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考物理《内能》专题练习(附带答案解析)
2023-04-18 | 阅:  转:  |  分享 
  
中考物理《内能》专题练习(附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2022秋·山西临汾)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C的冰没有内能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必须使其吸收热量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2.
(2022·湖北襄阳)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B.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C.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3. (2020?苏州)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是( )A.钻木取火B.煤炉烧水C.压缩空气升温D.搓手取暖4. (2022?湘西州)“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
香来”。寒冬梅花香气扑鼻而来,这是因为(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分子之间没有空隙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 (2022?恩施州)夏季,混凝土护栏被太阳晒得很热,池塘中太阳下的水却不很热,主要原因是( )[c混凝土=0.84×103J
/(kg?℃),c水=4.2×103J/(kg?℃)]A.水不吸热B.混凝土初温高C.水的比热容大D.混凝土放热6. (2022?
泰州)夏天,将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饮料温度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饮料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B.饮料放出热量后自身所含热
量减少C.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内能比冰箱中空气的内能多7. (2022?常德)下列生活中的事
例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端午节蒸粽子时,满屋子都弥漫着粽香B.将一勺糖放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
了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D.腌制腊肉时,将盐涂抹在猪肉表面,几天后整块肉都变咸了8. (2020?郴州)质
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由此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降低相
同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甲液体放出的热量比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C.甲、乙两种液体相比较,乙液体更适合作冷却剂D.甲物质的熔点高于乙物质的
熔点9. (2022?成都)“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对成都的赞誉。漫步在成都的这段“寻香道”,观花赏
水,令人心旷神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闻到花香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溪水的温度高低取决于水流的速度C.阳光下湖水内能增
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D.阳光下的石板温度升高,其比热容增大10. (2022?益阳)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
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
A.分子之间有引力B.分子之间有斥力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2021·
湖北恩施)水沸腾时如果继续吸热,则温度______;灶上的锅中装有2kg初温30℃的水,当水吸收了7.56×105J的热量后,水温
升高了______℃(当地为标准大气压)。12. (2022?湘潭)磨刀时刀发热,此过程中主要是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改变
了刀的内能;用相同的力切菜时,刀口越薄,对菜的压强越 (选填“大”或“小”)。13. (2022?福建)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
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 ,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14. (2022?葫芦岛)劳动课上小玉学习了一道中国传统美食“拔丝地瓜”的做法。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这是 现象;制作“
拔丝”用的糖浆,需要不断地加热、搅拌,主要通过 的方式改变糖浆内能;咀嚼时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 。15. (2022·湖北恩
施·统考模拟预测)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导航卫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火
箭发射时,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燃气,通过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使发射台温度急剧升高,为了避免因为温度升高对发射台
造成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起到对发射台降温的作用。16. (202
1?绵阳)周末,小明用热水为家人热盒装牛奶,他把3盒牛奶放入装有温度是90℃、质量是2kg热水的盆中,经过一段时间,3盒牛奶的温度
都从10℃变成了45℃,这段时间内每盒牛奶从水中吸收了 J的热量;若盆中热水对牛奶加热的效率是50%,则此时盆中水的温度是 ℃。已
知:每盒牛奶的质量0.25kg,牛奶的比热容4.0×103J/(kg?℃),水的比热容4.2×103J/(kg?℃)。三、实验题(
本大题共3道小题)17. (2022?福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1)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使它们
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2)加热10min后,测得水的温度如图,该示数为 ℃。(3)多次实验后得到的数
据如下表,分析可得: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沙子吸收更 的热量。(4)根据实验结论推理: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
更 。 18. (2021?邵阳)去年暑假小明在爸妈的陪同下去邵水河畔玩耍。他发现赤脚踩在水里清凉舒服,回到岸上踩在沙子上却很烫
,对此很好奇,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沙子谁的吸热本领大”。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此实验中把沙子或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转
换为  (“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2)分析实验数据可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
子吸收的热量,说明  (选填“水”或“沙子”)的吸热本领大。(3)粗心的小明实验完成后忘记熄灭酒精灯,发现烧杯中的水已经沸腾,此时
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请读出此时水的温度是 ℃。(4)由(3)小题可知当地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19.
