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名家作品」贾平凹《走三边》散文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广州二模)
2023-05-03 | 阅:  转:  |  分享 
  
(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走三边贾平凹往陕北远行,三千里路,云升云降,月圆月缺,旅途是辛苦的
,过了金锁关,山便显得愈小,羊便见得更多,风头一日比似一日强硬,一日比似一日的思亲情绪全然涌上心头了。当黄昏里,一个人独独地走在沟
壑梁上,东来西往的风扯锯般地吹,当月在中天,只身卧在小店的床上,听柴扉外蛐蛐忽鸣忽噤,便要翻那本塞外古诗,以为知音,是体会得最深最
深的了。但我仍继续北上;三边,这是个多么逗人神思的神秘的地方啊。穿过延安,进入榆林地区,车子在沟底里钻,七拐八拐的,光看见那黄天冷
漠,黄山发呆。到了县城,天已擦黑,城外三里便进了绿的世界,要不是赶驴人提醒,谁能想到这不是树林子而是一座县城呢?于是得知,在这三边
,有一丛树,便有一户人家,有一座树林,就该是镇子或是县城了;原来天和地平行,树和人同长,这便是三边的特点了。待了几日,新结识了几位
伙伴,他们主动提出做我的向导,要往北边的沙漠里去走走。“一定要去看看,那又是另一个世界呢。”兴趣撩拨,就三人越过了长城,徒步往北行
。沙地上,行走委实艰难,浑身汗水淋淋。沙丘起起伏伏,望之如海中浪涛。沙丘过去,又是成片的盐碱地,树木是不长的,只可怜巴巴生些盐蒿。
一把蒿守着一抔土,渐渐便成了一个小包。再往后却又是沙丘,但已经植了树:沙柳、红柳、小叶杨、沙枣。沙盖了盐碱,树又守住了流沙。三天过
后,我们走到一个镇落里,这个镇落显得很大,有回民,有汉民,分两片屋舍:一处汉民,建筑分散中但有联络;一处回民,建筑对仗里却见变化。
伙伴讲,再往北去不远,还有蒙民哩。夜宿镇里,当地老人给我一个手抄本,有这么一段:三边地区蒙民,昼意干粮,晚就道旁,有水草处卸鞍驮,
撑帐支锅,取野薪自炊,其牛纵食原野,人披裘轮卧起,以犬护之,不花一钱。汉民亦有效之。读此书,方知三边地域民族竟是这么亲善!更不曾想
,这个镇子在两日之后,便是汉、回、蒙一年一度的盛大交易会。交易会,其场面可谓热闹,有北京王府井的拥挤,却比王府井更气势;有上海南京
路的嘈杂,却比南京路更疯野。那一排一摆小吃,荞面拉条、豆面揪片、黄米干饭、羊肉粉汤,酸、辣、煎,五味俱全;那菜市上一筐一车,二尺长
的白菜、淡黄的萝卜、乌紫的土豆、半人高的青葱,六色尽有;那农具市上的铜的挂铃、铁的镢、钢的锨,叮、咣、铿、锵,七音齐响。还有那骡马
市上,千头万头高脚牲口,黄乎乎、黑压压偌大一片,蒙民在这里最为荣耀,骡马全头戴红缨,脖系铃铛,背披红毡,人声喧嚣,骡马鸣叫,气浪浮
动得几里外便可听见。在羊肉市上,近乎一里长的木架上,羊肉整条挂着。更有买卖活羊的,卖主用两只腿夹住羊头,大声与买主议价。汉、回、蒙
民似乎都极富有,买肉就买整条,买果就买整筐。末了就涌进那菜馆酒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直要闹到月上中天方散。在酒馆里,几句攀谈,我
们便成了极熟的人,兴致高涨,开怀大饮。半个月匆匆过去了,临走前两天,正好是阴历八月十五,夜里在长城根下一个村子吃了月饼、香梨,喝了
花茶、葡萄酒,看了一阵房东大娘的剪窗花,兴致还未尽,便同房东小儿登长城望高。月光下,沙海泛亮,草原迷离,高高低低的长城,从脚下一头
伸向天的东头,一头伸向天的西头,这伟大的建筑,从远古时候,一坐落在这里,沙再没有埋住,风再没有刮走,它给了沙漠之骨,沙漠也给了它的
雄壮。如今烽火台没有了狼烟传递,但每一座台下,都住了人家,牛羊互往,亲戚走动。生着,在这大漠上添着活气;死了,隆起沙堆,又生起一堆
