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阳痿的发病机理与分类初探
2023-04-22 | 阅:  转:  |  分享 
  
·1 4 6  ·中国性科学  2 0 2 3年3月 第3 2卷 第3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H u m a n S e x u a l i t y,  M a r c h 2 0 2 3,  V o l . 3 2,N o . 3

r e v i e w[J]. C a n U r o l A s s o c J,2 0 2 0,1 4(1 2):4 2 3 - 4 3 0 .

[4] 齐加新,张振美.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

疼痛患者的干预效果[J].山东医药,2 0 2 0,6 0(1 6):5 9 - 6 1 .

[5] 陈颖,马欣,毛水先,等.穴位贴敷治疗中风恢复期合并失眠患者

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 0 2 0,2 6(1):8 5 - 8 7 .

[6] 汪小云,胡婉梅.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

床护理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 0 1 8,3 3(6):5 3 8 - 5 4 0 .

[7] 韩旭东,吴珍珍,李芳,等.穴位敷贴及中药足浴联合E R A S技术

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

学报,2 0 2 1,4 3(1):4 8 - 5 1 .

[8] 万丽,赵晴,陈军,等.疼痛评估量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 0 2 0

版)[J].中华疼痛学杂志,2 0 2 0,1 6(3):1 7 7 - 1 8 7 .

[9] 黄伟娜,吴芃,张耀光,等.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男性下尿路症

状量表的汉化及验证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 0 1 9,4 0(4):

2 9 9 - 3 0 3 .

[1 0] 李孟喜,郑瑾.膀胱过度活动症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

究,2 0 1 4(2 1):2 5 7 2 - 2 5 7 4 .

[1 1] 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J].重庆医学,2 0 1 4(3):2 6 0 - 2 6 3 .

[1 2] 钱洁,姜敏敏,陈晨,等.超简抑郁焦虑筛查量表在社区门诊的信

度和效度研究[J].内科理论与实践,2 0 2 1,1 6(2):1 1 6 - 1 2 0 .

[1 3] 吴杰,曾范慧,高亢.围术期心理干预对行T U R P治疗的老年晚

期前列腺癌患者心理状态、术后恢复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

2 0 1 9,2 7(1 8):3 2 8 8 - 3 2 9 3 .

[1 4] 刘小琴.疼痛护理模式在缓解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膀胱痉

挛和创面疼痛的临床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 0 1 9,1 9(2 1):

3 8 1 4 - 3 8 1 6 .

[1 5] 杨玉华,杨阳,曾成惠,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术后下尿路症候群疗效及对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

医,2 0 2 1,4 2(4):4 8 9 - 4 9 2 .

[1 6]  X u L,L i X,Z h a n g Y,e t a l .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l i n a l o o l a c u p o i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o n s l e e p r e g u l a t i o n[J]. R S C A d v,2 0 2 1,1 1(1 1):5 8 9 6 - 5 9 0 2 .

[1 7] 杨玉华,杨阳,曾成惠,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术后下尿路症候群疗效及对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

医,2 0 2 1,4 2(4):4 8 9 - 4 9 2 .

[1 8] 卫晓霞,李文莲.艾灸配合吴茱萸穴位敷贴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

胱痉挛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 0 1 9,3 4(1 8):

1 7 0 0 - 1 7 0 2 .

(收稿日期:2 0 2 2 - 0 7 - 2 6)



【通讯作者】陈集平,E - m a i l:c j p 1 2 3 4 5 6 3 4 5 6 @ s i n a . c o m

D O 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1 9 9 3 . 2 0 2 3 . 0 3 . 0 3 5·中医性学·

阳痿的发病机理与分类初探

陈集平

1△

 周正国



1辽宁大连市金普新区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男科,辽宁大连1 1 6 1 0 0

2辽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病房,辽宁大连1 1 6 0 0 0

【摘要】 通过比较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对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论述,结合《内经》相关知识,提出

个人观点:阳痿的本质是肾气虚,病因是五藏六腑之精不能藏于肾。辨证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了解患者的

