水分的 ;(3)100℃的水蒸气往往比1
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原因是水蒸气在皮肤上液化 热。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C3.【答案】B4.【答案】D5.【答案】
D6.【答案】D7.【答案】D8.【答案】B9.【答案】D10.【答案】B11.【答案】C12.【答案】B13.【答案】固态;ρ=
;增大14.【答案】晶体;80;吸收15.【答案】将碘锤放在热水中;熔化;便于碘放热凝华和聚集16.【答案】潮湿;热;液化17.
【答案】0.01m;﹣29.6℃;22;不能18.【答案】升华;具有19.【答案】(1)B(2)95(3)低于(4)水的质量不同20.【答案】90;BC;不变;吸;液化21.【答案】(1)不同物质,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越低,物质密度越小(2)B;C22.【答案】(1)沸点 (2)蒸发 (3)放。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7 页 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夏哥在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