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3年江西省九江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3-05-04 | 阅:  转:  |  分享 
  
2023年江西省九江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0分)1. 与往届奥运会使用丙烷等气体作为火炬燃料不同,2022
年北京冬奥会首次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在火焰区当中植入微量显色剂,实现氢气燃烧时的淡蓝色火焰变为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炬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纤维,碳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B. 显色剂是一些易燃物,如:甲基橙、酚酞、石蕊等C. 显色剂使淡蓝色火焰
变为红色,这一变化为物理变化D. 氢气、天然气和丙烷均属于一次、清洁的再生能源2.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
(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气体abc①NO2浓硝酸铜片浓硫酸②SO2浓硫酸Fe浓硫酸③NH
3浓氨水生石灰碱石灰④Cl2浓盐酸MnO2粉末浓硫酸A. ①B. ②C. ③D. ④3. Cl2O沸点3.8℃,熔点?116℃,
是很好的氯化剂,利用HgO+2Cl2=HgCl2+Cl2O可以制备高纯度的Cl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标准状况下,2.24LCl2O含有分子数为0.1NAB. 0.2mol氯气与足量的HgO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C
. HgO?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2?+2H+=H2OD. Cl2O?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O+2OH?=C
l?+ClO?+H2O4. 莽草酸是合成对禽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的一种药物“达菲”的原料.莽草酸的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莽草
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莽草酸分子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B. 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4O5C. 莽草酸中含有苯环D. 莽草酸
不能使溴水褪色5. 清代化学家徐寿创立了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和造字原则,推动了化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X、Y、Z、W是不同主族
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的单质可以与水发生置换反应,反应中元素X被还原。下列结论正确的
是(????)A. Y元素的名称为徐寿确定并使用至今,其名称为铝B. X单质常温下呈固态,其元素金属性强于YC. W的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氢溴酸D. X、Y、Z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Y>Z6. 图甲为将Pt电极置于含有Cu2+和Ag+
均为0.05mol?L?1的电解液中(阴离子为NO3?),图乙是图甲电解过程中消耗的电荷量与阴极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A. 区间Ⅰ,在阴极上有金属银析出B. 区间Ⅰ、Ⅱ、Ⅲ中溶液的pH均降低C. 区间Ⅱ,在阳极上有氧气放出D. 区间Ⅱ
析出的固体质量是区间Ⅰ的2倍7. 常温下,向某浓度HA溶液中加入NaOH?(s),保持溶液体积和温度不变,测得pH与?lgc(H
2A)、?lgc(A2?)、?lgc(A2?)c(HA?)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常温下,H2A电离平衡
常数Ka1为10?1.08B. a点时,c(HA?)+2c(H2A)>10?3.06?10?10.95C. NaHA溶液中c(Na
+)>c(HA?)>c(A2?)>c(H2A)D. b点时,满足c(Na+)<3c(A2?)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
分)8. 利用Cl2氧化绿色K2MnO4浓强碱溶液制备KMnO4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夹持装置略):(1)仪器a、d的名称分别为
______、______。(2)实验开始前向仪器a中加入水,盖好玻璃塞,关闭止水夹和弹簧夹,打开仪器a玻璃旋塞向b中滴加水,一
段时间后看水能不能滴下,此操作 ______ (填“能”或“不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装置B中氯气氧化锰酸钾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4)单向阀的作用是 ______,当仪器B中 ______即停止通氯气。(5)当B中反应结束,后续操作是熄灭酒精灯
,______,待冷却后拆除装置。(6)锰酸钾(K2MnO4)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3MnO42?+2H
2O=2MnO4?+MnO2↓+4OH?。根据此信息,可以得出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会导致KMnO4,产率降低,改进的方法是 __
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0分)9. 以碳酸锰铜矿(主要成分为MnCO3、CuCO3,还含有Fe2O3、Fe
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硫酸锰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1)“氧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可用一种试剂检验氧化后的溶液中是
否含有Fe2+,该试剂为 ______(写化学式)。(2)加入MnCO3调节pH=3.3时可以将Fe3+转化为Fe(OH)3而除去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3)“沉铜“时,若滤液中c(Mn2+)=0.21mol?L?1,向其中缓慢通入氨气,为了使
铜离子完全沉淀而又避免生成Mn(OH)2,应控制pH的范围为 ______。[已知:常温下,Ksp[Cu(OH)2]=1×10?2
0,Ksp[Mn(OH)2]=2.1×10?13,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10?5mol/L可视为沉淀完全](4)本工艺中可循环使用的物
质是 ______。(5)结合图象,分析获得(MnSO4?H2O)晶体的“系列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酒精洗涤,
