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最新方剂学课件-17祛痰剂
2023-04-29 | 阅:  转:  |  分享 
  
第十七章 祛痰剂三门峡市中医院 张俊峰第十七章 祛痰剂三门峡市中医院 张俊峰一、概念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
有消除痰饮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组成:以祛痰药为主。 作用:排除或
消除痰饮。 主治:各种痰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金匮要略》“病痰饮
者当以温药和之”等论述,是其理论依据。 痰的产生与脏腑的关系: 脾—由湿而生,聚湿成痰,“脾为生痰之源”
; 痰 肾—痰之本为水,水泛成痰饮,“主水在肾”, “肾为生痰之根”; 肺—因气
而聚,滞留于肺,“肺为贮痰之器”; 咳喘 《活法机要》:“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痰也,咳嗽是
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 二、适应范围   痰病范围广泛,内而脏腑,外而经络肌肉,遍身上下皆可
有之。故临床使用祛痰剂时,只要辨证属于痰饮为患,无论是否有无痰可见,均可使用本类方剂治疗。常见的痰证
寒痰证 热痰证 一般之痰证 湿痰证
风痰证 燥痰证 痰证
中风、癫痫、 流注于脏腑、 痰核、瘰疬、 经络之痰证 肿瘤、眩晕。
三、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燥湿化痰 — 用于湿痰证(二陈汤、
温胆汤) 2.清热化痰 — 用于热痰证(清气化痰丸) 3.温化寒痰 — 用于寒痰证(苓甘五味姜辛汤) 4.润燥化
痰 — 用于燥痰证(贝母瓜蒌散) 5.治风化痰 — 用于风痰证: 外风挟痰证(风痰咳嗽)— 止嗽散;
内风挟痰证(风痰上扰)— 半夏白术天麻汤。四、组方用药特点 1.注意配伍健脾祛湿药,“治痰先宜治脾”;“治痰必先祛湿”。
2.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证治准绳》 五、使用注意
1.一是辨证审因,从本论治。 2.祛痰药属行消之品,不宜久服,应中病即止,以免伤损正气。 3.对于外感痰嗽、麻疹咳嗽,
宜用宣肺化痰之法,不宜单用止咳祛痰剂。 4.对咳嗽痰粘难咯或有咳血倾向者,不宜用燥烈的祛痰药,以免引起大量咯血,宜用养阴清热
润肺化痰之品。 5.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 6.注意痰之兼夹,如兼寒、湿、燥、热、风的不同,
配用相应之药治之;根据不同证型,可结合燥湿、清热温里、润燥、熄风、散结、开窍等法联合运用。 第一节 燥湿化痰剂一、适应证  
适用于湿痰病证。临床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咳,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缓或弦滑等。 二、组
方用药特点 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陈皮、茯苓、白芥子、南星、白前等为主组成,根据湿痰的特点及其兼挟配伍组方。
(二陈汤、温胆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A类)二陈汤【组成】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两(各15g) 白茯苓三两(
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用法]上药?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
梅一个, 同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 乌梅一个,水煎
服)。【功用】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欲吐,胸膈满闷,肢体困 重,或
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二陈汤病机病机 脾失健运, 湿聚成痰。治法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方解生姜配半夏:即小半夏汤
①助二陈以化痰降逆和胃;②制半夏之毒。半夏配乌梅:散收并用,祛痰而不伤正。 燥湿祛痰兼以行气健脾,标本兼顾;辛散温燥之
中寓有酸敛收摄,散不伤正,敛不留邪。 体现“治痰先治气”治疗原则; 体现“标本兼顾”制方思想。配伍特点:运用 1
、本方是治疗湿痰证的基础方。 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 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 3、临证加减(一)
