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三年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考试总分:12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积累与运用(共20分)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 写出汉字。(2分)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 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xǐ…… 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① 澜 ② xǐ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我们以隆重 中国共产党100周年为契机,热情 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功伟绩。②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 和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从根本 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为滋生的土壤。 A.祝贺 歌颂 警告 剔除 B.庆祝 赞颂 警告 铲除 C.庆祝 讴歌 警示 铲除 D.祝贺 讴歌 警示 剔除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夕阳西下,清风湖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 B.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C.以什么样的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毕 业典礼,同学们的意见空前一致,真是莫衷一是啊。D.美国动不动就对他国挥舞制裁大棒,这种做法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 一项是( )(2分)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初中阶段的学习 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了信心。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 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D.我国每年出产的许多电影、电视剧、小说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虽然产生了很高的市场利润和很大的知名度,但却很 难成为经典。填空。(5分)①孔子名言“??,??”,告诫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②《木兰诗》中的诗句“ , ”反映木兰代父从军 保家卫国建立了显赫战功。③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女医生自发剪掉了长发,日夜奋战,护目镜在她们原本白净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磨破了皮肤 ,但她们却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就如同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感慨的“??,??,??,? ??。”④一个人的能力有大 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 , , , , 。名著阅读。(2分)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 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周恩来,那个“大名鼎鼎的”红军指挥 员……他个子清瘦,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 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我暗自想:这一定是一个狂热分子。 以上文字出自美国记者斯诺写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 品的艺术特色是 ,在 “我”眼中周恩来是“狂热分子”的原因是 7.综合性学习。(5分)(1)阅读下面的图表材料,写出你的探究所得。 (2分)材料二:2016年8月,国家邮政局出台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力争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 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绿色包装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它的理念有 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保护环境,另一个就是节约资源。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保护环境是核心,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又密切相关,因 为节约资源可减少废弃物,其实也就是从源头上对环境的保护。从技术角度讲,绿色包装是指以天然植物和有关矿物质为原料研制成对生态环境和人 类健康无害,有利于回收利用,易于降解,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环保型包装,也就是说,其包装产品从原料选择、产品的制造到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 周期,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家邮政局出台《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的原因。(3分)阅读欣赏(共 50分)(4分)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8.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2 分)9. 这首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人称道。试从艺术手法上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8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 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 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9.解释下列加点词 语。(2分)(1)晓雾将歇: (2)夕日欲颓:(3 )白鸥矫翼: (4)然是中有深趣也:1 0.翻译下列语句。(2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11. 