低温干燥。10.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2CO(g)+SO2(g)催化剂2CO2(g)+S(l)△H
=?270kJ?mol?1(1)T℃时,2L密闭容器中投入CO2mol、SO21mol进行上述反应,10分钟时达到平衡,气体密度减
小了8g/L,则CO的反应速率为______,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2)其他条件相同、催化剂不同时,SO2的转
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260℃时______(填“Fe2O3”、“NiO”或“Cr2O3”)作催化剂反应速率最快。Fe2
O3和NiO作催化剂均能使SO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不考虑价格因素,选择Fe2O3的主要优点是______。(3)一种煤炭脱硫技术可
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成固定下来,可以减少SO2的排放,但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脱硫效率。相关的热化
学方程式如下:①CaSO4(s)+CO(g)?CaO(s)+SO2(g)+CO2(g)△H1=210.5kJ?mol?1②14Ca
SO4(s)+CO(g)?14CaS(s)+CO2(g)△H2=?189.2kJ?mol?1反应①②的平衡常数的对数lgK随反应T
的变化曲线见图2,其中曲线Ⅰ代表______反应(填“①”或“②”),P为两曲线交点,则在该温度下两反应均达平衡时,体系中c(SO
2)=______mol?L?1,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角度来考虑,本体系适宜的反应条件是______。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D.高温低压。11. 钙钛矿(CaTiO3)型化合物是一类可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固体电阻器等的功能材料。回
答下列问题:(1)基态T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2)Ti的四卤化物熔点如下表所示,TiF4熔点高于其他三种卤化物,
自TiCl4至TiI4熔点依次升高,原因是______。化合物TiF4TiCl4TiBr4TiI4熔点/℃377?24.1238.
3155(3)CaTiO3的晶胞如图(a)所示,其组成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是______;金属离子与氧离子间的作用力为______
,Ca2+的配位数是______。(4)一种立方钙钛矿结构的金属卤化物光电材料的组成为Pb2+、I?和有机碱离子CH3NH3+,其
晶胞如图(b)所示。其中Pb2+与图(a)中______的空间位置相同,有机碱CH3NH3+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
;若晶胞参数为anm,则晶体密度为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5)用上述金属卤化物光电材料制作的太阳能电池在使用过程
中会产生单质铅和碘,降低了器件效率和使用寿命。我国科学家巧妙地在此材料中引入稀土铕(Eu)盐,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使用寿命,其
作用原理如图(c)所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原理______、______。12. 双酚A型聚芳酯(PAR),因其优异的耐热性和良
好的力学性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它的一种合成路线. 己知:(i)+2→一定条件+H2O (ii)+SOCl2→+SO2+HC
l (iii)+R′OH→+HCl (1)一定条件下,B和E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 ,E的分子式为 ______ .
(2)下列关于E的描述正确的是 ______ . A.分子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B.与浓溴水、NaHCO3溶液能发生反应 C.能发生
取代、加成、消去反应?D.1molE最多能与含3molNaOH的溶液反应 (3)C→D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同时
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任写其中两种的结构简式 ______ . ①1H?NMR谱显示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
含苯环,1mol该有机物发生银镜反应可生成4molAg.(5)设计A→B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______ .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碳纤维属于碳的一种单质,是无机物,不是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错误; B.显色剂是灼烧时
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金属或其化合物,不一定是易燃物,故B错误; C.显色剂使淡蓝色火焰变为红色,该过程为焰色试验,焰色试验是一种元
素的物理性质,则这一变化是物理变化,故C正确; D.天然气、丙烷均属于一次能源,氢气属于二次能源,故D错误; 故选:C。A.碳纤维
属于碳的一种单质; B.显色剂不是易燃物; C.焰色试验是一种元素的物理性质; D.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能源,二次
能源是指通过一次能源加工处理获得的能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焰色试验,侧重考查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
,会运用化学知识正确解释生产生活现象,题目难度不大。2.【答案】A?【解析】解:A、浓硝酸和铜反应制取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气体酸
性气体,和酸不反应,所以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应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即①符合,故A正确; B
、因浓硫酸和铁能产生钝化现象,且二氧化硫有毒,不宜采用排空气法收集,即②不符合,故B错误;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应用
向下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故排除③,故C错误; D、反应装置为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故排
除④,故D错误; 故选:A。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取反应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取洗气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性质选取收集装置.