·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 ·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 ·寒痰,可加干
姜、细辛以温化寒痰;运用 3、临证加减(二) ·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 ·治食痰,可加莱
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 ·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 ·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
牡蛎以软坚化痰。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祛痰止咳、 灭菌、抗炎、 抗肿瘤作用。 4、现代应用:
慢性胃炎、重型毛细支气管炎、癫痫、糖尿病、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神 经性呕吐等属湿
痰者。使用注意: 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湿痰者,痰之原生于湿也。水饮入
胃,无非湿化,脾弱不能克制,停于膈间,中、下二焦之气熏蒸稠粘,稀则曰饮,稠则曰痰,痰生于湿,故曰湿痰也。是方也,半夏辛热能燥湿,茯
苓甘淡能渗湿,湿去则痰无由以生,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陈皮辛温能利气,甘草甘平能益脾,益脾则土足以制湿,利气则痰无能留滞,益脾治其本
,利气治其标也。” 明·吴昆 《医方
考》 名医方论附方:导痰汤(《传信适用方》
引皇甫坦方)组成:半夏(12g) 天南星(3g) 枳实(3g) 橘红(3g) 赤茯苓(3g) 生
姜(十片)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 胁肋胀满,头痛呕逆,
喘急痰嗽,涕唾黏稠, 舌苔厚腻,脉滑。附方:导痰汤(《传信适用方》引皇甫坦方)组成:半夏(12g) 天南星(
3g) 枳实(3g) 橘红(3g) 赤茯苓(3g) 生姜(十片)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主
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 胁肋胀满,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黏稠,
舌苔厚腻,脉滑。附方:涤痰汤(《奇效良方》)组成:南星 半夏(各6.5g) 枳实(6g) 茯苓(6g)
橘红(4.5g) 石菖蒲 人参(各3g)竹茹(2g) 甘草(1.5g) 生姜(五片)
功用:涤痰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 漉漉有声,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附方:小半夏
汤(《金匮要略》)组成:半夏(6g) 生姜(9g)功用:化痰散饮,和胃降逆。主治:痰饮呕吐。呕吐痰涎,口不渴,或干呕呃逆,
谷不得下,舌苔白滑。附方: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组成:当归(6g) 熟地(9-15g) 陈皮(5g) 半
夏(6g) 茯苓(6g) 炙甘草(3g) 生姜(三至七片)功用:燥湿化痰,养血滋阴。主治:肺肾
阴虚,水泛为痰,兼阴血不足证。咳嗽呕恶, 喘逆多痰,痰带咸味,或口干舌燥,自觉口咸,舌
质红,苔水滑或薄白而腻,脉沉滑或沉缓。二陈汤—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导痰汤—燥湿祛痰,行气开郁涤痰汤—涤痰开窍小半夏汤—化
痰散饮,和胃降逆金水六君煎—燥湿化痰,养血滋阴鉴别方 歌 二陈汤用半夏陈, 益以茯苓甘草成, 利气调中兼祛湿,
一切痰饮此方珍。 温胆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A类)温胆汤[组成]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各6 g)
陈皮三两(9g) 茯苓一两半(4.5g) 甘草炙,一两(3g)[用法]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12g),水一
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 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
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或呕恶呃逆,或眩晕,或癫痫等,苔腻微黄,脉弦滑。病机病机 胆胃不
和,痰热内扰治法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方解半夏配竹茹:化痰清热兼顾,使痰热清则无扰心之患。
化痰与理气并用, 气顺则痰消; 清胆与和胃兼顾, 热清而胃不伤。配伍特点:运用 1、本方是治