【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 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1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三)(8分)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 凡的,我赞美白杨树!②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 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 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 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 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但是它伟岸,正直,朴 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⑧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 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 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13.选文写法多样,请就其中的两种手法及其作用,谈谈你 的理解。(4分)14.选文的语言极富审美价值,任选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14分)你还能更聪明吗 ①蜜蜂的大脑仅有几毫克重,却可 与哺乳动物一样执行某些任务,比如为同伴带路、建造家园。蜜蜂的能力虽然受到神经元数量的限制,但它们却可将神经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大 象的大脑体积是蜜蜂的500万倍,但运行效率极其低下:神经信号从大脑的一端传到另一端,以及从大脑传到脚趾间所需要的时间,均是蜜蜂的1 00倍。 ②人类的大脑可能不像大象或蜜蜂那么极端,但人类智力同样受到了物理定律的限制。 ③从直觉上来看,要使脑力变强,最明显的方法 就是增加大脑容量。然而,大脑容量的大小显然其实不是决定智力高低的唯一因素。大脑越大,神经回路越多,每个神经信号能携带的信息就更多, 神经元每秒钟的放电次数就没必要那么频繁。但假如为了提升智力而无限制地增加新生神经元,大脑的承担也会增加。最明显一点就是能耗增多。人 类大脑仅占人体重量的2%,但即使在我们休息时,它所消耗的能量也占到人体总能耗的20%。 ④神经元确实会随着脑容量的增大而变多,但神 经元之间却其实不能迅速建立连接;神经元连接点也确实会增粗,但增粗速度却不足以弥补传导途径变长导致的信息传递延迟。脑容量增大的那部分 更多是用于建立神经元间的连接,而不是真正为负责处理信息的神经元提供空间。 ⑤假如神经元之间以及脑区之间的交流是限制智力开展的瓶颈, 那么朝着小型化方向进化应该会构成一个更聪明的大脑吧?但是,还有种东西的存在使神经元无法变小,你可以把它称作“终极局限”:这就是离子 通道,神经元用来产生电脉冲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天生就不稳定。离子通道是微型阀门,当它们打开时,钠、钾、钙离子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神经元 ,产生电信号,神经元之间才能交流。然而科学家们发现离子通道的开或关完全是随机的,会产生一些无意义的神经“噪音”。听起来,这像是一个 可怕的进化缺陷,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折中方案。假如通道太松,会产生很多“噪音”,使它会不停地开开关关;但假如通道太紧,却需要消耗更多 能量才能控制通道的开关。换言之,神经元用这种“一触即发”的离子通道来节省能耗,其代价是通道不稳定。所以,神经元上必须保持足够多的离 子通道,以某种“民主投票”的形式(多数通道保持一致才能决定开关)来保证相对稳定。 ⑥目前,我们大脑神经元的直径,已经非常接近物理极 限。在大脑中,最细的神经元连接点上,可能发出的噪音信号已经到达每秒6次,假如再将它们的直径哪怕缩小一点点,离子通道再少一点点,它们 发出噪音的次数就可能超过每秒100次。 ⑦虽然如此,除了进化之外,人类可能还有更好的智力提升方法。毕竟,人们已经学会了将自己与别人 的智慧交融起来,也掌握了在体外贮存信息的科学方法。15.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4分)16.第③段中加点词“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17.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任选角度说明本文语言的一个特点及表达效果。(4分)(16分)菊 痴凌鼎年①菊花种类繁多,黄白红紫中,品种也不胜枚举。唯绿色菊花极为少见,而绿色品种中,“绿荷”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 上上品。②大凡名贵品种都娇贵,“绿荷”也极难培植,只少数大公园才有此品种,其珍其贵显而易见。私人有“绿荷”品种的更不多见,但老菊头 有。③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爱菊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④他家 屋里屋外全是菊。什么“帅旗”“墨十八”“绿刺”“绿水长流”“枫叶芦花”“凤凰转翅”“贵妃出浴”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菊展。数百品种 中,老菊头最宝贵的自然是“绿荷”。⑤也真有他的,那盆绿荷被他养得高不盈尺,枝不过三,棵壮叶大,底叶不焦,每枝一花,同时竞放;花绿如 翡翠,花大似芙蓉。远观,花叶难辨,绿溢盆沿;细瞧,苍翠欲滴,绿意可掬——此乃老菊头命根子也。 ⑥据传闻:此绿荷品种出自清廷御花园。 故老菊头一向以拥有御菊亲本、正宗绿荷而自傲。⑦老菊头最烦别人要他参加什么花卉协会,似乎一入会,绿荷名菊就难保了。⑧他脑子里只有菊花 ,别的,对不起。他每见报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费前往。一到菊展,必先寻觅有无绿荷品种展出。若有,他必赏看再三,临走必甩一句:“非正宗 绿荷!”⑨于是,洋洋得意之情难抑。回家后愈发对那棵绿荷爱护备至。⑩老菊头为了保存这棵正宗绿荷,可谓煞费苦心。这绿荷品种他每年只种一 盆,绝不多种。他年年插枝,成活后选取一棵最壮实的保留,其余的连同老根一起毁掉。以免谬种流传,正宗不正。⑾老菊头的这盆绿荷犹如邮票中 的孤票、古籍中的善本,使得许多菊花爱好者垂涎欲滴,好多人千方百计想得之,但任是软的硬的,一概碰壁碰钉子。⑿多少年来,他家的菊花只准 看不准要。谁若不识相,开口向他要一盆,或想动脑筋分个根,剪一枝什么的,那他必不给你好脸色看,随你是什么人,一律如此。⒀秋天的时候, 老菊头的侄女带着一英俊潇洒的青年来看望他。老菊头向来把侄女当亲女儿待的。见侄女有如此一表人才的男友,自然欣慰万分,于是不免多看了几 眼。这一多看,老菊头发现这青年很面熟,想了很久,他终于记起来了,这青年就是曾劝他加入县花卉协会最起劲的那位,对了,好像记得他是公园 的什么技术员。想到此,老菊头立即警觉起来,连神经末梢也像长了眼睛似的,防贼似的注意起了这青年的一举一动。⒁好呵,耍手段耍到我侄女身 上来了。看来和我侄女谈朋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了这想法后。老菊头对侄女也有了三分戒心。⒂有天半夜,老菊头被风声雨声惊醒,他放心不下 那盆绿荷,披衣到天井里把绿荷搬进屋,不料地湿,脚下一滑跌了一跤,老菊头怕跌坏绿荷,倒地时硬是护住了绿荷,故而跌得很重,痛得爬都爬不 起来。过后,检查下来是尾骨骨折,需卧床静养。⒃于是,照顾老菊头,照顾菊花的责任,义不容辞地落到了他侄女身上。