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海上日出》教学设计(初稿)
江桥镇中心小学 周晓辉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读准多音字“荷、刹”,能结合语境自主理解“刹那”一词的意思,并拓展、积累同义词语,能准确说出“透、冲、镶和染”四个动词运用的妙处。
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通过图片、动画,直观感受海上日出画面的壮美,体会作者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之情。
3.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借助关键词,一边感悟景象变化,一边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并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读准多音字“荷、刹”,能结合语境自主理解“刹那”一词的意思,并拓展、积累同义词语,能准确说出“透、冲、镶和染”四个动词运用的妙处。
2.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通过图片、动画,直观感受海上日出画面的壮美,体会作者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之情。
难点: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借助关键词,一边感悟景象变化,一边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并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引题: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作家巴金
二、研读文本,品读课文
过渡语:通过阅读,相信同学们对海上日出有了初步的印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研读文本,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3.体会“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同学们已经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懂了很多了,真棒!那老师却有一个疑惑,需要同学们帮帮我。作者说“周围非常清净”,紧接着又说“只有机器的响声”,这样写不是自相矛盾吗?
预设:用船上的“响声”反衬看日出时的“清净”环境。
4.速读2-5自然段,概括海上日出的各种景象。
过渡句:你真了不起,居然体会出了“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的作用——使事物的特点更突出。那在如此清净的环境下,作者依次描写了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2-5自然段,并根据天气情况对2-5自然段进行区分。
预设:2、3自然段写晴朗天气时的日出;4、5自然段写天边有云两时的海上日出。
过渡语:你归纳的非常准确,这是课前充分预习,课上仔细阅读,积极思考的结果,老师为你点赞。下面请同学们组内合作、探究晴朗天气时的海上日出。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2、3自然段
1.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作者看到日出前的天空景象是怎样的?
(2)看到日出前天空的景象,作者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3)在描写海上日出景象时,作者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哪些变化?圈画关键词句。
(4)作者是通过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来写日出景象的?
预设:
天空一片浅蓝,转眼间出现一道红霞,慢慢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过渡语:没错,作者通过描写颜色、亮光的变化,来展现太阳即将喷薄而出的画面。那看到这样的画面,作者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哪组同学来汇报?
作者想“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于是他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过渡语:那你从“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渴望看海上日出的期盼之情。
过渡语:体会出了作者的这份情,那你一定和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这种期盼之情吗?
提示:语速稍慢,语调轻缓。
过渡语:如果朗读时,语速稍慢一点,语调再轻缓一些就更好啦。谁来试一试?
过渡语:我听出了你的期盼。那赶快让我们一起来共同观看海上日出的景象,找一找作者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哪些变化?并借助关键词句来具体说一说。
颜色: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有了光彩。
亮光:没有亮光、一刹那间发出夺目的亮光。
位置: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
过渡语:关键词句抓的很准确,请坐。的确,画横线的词语形象的表现了日出时太阳的颜色由浅到深、光芒由弱到强的神奇和美丽,尤其是“一刹那”的运用,更突出了太阳亮光变化的神奇,谁能来说一说你对“刹那”的理解(预设:极短的时间),它的同义词有哪些?(预设:霎时、顷刻、瞬息、眨眼间),同学们的词语积累可真丰富;画浪线的语句表现出了太阳位置的变化。找同学为我们完整地朗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感受作者是通过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来描写日出景象的变化的。
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按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来写海上日出的景象。
过渡语:请你说出运用拟人手法的具体语句。
预设:
第一句: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第二句: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过渡语:好,请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话,体会哪一句话更能体现出太阳不怕困难,努力上升,照亮世界的呢?
预设:第二句话。
过渡语:同意他(她)的观点吗?好,请一名同学带着对“太阳努力上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你的朗读没有让我感受太阳升起时的吃力和困难。
提示:我们可以放慢语速,重读“努力”、“最后”、“终于”、“冲破”,读出太阳升起时的吃力感。
过渡语:通过你的朗读,不仅让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太阳努力上升的画面,还让我们感受到这深红的圆东西是那么可爱。就让我们带着对这圆东西的喜爱之情,来朗读第3自然段。
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整地感受太阳跳出海面的情景。
课件出示: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上升。
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上升。
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上升。
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付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提示:请没有朗读的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随着朗读者文字的出现和变化想象海上日出的画面。
过渡语:该同学朗读节奏恰当,断句清晰,关键词语重音突出,很好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海上日出图。而这幅图就是晴朗天气时海上日出的壮美景象。
(三)同桌共学第4、5自然段
当太阳走进云堆中又会是什么景象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同桌共学,一起思考以下问题:
说一说不同天气情况下日出的特点。
预设:
多云时日出的情景:“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黑云时日出的情景:“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过渡语:找的非常准确,这两种天气情况,都看不清太阳的具体变化,于是作者着力描写阳光照在云朵上的景象,分别写出了各自的特点。这两段互相对照,使得特点更鲜明。
品读句子,与课文比较,说一说哪一段话描写得更好?
(1)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2)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穿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画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走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涂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预设:“透、镶、冲、染”等动词描绘出黑云遮不住红日的奇特景观,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重围的勇不可当的上升力量。
品味第6自然段
过渡语:那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作者这样仔细观察,通过准确使用动词, 就能把所要描写的事物写活且富有灵性!此时此刻,太阳突破重重困难,完全跳出了海面,照亮了世界,把光明和温暖带到了人间。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叹: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生齐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反问句式
过渡语:作者运用一个反问句子总结自己观看海上日出的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预设: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对所有蓬勃向上生命正能量的赞扬。
朗读指导:让我们带着对日出的赞美之情,读出反问的语气。
过渡语:这的确是很伟大的奇观啊!现在我们共同梳理一下本篇课文的写作顺序。
三、写法探究,拓展运用
1.学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表现出不同时间里景物的变化,所描写的景物也会更丰富、更有层次,让人看到不同的画面,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记方法:
要有序描写。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3.请同学们速读《颐和园》,找出本文中能够体现作者的写作顺序的关键词语。
预设: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提示:其实这就是游览顺序
过渡语:无论是像《海上日出》中按景物变化的顺序来写,还是像《颐和园》中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其实都属于我们本单元语文要素所强调的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四、课堂检测
1.按要求写句子
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改成“被”字句)
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仿写句子)
2.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那朵荷(hé hè)花像是负有重荷(hé hè)似的,无精打采的。
(2)刹(chà shà)那间,他的刹(chà shā)车失灵了。
3.课文的结尾说“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指的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
、 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跟随作家巴金领略了壮美的海上日出,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欣赏过的奇观,希望同学们能用慧眼观察自然,用妙笔书写生活,也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像太阳一样拼搏、向上的人!
作业布置
必做作业:选择日落、刮风、下雨等一种情景,写一段话。
练笔小贴士:按景物变化的顺序来写,可以用上“过来一会儿”“一刹那”“忽然”“到了最后”等词语
选做作业:阅读《三亚落日》,完成练习。
三亚落日
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也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运动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1.三亚落日在不同的时刻分别像 、 、 。
2.全文第一句“在三亚看日落真有诗意”起到了 作用,与这句话呼应的句子是:“ ”。
七、板书设计
|
|