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教科版)
2023-05-02 | 阅:  转:  |  分享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教科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4
0分)1.(本题2分)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感官观察植物种子,下列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用手摸B.用鼻子闻C.用嘴尝2.(本题2分
)下列植物中,(?)的种子借助水力传播的。A.椰子树B.樱桃树C.狗尾草3.(本题2分)有的植物果实可以吃,如(?)。A.苹果B.
凤仙花C.苍耳4.(本题2分)有些植物的花构造完全,由四个部分组成这样的花我们称为(?)。A.单性花B.不完全花C.完全花5.(本
题2分)下列种子中,(?)播种后最有可能萌发。A.干瘪的种子B.饱满没受伤的种子C.被切掉一部分的种子6.(本题2分)解剖凤仙花从
外到内依次是(?)。A.花萼——花瓣——雄蕊——雌蕊B.花萼——花瓣——雌蕊——雄蕊C.花萼——雄蕊——花瓣——雌蕊7.(本题2分
)下列借助风力传播种子的植物是(?)。A.蒲公英B.苍耳C.莲花8.(本题2分)关于植物的果实,说法正确的是(?)。A.果实由果皮
、果肉和种子组成B.果实中的种子是植物繁殖后代的器官C.我们一般吃的是果肉,种子不能吃9.(本题2分)小灯泡发光的部件是(?)。A
.灯丝B.玻璃泡C.金属壳10.(本题2分)下列电器使用的电没有触电危险的是(?)。A.电视机B.石英钟C.电脑11.(本题2分)
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灯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爱迪生12.(本题2分)下列实验器材中,控制小灯泡亮与灭的是(?)
。A.灯座B.放大镜C.开关13.(本题2分)将两节电池一起接入电路使用,下列连接方法中正确的是(?)。A.B.C.14.(本题2
分)把手电筒的电路连接画成电路连接图,正确的是(?)。A.B.C.15.(本题2分)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一个电路检测器的是(?)
A.两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开关B.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两根导线C.一节电池、一个灯泡D.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16.(
本题2分)(?)在1879年点亮世界上第一盏电灯,(?)团队在海拔4000多米处寻获了“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A.爱迪生、钟扬B.
爱迪生、童第周C.伽利略、竺可桢D.爱因斯坦、钟扬17.(本题2分)被称为地球历史万卷书的是(?)。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
18.(本题2分)下列岩石中,硬度最大的是(?)。A.花岗岩B.石墨C.金刚石19.(本题2分)小明在继续寻找和探索岩石、沙、黏土
关系时,分别把沙子和黏土“团成小球”是为了检验它们的(?)。A.含水量B.颗粒粗细C.黏性20.(本题2分)小明发现1号土壤颗粒最
大,2号土壤颗粒大小居中,3号土壤颗粒最小。其中渗水性最好的土壤是(?)。A.1号土壤B.2号土壤C.3号土壤二、填空题(共10分
)21.(本题2分)一株凤仙花由根、__________、叶、__________、果实和种子这六部分组成。22.(本题2分)下图
是一颗我们放在水中浸泡过的蚕豆,这个白色的“芽”实际上是____________,最后在生长中会发育成____________。2
3.(本题2分)将两个小灯泡接入同一个电路中我们可以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24.(本
题2分)组成一个简易电路需要有_________、开关、__________、小灯泡等。25.(本题2分)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
源。科学课上,我们一起对土壤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把干燥的土块放入水中,我们看到有___________冒上来,说明土壤中有_____
_______。三、判断题(共10分)26.(本题2分)做土壤沉积实验时,把土倒入水中后,应该用小棍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
)27.(本题2分)沙子在河流的下游比较多。( )28.(本题2分)一个电路接通后,小灯泡没有亮,一定是小灯泡
坏了。( )29.(本题2分)用两个手指捏住1.5V干电池的两端不会有触电危险。( )30.(本题2分)用带茎
植物证明水的运输方式实验中,植物横切面上会有颜色。( )四、连线题(共10分)31.(本题10分)选择植物相应的传播方式
连线。凤仙花种子?风力传播苍耳种子?水力传播蒲公英种子?弹射传播莲蓬种子?动物传播樱桃种子五、简答题(共20分)32.(本题10分
)如图,星期天,小亮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打算用湿抹布把家里的台灯擦得干干净净的 ,他这样做有危险吗?为什么?33.(本题10分)什
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给我们带来哪些严重的影响?六、实验题(共10分)(本题10分)五一假期,爸爸妈妈带小科去乡下奶奶家玩,他在奶
奶家的菜园里发现一些土壤,就带回家对土壤成分进行了研究。34.(2分)小科发现:用手捻一捻土壤,感觉有许多捻不碎的颗粒,这主要是(
?)A.盐分B.小石子和沙C.腐殖质35.(2分)他用手触摸土壤,感觉土壤湿湿的,说明土壤中有( )。36.(2分
)他又把土壤放入水中,如图,发现有( )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 )。37.(4分)搅拌水中的土壤,
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土壤有( )的现象,最大的岩石颗粒会沉积在( )位置(填字母)。漂浮在水面
的枯枝败叶将会成为土壤中的( )。参考答案1.C【详解】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感官观察植物种子,可以用肉眼观察,用鼻子闻
闻气味,用手摸,另外包括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不能用嘴尝种子,有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身体健康。2.A【详解】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种子散播的
方式是相适应的。植物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有利于生命的延续。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樱桃的果实味道甜美,吸引小动物食用,种子随动