身体情况以明确病因和藏腑的功能状态。并将中医阳痿分为4类:痿证阳痿、疾病阳痿、证候阳痿、体质

阳痿。

【关键词】 阳痿;本质;病因;分类

【中图分类号】  R 6 9 8【文献标识码】  A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a n d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i m p o t e n c e   C H E N J i p i n g

1△

,Z H O U Z h e n g g u o



.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U r o l o g y,t h e F i r s t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o f J i n p u N e w D i s t r i c t,D a l i a n 1 1 6 1 0 0,L i a o n i n g,C h i n a;2 .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W a r d,t h e S e c o n d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o f D a l i a n,D a l i a n 1 1 6 0 0 0,L i a o n i n g,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C o m p a r i n g t h e d i s c u s s i o n o f e r e c t i l e d y s f u n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m o d e r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a l s o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t h e r e l e v a n t k n o w l e d g e o f N e i ji n g,t h i s p a p e r p u t s f o r w a r d a p e r s o n a l

p o i n t o f v i e w:t h e e s s e n c e o f i m p o t e n c e i s k i d n e y ′ Q i ′(i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i t r e f e r s t o v i t a l e n e r g y)

d e f i c i e n c y,a n d t h e e t i o l o g y i s t h e e s s e n c e o f t h e i n t e r n a l o r g a n s c a n n o t b e h i d d e n i n t h e k i d n e y .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s y n d r o m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i s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p a t i e n t s ′ p h y s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i n o r d e r t o c l a r i f y t h e e t i o l o g y

中国性科学  2 0 2 3年3月 第3 2卷 第3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H u m a n S e x u a l i t y,  M a r c h 2 0 2 3,  V o l . 3 2,N o . 3·1 4 7  ·

a n d t h e f u n c t i o n a l s t a t e o f t h e v i t a l o r g a n s . I m p o t e n c e i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i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c a t e g o r i e s:i m p o t e n c e s y n d r o m e i m p o t e n c e,d i s e a s e i m p o t e n c e,s y n d r o m e i m p o t e n c e a n d p h y s i c a l i m p o t e n c e .

【K e y w o r d s】  I m p o t e n c e;E s s e n c e;P a t h o g e n y;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勃起功能障碍是指男性不能持续获得和维持足够

阴茎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且病程持续3个月以



[1]

。祖国医学称之为“阳痿”,其病名最早见于《内

经》,称为“筋痿”或“阴痿”。本文根据中医阳痿的相

关理念,结合中西医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各自特点和优

势,提出阳痿本质、病因、辨证思路,并对中医阳痿分类

提出个人意见,借以抛砖引玉,望同行指正。

1  中医勃起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和发病原因的相关

论述分析

1 . 1  阳痿的本质是肾气虚,肾气至而不至

阴茎勃起实质上是激素参与下的神经血管性反

射。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

引起的海绵体血液充盈障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引

发勃起功能障碍的一个病理生理机制,激素水平如睾

酮缺乏可加速这个过程的发展

[2]



中医藏象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开窍于二

阴。”《素问·上古天真论》

[3]

云:“二八,肾气盛,天癸

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

[3]

云:“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

实。”韩善徵在《阳痿论》

[4]

中云:“肾间动气,为人之根

本,故老年而能御女,七十岁至八十岁犹能生子者,其

动气之禀于生初者,独厚也。厚则刚,阳自不痿。”以

上所述提示正常的性功能与年龄和肾气有关,1 6岁肾

气盛,6 0岁肾气衰,而7 0岁仍有性功能则是因为“肾

气厚”的原故。《诸病源候论·虚劳阴痿候》

[3]

云:“肾

开窍于阴,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痿弱

也。”因此,我们认为中医阳痿的本质是肾气虚。由于

肾气虚弱,导致阴器不用。此处的肾是藏象学中与生

殖功能相关的部分内容。

1 . 2  五藏六腑之精不能藏于肾是阳痿产生的病机

作为以药物治疗为主的中医,对于勃起功能障碍

的讨论范围主要局限于心因性或功能性阳痿。《素问

·上古天真论》

[3]

云:“肾脏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

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徐福松

[5]

