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十二正经之手太阳小肠经篇3.0(左右三十八穴)
2023-05-03 | 阅:  转:  |  分享 
  




十二正经之手太阳小肠经 篇 3.0(左右三十八穴)

《内经》曰: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又云:小肠为赤肠。

胃之下口,小肠之上口也,在脐上二寸,水谷于是 入 焉。大肠上口,小肠之下口也。至是而

泌别清浊,水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 肠。



手太阳小肠经穴 歌 :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 ( sǒu) ,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左右三十八穴) 。

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取少泽 ( 井 ) 、前谷 ( 荥 ) 、后溪 ( 输 ) 、腕骨 ( 原 ) 、阳谷 ( 经 ) 、

少海 ( 合 ) ,与 井荥俞原经合 也。

阳经之井 荥 输 经合 : 手不过肘,足不过膝

(原穴)阳经 阴经

金 井 木

水 荥 火

木 俞 土

火 经 金

土 合 水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 : 脉起小指之端 <少泽 >,循手外侧 <前谷、后溪 >上腕 <腕骨、阳谷 >,

出踝 【 手腕后方小指侧的高骨 】 中直上 <养老 >,循臂骨 【 尺骨 】 下廉 <支正 >,出肘内侧两骨

之间 【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 <小海 >,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 【 滑伯仁注 脊两旁为

膂,膂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骨为肩胛 。 两角指左右肩峰与肩胛冈部 ; 成片骨即指肩胛

骨体 】 <肩贞、臑俞 >,绕肩胛 【 张介宾注 肩后骨缝曰肩解 。 肩后骨缝指肩关节缝 】 <天宗、

秉风、曲垣 >,交肩上 <肩外俞、肩中俞 ><会附分、大杼、大椎 >【 督脉 】 ,入缺盆 【锁骨上

窝】 ,络心,循咽下膈抵胃 <会上脘、中脘 >,属小肠; 其支者 ,从缺盆贯颈 <天窗、天容 >上

颊 <颧髎 >,至目锐眦, 【 《灵枢·癫狂》 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指目外角。目大角为内眦 】

<会瞳子髎 >【弯向后】 <会和髎 >却入耳中 <听宫 >; 其支别者 ,别循颊上 ?( zhuō)【 眼眶的

下方,包括颧骨内连及上牙床的部位。 滑伯仁注 目下为 ?】 ? 音拙 抵鼻,至目内眦也 <会睛

明 >【斜络于颧】 <接足太阳膀胱经 >。多血少气, 未时气血注此 ( 13 点到 15 点) 。

▲小肠与足阳明胃经 之 下巨虚脉气相通 。

▲手太阳小肠经 既到目内眦,又到目外眦 。



丙火之腑,脉详左寸。是经之为病也,面白耳前热,苦寒,肩臂廉内外肿痛。沉诊为心,

实则脉实,烦满而口舌生疮;浮取小肠,虚则脉虚,懊憹而唇青下白。颔肿不可转,清痰降

火;腰折难动履,渗湿利热。倘小便数频,乌药益智丸,用酒煮山药;若精气不固,白茯猪

苓和,须蜡化津液。小肠疝气,茴香姜浸入青盐;肾宫精冷,川楝炒成加木破。滑石寒而能

治诸淋,沉香温而能行诸气。尿血煮苦 荬 菜根,血淋煎车前子叶。清泉旋汲饮发灰,薄荷时

煎调琥珀。热入小肠为赤带,茴香苦楝当归;邪归大腑变膏淋,滑石金砂甘草。 尝考牡蛎石

斛补,续随金砂泻。巴戟乌药茴香温,黄芩通草花粉凉。羌活藳本引于上,黄柏二苓行于下,

细阅本草之旨,略为理治之阶,毋执己见,妙在言传。





少泽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少泽 一名小吉 手小指端外侧,去爪甲角下一分陷中 。 手太阳小肠脉所出为 井

金 。《素注》灸三壮。《铜人》灸一壮,针一分,留二呼。主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

干心烦,臂痛瘛瘲,咳嗽,口中涎唾,颈项急不得回顾,目生肤翳 覆 瞳子,头痛。

【定位】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 0.1 寸 。

手太阳小肠 经 井穴 【 属性 -金 】





【主治】

①肩臂后侧痛、小指麻木疼痛等上肢病证(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 。

② 乳痈、乳少等乳疾(催乳要穴!特殊记忆) 。

③昏迷、癫狂等神志病证(井穴) 。

④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胬肉攀睛、耳聋耳鸣等头面五官病证(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 。