物的粪便传播,属于动物传播;椰子生长在水边,果实成熟后落入水中,利用水力传播;狗尾草种子上都长有绒毛,靠风力传播种子。可见A符合题
意。3.A【详解】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其中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有的植物的果实可以吃,如
苹果;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进行弹射传播,用于繁殖。凤仙花的果实不能吃;苍耳果实表面有钩刺,容易
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便于传播。苍耳的果实不能吃。可见A符合题意。4.C【详解】像油菜花这样花构造齐全,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
组成,这样的花我们称为完全花。有些植物的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两部分、甚至三部分,我们称这样的花为不完全花,如南瓜花。单性属于不完全
花。5.B【详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活力且完整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干瘪的种子没有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所以有可能不萌发;被切掉一部分的种子,它的胚没有活力,不能萌发;粒大饱满、没受伤种子在适
宜的环境下才能萌发。可见B符合题意。6.A【详解】解剖一朵凤仙花时,用镊子轻轻夹住花的基部,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解剖。首先摘除花
萼,其次摘下花瓣、雄蕊,最后切开雌蕊中的子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A符合题意。7.A【详解】果实在成熟时会炸裂的种子靠自体传播,如
凤仙花;果实(种子)有刺或多肉好吃的种子靠动物传播,如苍耳、樱桃;果实(种子)轻、带翅或茸毛的种子靠风传播,如蒲公英;果实轻、能浮
在水面上的种子靠水传播,如莲蓬和莲子。所以靠风力传播的是蒲公英。可见A符合题意。8.B【详解】果实是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
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萼片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植物的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A、果实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包括果皮
和种子两部分。A错误。B、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种子与花和果实一样,都是植物的繁殖器官。B正确。C、果实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
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我们一般吃的是果皮,有些植物的种子也可以吃。D错误。9.A【详解】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电从电池的正
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灯泡发光的部件是灯丝。10.B【详解】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
V,电视机和电脑使用的是发电厂的供电,是220V交流电,有触电危险;石英钟使用的是干电池,是1.5V直流电,因此使用石英钟没有触电
危险。11.C【详解】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
。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并完善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爱迪生在1879年用电点亮了
世界上的第一盏电灯,当时他用碳丝作为白炽灯丝,并点燃了40小时。12.C【详解】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和若干根导线就可以连接成为一个简
单的闭合电路,使电流形成回路,灯泡正常发光。开关是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电路的通断,要控制小灯泡亮与灭,需要使用开关。13.A
【详解】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电压变成3V,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更大。两节电池串联方法是一节电池的正极与另一节电池的负极串联,而不能是
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对连接,或负极和负极相对。故A正确,BC选项错误。14.B【详解】手电筒的电路连接中,电池是串联的,电池的正极连
接小灯泡底端连接点,另一个连接点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图A中的两节电池是并联,与手电筒的电池连接不同;图C中的电池正负极都连接在灯泡的
一个接触点上,形成短路,灯泡不会亮,是故障电路;图B中电路连接符合手电筒的电路特点。故B正确。15.AC【详解】一个电路检测器,至
少要包括电池、灯泡和导线A、用两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开关这些材料不能组成电路检测器,缺乏灯泡,故A符合题意;B、一个小灯泡、一节
电池、两根导线,可以组成电路检测器,故B不符合题意;C、一节电池、一个灯泡,缺少导线,不可以组成电路检测器,故C符合题意。D、一个
小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可以组成电路检测器,故D不符合题意。16.A【详解】1879年10月2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通过长期的
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钟扬,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带领团队收集4000万颗种子,盘点
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钟杨带领的团队在海拔4000多米处寻获了“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17.B【详解】我们也可以根据形成原因为
