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散文】走出心梦
2023-04-09 | 阅:  转:  |  分享 
  
【散文】走出心梦文/子曰诗云2004-11-29 14:43:59对欺骗别人的人,我们会很厌恶:让自己上当,在物质和精神上蒙受损害和损失,我
们会从心里憎恶这种人。 可是人们常常会欺骗自己,却丝毫不察觉,自己已经上了当,在物质和精神上已经蒙受了损失,却心安理得,陶然自乐。
俗语说,欺人者自欺。在实际生活中,不欺人者有时候也自欺。 这样说在有的朋友看来,似乎有点危言耸听。其实细细的想想,也许会体会出这
样的一种结果。 喜欢听好听的话。人有这样的特性:自己实际上怎么样,自己并不愿意老老实实地承认,这种心理是很微妙的。在《庄子》里有一
则故事叫:《东施效颦》,故事里说:“从前,越国有个出名的美女,名字叫西施。她的一举一动都使人感到很美。她有心口痛的病,经常用双手捂
(wǔ)着胸口,皱着眉头。但就是这种病态,也使她显得分外妩媚。  同村有个长得很丑的女子,名字叫东施。她以为西施之所以美,就是因为
经常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于是,东施也学着西施的样子,一出门就用双手捂着胸口,把眉头皱得紧紧的,走一步扭三扭,装出一副弱不禁风的病态
。东施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使人见了就恶心。只要东施一扭出家门,有的人就赶快把大门关紧,有的人就连忙领着子女远远地躲到村外去了。”
我们不否认东施的好学精神,但好学要也从实际出发,从自己自身的特定条件出发,这里也反映出东施的另一个侧面: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虽然
事实上适得其反。我们平时听好话习惯了,其实我们听到的好话,也未必就是赞扬者发自己内心的称赞。 史有鉴,《战国策》中有一篇《邹忌讽齐
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
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暮寝而思之”,并能够悟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
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种现象的本质:私我,畏我,有求于我。 与人交往,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真的是一件非
常难的事, 所以人能够有自知之明才更为可贵。 其次是嫉妒。凡有人群,这是不可避免的。嫉妒生成的原因很多,相差无几的,希望别人不如自
己,比自己好的,希望他在自己面前早点消失。产生嫉妒的环境,多是在自己周围,或者一个单位。如果嫉妒了,自己经过努力能够超过对方,这应
该是一种积极上进的行为,促进上进的嫉妒,有助于个人和团体,可是,嫉妒这个东西,常常偏离常规,因嫉妒生成的伤害,损害,谋害并不鲜见。
有的时候想,为什么历朝历代都会有忠有奸?为什么社会上的人总是有好有坏?除了政治上的对立,观点上的不同,路线上的区别,嫉妒也是个原
因。生活好了,水平高了,地位高了,有成就了,潇洒漂亮了,都有可能成为嫉妒的因素,目标。 嫉妒别人,也是一种自我欺骗,自己如何自己应
该知道,不如人就是不如人,自己努力如人就是了。可实际生活却不是这样,我不如你,好吧,我想办法叫你不如我,于是谗言,于是背后使招子,
于是飞短流长,散布流言,任你浑身是嘴,也说不清道不白。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某日,某人到街上闲走,看见一个人站在一
个地方望天,他觉得奇怪,天上有何物,为何望之,便也凑到跟前跟着向天上望,并没有发现什么,可是又不想证明自己没有看见什么,就没好意思
问。陆续的又来了一人,也都这样,结果大家围了半天。有一个好事者问:你们在看什么呀?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上来。这种盲目的从众现象,
导致许多人在不明真相的时候也追逐着流言,也跟着飞短流长。这是流言的温床。 人为了自欺,常常虚拟一个梦境,以想像代替现实,代替真实,制造着一种心梦,并乐些不疲,因此难得自知之明,不知道是一种可怜,还是可悲。 何时人才能走出心梦?
献花(0)
+1
(本文系子曰诗云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