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历史近代以来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练习题(含解析)
2023-04-05 | 阅:  转:  |  分享 
  
高中历史近代以来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
题1.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新学制,确立学堂选官制度是在 ( )A.1902年B.1903年C.1904年D.190
5年2.伴随科举制变化,清政府进行选官制度改革,标志近代中国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的是(?)A.加设经济特科B.设立学部C.实施新政D
.废八股,改试策论3.我国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的标志是( )A.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B.2
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经济、政治体制改革D.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建立4
.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初步变成现实是在( )A.清政府时期B.新中国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国民政府时期5.从1872年到187
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清末选官制度的变化B.洋务
运动的破产C.戊戌变法的失败D.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和部门在对公务员选人用人机制进行改革的过程
中创造出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机制。这一做法(?)A.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环境B.杜绝了干部贪腐以及渎职的行为C.反映了品行
是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D.完善了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体系7.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在文官选任方面相比较得出的正确结论不可能有( )
A.对在职文官人员采取甄别措施B.都充分体现了开放性和平等性C.对研究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D.在当时条件下不可避免地
出现漏洞8."下图为民国二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的任命状。任命状有时任大总统袁世凯、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交通部总长朱启钤的签名
。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①责任内阁制的实行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③公务员制度的内容.④中国近代铁路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
.③④9.清末有人指出:“青年学生,不管是进入中学,或者是进入高等专门学堂;不管是进入文学堂,或者是进入武学堂:不管是在文明界中参
加报馆、学会、图书馆、教育会或其他团体;不管是在军队方面到新军中应征入伍,或者是进陆军小学,进陆军测绘学堂等等,没有一个人不受革命
潮流的冲击。”这说明(?)A.民主革命思潮波及整个教育系统B.近代教育体系缩小了城乡差别C.晚清教育变革迟滞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
度废除对社会影响巨大二、填空题10.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背景:科举制度的废除(1)原因:西学的传播和____的开展。(2)废除①1
898年,戊戌变法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②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____,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
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③1905年,光绪帝诏准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废除科举制度11.公务员制度(1)形成的历程①1993
年,____制度开始推行。随后,____考试录用制度建立。②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标志着公务员
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进入____轨道。(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①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以来,公
务员____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②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3)意义:公务员____、____素质的不断提升,为
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参考答案1.C【详解】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确立学堂选官制度,C
正确;A、B、D三项所列时间与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时间不一致,排除。2.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晚清时期,1901年清政府开
始新政改革,伴随科举制变化,清政府进行选官制度改革,1905年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标志近代中国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B项正确
;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施新政改革,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898年康有为等人
的建议下,清政府废八股,改试策论,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B【详解】2005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公务员相关的法律《公务
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B正确;A、C、D三项均不能作为公务员考录进入法制化轨道的标志,排除。4.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继承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吸取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做法,创造性地构建了新的文官考试思想,其中文官考试思想初步
变成现实是在国民政府时期,因此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5.A【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留学生回国后可以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这
主要是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说明当时选官方式不再以八股取士为主,A正确;B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排除;戊戌变法失败是在1898年
9月,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6.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时期对公务员选人用人机制进行改革,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人才
选拔环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A项正确;B项杜绝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不是强调品行,排除C项;D项的完善说法错误,排除D
项。故选A项。7.B【详解】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文官考试法草案》明文规定只有年满21岁的民国男子才有资格参加文官考试,说明
此草案体现出一定的不平等性,故而B项说法不是二者的共性。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8.B【详解】根据材料“民国二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交
通部技监的任命状。任命状有时任大总统袁世凯、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交通部总长朱启钤的签名。”可知,民国二年是1913年,民国政府实行
责任内阁制,民国总统签署的文件需要内阁总理附署,①正确;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于1915年,②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公务员制度,③错误;
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铁路发展,④正确;综上,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9.D【详解】根据材料“青年
学生,不管是进入中学,或者是进入高等专门学堂;不管是进入文学堂,或者是进入武学堂:不管是在文明界中参加报馆、学会、图书馆、教育会或
其他团体;不管是在军队方面到新军中应征入伍,或者是进陆军小学,进陆军测绘学堂等等,没有一个人不受革命潮流的冲击”可知,清政府决定废
除科举制度对传统读书人向新知识人转变的影响巨大,科举制度的废止中断了长期延续的“仕学合一”传统,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解体,传统读
书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逐渐转化为近代知识人。企业、公司、商务、学堂、报馆、学会等新兴社会职业,为转变中的士绅们提供了容身之
所,D项正确;民主革命思潮波及整个教育系统,不符合“清末”时期历史事实,排除A项;近代教育体系不利于农村教育发展,有限资源向城市集
中,排除B项;晚清教育变革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10.???? 洋务运动???? 大学堂【详解】晚清选官制度的变
革:背景:科举制度的废除(1)原因: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2)废除①1898年,戊戌变法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②1
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1.???? 公务员???? 公
务员???? 公务员法???? 法制化???? 考试录用???? 政治???? 文化【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历程
为:①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②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
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是:①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以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②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公务员制度设立的意义是: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