(2021·湖北黄石)某兴趣小组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进行了如下的实验(1)提出问题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
,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不同物质的温度不一样呢?(2)设计实
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除了图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或量筒)和______;②本实验的主要探究方法是______
法和转换法;(3)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A.在两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
油B.用温度计测量这两种液体的初温,发现温度计示数相同C.把两个试管同时放入同一烧杯中加热(如图所示),且加热相同的时间D.用温度
计测出两种液体的末温,发现两温度计的示数不相同(4)数据分析:改正错误后,下图是该兴趣小组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
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这两种液体真实情况的图象是( )A.B.C. D.(5)拓展应用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煤油的沸点分别为
100℃、90℃。如图所示,如果烧杯中的水已沸腾,则两试管中液体的沸腾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水、煤油都沸腾????
????B.水、煤油都不沸腾C.水沸腾,煤油不沸腾????D.水不沸腾,煤油沸腾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20. (2021?
北京)为了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小明在实验室用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做实验,如图所示,铅柱A和铅柱B所受的重力均为2N,两个铅柱接触面
的面积为3cm2,当悬挂重物所受的重力为20N时,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于是,小明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华观测到该实
验室的大气压为1×105Pa,于是她认为两个铅柱之所以没被拉开,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判断小明做的铅柱实
验能否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请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和结论。2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气凝胶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密度可以达到1m
g/cm3。气凝胶的内部有很多孔隙,充斥着空气。气凝胶有很好的透光性、隔热性和隔音性,还具有很强的吸油能力,可以吸附自身质量250
倍的油。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硅气凝胶。制造时首先将液态硅材料和酒精(沸点78℃)等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在一定温度下形成硅凝胶。这个
过程必须控制好酒精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最后形成的气凝胶性能降低。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凝胶形成的时间,具体关系如表。形成凝胶后,再通过
特殊的干燥工艺,排出凝胶中的酒精溶剂,就形成了多孔海绵状的气凝胶。 (1)若用体积为1m3的气凝胶吸油,则最多可吸附油______
kg;(2)温度越高,凝胶形成的时间越短,但制造时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______;(3)气凝胶有广泛的用途,请你根据其性能,设
想一种气凝胶的应用:______;(4)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选择材料的主要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_
_____。A.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B.用塑料做电源插座外壳C.用塑料泡法做表演场景中的“滚石”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的材料参考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答案】D【详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C的冰有内能,故A错误;B.对物体做
功或让物体吸热都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故B错误;C.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都有关系,温度高如果质量小,内能也不一定大,故C错误;D.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2. 【答案】C【详解】A.物体内能增加,可能吸收了热量,也
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故A错误;B.因为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因此物体的内能越多,不一定就释放热量,也可能吸收热量,故B错误;C.
物同一物体质量不变,其温度升高,故其内能一定增大,故C正确;D.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D错误;3. 【答案】解:A、钻木取
火,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B、煤炉烧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
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C、压缩空气,使空气升温,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D、用
“搓手”的方法取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 【答案】解:寒冬梅花香气扑鼻
而来,是因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向四周扩散,使诗人闻到梅花花香。故选:D。5. 【答案】故选:C。6. 【答案
】解:A、饮料放进冰箱后,温度较高的饮料放出热量、温度降低,饮料将热量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而不是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故B错误;C、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故C正确;
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温度比冰箱中空气的温度高,内能的影响因素:质量、温度和状态,无法比较内能多少,故D错误。故选C。7. 【答
案】A、端午节蒸粽子时,满屋子都弥漫着粽香,是分子运动,故A正确;B、将一勺糖放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是分子运动
的结果。故B正确;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微小固体颗粒的运动。故C错误;D、腌制腊肉时,将盐涂抹在猪肉表
面,几天后整块肉都变咸了,是分子运动,故D正确。故选:C。8. 【答案】解:A、根据Q吸=cm△t,甲乙吸收热量相同,质量相等,△
t甲>△t乙,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故A错误。B、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根据Q放=cm△t,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