⒄老菊头对侄女的热心生 出了几分怀疑,他怕有意外,索性叫侄女把绿荷搬到他床前。⒅慢慢地,这盆绿荷不如先前精神了。⒆第二年春上,虽然窜出了几个新芽,但嫩嫩的 、弱弱的,侄女几次提出搬到天井里照照阳光,老菊头终因放心不下,坚持不肯。后来,眼看这盆绿荷要活不成了,老菊头才无可奈何地同意搬到天 井里,可他本能地感觉到侄女的男友也在天井里,急得大叫搬进来,慌慌地细数着那仅有的几根芽缺了没有。⒇终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老菊头倾 注一生心血养之护之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简要分析老菊头的形象特征。(4分)20.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 效果。(4分)他脑子里只有菊花,别的,对不起。他每见报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费前往。一到菊展,必先寻觅有无绿荷品种展出。若有,他必赏 看再三,临走必甩一句:“非正宗绿荷!” 21.小说结尾说“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之护之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请结合全文 谈谈这一结尾有什么作用。(4分)22. 《菊痴》是一篇十分有特色的小小说,不仅体现了作家谋篇布局的高超技巧,也体现了作家的艺术追求 。请自选一个角度对这篇小说艺术上的独到之处作简要评价。(4分)三.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朋友,我敢保证你在过往 的岁月中完成过无数的约定,相约一起在绚丽的春天去拥抱温暖,一起在似火的夏日去倾听蝉鸣,一起在凉爽的秋天去笑看落叶,一起在雪舞的冬日 去追逐浪漫。而今天,渐渐长大的你想过没有,应该与明天的自己有个怎样的约定呢?请以“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行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二○二三年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 案、评分标准及解析一、积累运用(共20分)1.答案:①lán ②徙【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 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准确书写。答案: C评分 :选对得2分,共2分。【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比较几个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 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再根据句意试填,后默读品味,借助语感确认答案。3.答案: B评分:选对得2分,共2分。【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 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 一致。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使用有误,“浮光掠影”指像水面的光和掠 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了,形容印象不深刻。与句中“夕阳西下”的景象的语境不符。使用正确,矢志不渝:立下誓言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形 容意志坚定。符合句意,所以该成语使用正确。C.使用有误,“莫衷一是”意为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与语境意思相反,使用错误。D.使用有误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是褒义词。用在这里属于感情色彩不当。故选:B。4.答案:C 评分:选对得2分,共2分。【解 析】:A.成分残缺,删去“在 ……下”;B.两面对一面,删去“否”;D.搭配不当,应改为“虽然产生了很高的市场利润,获得了很大的知 名度”。5.答案: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③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④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评分】:①-③每小题1分,第④小题2分,共5分。①-③小 题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第④小题答对连续的三个空得1分,全答对得2分。【解析】: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 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答案:(1)客观真实地记录共产党及 红军的生活情况,作者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核对,以求获得新闻第一手资料;故事情节突出,注重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关注事件背后的个人魅力( 答出一点即可) (2)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 精神(答出一点即可) 【评分】:每空1分,共2分。【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 悉,才能准确把握所给语段出自哪部名著,文中人物是谁,人物性格怎样,与之相关还有什么故事情节。7.答案:(1)因为快递业务量迅猛增长 ,所以会产生更多的包装垃圾。【评分】:要点完整1分,句式完整1分,共2分。 【解析】要求学生仔细分析材料。根据2010——2016 年快递业务量统计图分析,快递业务量迅猛增长。根据2015年全国快递产生的垃圾图分析,快递会产生更多的包装垃圾。综述为:快递业务量迅 猛增长,产生了更多的包装垃圾。答案:(2)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解析】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结合“它的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 保护环境,另一个就是节约资源。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保护环境是核心,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又密切相关,因为节约资源可减少废弃物 ,其实也就是从源头上对环境的保护。”分析得出原因:一个是保护环境,另一个就是节约资源。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共3分 。二、阅读欣赏(共50分)8.答案: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饮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次句写蝉声“流响”写出了声音的响 度与力度。【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写法一:托物寓意的手法,借对蝉的生动描写,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 赞美。