绿色。一道长城,是连接千家万户的一条线,流动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和人与人的情感。玩到天明,晨曦里看见天地相接的地方,柳树林子长得好茂,
那树都是桩干粗壮,一人多高,就截了顶,聚出密密的嫩枝,枝形呈圆,叶子全红了,像无数偌大的灯笼高高举着,似乎这天之光明,完全是这些灯
笼照耀的。树林子前面,端端一柱白烟长上来了,走近去,是放蜂人燃的。这里还能放蜂,犹如春天里的一个童话!相坐攀谈,放蜂人来自江南,年
年都来,来数月方去。他说外人以为三边无色无香,其实那是错了。“你瞧,绿的沙柳、红的盐蒿、粉的牛儿草、白的盐、黄的沙,这三边的土地是
最有五颜六色,是最有香有甜的。”尝尝那蜜,果然上品,荔枝蜜没有它香醇,槐花蜜没有它味长。告辞了放蜂人,突然之间,几天来混混沌沌的思
想,沉淀的沉淀了,清亮的清亮了,一时觉得有角度来做我的文章了。往回边走边构思,眼光偏又盯住了一片一片不知名的荆棘,开着丸子一般大的
白绒花团,顺枝而上的,如挂纸钱串,就地而生的,又如围起的花环。哦,我明白了,这类花的开放是对三边荒凉的送葬吗?是对三边的富有和美丽
的礼赞吗?天黑回到村子,房东已为我准备好了送别酒菜,菜饱酒足,席上拉起了二胡。二胡的清韵又勾起了我思亲的幽情,仰望天上明月,不知今
夜亲人们如何思念着我,可他们哪会知道今夕我在这里是多么欢乐啊!一时情起,书下一信,告诉说:明日我又要继续往北而去,只盼望什么时候了
,我要和我的亲人、更多的朋友能一块再走走三边,那该又是何等美事呢。(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以“天和地平行,树和人同长”来概括“三边的特点”,承接初见县城时的感受,凸显了三边地区人民的生存境况。B. 新结识
的当地人“主动提出”做向导,酒馆里几句攀谈“便成了极熟的人”,这些描写都展现了三边地区的淳朴民风。C. 引用手抄本的记载,将今日的
汉、回、蒙的交易会与蒙民千年习俗关联起来,写的是三边地区民族团结的历史传承。D. 写柳树林“叶子全红了,像无数偌大的灯笼高高举着”
,与“端端一柱白烟”相映衬,表现三边地区的苍凉风景。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以
“三千里路”开篇,以“继续往北而去”作结,以“我”的思亲与孤独贯穿全文,呼应了标题“走三边”。B. 文章先写沙地中行走的艰苦与自然
环境的恶劣,再写沙漠深处镇落民居的错落有致,先抑后扬,形成鲜明的反差。C. 文章写长城,将其放在深邃的历史背景下和平凡的世俗生活中
,进而引发对文明赓续的思考,有深刻的哲理性。D. 文章语言质朴刚健,具有显著的地域色彩,与文中所写的西部自然人文相得益彰,是这篇游
记散文的典型特征。8. 本文写交易会时大量堆叠同类词语,请简要分析其效果。(6分)9. 为什么“我”告别放蜂人之后觉得“有角度来做
文章了”?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6. D 7. C8. ①描写了蒙、汉、回各民族热闹、和谐的市场景象;②形成了繁复
恣肆的修辞效果;③表现了当地民族融合、物阜民丰的世俗生活气象。9. 放蜂人让“我”找到了书写三边的角度:①放蜂人的身份,转变了“我
”外来者的观察视角;②放蜂人的讲述,启发了“我”描写三边的情感立场;③尝了三边的蜜之后,“我”确定了选材角度和写作内容。【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D.“表现三边地区的苍凉风景”说法错误。根据后文“他说外人以为三边无色无香,其
实那是错了。‘你瞧,绿的沙柳、红的盐蒿、粉的牛儿草、白的盐、黄的沙,这三边的土地是最有五颜六色,是最有香有甜的’”可知,此处表现的
