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历史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练习题(含解析)
2023-04-05 | 阅:  转:  |  分享 
  
高中历史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第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A.1949年B.1954年C.19
82年D.1999年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最早提出于( )A.十二届六中全会B.十四届六中全会
C.十五届六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4.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是(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B.民主政治建设要制度化、法律化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5.197
8年邓小平曾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
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出( )A.干部队伍官僚主义严重B.我国尚未制定社会主义法律C.党员干部法律意
识淡薄D.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6.“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反冤假错案成为中国司法领域一个时常被提起的话题,各种冤假错案相继得到平反,一
位位含冤受屈者走出了监牢。这一切离不开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路线指引。”以下能体现依法治国的成就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方针②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中共
“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略④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A.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到1983年7月,“文革”中30多万件冤假错案、1
10万件历史遗留案件得到纠正和复查,300多万名干部得到平反昭雪。这成为“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此举( )①成为实行改革开放的
起点②为现代化建设奠定社会基础③促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④调动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下表反
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变化,这一变化( )1986年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
中华民族的思想1996年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盗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012年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B.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C.适应了现代化建设需要D.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9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不断涌现了一大批鲜活的抗疫防控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用实际行动甚至是自己宝贵的
生命谱写了感人的时代壮歌,闪耀着人性的无限光辉,诠释了人格精神的伟大力量,书写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的
大无畏革命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的伟大“抗疫精神”。据此可知( )A.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十分成功B.我国坚持贯彻以德治国的方针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二、填空题10.新中国法制的特征
(1)是_____法制。(2)体现_____的意志。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_____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
章程。(2)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____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
改革的总目标。(3)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强调了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三、
简答题12.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与影响?四、材料分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产
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1955年10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
。材料四“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均由村民直接选举,每届任期三年。凡是年满18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
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者之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1)材料一至材料三,分别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哪项民主政治制度?(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
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参考答案1.B【详解】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邓小平同时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启了崭新征程。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新中国的法制建设点评:
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
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2.B【详解】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B正确;1949年诞生的
《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排除A;C、D与题干中“第一部”限定不符,排除。3.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六届六中全会最早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D正确,ABC排除。4.A【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方针,故选A。5.D【详解】往往把领导人说的
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题干强调“法”,这也是题干问题的症结所在,故D
项正确;ABC项都有所体现,但不符题干“主要反映”,排除。点睛: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
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
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6.D【详解】结合所学,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方针,要求加强法制建设,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
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略,而21世纪前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7.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凡冤假错案的影响。根据所
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故①与本题所列现象无关,应排除,利用排除法,该题答案为 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
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平凡冤假错案8.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86年、1996年和2012年的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不同,这种变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它适应了现代化建设需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科学的发展,排除A
项;“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的战略决策,所以“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D【详解】材料“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D项正
确;材料不只体现了我国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精神,排除AC项;材料和以德治国无关,排除B项。故选D项。【点睛】10.???? 社会主
义???? 广大人民【详解】根据所学,新中国法制是社会主义法制,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11.???? 1982年宪法???? 治理体
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
共十九届四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强调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2.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
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突出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和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激励全
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
所未有。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需要凝聚人心、团结全部力量去攻坚克难,为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爱国主义始终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
之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目标,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实现这
个伟大目标,就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澄清关于爱国主义问题的思想是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
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
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上可知,爱国主义教育
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
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
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具体包括:普及理想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普及道德教育,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提高全民族
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一切都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详解】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培育和弘扬
中华民族精神,应突出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和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
,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需要凝聚人心、团结全部力量
去攻坚克难,为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爱国主义始终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
和使命追求,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目标,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就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澄清关于爱国主义问题的思想是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集体主义作为
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上可知,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具体包括:普及理想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普及道德教
育,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一切都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①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②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
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③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时地修改宪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宪法保障。④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⑤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⑥开展全民普法宣传教育,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取得新的进展。【详解】第(1)问,“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内蒙古自治区”等信息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可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2)问,“成就”,由材料信息“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均由村民直接选举,每届任期三年”得出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由所学知识得出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时地修改宪法、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开展全民普法宣传教育等。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