本题考查了反应装置、洗气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取反应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取洗气装置,根
据气体的密度和性质选取收集装置.3.【答案】B?【解析】解:A.Cl2O沸点3.8℃,标况下Cl2O不是气态,无法使用22.4L/
mol计算Cl2O的物质的量和分子数,故A错误; B.0.2mol氯气与足量的HgO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mol×1×NA/mo
l=0.2NA,故B正确; C.HgO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可拆分,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gO+2H+=Hg2++H2O,故C
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氧原子不守恒,故D错误; 故选:B。A.22.4L/mol的适用条件为标况下的气体; B.反应HgO+2
Cl2=HgCl2+Cl2O,1mol氯气反应转移1mol电子; C.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以拆分成离子; D.
离子方程式应遵循原子守恒。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阿伏加德罗常数是高考的“热点”,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
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
罗常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A?【解析】解:A.分子中含?COOH、?OH,则莽草酸分子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故A正确;
B.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7H11O5,故B错误; C.苯中不含苯环,故C错误; D.含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褪色,故D
错误; 故选A.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OH、碳碳双键、?COOH,结合醇、烯烃、羧酸的性质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把握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即可解答熟悉醇、烯烃、羧酸的性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5.【答案】D?【解析
】解:A.由分析可知,Y元素为Na,其名称为钠,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X为F,X单质即F2常温下呈气态,其元素非金属性很强,
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即H3PO4或者H2SiO3,H3PO4是一种中强酸,H2SiO3为弱酸,而
HBr是强酸,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弱于氢溴酸,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X、Y、Z元素为F、Na、Mg或者F、Na
、Al,它们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X、Y、Z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F?>Na+>Al3
+即 X>Y>Z,故D正确; 故选:D。X、Y、Z、W是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
X的单质可以与水发生置换反应,反应中元素X被还原,则X为F,则Y、Z、W的最外层上电子数分别为1、2、5或者1、3、4,则Y、Z、
W分别为Na、Mg、P或者Na、Al、Si,据此分析解题。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结合原子序数、原子结构来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
,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6.【答案】D?【解析】解:将Pt电极置于含有Cu2+和Ag+均为
0.05mol?L?1的电解液中(阴离子为NO3?),在阴极上先发生反应:Ag++e?=Ag,银离子全部放电,设溶液体积是1L,可
以认为产生0.05mol的银,质量是5.4g,然后是铜离子放电Cu2++2e?=Cu,产生0.025mol即1.6g的Cu, A、
区间Ⅰ,在阴极上有金属银析出,故A正确; B、开始阶段,在阴极上是金属阳离子放电,阳极上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所以溶液显示酸性,到了
后期,相当于电解水,溶液的pH均降低,故B正确; C、电解过程中,在阳极上始终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的氧化反应,产生氧气,故C正确;
D、在阴极上先发生反应:Ag++e?=Ag,银离子全部放电,设溶液体积是1L,可以认为产生0.05mol的银,质量是5.4g,然后
是铜离子放电Cu2++2e?=Cu,产生0.025mol即1.6g的Cu,区间Ⅱ析出的固体质量不是区间Ⅰ的质量的2倍,故D错误。
故选:D。将Pt电极置于含有Cu2+和Ag+均为0.05mol?L?1的电解液中(阴离子为NO3?),在阴极上先后发生反应:Ag+
+e?=Ag,Cu2++2e?=Cu,在阳极上始终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的氧化反应,产生氧气,根据电极反应结合电子守恒来计算判断.本题
考查学生根据图象获取信息、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中等,注意电极反应是得书写和应用,关键在确定最先析出的固体是银.7.【答案】A
?【解析】解:A.电离常数的表达式为:ka1=c(H+)c(HA?)c(H2A),ka2=c(H+)c(A2?)c(HA?),ka
1×ka2=c2(H+)c(A2?)c(H2A)④,当pH=3.05时,?lgc(A2?)与?lgc(H2A)相等,即c(A2?)
