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丨故宫藏寒林图(传)宋 李成 寒林图 轴(局部)本幅以近景为主,画幅中央矗立着三株巨树,一湾溪水三叠流出,激流漱石,幅内烟岚飘忽游于林中 ,虚实相映。勾画树干、皴树皮、点叶皆用细笔,虽劲拔挺捷,然仍具一股娟秀气息,树干上勾圈出很多木瘿,枝桠若龙蛇四面分张,苍劲遒逸,涧 流两侧土坡淡墨卧笔层叠皴染,笔法细腻又具变化。水纹及腾溅水花之取笔粗细并用,且劲挺有力,似闻激溅之声。(传)宋 李成 寒林图 轴( 局部)寒林为北方平远的产物,主旨在表现“荒寒萧瑟,烟芜凄恻之情。”但李成的寒林图,松石幽深,鸣泉流溅,主要表现的是树石茂密之美,与 宋人“松泉磐石”相似,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而非木叶尽脱、寒林萧瑟之意。幅中画树枝柯分披,是李郭遗法,画石用斧劈皴,则似 出自李唐风格,以画风而言,并非出于十世纪李成所作,较可能为十二世纪北方金人学李郭传统之作品。李成·寒林平野图▼(传)宋 李成 寒林 平野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水岸画老松枯木,背景则山水平远,景物萧疏空阔。无作者款印,右上角仿题“李成寒林平野”。(传)宋 李成 寒林平野图 轴(局部)(传)宋 李成 寒林平野图 轴(局部)李成作品于北宋末已极稀少,本幅树石画法模仿李成寒林特征,从画风看应为明 代仿作。郭熙·寒林图▼(传)宋 郭熙 寒林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冬日空旷的堤岸一角,枯树林立,伸展如蟹爪般的枝梢。前端一株高大的 古柏拔地而起,虬枝翻转,状若偃盖。远山数叠,形势低平,地面和山头都积了一层深雪,坡脚斜斜交错,逐渐没远方。天际空阔窅黯,益发显出一 股萧瑟幽森的气氛。 用凹凸起伏的线条勾勒树的轮廓,再用墨线,悉心皴出缕缕细纹,树干上端与枝梢略抹一道白线,或点缀白粉,以写雪意。远 山不皴,以深浅墨色烘染,天空约占半幅,渲染深墨,反映出被雪覆盖的地面与山峦。构图以寒林为主景,置于画面左半幅,背山简略,以平远法表 现,借以衬托近景寒林高大挺拔的身影。十至十一世纪,北方画家间有一类以“平远寒林”或“山水寒林”为主题的山水画,论者认为这类画题一方 面延续唐代水墨“山水树石”、“松石山水”传统,另一方面与华北特有的地方景观有关,成为华北山水画的主题之一,描写形式也有一定的格局。 平远寒林的代表画家首推五代时期的李成,宋人形容他的画风特色是:?“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此幅无作者款印,清宫著 录归为宋代郭熙(活动于十一世纪),不过从画的主题来看,应属于李成的平远寒林一系。从树与坡石的画法已约略有形式化的倾向来看,可能与十 三世纪南宋末到元代初年间仿古山水画风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