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之常用方。 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 虚烦不眠,胸闷多痰,苔腻微黄,脉弦滑。 3、临证加减
(一): ·若心热烦盛、痰热者,加黄连、栀子、豆豉; ·失眠(痰热扰心),
加琥珀粉、远志 ·惊悸,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 运用 3、临证
加减(二) ·呕吐恶逆,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 ·眩晕(肝阳偏亢),加白芍、代赭石、石决
明、天麻、钩藤; ·若癫痫抽搐,加胆星、钩藤、全蝎。 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
改善睡眠,抗抑郁,抗衰老,调脂、抗炎、调节免疫平衡,扩张冠脉,改善循环,调节胃肠平滑肌等作用。 4、现代应用: 精神
病、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冠心病心肌缺血、室性早搏、心脏神经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支
气管炎、肺炎、小儿哮喘、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癫痫等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者。 “
气郁生涎,涎痰内沃,而心胆不宁,故怔忡惊悸不已焉。半夏化涎涤饮,橘红利气除涎,茯神安神渗湿,竹茹清热解郁,枳实破泄气以降下,生草缓
中州以和胃,生姜散郁豁涎也。水煎温服,使郁气行,则涎饮自化,而心胆得宁,惊悸怔忡无不平矣。此解郁化涎之剂,为气郁涎饮、惊悸怔忡之方
。” 清·徐大椿(《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名医方论附方: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组成:黄连(6g)
半夏(9g) 竹茹(9g) 枳实(9g) 陈皮(9g) 茯苓(6g) 甘草(3g)功
用:清热化痰,定惊除烦。主治:胆胃痰热,上扰神明。症见心惊胆怯,性 急善忘,多虑多思,烦闷欲呕,口苦呕涎,
胸闷内热,舌苔浊腻带黄,脉滑数。附方:十味温胆汤(《世医得效方》)组成:半夏 枳实 陈皮(各9g) 白
茯苓(4.5g) 酸枣仁 远志(各3g) 五味子 熟地 条参(各3g)粉草(1.5g)功
用:化痰宁心,益气养血。主治:痰浊内扰,心胆虚怯证。触事易惊,心悸不宁,不 眠多梦,心胸烦闷,坐卧不安,
气短乏力,或癫狂, 舌淡苔腻,脉弦而虚。温胆汤—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
烦十味温胆汤—化痰宁心,益气养血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定惊除烦鉴别方 歌 温胆夏茹枳陈助, 佐以茯草姜枣煮, 理气
化痰利胆胃, 胆郁痰扰诸症除。 第二节 清热化痰剂一、适应证   适用于热痰病证。症见咳嗽痰黄,粘稠难咯,
面赤烦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为胸痛、眩晕、癫狂、惊痫、神昏、抽搐等。治宜清热化痰。 二、组方用药特点 用清热化痰药
如胆南星、竹茹、竹沥、贝母、瓜蒌、礞石等为主组成,并根据其病证特点及兼挟不同加减化裁。如热邪偏盛者,配黄芩、黄连等以清热泻火。兼有
咳嗽者,配杏仁、前胡、冬花、百部等以止咳。兼有气滞或气逆者,配枳实、陈皮,或沉香等以行气。实热老痰,蕴结较甚者,加大黄、芒硝等以泻
热涤痰。 (清气化痰丸) 《医方考 》(A类)清气化痰丸【组成】陈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枳实麸炒 黄芩酒炒
瓜蒌仁去油 茯苓各一两(各30g)胆南星(15g) 制半夏各一两半(45g) [用法] 姜汁为丸。每服两至三钱(6-9g),
温开水送下(现代用法:生姜汁为丸,每服6-9g,日2次,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加生姜3片,水煎服)。【功用】清热化痰 理气止咳
【主治】热痰咳嗽。咳嗽,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 苔黄腻,脉滑数。清气化痰丸病机病机
热痰蕴结于肺治法 清热化痰, 理气止咳。方解制半夏虽属辛温之品,但与苦寒之黄芩相配,一化痰散结,一清热降火,既相辅相成,又相
制相成。 苦寒与辛燥合法,清热与化痰并重,标本同治;清化之中兼以理气,使热清火降,气顺痰消。配伍特点:运用 1、本方
是治疗治热痰咳嗽的常用方剂。 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 咳痰黄稠,胸膈痞满,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临证加减(
一) ·若痰多气急者,可加鱼腥草、桑白皮; ·痰稠胶粘难咯者,可减半夏用量,加青黛、蛤粉; ·