指出:“阳痿的发

生,与肝、肾、心、脾四脏功能失调和气血经络失和有密

切关系。”由此,笔者认为阳痿基本病机是五藏六腑之

精不能藏于肾。所谓五藏六腑之精不能藏于肾,可以

概括为:①五藏六腑精虚或耗散太过,不能滋养肾。

②肾阴阳失衡,如过食壮阳补肾等燥热之品,或油腻湿

热之物等。③虚劳伤肾或肾精耗散过度。④血瘀气

滞,经络阻滞,藏腑之精不能输送至肾。⑤湿热下注,

扰动精室;湿热之来源又可分为:脾胃湿热和肝火夹

湿。⑥火性升扬,气上不下;此种情况又可分为:a .阴

虚火旺,即因真阴亏损、水不制火所致;b .阳虚火浮,

即因元阳衰败、火不归源所致;c .相火妄动或心火炽

盛,即心气不能下摄,肾气不能上承;d .气郁化火,即

肝气郁结不散,久而化火,所谓“气有余便是火”。

⑦外感六淫邪气伤肾等。

肾气虚、肾不藏精不仅是阳痿的发病原因,也是男

性不育症的病因。而中医方剂中很多治疗阳痿的处方

也有治疗不育的作用,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1 . 3  情志、饮食(代谢)、过度劳累是阳痿的重要发病

因素

   许多男科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

其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



[6]

。体内激素水平紊乱也是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的重

要因素,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垂体

功能下降都可能引起勃起功能障碍。另外,空腹血糖

水平升高、高血压和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都是勃起

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7]



传统中医对此也有许多论述,《冯氏绵囊秘录》

[3]

总结阳痿的病因分为:有因早年斫丧过度,以致壮年精

血不生;有因禀气不足;有因病后劳后不节;有因运用

劳心,忧愁思虑,动作劳力太过;有因嗜饮凉水太过;有

因纵酒嗜味太过;更有因于久旷脉道闭绝。《景岳全

书》

[3]

指出:“凡男子阳痿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精气虚

冷,或以七情劳倦,损伤生阳之气;凡思虑焦劳,忧郁太

过者,多致阳痿;凡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我们可以

发现,中医不仅重视“命门火衰”引发阳痿,对精神因

素伴发阳痿的现象也高度重视。

1 . 4  对于湿热阳痿的认识分析

中医著作中对于湿热型阳痿的讨论总是语焉不

详,《兰室秘藏》中的记载较详细但仍不明确。研究表

明,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是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

体质类型,且这3种体质可能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危

险因素,其中又以痰湿质最为常见

[8]

,此类人群如若长

期进食油腻厚味或长期饮酒,可引起代谢综合征,这在

中医表述为体内湿热集聚,如若发生阳痿则符合湿热

阳痿的表述。故笔者认为,湿热阳痿是湿热体质患者

出现的(体质阳痿),或长期食用油腻厚味,长期饮酒,

·1 4 8  ·中国性科学  2 0 2 3年3月 第3 2卷 第3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H u m a n S e x u a l i t y,  M a r c h 2 0 2 3,  V o l . 3 2,N o . 3

或经常服用热性药物(以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体

质者居多),并同时伴有阳痿的病症。可分为湿热体

质阳痿和湿热证阳痿两种类型。体内湿热集聚可能出

现内热外寒的现象,表现为双侧睾丸冷,阴汗如水,小

便后有馀滴臊气,尻臀并前阴冷,恶寒而喜热,膝亦冷

的表现(见《兰室秘藏》)

[9]

,这也与《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所说的“上实下虚”有相似之处,须加注意。

2  体质因素决定了阳痿的基本证型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国人体质除了平和

质和特禀质外,还有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

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7种基本体质。体质就其表现

特征而言,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正气的盛衰状况,是疾

病发生与否和疾病过程中表现种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同一致病因素或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体质的差异,其

临床表现、证型各不相同;不同疾病由于患者体质相

同,其临床表现、证型亦可大致相同

[1 0]



秦国政等

[1 1]

指出,勃起功能障碍患者7 3 . 0 8 %的

证候与体质类型有关。陈文英等

[1 2]