【操作】斜刺 0.1 寸,或点刺放血; 孕妇慎用 。





前谷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前谷 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 。 手太阳小肠脉所溜为 荥水 。《铜人》针一分,

留三呼,灸一壮。《明堂》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痎疟 , 癫疾,耳鸣,颈项肿,喉痹,颊

肿引耳后,鼻塞不利,咳嗽吐衄,臂痛不得举, 妇人产后无乳 。



【定位】 手掌尺侧 , 微握拳 , 当小指本节 ( 第 5 指掌关节 ) 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手太阳小肠 经 荥 穴 【 属性 -水 】

▲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荥穴亦可)。

【操作】 微握拳 , 压下肉 ,直刺 骨与肉中间。















★后溪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后溪 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握拳取之 。 手太阳小肠脉所注为 输 木 。 小肠

虚 补之 。《铜人》针一分,留二呼,灸一壮。主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颈

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挛急,痂疥。



【定位】手内侧,第 5 掌指关节 尺侧 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 简便取穴法 】 手握拳, 前谷过 个 横纹头 的掌横纹 头 ,即 是穴。

手太阳小肠 经 输 穴 【 属性 -木 】 ( 木生火 → 母穴 ), 小肠 虚 补之 。

八脉交会穴 ( 后溪督脉内眦颈 ) 通督脉

【主治】

①头项强痛(落枕主穴)、 ( 后 正中线)腰背痛(通督脉) 、手指(就近原则)及肘臂挛痛等

痛证(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

②耳聋,目赤,咽喉肿痛等五官病证( 六阳经皆行头部,且既到目外眦,又到目内眦;另此

经经过食管,故与咽喉有关 )。

③癫、狂、痫(通督脉→督脉入脑)。

④ 疟疾(特殊记忆!非特长) 。

【操作】 直刺 0.5-1 寸。治手指挛痛可 透刺合谷穴 。



腕骨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腕骨 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 。 手太阳小肠脉所过为 原 。小肠虚实皆拔之 。《铜

人》针二分,留三呼,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胁下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目冷

泪生翳,狂惕,偏枯,肘不得屈伸,痎疟头痛,烦闷,惊风,瘛瘲,五指掣,头痛。

【定位】 手掌尺侧,当第 5 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赤白肉际凹陷处 ( <手握拳,小拇指下至

手掌根部骨头为小天星骨 >小天星骨与第五掌骨中间处 )。

手太阳小肠 经 原穴 , 小肠虚实皆拔之 ( 腕骨原穴属小肠 )









阳谷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阳谷 手外侧腕中,锐骨下陷中 。 手太阳小肠脉所行为 经火 。《素注》灸三壮,

针二分,留三呼。《甲乙》留二呼。主癫疾狂走,热病汗不出,胁痛,颈颔肿,寒热,耳聋

耳鸣,齿龋痛,臂外侧痛不举,吐舌,戾颈,妄言,左右顾,目眩,小儿瘛瘲,舌强不嗍乳。



【定位】 腕背横纹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

手太阳小肠 经 经 穴 【 属性 -火 】 ( 太阳小肠 经 为 阳火 →穴性与经属性相同→ 本穴 ),可补可泻 。

【操作】施 针宜浅, 一寸针 半寸即 可 。



▲养老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养老 手踝骨前上,一云腕骨后一寸陷中 。 手太阳 郄 。《铜人》针三分,灸三

壮。主肩臂酸疼,肩欲折,臂如拔,手不能自上下,目视不明。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 1 寸 , 尺骨头 桡侧凹陷中 (掌心向下,取手腕处突起骨头

最高点,继而屈肘掌心转向胸前,此时突起骨头内侧 凹陷中是穴 )。

▲ 尺骨小头桡侧骨缝中,掌心向胸时有凹陷,掌心向下时消失。

手太阳小肠经 郄穴 ( 小肠寻养老 ) → 阳经郄穴 主 (急性) 疼痛 。

【主治】

①肩背肘臂酸痛,项强等经脉 循行所过 部位病证。

②急性腰痛(阳经郄穴主急性痛证)。

③目视不明( 白内障、近视眼 、老年性昏花 )。

歌诀:老眼昏花腰背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 0.5~ 0.8 寸( 宜浅 )。

例: 养老透间使(同侧) 专治 手肘扭伤 (不能拧毛巾)