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运用 3、临证加减(二) ·烦躁不眠者,可去黄芩,加清热除烦之黄连、山栀,并酌加琥珀粉、
远志等宁心安神之品。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抗菌消炎、调节免疫的 作用。 4、现代应用:
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 属痰热内结者。使用注意: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
药;风寒咳嗽,痰湿阻肺者不适用。 "此手足太阴之药,治痰火之通剂也。气能发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以燥湿气,黄芩、瓜萎以平
热气,陈皮以顺里气,杏仁以降逆气,枳实以破积气,茯苓以行水气。水湿火热,皆生痰之本也。盖气之亢则为火,火退则还为正气而安其位矣,故
化痰必以清气为先也。" 汪昂《医方集解·除痰之剂》
名医方论附方:清金降火汤(《古今医鉴》)组成:陈皮
(4.5g) 半夏(4.5g) 茯苓(3g) 桔梗(3g) 枳壳(3g)
贝母(3g) 前胡(3g) 杏仁(4.5g) 黄芩(3g) 石膏(3g) 瓜
蒌仁(3g) 甘草(1g) 功用:清热泻火,化痰止咳。主治:肺胃郁火痰结证。症见咳嗽胸满,痰少而黏, 面
赤心烦,苔黄脉数。附方:清金化痰汤(《杂病广要》引《医学统旨》)组成:黄芩 栀子(各4.5g) 桔梗(6g) 麦门冬
桑皮 贝母 知母 瓜蒌仁 橘红 茯苓(各3g) 甘草(1.2g
)功用:清火化痰。主治:肺火痰结证。症见咽喉干痛,面赤,鼻出热 气,咳嗽而痰难出,色黄黏稠,或带血丝,
或出腥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 理气止咳清金降火汤—清热泻火 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清火化痰鉴别方 歌 清气化痰星夏橘, 杏仁枳实瓜蒌仁, 芩苓姜汁为糊丸, 气顺火清痰自失。 《伤寒论
》(B类) 小陷胸汤小陷胸汤[组成]黄连一两(6g)? 半夏半升(12g),洗? 瓜蒌实大者一枚(20g)[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
,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 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之小结胸证。心下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 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病机病机 痰热互
结于心下治法 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方 解清热涤痰,利气散结祛痰降逆, 开结消痞瓜蒌君臣佐宽胸散结清热化痰黄连配瓜蒌清热化痰力
增半夏 配伍特点: 辛开苦降,郁积得开; 化痰清热并用,痰火得降。运用 1、本方为治疗痰热
互结之常用方。 名医方论2、辨证要点: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3、临证加减: ·若心胸闷
痛者,加柴胡、桔梗、郁金、赤芍等以行 气活血止痛; ·咳痰黄稠难咯者,可减半夏用量,加胆南星、杏仁、 贝母等以
清润化痰。4、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胃炎、胆囊炎、肝炎、冠心病、 肺心病、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胸膜粘连等属痰
热 互结心下或胸膈者。5、现代研究: 本方有祛痰、止咳和抗溃疡作用;能改善血脂、血流变、血清炎性因子的异常,保护心
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细胞,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肺间质纤维化及肿瘤;镇静安神等。使用注意::
方中瓜蒌有缓泻作用,故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 “热入有浅深,结胸分大小
。心腹硬痛,或连小腹不可按者,为大结胸,此土燥水坚,故脉亦应其象而沉紧。止在心下,不及胸腹,按之知痛不甚硬者,为小结胸,是水与热结
,凝滞成痰,留于膈上,故脉亦应其象而浮滑也。秽物据清阳之位,法当泻心而涤痰。用黄连除心下之痞实,半夏消心下之痰结,寒温并用,温热之
结自平。瓜蒌实色赤形圆,中含津液,法象于心,用以为君,助黄连之苦。且以滋半夏之燥,洵为除烦涤痰、开结宽胸之剂。虽同名陷胸,而与攻利
水谷之方悬殊矣。” 柯琴《伤寒来苏集·伤
寒附翼》名医方论附方:柴胡陷胸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柴胡 苦桔梗(各3g) 姜半夏(9g) 小川连(2.5g)
黄芩、小枳实(各4.5g) 瓜萎仁(15g) 生姜汁(四滴,分冲)功用:和解清热,涤痰宽胸。