所以甲放出热量小于乙放出热量,故B错误。C、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说明乙的吸热本领强,用乙液体作冷却剂更合适,故C正确。D、比
热容跟物质的熔点没有关系,根据比热容关系不能判熔点高低,故D错误。故选:C。9. 【答案】解:A、闻到花香,芳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A正确;B、溪水的温度高低取决于水分子的热运动,与水流的速度无关,故B错误;C、阳光下湖水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
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故C错误;D、阳光下的石板温度升高,但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石板的比热容不变,故D错误。故选:
A。10. 【答案】解: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会形成水桥。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答案】不变【详解】
[1]水沸腾时如果继续吸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2]水温升高了但是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故水的温度只能到达100℃,水温升高了
故水温升高了。12. 【答案】解:磨刀时外力对刀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刀会发热;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用相同的力切菜时,
压力一定,刀口越薄,也就是受力面积越小,所以产生的压强越大。故答案为:做功;大。13. 【答案】解:封闭的气体被推杆压缩过程中,活
塞对气体做功,所以气体内能增加,则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使艾绒着火达到去火的目的。故答案为:做功;增大。14. 【答案】解:
(1)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2)制作“拔丝”用的糖浆,需要不断地加热,糖浆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热传递方式改变糖浆内能。(3)咀嚼时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引力
15. 【答案】热传递???? 汽化【详解】[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燃料燃烧后喷出的
高温燃气,通过热传递使发射台温度急剧升高。[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具有降温的作用。科学家在发射台下建造了一个巨大
的水池,利用水汽化吸热,起到对发射台降温的作用。16. 【答案】解:(1)1盒牛奶的质量m牛奶=0.25kg,1盒牛奶吸收的热量:
Q吸=c牛奶m牛奶Δt牛奶=4.0×103J/(kg?℃)×0.25kg×(45℃﹣10℃)=3.5×104J;(2)3盒牛奶吸收
的热量:Q吸′=3×3.5×104J=1.05×105J由η=可得水放出的热量:Q放===2.1×105J由Q放=cmΔt得水的温
度降低值:Δt水===25℃水的末温:t水=t0水﹣Δt=90℃﹣25℃=65℃。故答案为:3.5×104;65。三、实验题(本大
题共3道小题)17. 【答案】解:(1)在本实验中,通过控制沙子和水的质量、升高的温度相同,利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时间越长,表示
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即: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2)由图可知该温度的分度值为1℃,根据液柱的位置可知,此时温度计的
示数为48℃;(3)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水的时间大于加热沙子的时间,由此可知水比沙子吸收了更多
的热量,即水的吸热能力强;(4)根据实验结论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比沙子的强,即在同样条件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的
小,而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水多,吸热能力强,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更小。故答案为:(1)加热时间;(2)48;(3)多
;(4)小。18. 【答案】解:(1)实验中,把沙子或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为加热时间的长短;(2)由表格中数据知,质量相同的水和
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
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8个小格处,其示数为98℃;(4)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沸点98℃低于100℃,所以气压
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答案为:(1)加热时间的长短;(2)水;(3)98;(4)小于。19. 【答案】【详解】(2)[1]需要测加
热时间,所以需要秒表。[2]存在多个变量时,要使用控制变量法。(3)[3]本实验是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根据控制变量法,须保
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故A错误,其他正确。(4)[4]AB.因为放在同一个烧杯中加热,所以时间相同吸热相同,故AB不
符合题意;CD.加热相同时间,吸热相同,水比热容较大,升温少,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5)[5]因为试管内水达到沸点
不能从外界吸热,所以水不能沸腾,煤油沸点小于水,达到沸点后可以持续吸热,故可以沸腾,故选D。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20.
【答案】解:以B为对象受力分析如图①F气=P气S=1×105Pa×3×10﹣4m2=30N②GB+G物=2N+20N=22N③因为
F气>GB+G物;仅靠大气压也能使铅块无法被拉开,所以小明的实验无法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21. 【答案】250???? 温度太高会使酒精沸腾而变为气体溢出???? 制作气凝胶玻璃(或用做吸油物质等) C【详解】(1)气凝胶的密度为1mg/cm3=1kg/m3,因为“可以吸附自身质量250倍的油”,所以若用体积为1m3的气凝胶吸油,则最多可吸附油m=250×1kg=250kg(2)因为酒精的沸点为78℃,所以在制造凝胶的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会使酒精汽化,难以达到形成凝胶的目的。(3)因为凝胶具有很好的透光性、隔热性和隔音性,因此可用作建筑材料,用气凝胶来代替玻璃;同时,因为气凝胶具有很好的吸油性,可以在发生原油泄漏等生态灾难时,用来吸油。(4)A.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B.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是利用了塑料是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C.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是利用了塑料泡沫的密度小,质量轻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材料是利用橡胶的弹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7 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夏哥在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