① 手指按至 间使 。

② 三 寸针从养老穴 施 针 ,刺至 间使 ;因 手指已按至 间使 ,此时可 感觉到针尖 感(勿 透出皮外 )

左右捻转平补平泻 ,不留针。









▲ 支正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支正 腕后五寸 , 手太阳络脉,别走少阴 。《铜人》针三分,灸三壮。《明堂》

灸五壮。主风虚,惊恐悲愁,癫狂,五劳,四肢虚弱,肘臂挛难屈伸,手不握,十指尽痛,

热痛先腰颈酸,喜渴,强项,疣目。 实则节弛肘废 (手臂无力) ,泻之,虚则生疣小如指 (皮

肤生疣) ,痂疥,补之 。



【定位】 在前臂后区, 腕背侧远端横纹上 5 寸 , 尺骨尺侧 与 尺侧腕屈肌 之间( 阳谷穴上五

寸 ) 。

手太阳小肠经 络 穴 ( 通里支正心小乡 )。

【主治】

①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证(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

②肘臂酸痛。

③热病。

④癫狂( 通里支正心小乡 络心经)。

⑤ 疣症(特殊记忆!) 。

【操作】直刺或斜刺 0.5~ 0.8 寸。



小海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小海 肘 内 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手向头取之 。 手太阳小肠脉所入为

合土 。 小肠 实 泻之 。《素注》针二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寒热齿龈肿,风眩颈项痛,疡肿振寒,肘腋痛肿,小腹痛,

痫发羊鸣,戾颈瘛瘲狂走,颔肿不可回顾,肩似拔,臑似折,耳聋,目黄,颊肿。









【定位】 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正三角形顶点处)压之筋麻。

手太阳小肠 经 合 穴 【 属性 -土 】 ( 火生土 → 子穴 ), 小肠 实 泻之 。

【操作】 下针宜浅,一寸针即可(手部 施 针多为一寸半针)。

▲ 新痛实证下针小海,久痛虚症下针后溪(对称疗法)。



肩贞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肩贞 曲胛下两骨解间,肩 髃 后陷中 。《铜人》针五分。《素注》针八分,灸三

壮。主伤寒寒热,耳鸣耳聋,缺盆肩中热痛,风痹,手足麻木不举。

【定位】 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 1 寸 ( 臑腧下三寸 ) 。





臑 俞 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臑俞 夹 肩 髎 手阳明穴 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举臂取之 。 手太阳、阳维、阳

蹻三脉之会 。《铜人》针八分,灸三壮。主臂酸无力,肩痛引胛,寒热气肿胫痛。



















【定位】 当腋后纹头直上 , 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

手太阳小肠经、阳维脉和阳跷脉交会穴





▲天宗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天宗 秉风后大骨下陷中 。《铜人》灸三壮,针五分,留六呼。主肩臂酸疼,

肘外后廉痛,颊颔肿。

【定位】在肩胛区, 肩胛 冈 中点与 肩胛 骨 下角连线上 1/3 与下 2/3 交点凹陷中 (冈下窝中) 。



▲ 1/3 与下 2/3 取穴:天宗、环跳、人中、涌泉。

【主治】

①肩胛疼痛(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

② 乳痈、乳癖等乳房疾病(前后对应) 。

③ 气喘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前后对应 肺 ) 。

【操作】直刺或斜刺 0.5-1 寸。(施针 可至骨 ) 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避免 伤及肺脏 )。



秉风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秉风 天髎外肩上小髃后,举臂有空 。 手太阳、阳明、手足少阳四脉之会 。《铜

人》灸五壮,针五分。主肩痛不能举。

【定位】 肩胛部 , 冈上窝中央 ( 曲垣旁开两寸 )。























曲垣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曲垣 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应手痛 。《铜人》灸三壮,针五分,《明堂》针 九

分。主肩痹热痛,气注肩胛,拘急痛闷。

【定位】 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上侧 (肩井往后直下三寸)。





















肩外俞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肩外俞 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 。《铜人》针六分,灸三壮。《明堂》灸一壮。