=c(H2A)代入④,可得ka1×ka2=(10?3.05)2=10?6.1;又由图中③可知,当pH=5.3时,?lgc(A2?)
c(HA?)=0,即c(A2?)=c(HA?),即Ka2=10?5.3,所以ka1=10?6.110?5.3=10?0.8,故A错
误; B.a点时,电荷守恒为c(Na+)+c(H+)=2c(A2?)+c(HA?)+c(OH?),移向c(H+)?c(OH?)=2
c(A2?)+c(HA?)?c(Na+),a点时,pH=3.05,所以c(H+)=10?3.05mol/L,c(OH?)=10?1
0.95mol/L,因为c(H2A)=c(A2?),所以(10?3.05?10?10.95)mol/L=c(HA?)+2c(H2A
)?c(Na+),因为c(Na+)>0,所以c(HA?)+2c(H2A)>10?3.06?10?10.95,故B正确; C.NaH
A溶液,由HA?既存在电离又存在水解,所以c(Na+)>c(HA?),HA??H++A2?,HA?+H2O?H2A+OH?,所以c
(A2?)与c(H2A)的大小取决于电离和水解的程度,Ka2=10?5.3,即HA?的水解常数Kh=KwKa1=10?1410?0
.8=10?13.2<10?5.3,所以HA?的水解程度小于HA?的电离程度,所以c(H2A) Na+)>c(HA?)>c(A2?)>c(H2A),故C正确; D.b点时,电荷守恒为c(Na+)+c(H+)=2c(A2?)+c
(HA?)+c(OH?),此时pH=5.3,即lgc(A2?)c(HA?)=0,所以c(A2?)=c(HA?),所以上式变形为:c
(Na+)+c(H+)=3c(A2?)+c(OH?),c(Na+)?3c(A2?)=c(OH?)?c(H+),因为c(OH?) (H+),所以:c(Na+)<3c(A2?),故D正确; 故选:A。向某浓度H2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由于二者发生反应,所以
H2A逐渐减少,?lgc(H2A)会逐渐增大,所以图中呈上升趋势的为?lgc(H2A)与pH变化关系,标①;H2A?H++HA?,
HA??H++A2?,A2?会逐渐增大,?lgc(A2?)会逐渐减小,但是不会等于0,所以呈下降趋势且与横坐标无交点的为?lgc(
A2?)与pH变化关系,标②;另一条则是?lgc(A2?)c(HA?)与pH的变化图,标③,以此解题。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的判断、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为高频考点,明确图象各点对应溶液的组成、溶液的性质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为解答关键,注意电荷守恒关系的应用,
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8.【答案】恒压滴液漏斗 洗气瓶 不能 Cl2+2K2MnO4=2K
Cl+2KMnO4 防止倒吸 溶液由绿色完全转变为紫红色 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或N2) 在A、B之间增加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解析】解:(1)仪器a为恒压滴液漏斗,仪器d为洗气瓶, 故答案为:恒压滴液漏斗;洗气瓶; (2)仪器a为恒压滴液漏斗,漏斗中压强
和三颈烧瓶中压强始终相同,因此该法不能检验装置气密性, 故答案为:不能; (3)氯气与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和氯化钾,
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2MnO4=2KCl+2KMnO4, 故答案为:Cl2+2K2Mn
O4=2KCl+2KMnO4; (4)单向阀只允许气体从左流向右,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K2MnO4浓强碱溶液为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
紫色,当溶液由绿色完全转变为紫红色时,反应完全,停止通氯气,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溶液由绿色完全转变为紫红色; (5)装置中还有残
留的氯气,为防止拆装置时装置中残留的氯气污染空气,熄灭酒精灯后,要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或N2),将装置中残留的氯气赶入装置C中,
待冷却后拆除装置, 故答案为: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或?N2?); (6)装置A中产生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氯化氢会与装置B中的强碱
发生反应,使得溶液碱性减弱,会导致KMnO4产率降低,因此改进方法为:在A、B之间增加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 故答案为:在?A、B?之间增加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装置A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生成的氯气通入装置B中与K2MnO
4浓强碱溶液反应制备KMn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2MnO4=2KCl+2KMnO4,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装
置C用于尾气处理,注意装置中还有残留的氯气,为防止拆装置时装置中残留的氯气污染空气,熄灭酒精灯后,要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或N2)
,将装置中残留的氯气赶入装置C中。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和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为解答的关键,侧重
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9.【答案】MnO2+2Fe2++4H+=2Fe3++Mn2++2H2O K3[Fe(CN)6
