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qyxqzy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记忆观音阁
2023-05-03 | 阅:  转:  |  分享 
  
记忆观音阁邱一雄我小时候住在长堤街上,离和平剧场不远,我母亲喜欢看楚剧,当时正好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楚剧团在和平剧场演出,而且演出的剧目都是连台
本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电视连续剧,看了一本就想看下一本,记得演出的剧目有《七珠紫金钏》,《粉妆楼》等,每上演一个新本时母亲都带我去
看,这些戏里都有机关布景,有玄机变化很吸引人,我很喜欢看。有一次母亲带我去和平剧场看戏,我发现和平剧场旁有一个像大庙的房子,问母亲
,母亲说那是原来的观音阁,现在是文化馆,你也可以去玩的。我真正到观音阁去玩是我读小学五六级的时候了。那时我有了喜欢看报的兴趣,在家
常看《武汉晚报》,后来我发现观音阁里的阅览室有许多种报刊杂志画报,我就成了观音阁的常客了。尽管我那时已经知道观音阁的大名其实是硚口
区文化馆,但观音阁还是叫惯了,要去看报了还是跟大人喊一声:“我去观音阁了。”观音阁除了有阅览室,还有一个小剧场,就是像庙的那房子。
我在宝善街小学读书时随学校的“小白鸽艺术团”在这里表演过节目。观音阁最吸引人的是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里有一个露天舞台,在这个舞台
上我们也演过节目,但这个舞台更多的时候是挂上一个电影银幕,广场就是一个露天电影场。夏天的时候,这个广场举办的活动很多,有群众的业余
文艺演出,有一杯清茶的纳凉晚会,有时会挂上大棋盘,举办业余象棋比赛,也有时邀请专业棋手作表演赛,我记得全国有名的象棋大师杨官麟,李
义庭和后起之秀柳大华都到这里表演过,但更多的时候是放映一毛钱一张票的露天电影。武汉夏天天热,晚上无风更是闷热难当,到观音阁看露天电
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不过我一直最喜欢的地方是观音阁的阅览室,在这里我第一次读到了上海的报纸《新民晚报》,这是我见到的第一张四开小
报纸,它面辐虽小但排版极为用心,报面的字体比一般报纸的字要小一号,字行的间隔也比一般报小,从不刊登较大幅的照片,因此它的信息量并不
小,它比一般报纸最有特点的是它有许多特色的小专栏,刊发的文章短小精悍,既有趣味又长知识。我最喜欢的专栏是《夜光杯》,使我了解了不少
上海风土人情,也使我喜欢上了上海这座城市,以至于多年后我报考大学,第一志愿就选的是上海的交通大学,能到上海读书,已经满足了我童年的
愿望,这亦是后话了。我喜欢观音阁阅览室的另一个原因是除了《新民晚报》还有许多有趣味的报纸,如《羊城晚报》,《文汇报》,《体育报》,
《新体育》杂志,《大众电影》画报等,都是我每天必看,每期必读的心仪之物!记得读六年级的一天,学校大队辅导员叫我去大队部,他拿着当天
的《武汉晚报》高兴的告诉我,昨天报社给他打电话,核实派出所抓赌博的事情,今天报社就登出了你写的《少先队员智抓赌徒》的文章,并把报纸
给我看。我一看还真是我写的一篇短文,我高兴极了,我的几个要好的同学都要我买糖请客,好在我有一元钱的稿费,买了十块当时纸包咖啡(就是
现在的速溶咖啡)请了一回客。有一天,我在观音阁阅览室找到那张有我的一小豆腐块文章的报纸给阅览室管理员看,说这小文章是我投的稿,旁边
有我的名字,管理员很惊讶,说:你小小年纪还能写稿登报?真不错!从那以后管理员对我另眼相看,凡是新订的报刊杂志都先给我看。有一年暑假
,我去观音阁看报,一进阅览室,管理员叫住我,送给我一张讲座票,那是在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的讲座,由当时刚刚出版的新书《小马倌与
大皮靴叔叔》的作者主讲,这是我第一次听真正作家的讲座,听了这次讲座也曾经激起过我的作家梦,可是我的爱好太多了,想做的事情太多了,不
久作家之梦也也随着新的兴趣的出现而淡漠了。我的许多兴趣爱好都是起源于观音阁阅览室的书刊画报,我看《体育报》和《新体育》杂志上的杨伯
庸和钱澄海投篮运球的照片,我就模仿他们的动作练习,后来上初中时还真被武汉体育馆少年体校选中,参加了篮球集训队。我从在武汉市宝善街小
学五年级开始直到在武汉市二十九中初中毕业,一直都到观音阁阅览室看报读书,高中因为考到华工附中(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附中)读书,远在关
山,而且住读,一星期有时半月才回家一次,因而去观音阁少了,但每次回家从观音阁路过时,我总要多看上观音阁几眼,我非常留念观音阁,有时
从心底发出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呼唤:Ade,观音阁!我现在已经年过古稀,观音阁就是我的童年和少年的美好时光,观音阁真是我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我人生中值得记忆回味的一段华彩乐章!
献花(0)
+1
(本文系qyxqzy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