的研究分析认为,

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湿热质兼气虚质可能是勃起

功能障碍发生的潜在易感体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各种体质人群都可能发生阳

痿,而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湿热质兼气虚质人群更

易发生勃起功能障碍。正如秦国政所说:“勃起功能

障碍与体质有关,勃起功能障碍体质类型与年龄有关,

勃起功能障碍证候与体质类型有关”。

3  关于中医学阳痿分类和命名之我见

西医将勃起功能障碍分为器质性、心理性和混合

性性功能障碍。笔者认为,此分类方法对中医治疗的

指导意义有限。但到目前为至,中医还没有一个系统

的阳痿分类方法,证型分类并不能囊括全部阳痿病例。

我们通过学习勃起功能障碍的原因,结合伴随症状和

体征,参照舌诊、脉诊,并受王琦教授“辨体-辨证-辨

病”的诊断思路的影响,将阳痿分为4个类型。

3 . 1  痿证阳痿

此类阳痿患者因阴茎本身病变,支配阴茎的神经

损伤或供应阴茎的血管病变等原因,导致阳痿不可逆

转。即无论使用西药还是中药都无法逆转或改善的阳

痿病症。此类患者不建议用中药治疗。故将其命名为

痿证阳痿。

3 . 2  疾病阳痿

此类阳痿患者多因其他疾病引发或伴有其他躯体

异常。

包括:①凡由疾病导致的,或生化检验和影像检查

出现异常情况,排除痿证阳痿都应当诊断为疾病阳痿,

对于糖耐量异常,考虑其治疗方式的特殊性,也应列为

此类。②对于有神经症表现,西医已有相关诊断者,如

出现阳痿,也应列为此类;考虑到相关诊断如抑郁症、

焦虑症、神经衰弱属于神经科的疾病范畴,而中医所言

的七情所伤,其治疗方式有相同之处,故对于此类情况

(包括七情所伤)笼统的称为情志阳痿。③与性功能

障碍发生有因果关系的单个或综合事件。如药物性

阳痿。

对于疾病阳痿,仍须进一步辨证、辨体。其命名

为:疾病名+阳痿+证候。如糖尿病阳痿,湿热型;高

泌乳素血症阳痿,气虚型等。

对于疾病阳痿,先治疗相应的疾病,然后再治疗阳

痿,或疾病与阳痿证同时治疗,在古代医书和当代文献

中已经有很多报道和医案。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学检

查和实验室的数据,而显得“证据不足”。

3 . 3  证候阳痿

有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且排除疾病阳痿者,即

属于此类,此类阳痿的分类目前多倾向于对病位和病

性分析。通过临床分析,阳痿证候的诊断并不困难。

中医辨证可以得出相关分型,是目前阳痿病中使用较

多的分类方法。

笔者认为,证候诊断的最终目的是回答为什么五

脏六腑之精不能藏于肾。阐述阳痿的发病机理,并以

此来指导治疗。

3 . 4  体质阳痿

没有明确的证素和病位、病性;或者有病性但无病

因、病位,如患者有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表现,但无相

对具体的病位和病因者。也可能病人无明显的全身不

适,或有不适但未引起患者的注意,部分临床上暂时无

法辨证分型。根据体质自测表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情

况。建议其命名为:体质名称+阳痿。如气虚质阳痿,

气虚湿热质阳痿等。

综上所述,对于中医学而言,其治疗范畴主要局限

于体质阳痿、证候阳痿和部分疾病阳痿。对于一名中

医而言,在治疗阳痿患者前,必须借助西医的相关检查

和化验手段,查出对于中药治疗效果不佳的痿症阳痿,

对于疾病阳痿则应先治疗相关疾病,然后再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辨证治疗,而证候阳痿和体质阳痿则是中医

中药的重点治疗对象。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西医和中医对于勃起功能障碍不同

论述,可以发现中西医对于勃起功能障碍的论述异曲

中国性科学  2 0 2 3年3月 第3 2卷 第3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H u m a n S e x u a l i t y,  M a r c h 2 0 2 3,  V o l . 3 2,N o . 3·1 4 9  ·