主治:邪陷少阳,痰热结胸证。寒热往来,胸胁痞 满,按之疼痛,呕恶不食,口苦且粘,目眩,
或咳嗽痰稠,苔黄腻,脉弦滑数。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大陷胸汤—泻热逐水,破结通便柴胡陷胸汤—和解清热,涤痰宽胸鉴别方 歌
小陷胸汤连夏蒌, 宽胸开结涤痰周, 邪热大陷胸汤治, 甘遂硝黄一泻柔。 滚痰丸(礞石滚痰丸) 《泰定养生主论》(
C类) 录自《玉机微义》滚痰丸[组成]大黄酒蒸 片黄芩酒洗净,各八两(各24g) 礞石捶碎,同焰消一两,投
入小砂罐内盖之,铁线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候冷取出,一两 (3g) 沉香半两(2g)[用法]上为细末,水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量虚实加减服,清茶、 温水送下,临卧食后服(现代用法:水泛小丸,每服6~9g,日1~2
次, 温开水送下)。[功用]泻火逐痰。[主治]实热老痰证。癫狂昏迷,或惊悸怔忡,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
或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或口眼蠕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 或骨节卒痛难以名状,或噎息烦闷,大
便秘结,舌苔黄厚腻,脉滑 数有力。病机病机 实热与顽痰互结, 积久胶固,留滞脏腑经络治法 泄火逐痰,
通腑降浊方解 下清消三法并,药简而效宏 主用重坠猛悍之祛
痰药,配伍通腑泻下之品,逐降痰火从大肠而出,体现了通腑逐邪的制方思路。配伍特点:运用 1、本方是治疗实热老痰证之常用方。 名
医论方2、辨证要点: 癫狂惊悸,大便干燥,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3、现代应用: 中风、精神分裂症、癫痫、神经
官能症等属痰火内闭者,均可应用。4、现代研究: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有调节功能,因此对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应有一
定治疗作用;抗炎、抗氧化损伤、调节免疫功能;该方剂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还有一定的促进和调节作用。使用注意::
因本方药力较峻,凡中气不足,脾肾阳虚、孕妇等,皆应慎用。
“通治实热老痰,怪证百病。夫痰之清者为饮,饮之浊者为痰,故痰者皆因火灼而成,而老痰一证,为其火之尤盛者也,变幻诸病多端,难以
枚举。然治病者必求其本,芟草者必除其根。故方中以黄芩之苦寒,以清上焦之火;大黄之苦寒,以开下行之路,故二味分两为独多。但既成之痰,
亦不能随火俱去,特以礞石禀慓悍之性,而能攻陈积之痰者,以硝石同煅,使其自上焦行散而下。然一身之主宰者,惟气而已,倘或因痰因火,病则
气不能调,故以沉香升降诸气,上至天而下至泉,以导诸药为之使耳。” 张秉成《
成方便读》名医方论附方:竹沥达痰丸(《古今医鉴》)组成:半夏(6g) 橘红(6g) 人参(4.5g) 茯苓(6g)大黄(6g)
黄芩(6g) 沉香(1.5g) 甘草炙(1.5g) 礞石(3g)
竹沥两大碗 生姜汁三钟功用:清热化痰,理气和中。主治:咳喘痰多,恶心呕吐,惊悸怔忡,或眩晕
耳鸣,或骨节卒痛,四肢浮肿,苔黄腻,脉 滑。滚痰丸—泻火逐痰竹沥达痰丸—清热化痰,理气和中鉴别方
歌 滚痰丸用青礞石, 大黄黄芩与沉香, 百病多因痰作祟, 顽痰怪症力能匡。 第三节 润燥化痰剂一、适应
证   适用于燥痰证。症见呛咳气促,痰稠而粘,咯痰不利,咽喉干燥哽痛,声音嘶哑等。 二、组方用药特点 组方以润
燥化痰药如贝母、瓜蒌、天花粉等为主,根据病证特点及兼夹病证加减。 (贝母瓜蒌散) 《医学心悟》(B类)贝母瓜蒌散【组
成】贝母一钱五分(9g) 瓜蒌一钱(6g) 花粉 茯苓 橘红 桔梗各八分(5g) [用法] 水煎服。【功用】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主治】燥痰咳嗽证。咳嗽痰少,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 苔白而干。贝母瓜蒌散病
机病机 燥热灼津成痰,燥痰阻肺 ,肺失清肃。治法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方解瓜蒌与贝母相须为用,增强清润化痰止咳之力。
清热润燥与行气祛痰同用,清润而无助痰之虑,行气祛痰而无伤正之弊,清中有化,润而不腻。配伍特点:运用 1、本方是治疗治燥痰
之常用方。 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 咳嗽痰少,咯痰不爽,咽喉干燥,苔白而干。 3、临证加减(一)
·若风热犯肺,加桑叶、杏仁、前胡、牛蒡子; ·若燥热较甚者,加玄参、麦冬、知母、芦根; ·若痰粘涩而难出者
,加胆南星、海浮石;运用 3、临证加减(二) ·若兼声音嘶哑,痰中带血者,可去橘红,加沙参、 麦
冬、阿胶、白及、白茅根、仙鹤草。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稀释痰液,祛痰,镇咳的作用。 4、现代应用:
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合并感染、慢 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属于燥痰咳嗽者。使用注意: 对于肺肾阴
虚,虚火上炎之咳嗽,则非所宜。 “燥痰之证,多由肺阴不足、虚火灼津而成。方以贝母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为君;瓜蒌、花粉清热涤痰
而润燥为臣;茯苓、橘红健脾理气以祛痰为佐;桔梗载诸药入肺,宣肺利气为使。共奏清热润燥,理气化痰之功,使肺阴得润而燥痰可除,清肃有权
则咳逆可止。” 冉先德《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名医方论附方:二母二冬汤(《症因脉治》)组成:麦门冬(12g)
天门冬(12g) 贝母(12g) 知母(12g)功用:养阴润燥,化痰止咳。主治:燥痰咳嗽。症见咳嗽喘逆,时咳时止,痰不
能出,面赤,舌红苔少,尺脉沉数。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桑杏汤—清宣温燥,润肺止咳清燥救肺汤—清燥润
肺,益气养阴二母二冬汤—养阴润燥,化痰止咳鉴别方 歌 贝母瓜蒌天花粉, 橘红茯苓加桔梗, 肺燥有痰咳难出,
润肺化痰此方珍。 第四节 温化寒痰剂一、适应证   适用于寒痰病证。症见咳嗽,吐痰清稀,胸闷喘促,口中有冷气,手
足不温,畏寒,大便溏薄,脉沉。 二、组方用药特点 常用温化痰饮的药物如干姜、细辛、白芥子为主组成。根据病变脏腑及兼挟灵
活配伍。 (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 《金匮要略 》(B类)苓甘五味姜辛汤【组成】茯苓四两(12g) 干姜三
两(9g) 细辛三两(3g) 五味子半升(6g) 甘草三两(6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现代 用法:水煎服)。【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水。【主治】寒饮咳嗽。咳嗽痰多,清
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 苔白滑,脉弦滑。苓甘五味姜辛汤病机病机 中阳素虚, 饮停心下。治法
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方解细辛辛散温肺散寒,助干姜温肺散寒化饮之力。茯苓:一以导水饮之邪从小便而去,一以杜绝生饮之源,合干姜温
化渗利,健脾助运。 温散并行,开合相济, 肺脾同治,标本兼顾。配伍特点:运用 1、本方是治疗寒饮咳嗽的常用方。
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 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弦滑。 3、临证加减(一) ·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
以温化寒痰,降逆止呕; ·咳甚喘急者,加杏仁、厚朴以降气止咳; ·若兼冲气上逆者,加桂枝或沉香;
·脾虚食少者,可加人参、白术、陈皮等以益气健脾。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抑制平滑肌痉挛、抗过敏、抗炎、增强
机体免疫等作用。 4、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属寒饮内停 者。使用注意: 凡
肺燥有热、阴虚咳嗽、痰中带血者,忌用本方。 “服前汤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下焦冲逆之气即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饮续出也
,故去桂枝之辛而导气,加干姜、细辛之辛而入肺者,合茯苓、五味、甘草消饮驱寒,以泄满止咳也。”
清·尤 怡 《金匮要略心典》
名医方论附方:冷哮丸(《张氏医通》)组成:麻黄 川乌 细辛 蜀椒 白矾 牙皂 半夏曲 陈胆
星 杏仁 甘草(各3g) 紫菀茸 款冬花(各6g)(共为细末,姜汁调神曲末打糊为丸)功用:散寒
涤痰。主治:寒痰哮喘。背受寒邪,遇冷即发,咳嗽痰多, 胸膈痞满,倚息不得卧。苓甘五味姜辛汤—温阳化饮,健脾利
水小青龙汤—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冷哮丸—散寒涤痰鉴别鉴别一鉴别二方 歌 苓甘五味姜辛汤, 温肺化饮常用方, 半夏杏仁均
可加, 寒痰水饮咳嗽康。 三子养亲汤 《韩氏医通》(C类) 三子养亲汤[组成]紫苏子(9g) 白芥子(9g)
莱菔子(9g)[用法]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 或等分,每剂不过三钱(9g
),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 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现代用法:三药捣碎,用纱布包裹,