标准给岩石分类: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化石记录了世界变迁史,而化石位于沉积岩中,因此沉积岩被称为地球历史万卷书,所以B符合题意。
18.C【详解】矿物的软硬可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粗略地划分。我们可以将矿物的硬度分为软、较软、较硬和硬四个等级,在四种矿物中,硬
度由大到小依次是:金刚石、花岗岩、石膏和石墨。19.C【详解】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
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小明在继续寻找和探索岩石、沙、黏土关系时,分别把沙子和黏土“团成
小球”是为了检验它们的黏性。黏性好的土壤就可以团成小球并且很长时间不散开。20.A【详解】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
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1号土壤颗粒最大,说明渗水性最好。2
1.???? 茎???? 花【详解】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
实和种子。凤仙花属于绿色开花植物,成熟的凤仙花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22.???? 胚根???? 根【详
解】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胚包括胚根、胚芽、子叶和胚轴
。题干中蚕豆,这个白色的“芽”实际上是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根。23.???? 串联???? 并联【详解】电路连接方法有并联和串联,
串联电路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并联电是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将两个小灯泡接入同一个电路中我们可以采用串联和
并联这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24.???? 导线???? 电池【详解】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电池的作用
是持续供电;导线的作用是连接各个电器元件;开关的作用是连通或切断电源;用电器的作用是利用电流工作。25.???? 气泡???? 空
气【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把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
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26.√【详解】做土壤沉积实验时,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我们会发现
沉积下来的土壤有分层现象,颗粒相对较大的沉积在下面。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杯中的物质分为四层
:从上到下依次是黏土、粉沙、沙、沙砾。27.√【详解】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
、堆积的过程的作用。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所以
沙子在河流的下游比较多。28.×【详解】简易电路的小灯泡没有发光,可能的原因有电池没有电了、线路接触不良、小灯泡坏了等多种情况,不
能一定判断是小灯泡坏了。故该说法是错误的。29.√【详解】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
安全特低电压”是36V。根据对安全电压的认识,干电池1.5V的电压远低于36V的安全电压,是不会有触电危险的。题目说法正确。30.
√【详解】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具体说来就是茎中的导管运输水分,用带茎植物证明水的运输方式实验中,植物横切面上会有颜色,就是导
管,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31.【详解】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的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传播方式有水流传播、弹
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果实(种子)轻、带翅或茸毛的种子靠风传播,如蒲公英;果实轻、能浮在水面上的种子靠水力传播,如莲蓬;果实
(种子)有刺或多肉好吃的种子靠动物传播,如苍耳、樱桃;果实在成熟时会炸裂的种子靠自体弹射传播,如凤仙花。32.不会得到表扬。因为水
是导体,用湿抹布擦的话会容易触电。【详解】关于安全用电的常识,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更不能用湿抹布擦用电器。因他此不会得到表扬,肯
定会被批评。因为水是导体,用湿抹布擦的话会容易触电。33.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正在悄悄变暖,地球变暖的结果将使冰川消融,冻土消失,海平面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详解】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
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将使冰川消融,冻土消失,海平面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34.B35.水分36.???? 气泡???? 空气37.???? 沉淀???? C???? 腐殖质【分析】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3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用手捻一捻土壤,感觉有许多捻不碎的颗粒,这主要是小石子和沙;35.取一些土壤在手中捻一捻,感觉到土壤湿润,说明土壤中含有水;36.把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37.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沉积下来的土壤有分层现象,颗粒相对较大的沉积在下面。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杯中的物质分为四层:从上到下依次是黏土、粉沙、沙、沙砾。漂浮在水面的枯枝败叶将会成为土壤中的腐殖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10 页
献花(0)
+1
(本文系夏哥在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