同工,在某些细节上,中医更是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

验。总结本文观点,我们认为五藏六腑之精不能藏于

肾,肾气虚,气血不能荣于阴器是发病的根本病机;情

志、饮食(代谢)、过度劳累是阳痿发病的重要病因。

证候判定应循序渐进,先明确体质类型,结合详细追问

病史和化验检查,确定病因。以往中医治疗时,多注重

证候的分析和治疗,而未考虑到阳痿的发生与情志不

遂、饮食(代谢)不节、劳累过度等因素的密切关系,特

别是湿热型阳痿,对可能伴有的隐性糖尿病、高脂血症

等情况未加注意。对于阳痿的分型,笔者认为,传统中

医对疾病的病因和严重程度分析不足,从而影响了用

药和对治疗效果的判断,例如阳虚可以出现在虚劳、房

劳伤等人群,也可以出现在甲状腺功能减退、部分抑郁

证和少数糖尿病人群中,虽然同为阳虚,但治疗方法不

尽相同。这也是中医治疗时各家报告不一致的原因

之一。

本文提出的分型方法主要目的是提出一个评价和

判断阳痿病症严重程度的方法,利用相关检查,补充传

统医学的不足,并尝试以此来判定中药治疗效果。另

外可以解决患者因为症状轻微不被重视而导致的“无

症可辨”。但在使用时,笔者仍然感觉困惑,以肾阳虚

为例,对于合并有阴囊潮湿者如何命名?如同时伴有

舌质红,特别是伴有舌尖、舌边红者(阳虚火浮)如何

命名?等等,这一切问题都还未得到解答,仍需要集思

广益,共同探讨。

中医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对

此病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并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

但由于时代的限制,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目前对此病的证候标准、用药、疗效观察等问题还须进

一步探讨。本文提出的相关论述主要是为阳痿的证候

判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展循证医学提供一个

可以参考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勃起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

诊疗指南[J].中华男科学杂志,2 0 1 6,2 2(8):7 5 1 - 7 5 7 .

[2] 于宏波,张培海,邓瑞镇.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 0 1 1,2 7(3):3 6 3 - 3 6 5 .

[3] 樊友平,朱佳卿,李家蓉.中华泌尿男科学古典集成[M].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2 0 0 7:3 2 - 4 9,8 0,6 0 4 - 6 0 6,9 4 8 - 9 5 1 .

[4] 金保方.《阳痿论》评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0 1 9:

1 1 - 1 2 .

[5] 徐福松.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0 0 9:2 8 8 .

[6] 马健雄,王彬,党进.男性不育症患者勃起功能状况与精神心理

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2 0 1 7,2 3(7):6 0 9 - 6 1 4 .

[7] 杨阳.勃起功能障碍与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

志,2 0 0 9,1 5(4):3 6 0 - 3 6 3 .

[8] 罗辉,王琦.中医体质类型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和M e t a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 0 1 6,3 9(4):3 2 5 - 3 3 4 .

[9] 李东垣.兰室秘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0 0 7:9 7 .

[1 0] 潘奔前,周俊亮.辨证调治在调整体质中的重要性初探[J].新中

医,2 0 0 6,3 8(1 2):3 - 4 .

[1 1] 秦国政,骆斌勃起功能障碍中医体质学规律研究[J].北京中医

药大学学报,2 0 0 5,2 8(4):7 4 - 7 6 .

[1 2] 陈文英,李广森,张朝德.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体质类型及相关因

素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 0 1 3,1 9(5):5 7 6 - 5 7 8 .

(收稿日期:2 0 2 1 - 1 1 - 2 9)



【通讯作者】王铁,E - m a i l:W t 2 0 2 2 0 4 0 8 @ 1 6 3 . c o m

D O 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1 9 9 3 . 2 0 2 3 . 0 3 . 0 3 6·皮肤性病学·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介素- 4、转化生长因子-β1的

表达及其与5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后复发的

相关性

王铁



 葛明月 王勤

朝阳市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辽宁朝阳1 2 2 0 0 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I L)- 4、转化生长因子-β1(T G F -β1)与尖锐湿疣(C A)患者5 -氨基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