写法二:托物言志。借人格化的蝉,热情赞美: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写法三:借物咏怀,寄意高远。作者以高洁的蝉 自比,说只要栖桐饮露、立身高洁,则声名自远,而无须凭借外物的力量。作者以蝉的形象,表明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评分】:答对一点得 2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9.答案:①消散 ②落下 ③举 ④这【评分】:每小题 0.5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0.(1)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2)如果不是你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物(游山玩 水的闲事)相邀呢?【评分】:“欲““颓““沉鳞”“竞跃”是关键词,必须翻译,语句要通顺。“非”“清妙”“岂以”是关键词,还要注意反 问语气。一句一分,共2分。11.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之情、归隐林泉的髙洁志趣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文对山川 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共2分。意对即可 。12.答案示例: 甲文动静结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乙文以动写静,“吠声如豹 ” 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13. 答案:(1)象征。借白杨树托物言志,通过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 讴歌如白杨树一样坚强的西北军民,赞美他们坚贞不屈、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2)欲扬先抑。先写白杨树不算“好女子”,两个“没有” 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接下来却用“但是”一转,肯定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先抑后扬,更突出白杨树伟岸、正直、“不平凡”的精神风貌 ,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3)对比、反衬。示例一:将“极普通”的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既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又与赞 美楠木的顽固、倒退的人们划清界限,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示例二:作者强调白杨树“极普通”却又“不平凡”,“ 极普通”是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普通、很常见,“不平凡”则是因为白杨树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精神极其可贵可敬。(4)铺排 直陈。文章由浅入深,层层揭示白杨树的精神特质,点明自己之所以赞美白杨树就是因为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象征了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 进的精神。反复铺陈,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白杨树由衷的崇敬赞美。【评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文考查对比等写作技巧的作用,能够结合文本赏析这些技巧的表达效果。在结尾处提到楠木,将两种树的品格进行对比,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旨 ,表达对白杨树及其代表的精神品格的赞美颂扬之情。14.答案: 示例一:形象生动。如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白杨树比作树中的“伟 丈夫”,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白杨树坚强不屈、傲然挺立的气质特点和内在精神。示例二:气势恢宏。第一段中四个排比反问句,句法同中有异,过渡 自然,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进而升华到赞美北方抗日军民浴血奋战的精神和意志,意思层层递进,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示例三:炼字精妙。描写白 杨树的词语都富有阳刚之美、例如“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贞不屈”“傲然挺立”“纵横决荡”等,读来铿锵有力、正气盎然,与白杨树的 内在精神完美融合;写树中的“好女子”,则运用“婆娑”“屈曲盘旋”“旁逸斜出”等词语,体现树的曼妙柔美,与白杨树形成鲜明对比。示例四 :长短句结合,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大气磅礴。【评分】:答对一点得4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解 析】:本题考查对散文语句的品析能力。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答案: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 出下文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评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2点得4分,共4分,意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开头段 的作用。一般来说,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就是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答案:不能删去,“仅”表范围,是“只”的意思。这句话是指人 类大脑只占人体重量的2%,突出占比少。如果删去与句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意 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注意结合本句含义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作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作答。说明文语 言的特点:①准确严密②生动形象,根据语言的特点进行赏析。17.答案: 示例一:列数字。例:第③段“最明显一点就是能耗增多。人类大脑 仅占人体重量的2%,但即使在我们休息时,它所消耗的能量也占到人体总能耗的20%”。列举具体数据,准确说明了人类大脑占人体重量的比重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示例二:打比方。例:第⑤段“离子通道是微型阀门,当它们打开时,钠、钾、钙离子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神经元,产生电 信号,神经元之间才能交流。”