](或KMnO4) 3MnCO3+2Fe3++3H2O=2Fe(OH)3+3Mn2++3CO2↑ 6.5≤PH<8 NH3、MnC
O3 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解析】解:(1)“氧化”时,二氧化锰把酸浸后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
4H+=2Fe3++Mn2++2H2O;二价铁和铁氰化钾相遇的时候会生成蓝色沉淀,可以用铁氰化钾来检验,另外二价铁有还原性,可以使
高锰酸钾褪色,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来检验, 故答案为:MnO2+2Fe2++4H+=2Fe3++Mn2++2H2O;K3[Fe(CN
)6](或KMnO4); (2)碳酸锰消耗三价铁水解产生的氢离子,导致氢离子浓度降低,促进三价铁水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Mn
CO3+2Fe3++3H2O=2Fe(OH)3+3Mn2++3CO2↑, 故答案为:3MnCO3+2Fe3++3H2O=2Fe(O
H)3+3Mn2++3CO2↑; (3)铜离子完全沉淀是铜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10?5mol/L,此时c(OH?)=1×10?201
0?5=10?7.5?mol/L,c(H+)=10?1410?7.5mol/L=10?6.5mol/L,pH=6.5;锰离子开始沉
淀时,c(OH?)=2.1×10?130.21mol/L=10?6?mol/L,c(H+)=10?1410?6=10?8,pH=8
,故应控制pH的范围为6.5≤PH<8?(或6.5~8), 故答案为:6.5≤PH<8; (4)通过流程图可知,在加热赶氨的时产生
氨气,另外本题在沉锰的时候生成碳酸锰,故本工艺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H3、MnCO3, 故答案为:NH3、MnCO3; (5)从M
nSO4溶液中得到MnSO4?H2O的方法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碳酸锰铜矿主要成分为
MnCO3、CuCO3,还含有Fe3O4、FeO杂质,用硫酸酸浸,得到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加入二氧化锰,F
e2+被氧化为Fe3+;加入MnCO3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后向溶液中通入氨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NH4H
CO3,生成MnCO3沉淀,MnCO3沉淀中加硫酸,得到硫酸锰溶液,以此解题。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和分离提纯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
质的性质、流程中发生的反应、制备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较大。10.【答案】
0.05mol/(L﹒min) K=c2(CO2)c(SO2)?c2(CO) Cr2O3 Fe2O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温度可获
得较高SO2的转化率,从而节约大量能源 ② 1 B?【解析】解:(1)2L容器中,10分钟内,气体密度减小了8g/L,则减少的S为
0.25mol/L,变化的CO的浓度为0.5mol/L,故CO的反应速率是0.05mol/(L﹒min),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书写表
达式为:K=c2(CO2)c(SO2)?c2(CO),故答案为:0.05mol/(L﹒min);c2(CO2)c(SO2)?c2(
CO);(2)根据图示内容,对比260℃时不同催化剂作用下SO2的转化率,可以看出Cr2O3作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最快,Fe2O3和
NiO作催化剂均能使SO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但是Fe2O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温度可获得较高SO2的转化率,从而节约大量能源,故
答案为:Cr2O3;Fe2O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温度可获得较高SO2的转化率,从而节约大量能源;(3)lgK越大,说明K越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②向逆向移动,则lgK减小,说明曲线Ⅰ代表②的反应;P为两曲线交点,说明①②的平衡常数相等,则c(CO2)?c
(SO2)c(CO)=c(CO2)c(CO),则体系中c(SO2)=1mol?L?1,反应①生成二氧化硫,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应
使平衡逆向移动,则条件为低温高压,故答案为:②;1;?B。(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书写表达式为:K=c2(CO2)c(SO2)?c
2(CO),根据V=△c△t计算速率;(2)根据图示内容对比260℃时SO2的转化率来寻找反应速率最快,根据催化剂和二氧化硫转化率
之间的关系来判断Fe2O3作催化剂的优点;(3)lgK越大,说明K越大,结合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P为两曲线交点
,说明①②的平衡常数相等;结合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解答该题。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问题,涉及化学平衡以及反应速率的计算的考查,侧