主肩胛痛,周痹寒至肘 ( 陶道旁开四寸 ) 。

【定位】 在背部 , 当第 1 胸椎棘突下 , 旁开 3 寸。





肩中俞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肩中俞 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中 。《素注》针六分,灸三壮。《铜人》针三分,

留七呼,灸十壮。主咳嗽,上气唾血,寒热,目视不明。



【定位】 在背部,在第 7 颈椎棘突下,旁开 2 寸 ( 大椎旁开二寸 ) 。

【操作】 施 背针时, 应从身体内侧向身体外侧方向 斜刺于两肋骨中间,呈八字形约 30°。

应根据所用针具长短调整预留进针距离一寸或半寸。





天窗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天窗 一名窗笼 颈大筋间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 。《铜人》灸三壮,针

三分。《素注》针六分。主痔瘘、颈痛、肩痛引项不得回顾,耳聋颊肿, 喉中痛 ,暴喑不能

言,齿禁中风。

【定位】 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 ( 人迎横开三寸 ) 。



天容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天容 耳下曲颊后 。针一寸,灸三壮。主喉痹寒热,咽中如梗,瘿颈项痈,不

可回顾,不能言,胸痛,胸满不得息,呕逆吐沫,齿噤,耳聋耳鸣。

【定位】 下颌角后 ( 耳朵正下方 ) ,胸锁乳突肌前缘。

例: 甲状腺肿肿瘤 或结节。

【操作】按压天窗穴、天容穴时应轻柔和缓(附近有颈动脉窦,用力过猛会影响心率 /血压,

甚者出现昏厥)。

★头部穴道 施 针宜 浅 ,半寸即可 ,天窗穴、天容穴需用 指甲切开动脉血管后从指甲旁 施 针。



颧髎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颧髎 面頄 ( qiú) 骨下廉锐骨端陷中 。 手少阳、太阳之会 。《素注》针三分。

《铜人》针二分。主口 ? ,面赤目黄,眼瞤动不止, ?( zhuō) 肿齿痛 。

【定位】在面部, 颧骨下缘 , 目外眦直下凹陷中 ( 瞳子髎下三寸 )。



【主治】口喎、眼睑瞤动、齿痛、面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操作】 直刺 0.3-0.5 寸,斜刺或平刺 0.5-1 寸 。





★听宫穴 【手太阳小肠经】

【考证穴法】 听宫 一名多所闻 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 。 手足少阳、手太阳三脉之会 。《铜人》

针三分,灸三壮。《明堂》针一分。《甲乙》针三分。主失音,癫疾,心腹满,聤耳,耳聋如

物填塞无闻,耳中嘈嘈憹憹蝉鸣。





【定位】在面部, 耳屏正中 (前下方) 与 下颌骨髁突 (上方) 之间的凹陷中( 张口凹,闭

口消) (对着屏间切迹) ←→下关( 闭口凹,开口消 ) 。

手足少阳、手太阳三脉之会

【主治】

①耳鸣、耳聋、聤耳( 脓色黄、腥臭 属实证→ 泻法 +麝香矾石散 喷剂→保持干燥 )等 耳 疾( 腧

穴所在主治所在 ) 【 耳门、听宫、听会三穴可轮换施针 】

②齿痛、面痛等口面病证(就近原则) 。

③癫狂痫等神志病(在头部) 。

【操作】微张口 [口中塞物 ],直刺 0.5-1 寸 【 留针不宜长 5-10 分钟即可 】

歌诀 :三小胆 --耳门( 手少阳三焦经 )、听宫(手太阳小肠经)、听会( 足少阳胆经 ) 。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 总结

穴位 定位 特定穴 特殊主治 循经主治 脏腑主治

少泽 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角 0.1 寸 井穴 少乳要穴

1.上头(治神志病,

头面五官病)

2.治肘臂痛、腰背痛

对应小肠(但对肠胃

病的治 疗作用不明

显)

后溪 第 5 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 输穴 通督脉 腰痛 疟疾

养老 腕背横纹上 1 寸,尺骨头桡侧凹陷 郄穴 目疾 急性腰痛

支正

腕背横纹上 5 寸,尺

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

之间

络穴 疣症

天宗

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

下角连线上 1/3 与下

2/3 交点

乳痈

颧髎 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

听宫 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



献花(0)
+1
(本文系随遇而安如...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