煎汤频服,不易煎煮太过)。[功用]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
滑。病机病机 中虚失运,停食生痰。治法 温肺化痰,降气消食。方 解降气祛痰平喘止咳长于降气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长
于豁痰消食导滞下气消痰长于消食紫苏子 白芥子莱菔子临证根据痰壅气逆食滞轻重确定方中君药降气消食温肺化痰 配伍特点:
本方以祛痰与理气、消食同用,重在消导,以治标为主。运用 1、本方为治疗痰壅气逆食滞证之常用方。 名医方论2、辨证要
点: 咳嗽痰多色白,食少胸痞,舌苔白腻。3、临证加减: ·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 ·若冬寒,加生姜三
片。4、现代应用: 顽固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 病等痰壅气逆食滞者。5、现代研究:
本方有平喘,镇咳,祛痰,抗炎,抑菌及抑制甲 状腺功能等作用。 “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等证。夫痰之生也,或因津液所化
,或因水饮所成。然亦有因食而化者,皆由脾运失常,以致所食之物,不化精微而化为痰。然痰壅则气滞,气滞则肺气失下行之令,于是为咳嗽、为
喘逆等证矣。病因食积而起,故方中以莱菔子消食行痰;痰壅则气滞,以苏子降气行痰;气滞则膈塞,白芥子畅膈行痰。三者皆治痰之药,而又能于
治痰之中各逞其长。食消气顺,喘咳自宁,而诸证自愈矣,又在用者之得宜耳。”
张秉成《成方便读》名医方论方 歌 三子养亲痰火方, 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
加熟蜜, 冬寒更可加生姜。第十七章 祛痰剂三门峡市中医院 张俊峰第五节 治风化痰剂一、适应证   适
用于内风夹痰证。多因素有痰浊,肝风内动,挟痰上扰所致,症见眩晕头痛,或发癫痫,或为昏厥,不省人事等。二、组方用药特点
常用熄风化痰药如胆南星、竹茹、白芥子、僵蚕、天竺黄、竹沥、礞石等为主组成,配伍平肝熄风药如天麻、钩藤、石决明。痰由湿聚而成,又常配
健脾祛湿药如白术、茯苓、苍术等以绝生痰之源。若痰蒙清窍,神昏不语者,酌配化痰开窍药如菖蒲、远志、郁金;若痰热扰神者,配镇静安神药如
朱砂、琥珀、茯神等;若见痉厥者,配熄风止痉药如全蝎、蜈蚣。 (半夏白术天麻汤,定痫丸) 《医学心悟 》(A类)半夏
白术天麻汤【组成】半夏一钱五分(4.5g) 天麻 茯苓 橘红 白术各一钱(3g) 甘草五分(1.5g
) [用法] 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2枚, 水煎服)。【功用】化痰熄风,
健脾祛湿。【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 脉弦滑。半夏白术天麻汤病机病机
脾虚生湿 湿聚成痰 引动肝风 肝风夹湿痰上扰清窍治法 化痰熄风,健脾祛湿。方解半夏配天
麻:化痰熄风以止眩晕。白术配茯苓:健脾祛湿以治痰之本。 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但以化痰熄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配伍特点:运用 1、本方是治疗风痰眩晕、头痛之常用方。 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 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
3、临证加减(一) ·若眩晕较甚,加僵蚕、胆南星以加强化痰祛风之效; ·若头痛甚者,加白蒺藜、蔓荆子以祛
风止痛; ·气虚乏力者,加党参、黄芪以补气;运用 3、临证加减(二) ·呕吐甚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以镇
逆止呕; ·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可加泽泻、桂枝以渗湿化饮。 ·反复发作病程久,加川芎。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中枢抑制、镇静、抗惊、镇痛、降压、扩张血管、 镇咳、祛痰、平喘、保肝利胆等作用。4、现代应用: 癫
痫、鼻窦炎、结核性脑膜炎、 髙血压病、神经衰弱、 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等属于
风痰上扰者。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 "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
其中有肝火内动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水是也,逍遥散主之。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
程钟龄《医学心悟》
名医方论附方:半夏白术天麻汤(《脾胃论》)组成:黄柏(1g)