是三边地区景色的多姿多彩,而非苍凉。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以‘我’的思亲与孤独贯穿
全文”说法错误。文章只在开头和结尾写到了“我”的思亲与孤独,并未贯穿全文。B.“先抑后扬,形成鲜明的反差”说法错误。由文中“我们走
到一个镇落里,这个镇落显得很大,有回民,有汉民,分两片屋舍:一处汉民,建筑分散中但有联络;一处回民,建筑对仗里却见变化”可知,文章
写沙漠深处镇落民居的特点,是想表现镇落之大,没有先抑后扬,也不能和前文形成反差。D.“刚健”说法错误。刚健的语言风格特点是刚健有力
,气势雄壮,本文的语言质朴自然,并没有“刚健”的特点。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内容角度:由文中
“这个镇子在两日之后,便是汉、回、蒙一年一度的盛大交易会”“交易会,其场面可谓热闹,有北京王府井的拥挤,却比王府井更气势;有上海南
京路的嘈杂,却比南京路更疯野”可知,作者描写交易会时所用的大量堆叠同类的词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蒙、汉、回各民族热闹、和谐的市场景象
。修辞角度:由文中“那一排一摆小吃,荞面拉条、豆面揪片、黄米干饭、羊肉粉汤,酸、辣、煎,五味俱全;那菜市上一筐一车,二尺长的白菜、
淡黄的萝卜、乌紫的土豆、半人高的青葱,六色尽有;那农具市上的铜的挂铃、铁的镢、钢的锨,叮、咣、铿、锵,七音齐响”等句子可知,本段最
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大量堆叠“荞面拉条、豆面揪片、黄米干饭、羊肉粉汤,酸、辣、煎”等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了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主题
角度:由“荞面拉条、豆面揪片、黄米干饭、羊肉粉汤”“二尺长的白菜、淡黄的萝卜、乌紫的土豆、半人高的青葱”“铜的挂铃、铁的镢、钢的锨
”“头戴红缨,脖系铃铛,背披红毡”等堆叠的词语可知,作者是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交易会上物品种类的丰富,表现了当地民族融合、物阜民丰的世
俗生活气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告辞了放蜂人,突然之间,几天来混混沌沌的思想,沉淀的沉淀了,清
亮的清亮了,一时觉得有角度来做我的文章了”表明放蜂人让“我”找到了书写三边的角度:由文中“相坐攀谈,放蜂人来自江南,年年都来,来数
月方去。他说外人以为三边无色无香,其实那是错了”可知,放蜂人也是一个来自江南的外来者,但正是这样的身份,才让他清楚地知道外人对三边
是有误解的,这转变了“我”外来者的观察视角;由文中“他说外人以为三边无色无香,其实那是错了。‘你瞧,绿的沙柳、红的盐蒿、粉的牛儿草
、白的盐、黄的沙,这三边的土地是最有五颜六色,是最有香有甜的’”可知,在放蜂人的眼中和心里,三边是色彩绚烂的,让人难以忘怀的,放蜂人的这番讲述,也启发了“我”描写三边的情感立场,所以后文写到“只盼望什么时候了,我要和我的亲人、更多的朋友能一块再走走三边,那该又是何等美事呢”;由文中“尝尝那蜜,果然上品,荔枝蜜没有它香醇,槐花蜜没有它味长”“告辞了放蜂人,突然之间,几天来混混沌沌的思想,沉淀的沉淀了,清亮的清亮了,一时觉得有角度来做我的文章了”可知,尝了三边的蜜之后,“我”确定了选材角度和写作内容。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窗悦读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