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较为综合,涉及面广,题目难度中等。11.【答案】(1)1s22s22p63s23p63d2
4s2?(2)TiF4为离子化合物,熔点高,其他三种均为共价化合物,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3)O>
Ti>Ca;离子键;12(4)Ti4+;sp3;620a3×NA×1021?(5)2Eu3++Pb=2Eu2++Pb2+;2Eu2
++I2=2Eu3++2I??【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题目难度中等,掌握常见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电负性、杂化方式、晶胞的计算等,明确原子杂化原理和晶胞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同时考查阅读题目获取新信息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
与综合运用知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解答】(1)22号Ti位于第四周期的过渡元素,有4个电子层,前3层全满;基态Ti原子的核外
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24s2;(2)一般晶体的熔
沸点:离子晶体大于分子晶体;第ⅤⅡA族元素,由上向下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F原子得电子能力最强;TiF4为离子化合物,熔点最高,其他
三种均为共价化合物,为分子晶体,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故答案为:TiF4
为离子晶体,熔点高,其他三种均为分子晶体,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3)Ca和Ti为同周期的金属元素
,Ca在Ti的左边,周期表从左向右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所以Ti>Ca,O为非金属性元素,得电子能力强,电负性最大,即O>Ti>C
a;金属阳离子与氧的阴离子成为离子键;离子晶体中的配位数是指距离最近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有多少个,由图可知,与Ca2+最近的等距离的
氧离子位于经过Ca2+的三个相互垂直的面上,每个面上有4个,则3×4=12个,故答案为:O>Ti>Ca;离子键;12;(4)观察晶
胞(a)(b),将图(b)周围紧邻的八个晶胞的体心连接,就能变成图(a)所示晶胞,图(b)体心上的Pb2+就是8个顶点,即图(a)
中的Ti4+,图(b)顶点中的I?就为体心,即图(a)的Ca2+的位置,图(b)面心上的CH3NH3+就是棱心,即图(a)中的O2
?的位置;所以图(b)Pb2+与图(a)中Ti4+的空间位置相同;有机碱CH3NH3+中,N原子形成4个σ键,即N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sp3;观察图(b)晶胞中含有1个Pb2+位于体心,I?位于面心,共有:12×6=3,CH3NH3+位于顶点,共有:18×8=1;
根据:ρ=mV=(207+3×127+12+14+6)NA×(a×10?7)3g?cm?3=620a3×NA×1021g?cm?3
,故答案为:Ti4+;sp3;620a3×NA×1021;(5)由图可知,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原理为:2Eu3++Pb=2Eu2++Pb2+;2Eu2++I2=2Eu3++2I?,故答案为:2Eu3++Pb=2Eu2++Pb2+;2Eu2++I2=2Eu3++2I?。?12.【答案】缩聚反应;C19H22O4;AD;;(其中两种);?【解析】解:(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和E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缩聚反应,E为,E的分子式为C19H22O4, 故答案为:缩聚反应;C19H22O4; (2)E为,下列关于E的描述, A.分子中有羟基和酯基两种含氧官能团,故A正确; ?B.E中有酚的结构,能与浓溴水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故B错误; C.E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1molE最多能与含3molNaOH的溶液反应,故D正确, 故选AD; (3)C→D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B为,根据条件①1H?NMR谱显示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即有2种位置的氢原子,②含苯环,1mol该有机物发生银镜反应可生成4molAg,说明有两个醛基,则符合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为, 故答案为:(其中两种); (5)A发生氧化反应得,与SOCl2发生题中信息(ii)中的取代反应得B,反应的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根据B、E的分子式,结合聚芳酯(PAR)的结构简式可知,B为,E为,B和E发生缩聚反应得聚芳酯,根据转化关系及C和D的分子式可知,C与苯酚发生信息(i)中的反应得D,D与乙醇发生取代反应得E,所以C为CH3COCH2CH2COOH,D为,根据A的分子式和B的结构简式可知,A发生氧化反应得,与SOCl2发生题中信息(ii)中的取代反应得B,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注意根据转化关系转化有机物的分子式进行推断,对学生的推理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中等,注意有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及题中信息的应用.第11页,共1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