干姜(1g)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芪 泽泻 人参(各2.5g) 白术、
炒神曲(各5g) 半夏 大麦 橘皮各(各7.5g)功用:燥湿化痰,益气和胃。主治:吐逆食不
能停,痰唾稠黏,涌吐不止,眼黑头眩, 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不欲言,心神颠倒,
兀兀不止,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痛如裂, 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半夏白术天麻汤—化
痰息风 健脾祛湿《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 益气和胃《脾胃论》鉴别鉴别方 歌 半夏白术天麻汤, 苓草橘
红枣生姜, 眩晕头痛风痰盛, 痰化风息复正常。 《医学心悟 》(C类)定痫丸【组成】天麻 川贝母 半夏姜
汁炒 茯苓蒸 茯神去木,蒸,各一两(各30g) 胆南星九制者 石菖蒲杵碎,取粉 全蝎去尾,甘草水洗 僵蚕甘草水洗,去咀,
炒 真琥珀腐煮,灯草研,各五钱(各15g) 陈皮洗,去白 远志去心,甘草水泡,各七钱(21g) 丹参酒蒸 麦冬去心,各二两(6
0g)辰砂细研,水飞,三钱(9g) [用法] 用竹沥一小碗,姜汁一杯,再用甘草四两煮膏,和药为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一丸(现
代用法:共为细末,用甘草120g煮膏,加竹沥100ml、姜汁50ml,和匀调药为小丸,每次6g,早晚各一次,温开水送下)。【功用】
涤痰熄风,清热定痫。【主治】痰热痫证。忽然发作,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目斜口喎,甚则抽搐,痰涎直流,叫喊作声,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
数。亦可用于癫狂。定痫丸病机病机 肝风挟痰,蔽阻心窍治法 涤痰熄风,清热定痫。方解 清热与息风共施,醒神与镇
惊并行,共奏涤痰熄风、清热定痫之功。配伍特点:运用 1、本方是治疗风痰蕴热之痫证的常用方。 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
痫证发作时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数。 3、临证加减(一)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芒硝以泻热通便;
·抽搐不止者,可加钩藤、羚羊角以清热熄风。运用 3、临证加减(二) ·对久病频发者,须调补正气,于"方内加
人参 三钱尤佳"。 ·原书在定痫丸之后,附有河车丸一方,并 日:"既愈之后,则用河车丸以断其
根。"5、现代研究: 有强大的镇静、镇痛、抗惊厥、抗癫痫作用,而 且对神经、内分泌功能具有一定保护和调节作用,同 时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保护、调节、促进功能,又有 免疫调节和促进作用,抗炎、抗氧化作用。4、现代应用: 癫痫及惊厥,癫痫发作时并发心血管障碍、缺血 缺氧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其他并发症辨证为肝风挟痰 热蔽阻心窍者。使用注意: 因本方着重涤痰熄风先治其标,一俟痫病缓解,则须化痰熄风与培本扶正兼顾,并应注意饮食,调摄精神,以收全功。 "痫者,忽然发作,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则瘛疭抽搐,目斜口?,痰涎直流,叫喊作畜声,医家听其五声,分为五脏。如犬吠者,肺也;羊嘶者,肝也;马鸣者,心也;牛吼者,脾也;猪叫者,肾也。虽有五脏之殊,而为痰涎则一,定痫丸主之。既愈之后,则用河车丸以断其根。" 程钟龄《医学心悟》 名医方论附方:五生丸(《杨氏家藏方》)组成:天南星 半夏 附子 白附子 天麻 白矾(各30g) 朱砂(6g)功用:涤痰息风。主治:风痰上扰,头目眩晕,呕吐痰涎。附方:五痫神应丸(五痫丸)(《杨氏家藏方》)组成:天南星(30g) 乌蛇(30g) 朱砂(7.5g) 全蝎(6g) 半夏(60g) 雄黄(4.5g) 蜈蚣(半条) 白僵蚕(45g) 白附子(15g) 麝香(1g) 白矾(30g) 皂角(120g) 功用:息风通络,定痫止痉。主治:癫痫朝发,不问久新。附方:神仙解语丹(《妇人大全良方》)组成:白附子 石菖蒲 远志 天麻 全蝎 羌活 白僵蚕 南星(各30g) 木香(15g)功用:息风通络,化痰开窍。主治:中风不语。心脾经受风,言语謇涩,舌强 不转,涎唾溢盛,舌苔厚腻,脉弦滑。附方:白金丸(《医方考》)组成:白矾(90g) 郁金(210g) 功用:豁痰开窍,清热凉肝。主治:痰迷心窍之癫狂。定痫丸—涤痰熄风,清热定痫五生丸—涤痰熄风五痫神应丸—息风通络,定痫止痉神仙解语丹—息风通络,化痰开窍白金丸—豁痰开窍,清热凉肝鉴别方 歌 定痫二茯贝天麻, 丹麦陈蒲远半夏, 胆星全蝎蚕琥珀, 竹沥姜汁草朱砂。 感谢倾听
献花(0)
+1
(本文系昵称5675428...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