这句话将“离子通道”比作阀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通道的作用,使说明形象贴切,更具说服力。【评分】:方法、 例句、作用各占1分,共3分。举例句可以引用文中原句,也可分析或概括句意。只写例句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18.答案: 示例一 :准确性。例如, “目前,我们大脑神经元的直径,已经非常接近物理极限。”这句话中“目前”一词,表时间限定,意思是到现在为止,大脑神 经元的直径已经非常接近物理极限,以后情况会怎样还不清楚,这个词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示例二:形象性。例如,“神经元用这 种“一触即发”的离子通道来节省能耗,其代价是通道不稳定。”中的“一触即发”,用词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趣味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生动性。【评分】:答对一点得4分,共4分,意对即可。19. 答案示例: (1)酷爱菊,尤其是“绿荷”。他连真名都没有,而叫“老菊头 ”;“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是名副其实的“菊痴”。 (2)固执、保守、迂腐。正宗“绿荷”的 绝种正是因为他固执、迂腐,是个悲剧式的人物。(一个要点2分,共4分。意对即可)20. 答案: 示例:四个“必”写出了老菊头虚荣自傲 的心理,自认为只有自己才拥有正宗绿荷,对其他绿荷不屑一顾。突出他的心胸狭窄,自命不凡和顽固不化。自己掏钱看菊也体现出他内心的恐惧自 卑,生怕别人有比他还正统的绿荷的心理。四个“必”连用,句句连贯,层层递进,语气及其肯定,突出老菊头对菊畸形的爱,强调了他的傲慢自大 已成为一种必然,体现出他的性格特点,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意思对即可)(4分)21.答案: 示例一:①和前文中绿荷的茁壮美丽形成 强烈的反差,增强悲剧效果;②含蓄地揭示了正是老菊头偏执的喜爱、狭隘的占有,才导致了绿荷绝种这样的悲剧;③引发了人们对正确的爱的方式 的思考;④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态度:否定老菊头的做法,同情老菊头的遭遇,惋惜绿荷的绝种。 示例二:这一结尾写出绿菊因老头的多疑而 毁于一旦,交待故事结局;与上文开头时绿菊漂亮的形态描写和老菊头呵护备至的情节形成呼应和鲜明对比;从而揭示出美丽也会因猜疑与保守最终 凋亡,表达出强烈的讽刺;结局出人意料,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内心的共鸣。(答出一个要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22. 答案: 示例一:主 题思想的深刻性。小说表面上看是写一个老头痴迷于菊花的故事,事实上,作家是通过一棵名叫“绿荷”菊花的命运,揭示了老菊头的性格特征,表 达了“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的主题,昭示出凡事不能违背事物本身的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示例二: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菊痴》为我们 塑造了“老菊头”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个固执、保守、迂腐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过目不忘。他“爱菊”,连真名都没有,而 叫“老菊头”;“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是名副其实的“菊痴”。这还不够,他还因护绿荷风雨之夜 跌倒在地,瘫痪在床。即便如此,“菊痴”仍然无怨无悔,痴心不改,着迷到神经过敏的程度。侄女前来照顾瘫痪的“菊痴”,“菊痴”却怀疑侄女 的男朋友是为绿荷耍手段耍到侄女身上,于是警觉起来,防贼似地提防着侄女,让侄女把绿荷搬到床前,以防有个三长两短。因为缺少阳光,这盆珍 贵的绿荷由“失去先前的精神”,到后来“眼看绿荷活不成了”,最后到“绿荷芳魂去矣”,“正宗绿荷就此绝种”。 示例三:谋篇布局具有的 技巧性。小说名为“菊痴”,开头并没有从写老菊头入手,而是先从菊花的品种写起,极力渲染菊花的珍贵。“绿荷” 本来就已经珍贵了,更何况 老菊头拥有的“绿荷”品种竟出自清廷御花园。这样的开头营造了一种氛围,把菊花的名贵推向了极致。因为其名贵,因为其罕见,于是乎,它的得 失,它的命运,也就非同寻常了,一下子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当然,写“菊花”是假,真正的目的是为衬托老菊头这个人物形象服务的。接着, 作者又写了两个人物——侄女和她的男朋友。这两个人物是为了衬托老头菊头而出现的,进一步表现老菊头“菊痴”的形象——半夜护荷而跌成骨折。至此,小说的情节出现了转机“老菊头”因疑心侄女而搬荷床前从而使“这盆绿荷不如先前精神了”,“他侄女几次提出搬到天井里照照阳光,老菊头终因放心不下,坚持不肯”,直至最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而绿荷去矣,把“绿荷”视为命根子的老菊头会怎样呢?会不会也像“绿荷”一样“去矣”?留下了悬念,让读者去思考。 示例四:丰富的知识性。《菊痴》的字里行间蕴涵着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书卷气。在小说中,作家告诉了我们那么多菊花的名字:“帅旗”“墨十八”“绿刺”“十丈珠帘”“绿水长流”“枫叶芦花”“凤凰转翅”“绿衣红裳” “古铜钱”“贵妃出浴”。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还能了解到菊花的一些专业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并且丝毫不觉得枯燥,体现了作家丰富的知识修养。(意对即可,答对一点得4分)写作(50分)23.分项分等评分标准。项 目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① 内容20分20—18分17—15分14—13分12—11分10分及以下② 表达25分25—23分22—21分20—19分18—16分15分及以下③ 文面5分5分4分4分3分2分及以下写作评卷建议:①作文试卷评阅应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课程目标与评价建议的精神与要求,切近初中学生学习实际,不宜要求过高。②建议两人评阅一份试卷,求和的平均数,得分四舍五入。两人评判同一份试卷差距在7分以上者,需仲裁。③宜于在及格线(30分)以上拉开档次,赋分不宜于集中在某狭小的分数区间,具体分数分布建议如下: 50分——46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20%,其中满分卷不少于1%。 45分——41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25%。 40分——36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25%。 35分——31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20%。 30分及以下 约占试卷总量的10%。④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者不计;扣至5分为止。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