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一、选择题1、一个氢气球被风吹向一边,对于此气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2、将重为7 N的物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且溢出3 N的水,物体受到的浮力( )A.一定等于3 N B. 一定等于7 N C.可能等于3 N D.可能等于4 N3、在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实验时,具体设 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甲、乙、丙和丁所示。为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最合理操作顺序应该是( )A. 甲、丙、乙、丁 B. 甲、乙、丙 、丁C. 乙、甲、丁、丙 D. 丁、甲、乙、丙4、下列说法对图片描述正确的是( )A. 烧杯中盛有水,向图 A 中的杯子中加盐,鸡 蛋所受浮力一直变大B. 图B同一密度计测不同液体密度液体液面相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C. 图 C 中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它所受 到浮力大于重力D. 图 D 探究的是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5、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轻轻地放入一个质量为20 g的物体,它最终漂 浮在水面上,则下列关于从容器中溢出的水的质量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正确的是 ( )A.等于20 g,压强不变 B.小 于20 g,压强不变C.等于20 g,压强变小 D.小于20 g,压强变大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分别装有 密度为ρ1、ρ2的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在两容器中,小球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F1>F2;②ρ1>ρ2;③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A.②③ B. 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小瓷碗漂浮在水面上,倾斜后能沉入水底,关于这一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 小瓷碗能沉入水底是因为 它倾斜后的重力变大了B. 小瓷碗刚开始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略大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C. 小瓷碗浸没时和漂浮时相比所受的浮力变小了D. 小瓷碗浸没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大了8、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不为零,但 减小值相同,由此可以判断( )A. 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是相同的B. 两个物体一定处在液体中相同深度C. 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 数是相同的D. 两物体受的浮力一定相同9、如图,A、B、C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放在液体中静止,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A、FB、 FC,则( )A.FA>FB>FCB.FA<FB<FCC.FA=FB>FCD.FA=FB<FC10、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 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浸入水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C.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 的压强相同D.木块的密度为0.6 g/cm31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烧杯内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把同一个鸡 蛋分别放入甲、乙两杯液体中,鸡蛋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沉底,两液面相平。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杯中的液体密 度小于乙杯中的液体密度B. 甲杯中的鸡蛋排开液体的重力大于乙杯中的鸡蛋排开液体的重力C. 甲杯中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等于乙杯中的液体 对杯底的压强D. 甲乙两个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12、2018年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如图所示)成功首 潜。潜水器在水面下匀速下潜过程中( )A. 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B. 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不变C. 受到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大D. 受到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小二、填空题13、把体积为5×10-5m3 的铁球全部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的水的质量_____g.受到 浮力是_____N。14、在平静的池水中漂浮着一个木球,木球的体积为4 dm3,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1/4,那么木球受到的浮力 为________N,木球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g取10 N/kg)15、一艘潜水艇从长江潜航到东海,潜水艇受到 的浮力 ,轮船从东海行驶到长江,轮船受到的浮力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6、如图所示,A、B两物块以不同方式组合, 分别静止在甲、乙两种液体中,由此可判断ρ甲_____ρ乙;若A物块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________F 乙。(均填“>”“<”或“=”)17、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有一个圆柱体,把它从盛水的烧杯中缓慢提升,直到全部露出水面,该过程 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N;圆柱体的密度是 kg/m3。(ρ水=1.0×1 03 kg/m3)。18、如图是小聪同学利用水、弹簧测力计和金属块测量某液体密度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金属块的重力是_____ ___N,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所测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g取10 N/kg)19、体积 是 50cm3,质量是 45g 的物体,将其缓缓放入装满水的杯中,物体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是?g。将其缓缓放入装满酒精的杯中,溢出 酒精的质量是? g。( ρ酒精=0.8×103 kg/m3)。20、将密度为0.9×103 kg/m3、体积为V的冰块放入盛有适量 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无水溢出),冰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V露= V,当冰块完 全熔化后(总质量不变)容器中的水面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三、实验题21、(1)有一小球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作 出小球所受的重力G和浮力F的示意图。(2)如图所示重为20 N的木块漂浮在液面上,请在图中画出木块所受的浮力。22、小明用空塑料瓶 和细沙等实验器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他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举出了相应的实例。猜想一: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实 例:铁块在水中下沉,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猜想二: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实例:鸡蛋在水中下沉,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猜想三:浮力大 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实例:泳池里,人下蹲时感觉到水向上托自己的力增大。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进行了如下实验:(1) 根据图d和 (填写序号),可以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2)根据图c和d可以验证猜想三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对该猜想所对应 的实例,合理的解释是: 。(3)要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可以在塑料瓶中 后再进行探究。(4)同学们讨论认为,猜想一和猜想二中的实例反 映了物体的浮与沉可能与密度有关。要选用一个能漂浮在图e中盐水液面上的物体,该物体的密度应小于 g/cm3。23、小华同学在学习阿基 米德原理后,发现用弹簧测力计也能测量金属块的密度。于是和同学一起按以下操作进行实验:(1)先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静止在空中,如图 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2)然后将金属块缓慢地浸没在水中,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 __N,可求出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3。(3)通过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4)实验中让 金属块在水中的深度继续下降,不接触杯底,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5)在交流讨论中,小李同学认为由一次测 量就得出实验结论不科学,你认同他的观点吗?________。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__________。四、 计算题24、如图所示,小明将一质量为2 kg的合金坦克模型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端,并浸没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0 N,已知图中盛水容器的底面积S=0.02 m2,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1)该坦克模型所受浮力的大 小?(2)坦克模型的体积是多少?(3)与坦克模型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坦克模型浸没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多少?25、如图甲所示,用粗 细和重力不计的细线系住一个体积为0.001 m3的物体,从液面上方竖直向下运动直至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匀速运动,拉力的 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ρ水=1×103 kg/m3。求:(1)物体的密度;(2)物体浸没时浮力的大小 ;(3)物体浸没时拉力的大小。参考答案1-5 BBADA 6-10 ACDCA 11-12 BB13、50 0.5 14、30 0.75×103 15、变大 不变16、> > 17、4 2.5×103 18、4.8 2 1.2 ×103 19、45 40 20、等于 0.1 不变21、如图22、(1)e (2)错误 人下蹲时,排开水的体积变 大,受到的浮力变大。(3)装入细沙 (4)1.1323、(1)3.6 (2)0.8;8×10-5 (3)4.5×103 (4)不变 (5)认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4、解:(1)合金坦克模型所受的重力:G=mg=2 kg×10 N/kg=20 N合金坦克模型所受的 浮力:F浮=G-F′=20 N-10 N=10 N;(2)根据F浮=ρgV排可得,合金坦克模型的体积:V=V排===1×10-3 m3;(3)因为水对合金坦克模型的浮力F浮=10 N,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量:ΔF=G排=F浮=10 N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量:Δp===500 Pa。25、(1)刚开始时,物体没有浸入水中,物体受到的拉力等于自身重力;由G=mg可得,物体质量:m===2 kg,则物体的密度:ρ===2×103 kg/m3;(2)物体浸没时浮力:F浮=ρ液gV排=1×103 kg/m3×10 N/kg×0.001m3=10 N;物体浸没时,物体受到自身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由F浮=G-F拉可得F拉=G-F浮=20 N-10 N=10 N。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9 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